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2020-12-20 銥星雲商

銥星導讀

近日,一封名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丨堅持了15年的單向街求眾籌續命》的求助信,在朋友圈刷屏。這封求助信由知名作家許知遠所發,描述其主力創辦的單向街書店在疫情期間遇到經濟危機,向廣大讀者尋求眾籌。

其實,單向街書店只是陷入困境中的眾多實體書店的一個縮影,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所有實體書店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威脅與衝擊。困境之下,實體書店開啟了「自救」之路,以維持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同時,探索商業更多可能性。

實體書店在浪潮中負重前行

隨著手機、ipad、kindle等移動電子設備的興起,電子書已經成了不少人選擇的閱讀模式。同時,亞馬遜、京東、噹噹等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給線上購書帶來便捷性和價格優勢。在此背景下,實體書店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不過,近些年來,為了應對網際網路衝擊和突破自身因素限制,實體書店也在尋求生存發展之道。靠著經營多元化產品、打造精品閱讀空間、販賣文藝的生活方式等,誠品書店、蔦屋書店、單向街書店、西西弗書店、言幾又等品牌連鎖書店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並廣受讀者喜愛,實體書店呈現出復甦跡象。

(圖片來源:銥星雲商)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了新的考驗。受疫情影響,部分實體書店暫停營業,縮短營業時間、客流銳減,造成了階段性的經營困難。正如許知遠在求助信中所說:「疫情期間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這意味著絕境。」

(圖片來源:單讀)

為了更真切地了解實體書店的近況,記者走訪了位於深圳龍華星河COCO City的西西弗書店和龍華天虹購物中心的覔書店,一探究竟。據記者觀察,該西西弗書店暫時關閉了閱讀區和堂食,矢量咖啡業務主要是通過美團外賣平臺進行配送或自提。從記者進店到離店的一個多小時內,未有消費者進店購書。

(圖片來源:銥星雲商)

同一天,記者探訪了位於龍華天虹購物中心的覔書店,記者發現平日坐滿人的閱讀區空無一人,店內只有少數的消費者在選購書籍。一位正在購書的媽媽告訴記者:「家住附近,小孩正在上一年級,受疫情影響,學校通知在家線上學習,由於沒有相應的教材,來覔書店主要是給孩子買教輔書。」相關人員也透露,覔書店內一天的客流只有幾十人,大部分是家長給小孩購買教輔書,輔助線上學習。

(圖片來源:銥星雲商)

知名品牌連鎖書店尚且如此,其他實體書店所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據全國中小書店聯盟「書萌」發布的《疫情當前,書店現狀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近87%的實體書店已經暫停營業且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書店群體是中小獨立書店;如果疫情持續,超77%的實體書店堅持不到三個月;同時,有近80%的書店對未來的形勢並不看好,其中42.21%表示營業額最多可達原來的一半;房租、人員、貨款可能成為壓垮實體書店最重的負擔。

品牌連鎖書店的迭代升級

為協助實體書店度過難關,北京等地區政府出臺了扶持實體書店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包括強化資金支持、推動協作配合、引導轉型升級、加強服務保障等。同時,全國上千家購物中心出臺了「減租免租」的舉措,與商戶共同承擔經營壓力,品牌連鎖書店也在減免之中。

在階段性的經營困難面前,政府和購物中心的扶持帶來了一定的利好。與此同時,一些實體書店也在積極應對,尋求突圍之法。據許知遠介紹:「疫情期間,單向街書店緊急通過各種線上平臺進行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但巨災之下,收效甚微,每次推廣僅能帶來幾百元的收入,連值班店員一天的工資都不夠。

無獨有偶,其他品牌連鎖書店也在加碼線上業務。2月19日,西西弗書店官方宣布新增線上購買渠道,首批城市微店全國上線,涵蓋24城,25家店。記者進入深圳西西弗書店微店觀察到,自上線以來,該微店粉絲數累計近700人,店內個別書籍享有75折、8折的優惠,還推薦了疫情考驗下關於舒緩家庭關係的書籍:如《非暴力溝通》《親密關係》等享受2本9折,3本8折,滿99元即可順豐包郵。不過,從銷售數據上來看,效果並不樂觀,銷量均在個位數。

