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a+b)平方=a方+2ab+b方」,以及「勾股定理」的原理嗎?

2020-12-13 學個習

相信只要是上過初中的同學,對於「(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這個公式肯定都很熟悉(不熟悉的請自行請教自己的體育老師),但是,對於它的原理可能有人會不知道!

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下這個公式究竟是怎麼來的,同時,還會解釋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勾股定理。以及這裡面蘊含的思想又是什麼?

最關鍵的不是讓大家知道這兩個公式的原理,而是掌握這種數學思想,這對於我們的中考以及高考做題都至關重要,可以讓我們花更少的時間快速做題,這對於分秒必爭的中高考考場來說,至關重要!

首先,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這個公式一般看作兩個數的乘法。

分別是:( a+b ) x( a+b )

然後,挨個相乘再相加就有了如下等式:

(a+b)方=a方+2ab+b方

我們下面再開始講這個等式是怎麼來的,原理是什麼,也可以理解為簡單的證明。

我們首先作一條線,命名為l,並且將這條線分為兩部分,a與b,那麼,這條線的長度就等於a+b,如下圖所示:

接著,我們再以這條線為邊,作一個正方形,並且,同時在線上標出a與b,如下圖所示:

做完正方形以後,我們用虛線將正方形進行劃分。相信大家可能都已經發現了,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

①:邊長為a的正方形②:邊長為b的正方形③:長為b,寬為a的長方形④:長為b,寬為a的長方形然後,我們依次求出這四部分圖形的面積,非常簡單,分別為a平方、b平方、ab、ab,示意圖如下所示:

最後,再將這四個部分加起來,是不是就有了a平方+2ab+b平方了呢?

那麼,為啥說「(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呢?聰明的孩子肯定已經知道了,那就是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以a+b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不就是(a+b)平方嗎?而劃分出來的四部分面積加起來,剛好也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

所以說,(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肯定是成立的,以上就是(a+b)平方=a平方+2ab+b平方的原理,大家學會了嗎?

同樣的道理,我們還可以算出(a-b)平方呢!大家不妨可以自己試一試,然後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看看是不是對的!

下面再看一個我們最熟悉的「勾股定理:a平方+b平方=c平方」,看看到底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直接看下面這張圖

還是先以( a+b)為邊長作一個正方形,然後再將各個邊長的分界點連起來,如上圖所示。

那麼,我們依舊採用與前一個等式證明一樣的原理,還是算大正方形的面積,以及各個部分的面積,再讓兩部分面積相等!

最外面大的正方形面積還是(a+b)平方,計算裡面的小正方形面積為c平方。

那麼,剩下的四個等大的三角形,每一個的面積是1/2*ab,則四個的總面積為:4x1/2ab=2ab

然後,正方形總面積與各部分面積和相等,可以推出以下公式:

c平方+2ab=(a+b)平方

展開化簡,兩邊消去2ab,即可得到勾股定理公式:a平方+b平方=c平方

是不是超級簡單呢?

那麼,通過這兩個等式的證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運用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數形結合、數形轉換」的原理。

所以,這篇文章不只是為了給大家講這麼簡單的兩個公式,我們的目的在於為大家傳達這種數形轉換思想的重要性。

這種思想,對於我們理解初高中數學概念非常重要,同時,也可以擴展到高中做題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形結合法。

往往很多特別抽象的定理以及等式,理解起來可能又抽象又困難,但是,只要用圖形的方式來把它畫出來以後,往往一目了然。

這就是幾何的魅力所在,大部分數學題,即使是競賽題,50%都是可以轉換為幾何題來做。

所以,建議同學們在培養這種思想上多下功夫,這不光可以鍛鍊大家的思維能力,還能為將來巧妙快速做題打下基礎,在中高考中讓自己脫穎而出,很多方法就是這麼一點點積累出來的!

