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邊鈺)龍頭威儀,龍身舞動,身著黃色對襟衣、燈籠褲的舞龍人高舉舞龍杆舞動著飛龍。其間,彩獅躍動,騰躍撲騰間,濃濃的年味湧動……1月17日,四川省2020年「千龍千獅鬧新春」群眾文化活動集中展演將在「春節老人」落下閎的故鄉閬中拉開大幕。此次展演匯聚20個市州46支舞龍舞獅隊伍,800餘人舞龍躍獅提前鬧新春。瀘州雨壇彩龍、樂山沐川草龍、眉山青神竹龍、綿陽樂加火龍、廣元旺蒼高杆舞獅、達州宣漢峰城鎮獅舞……一系列精彩的非遺項目配著喧天鑼鼓熱鬧舞動,向觀眾奉獻一場豐富的非遺文化大餐。
成都雙流黃龍溪火龍
瀘州雨壇彩龍龍舞隊
青神竹龍表演
青神竹龍表演
特色展演 龍獅藝人同臺迎春
展演分為龍獅特色展演和龍獅鬧春表演兩大部分,以展示全省各地舞龍舞獅特色個性。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參與舞龍舞獅的藝人均來自民間。隊伍中既有300年歷史中不斷傳承創新的樂山向家班獅舞,又有新成立的女子舞龍志願隊;展演裡既有熠熠生輝的金龍火龍,又有瀟灑肆意的草龍竹龍,還有多次進京展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雨壇彩龍。
此外,春節前後,我省將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千龍千獅鬧新春」,挖掘龍燈、獅子燈等傳統文化和民俗活動,用「千龍千獅鬧新春」、「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展現「年味」。#SplitPageHere#
「國字號」非遺坐鎮彩龍、草龍、竹龍迷人眼
兩位耍寶人分別引領約20米長的金龍、銀龍在快速多變的線路中,旋舞飛騰,盤曲悅動。這兩條「飛」往閬中的彩龍正是被譽為「東方活龍」的瀘州雨壇彩龍。雨壇彩龍是我省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舞了20餘年彩龍的談燕是這個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雨壇彩龍表演套路豐富,極具觀賞性。連貫變化的太極圖形中相繼呈現「龍嘆氣」「龍背劍」「龍擦癢」「倒掛金鉤」等數十個動作,配合川味濃鬱的鑼鼓吹打樂伴奏,氣勢恢弘。這次展演,談燕和團隊將拿出雨壇彩龍的絕活,上演「龍脫衣」,「耍寶人將帶著舞龍人分別從龍頭和龍身的第二節依次穿過去,在這樣的穿梭中,龍身會形成圓潤的弧線,給人造成一種宛若金蟬脫殼的視覺感。」
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沐川草龍由稻草編扎而成。表演時,數十名強健漢子,頭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腳穿草鞋,耍龍人手不離龍,耍寶人用「寶」吸引龍頭跟進,讓草龍上下翻飛,做出坐、臥、行、盤、騰、穿插等各種造型,產生威猛靈動、栩栩如生的表演效果。而兩條各長40餘米的「雌雄」青神竹龍則採用國家級非遺項目青神竹編工藝編制而成。龍頭採用六邊花編織法,依形而編;龍身由鱗片和竹環連接而成。在鏗鏘的川劇鑼鼓音樂伴奏下,青神竹龍時而神龍攪海,時而二龍戲珠,熱烈奔放的風格,表達人們對吉祥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SplitPageHere#
彩獅騰躍 高杆絕技令人嘆服
此次展演中,精彩舞獅也將同臺鬥舞送福。二人組合成一頭獅子,一人扮演獅子頭,一人扮演獅子尾。在同披獅衣的兩位舞獅者密切配合下,雄獅將撲騰撲騰攀爬到6米高的管柱上,摘取由紅色綢帶編成的彩炮。獅口處,藏在彩炮裡的「恭賀新春」對聯順勢傾瀉而下。這樣的精彩表演源自廣元旺蒼高臺舞獅。作為廣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文是該項目傳承人。他介紹,川北高臺獅舞可分為地臺獅舞、平臺獅舞、高臺獅舞和高杆舞獅。「旺蒼高臺獅舞的高臺由獨具川北特色的八仙桌搭建成品字形,模仿山的形態,舞獅人從下往上,一臺一臺舞至最高點。」這次來閬中展演,楊文團隊重點展現高杆舞獅。旺蒼高杆獅舞精選大巴山區特產的毛竹,加工成6米以上韌性十足的杆子,舞獅人從下往上一步一步舞至最高點,寓意步步登高。獅舞中的「奪印」「鑽騰」「對面立」「燈籠架」「立天柱」「孫猴盜桃」、「哈蟆曬肚」「鴉雀下地」以及「推爬鑽煙囪」等高難度動作,可稱之為超凡的民間絕技。特別是川北獅舞的擺陣(即擺青)和破陣(即採青)十分驚險,更顯示出奇、難、險的藝術特色。
來自達州宣漢峰城鎮舞獅隊和樂山向家班獅舞隊等也將精彩獻技。其中,向家班獅子完全摒棄梅花樁、桌子板凳和棍棍棒棒,通過吸收其他舞獅精髓,對原有獅舞的跳、躍、翻、滾動作進行再創作,形成靈活、生動、雄壯、健美的特點。達州宣漢峰城鎮舞獅隊的隊員則大部分為當地農民,其舞獅淳樸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