覔書店則是與人民日報旗下融媒體教育機構——人民教育合作,為讀者提供11節免費的商業精品課;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朋友的購書需求,推出在線客服購書渠道,用戶可撥打臨近門店的聯繫電話洽詢、購物,可選擇快遞送至家門或線下自取;特別企劃線上公益朗讀活動——【為愛發聲】音頻徵集計劃,用聲音傳遞溫暖。據相關人員介紹:「覔書店正在與龍華天虹購物中心接洽,計劃通過天虹APP和小程序,讓店內圖書也能享受天虹的到家服務。」

此外,言幾又推出「精神食糧補充站」活動,線上24小時提供精選的圖書和產品,以言幾又門店為服務中心進行快速配送,把精神食糧送到家,最快次日到達。同時,言幾又圖書和產品還可以通過餓了麼外賣平臺進行下單配送,最快半小時送達。前簷書店則是通過「一點萬象APP」和「前簷」公眾號發布的二維碼,掃碼選購30本主題好書。

除了微店、APP、微信社群、在線客服等突圍方式外,還有一些實體書店的店長/店員利用淘寶、抖音、快手等軟體進行直播營銷帶貨。例如,上海的鐘書閣從「無人書店」直播、「以書為媒 用愛陪伴」為主題的直播、聯合廣西師大出版社發起的「書店燃燈計劃」名家線上分享會,到策劃中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的線上讀書分享會,豐富多彩的直播內容,開闢了鍾書閣線上銷售的新模式。

實體書店線上模式仍需探索

其實,不管是購物中心還是其各業態,都在探索線上模式,未來的商業趨勢也將是線上線下融合共生的模式。但對於部分業態而言,目前布局線上只是應急之舉,為了彰顯出積極的態度,樹立行業信心。從銷售數據上看,大部分業態的線上銷售並不理想,線上布局效果不明顯。

這對於線下業務為主的實體書店來說更是如此。相比於其他業態,實體書店憑藉多元化產品、精品閱讀空間、獨特消費空間,成為吸引讀者的一大法寶。西西弗書店、覔書店、言又幾等品牌連鎖書店的逐漸擴張,也足以說明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這一模式下的實體書店,不僅給讀者帶來了良好的閱讀體驗,也讓讀者收穫到更文藝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西西弗書店)

然而,目前品牌連鎖書店打造的微店、APP、直播等線上模式,更多的是通過線上手段來達到銷售目的,從而「扼殺」了讀者的場景體驗感。與此同時,通過這些形式打造下的線上模式,與亞馬遜、噹噹、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購書模式類似,但在圖書種類、運營手段、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成熟度與電商平臺相差甚遠,線上優勢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實體經濟線上化趨勢更加明顯,加速了線上線下融合,這也倒逼實體書店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書萌」的調查分析報告中總結到:「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及新型書店的打造,將從關注硬體階段正式發展到技術推動階段。如何在實體書店領域切實有效地落實網際網路思維,將網際網路思維貫穿於實體書店的運營全程,在線上線下進行符合實體書店實際的融合,將藉由此次疫情,成為廣大實體書店最為關切並且實踐的方向。」

銥星觀察

「黑天鵝事件」給實體書店的線下業務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也讓實體書店尋求突圍之法下,重視線上業務,搭建微店、APP、微信社群、在線客服、直播等平臺,增加線上購物渠道,力求達到銷售的目的。然而,自救和轉型不易,實體書店儘管收穫到一定的關注,但獲客情況並不理想。

銥星雲商認為,儘管實體書店發力線上只是特殊時期的紓困之策,但是未來線上線下融合也將是實體書店的必經之路。實體書店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唯有順應實體商業的發展潮流,進行多元化的布局,探索商業更多可能性,才能搶佔市場先機,獲得穩定且持續盈利,最終贏得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由銥星雲商新媒體中心原創,作者:湯豔,文章版權歸銥星雲商所有,圖片來源於銥星雲商和品牌方,不作商用。