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相關焦點

  •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時間:2016-04-13 20: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應用及例題分析,你知道它還叫百牛定理麼
    算一算3^2+4^2恰好等於5^2。也就是說在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a跟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這就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最早的證明是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公元前五世紀給出的。所以在國外也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相傳他證明出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殺了100頭牛慶祝,於是就有人稱它為百牛定理,他是怎麼證明的呢?
  • 初中數學學到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內容,不要錯過啊!
    我們先來看一下新課導入:命題1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a2+b2=c2.(2指的是平方)那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麼?2.會判斷一個命題的逆命題的真假,知道定理與逆定理的關係.3.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條件與結論與原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關係.4.學會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別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 八年級數學,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考點及知識點
    ② 包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有一條邊的平方等於其他兩邊的平方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歐幾裡得(公元前三世紀)的《幾何原本》第一卷命題47,「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等於兩直角邊上正方形面積之和」。
  • 寒假預習,初二數學勾股定理專題,證明及簡單應用,掌握核心
    首先要明確勾股定理的核心有兩點: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即a^2+b^2=c^2。2.勾股定理的應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兩邊長,運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第三邊邊長。解析:本例題就是勾股定理表達式的來源,通過正方形的面積,結合圖形的割補法,通過面積相等,得到勾股定理的表達式,本題中,答案分別為(1)1 (2)1 (3)2 (4)= =。關於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常見的是,給定直角三角形的其中的兩邊,求第三邊,這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定的兩邊是兩個直角邊還是一個直角邊一條斜邊。如果沒有明確,注意分類討論。否則容易丟解。
  • 初二下冊第二章《勾股定理》知識點+典型例題剖析
    勾股定理的內容是考試必考內容,因此要求同學們必須要掌握,對於勾股定理的知識點及常考題型必須要熟練掌握,甚至滾瓜爛熟,才能在做題時及一反三,得心應手,遊刃有餘。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條邊的平方,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道不盡千年勾股情,趣說勾股定理及其結論推廣,不是一般的深奧
    如在公元前約三千年的古巴比倫人就知道和運用勾股定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內收藏著一塊編號為「普林頓322」的古巴比倫泥板,上面就記載了很多勾股數。通過20世紀對於在美索不達米亞出土的模形文字泥版書進行的研究,人們發現早在畢達哥拉斯以前一千多年,古代巴比倫人就已經知道這個定理。
  • 幾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幾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1、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3、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4、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餘   5、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勾股定理》經典例題及解析
    例一如圖,直線LL上有三個正方形a,b,c,若a,c的面積分別為1和9,則b的面積為( )A. 8 B. 9 C. 10 D. 11解析運用正方形邊長相等,再根據同角的餘角相等可得∠BAC=∠DCE,然後證明△ACB≌△DCE,再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勾股定理來求解即可.此題主要考查對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綜合運用,關鍵是證明△ACB≌△DCE。
  • 想買到最實惠的甜甜圈,勾股定理來幫忙!
    撰文/賴以威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你喜歡吃甜甜圈嗎?是否也曾苦惱到底買哪個商家的甜甜圈才划算呢?但是,與其測量內徑與外徑,再算兩者的平方相減,不如使用勾股定理更簡單地算出甜甜圈的體積:從甜甜圈內圈的任意一點為基準,沿著內圈切線方向撕下一片。以撕下那片直邊的長度為圓直徑所算出的圓面積,就是甜甜圈的水平剖面面積。
  • 炫酷動圖,美麗的「妖樹」,勾股定理畫出的一棵樹
    2.畢達哥拉斯樹的簡單畫法眾所周知勾股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畢達哥拉斯利用這一點,在初始的大正方形上,做出了兩個全等的小正方形,在以此類推,無限重複的做出各種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就形成了茂密的「畢達哥拉斯樹」。
  • 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
    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僅供參考!   來源     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傳統上認為是由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所證明。在中國,《周髀算經》記載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與證明,相傳是在商代由商高發現,故又有稱之為商高定理;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注釋,又給出了另外一個證明。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
  • 九年級數學之韋達定理詳解,教你輕鬆看懂韋達定理
    中考數學必考考點之韋達定理的來龍去脈,教你輕鬆拿下韋達定理本次課程尖子生數理化教育來帶著大家從頭到尾推導一下韋達定理,教你輕鬆理解韋達定理的來龍去脈,在後續做題中不會中了出題人的圈套哦。本課程適用於九年級以及九年級以上的學生。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b+ab聯乘Rilakkuma (輕鬆小熊) 服飾及文具日用品系列登場
    一向備受女生喜愛的原創品牌b+ab於今年聖誕前夕再與另一廣受大人小朋友喜愛的日本卡通品牌Rilakkuma(輕鬆小熊) 聯乘,推出一系列以輕鬆小熊大頭圖案為主的服飾及文具日用品系列。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三十四:勾股定理在摺疊問題中的應用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三十四:勾股定理在摺疊問題中的應用作者 卜凡初中數學中,有關摺疊的問題也是相對比較難的問題,主要涉及求角的度數、求線段的長度、求周長、面積等,其中求線段的長度的問題必然用到勾股定理,而這也正是孩子們感覺到困難的地方,不知道藉助哪個直角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解決。
  • 中考難點,勾股定理逆定理應用中的兩個模型,不應忽視
    勾股定理被稱為是「千古第一定理」它的姊妹定理—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毫不遜色,兩者結合起來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現在介紹兩類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簡稱為「勾逆」)相關的基本模型及其應用。【分析】(1)首先在Rt△BA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長;(2)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求出∠ADB=45°,再根據勾股定理逆定理在△BCD中,證明△BC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