相關焦點

  • 青島實體書店相繼復工 線上線下同步「熱」起來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進入三月,青島的實體書店相繼復工,一撥以圖書為核心的「雲操作」重新聚合書店資源,成為實體書店與災難抗爭,探尋「造血自救」的主要方式。在被業內稱作「線上書店元年」的2020年,與實體書店復工同步的,是一系列作為標配的網絡流量項目的創生。
  • 實體書店:困頓中的創新與重生
    >  省城島上書店開啟全天不打烊的「書店旅舍」模式,在受到廣大讀書愛好者好評的同時,也再次引發實體書店如何逆境求生的熱議  前不久,位於山西大學附近的島上書店正式開啟了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旅舍」模式,為徹夜不歸的讀者提供睡袋、咖啡和專座。
  • 直播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無獨有偶,4月23日晚7時,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也帶著新書《我是故宮「看門人」》上抖音直播,形成了有趣的故宮「擂臺戲」。而在4月30日,白巖松的抖音直播首秀,以180分鐘直播加連線的方式,點對點六家民營書店,以直播籤書的方式為書店「帶貨」。「線上直播」是實體書店的第二春嗎?「雲直播」能拯救實體書店嗎?
  • 疫情之後的線上銷售成實體書店新標配
    可見,我們認為有好書的書店,其實店主在背後都會付出很多努力。與其說是書店有好書,不如說是書店有獨特且稀缺的選書渠道。 第二,線上內容的垂直性。書店在線上到底賣哪些書?書的內容一定是有主題的,我叫它「垂直性」。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如果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那麼書店就是另一個平行的靜謐世界,它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書不同於一般商品,書店也不同於一般商店,總有特別的人情味在。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有了「雪上加霜」的困境。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廖美立說,國內有個出版集團,現在自己線上賣書的碼洋已經佔到全部圖書銷售碼洋的四成,新書通過直播就賣掉了。而實體書店的銷售金額佔出版社總營業額的比重卻很低,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上遊出版社對渠道的重視程度。「如果你還只是在最終端,前面已經發生各種裂變,你卻一直沒作改變,你是不會有出路的。」廖美立說道。
  • 上直播開網店 實體書店打破空間邊界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上直播開網店 實體書店打破空間邊界如今,為防控疫情而暫停營業的實體書店正將自己的陣地加速向線上轉移。2月5日,鍾書閣將自己的實體書店搬到了直播平臺上,而這已是鍾書閣近日來舉辦的第二場直播。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北京新華書店、北京圖書大廈等也紛紛向讀者推介線上售書平臺,推出相關優惠活動,一場實體書店的線上帶貨潮由此拉開帷幕。從以往單純的在線售書,到直播帶貨、限時搶購,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通過多種嘗試在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
  • 當當網開實體書店「錢」路迷茫
    長江商報消息 計劃3年內開千家實體書店,業內人士稱風險較大本報訊(記者 陳妮希)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下實體書店飽受衝擊,幾乎被認定為夕陽產業之時,當當網卻宣布要「逆勢而為」,把書店從線上開到了線下。近日,噹噹對外宣布,計劃在3年內開1000家實體書店引來業內熱議,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在當當網目前淨利潤虧損的情況下,押寶實體店風險還很大。3年開千家實體書店繼亞馬遜在西雅圖大學村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之後,當當網也對外宣稱,未來3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不過當當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並非借鑑亞馬遜。
  • 快要逼死書店的亞馬遜自己也開了一家線下實體店
    Amazon Books副總Jennifer Cast在有關該書店的介紹中提到:「這家名為『Amazon Books』的書店將成為Amazon.com的實體延伸,我們將利用超過20年的在線書籍銷售經驗去建設這座商店,而這座商店本身將集合線下和線上書籍銷售的優勢。」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幾乎快要逼死實體書店的網際網路巨頭此番舉動的背後動機,值得深思。
  • 惠州:實體書店陸續恢復營業 圖書館線上活動花樣多
    最近,市區多家實體書店也陸續恢復營業,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拉攏人氣,他們也想了不少辦法。一場疫情讓許多實體經濟行業艱難支撐,實體書店的經營壓力日益凸顯,租金壓力、客流量減少、員工成本高昂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 圖書銷售線上增實體降 書店該如何與場景結合?
    姚老闆覺得,如果轉型做一手書商開書店,現在風險更大,如果書店規模小、經營散、拿貨價高、實力弱,那基本就是毫無抗風險能力。據她從業20多年的經驗以及與業內多家友商書店交流的情況來看,目前大部分實體書店仍無法實現盈利。「運營成本過高、網上書城分流比例大、圖書定價機制」是虧損的主要原因。舊式書店並不是一個失敗的消費場景,但它的顧客正被奪走,使它變為小眾消費場所。
  • 又聞書香|西安多家實體書店「線上+線下」全面復工
    、四海書城、新華裡、閱西安、北大街書店、古舊書店等書城、書店陸續恢復營業西安嘉匯漢唐書城嘉匯漢唐書城是我市乃至全國首批恢復營業的實體書店之一,在全面做好環境衛生消殺等籌備工作後,於2月28日恢復門店營業,營業時間為:每日11:00
  • 實體書店回暖?「誠品」「方所」早已狂奔在路上
    自2010年以來,網絡購書、數字出版成為主流趨勢,面對網際網路的強勢發展和房價的不斷攀升,傳統民營書店毫無招架之力。再加上大型國有書店、盜版書等對小眾人文書店的雙重打擊,實體書店迎來了一波倒閉潮:三聯書店為轉型求生,關閉廣州所有分店;光合作用書房資金鍊斷裂,7家直營店、3家加盟店全部關閉;2013年,龍之媒董事長徐智明也宣布結束龍之媒書店業務。
  • 為什麼更要關注疫情帶給實體書店的長期影響(上)?
    本文的目的是以民營品牌書店作為樣本,不僅觀察書店業短期的直接損失,更關注疫情帶給書店業的長期的間接損失,以及這番洗牌給書店業帶來的機遇與新生。行業人士認為,出版發行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最值得發力與可為之處在於適時推進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有效遏制網絡書店惡性競價銷售,維護良性圖書市場秩序。
  • 咖啡機、學習場與大數據:未來實體書店如何活下去?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我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樂觀聲音。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認為,大眾不必放大書店閉店的聲音,實體書店仍有繁榮勢頭。大會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由於沒有對全國書店數據的完整統計,他們邀請大數據公司把書店打卡的記錄進行匯總,發現2019年有打卡的中國書店約7萬家,這可以算作中國實體書店的下限數字,也已經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書店最多的國家。
  • 走進亞馬遜實體書店
    新華網西雅圖5月16日電(記者 馬丹)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以在線銷售圖書起家,2015年秋天出人意外地在總部所在地西雅圖市開設了首家實體書店,迄今美國已有6家亞馬遜書店。從線上走到線下,反映了亞馬遜區別於傳統書店的圖書營銷之道,其創新之舉可能給圖書行業帶來長遠影響。日前記者走進地處華盛頓大學校園的首家亞馬遜書店,看看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
  • 實體書店已死?亞馬遜、當當網卻不這麼看!
    實體書店已死?亞馬遜、當當網卻不這麼看! 資料圖在摧毀了無數實體書店之後,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卻在2015年年底開起了實體書店。呵呵,這是一個冷笑話嗎?但兩年後的今天,亞馬遜的實體書店已經擴大到九家,亞馬遜的實體書店看起來並不只是個玩笑。除了亞馬遜,當當網也在2015年底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開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當當網相繼開設了140多家實體書店,3年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看來也不是一句口號。曾幾何時,因為空間小、客單價值不高,實體書店被各大商場所冷落。
  • 簡單分析 生存冒險遊戲《木筏求生》值不值得一玩
    Steam上有一款售價68元的生存冒險遊戲《木筏求生》,題材非常吸引人,海上冒險與探索的趣味故事。玩法也主打生存,從收集資源再到製作工具,從活下去開始不斷找到技巧,然後造出武器,那這款遊戲值不值得一玩呢?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國有書店方面即使有損失,也就是停業閉店階段的營業收入,對於只有零售業務的國有書店可能壓力會大一些,但也可以通過集團內部指標及任務的調整予以化解。對於同時擁有零售及教材教輔業務的新華書店,此次疫情對於營業收入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未來有補充可能。3、部分線上線下同時設店以及新模式的書店品牌,不要急於表達模式的優越性,先擺好自身定位。
  • 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 倒閉潮中大書店轉型求生
    作為老牌名店,香港三聯書店僅僅是傳統書店命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商務書城分流市場以及各類成本的攀升,圖書終端市場都在加速鳥槍換炮。「事實上,實體書店早已遭遇關門潮,正在批量倒閉。」昨日,不少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這種趨勢下,已有不少書店轉型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