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人要與時俱進,我聽說過抖音,從沒『抖』過,80多歲了也來『抖』一下。」4月23日晚7時,86歲的清史專家閻崇年在抖音號「閻崇年說歷史」第一次做直播。雖是直播首秀,但閻崇年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在抖音號「商品櫥窗」裡,他的新書《故宮六百年》在直播前預售了3400多冊,開播後10分鐘內銷售超1000本,最終實現了跳轉銷售額110萬元。無獨有偶,4月23日晚7時,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也帶著新書《我是故宮「看門人」》上抖音直播,形成了有趣的故宮「擂臺戲」。

而在4月30日,白巖松的抖音直播首秀,以180分鐘直播加連線的方式,點對點六家民營書店,以直播籤書的方式為書店「帶貨」。

「線上直播」是實體書店的第二春嗎?「雲直播」能拯救實體書店嗎?

「未聞書店」瀕臨夢碎邊緣

「90後」小車是海南書店業的老人了,2014年入行,在新華書店和嗎哪書房都工作過。2019年5月,小車決定創業,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獨立書店——未聞書店。未聞書店一開業就很受關注,正如作家徐建華所說,大家都欣賞小車這位謙遜、友善、有夢想的年輕人。為表支持,徐建華專門拿出40本《歲月有情》放在未聞書店出售,所得書費均歸小車;作家清秋子特地驅車來未聞書店買書,還有更多愛書人都在以他們的方式為未聞書店打氣加油。

與其說大家是支持小車和未聞書店,不如說是大家堅信,雖然近年來,實體書店受到電商衝擊,處境艱難,但只要用心,書店和它代表的城市人文精神一定能生根發芽。遺憾的是,小車的創業夢剛開始就受到了嚴峻考驗。此次因為疫情的衝擊,書店客流量大幅減少,銷售額斷崖式下跌。

難過的不只是未聞書店。疫情期間,全國各民營、國營連鎖書店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85%至95%,有些書店甚至資金流斷裂,不得已關門裁員。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調研組的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停業期間,高額的店面租金、管理費用和員工薪酬讓許多中小型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不堪重負,同時還產生了圖書積壓、物流不暢、庫房封庫、貨款賒欠等一系列問題。即使現在正在逐步恢復營業,實體書店短期內的經營預期也並不樂觀。

小小書店的求生式直播

夏天已經來了,可實體書店似乎還在經歷著寒冬。

「書店撐不住了。」2月24日,北京獨立書店單向街書店合伙人、作家許知遠在線發出求助。單向街在線上眾籌,眾籌文章中介紹,其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營業,且單店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15本書,其中一半是同事自己買走的。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客流量和收入嚴重下滑,意味著困境重重。

「海口的書店情況比全國整體情況好一些,基本已經恢復營業了,有些開設在商場等人口密集處的書店差不多也恢復正常了,但我們這些小成本的獨立書店,情況卻不容樂觀。」小車也感受到了壓力。

從2月20日起,他開始在朋友圈帶貨,每晚一段書摘,賣一本書。不僅包郵,還額外送個帆布袋。這些書都是小車的私藏,以人文社科類書籍為主,有些還是籤名本。「朋友圈賣二手書並不賺錢,但可以回籠一些資金,手頭有點現錢。」

即便已經做好不賺錢的打算,但小車朋友圈的二手書沒賣多久就開始虧錢。書的利潤本來就不高,一本書就包郵還要貼進去郵費,小車不得已改變交易規則,滿百才包郵贈帆布袋,並且僅限同城。「圖書不同於一般商品,受眾相對較窄,朋友圈人再多,下單買書的也總是固定的那一批人。」

「直播間裡有沒有我的春天」

開直播、開通網上書城、入駐外賣平臺……這些日子以來,經營普遍陷入困境的實體書店奮力自救。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國內文學界、出版界似乎迎來了直播最密集的一天。多位作家來到直播間,和讀者分享知識,有的也順便帶貨售書。

「搖身一變成網紅,從此雪漠上抖音。不見不散三生願,虛擬世界會卿卿!」世界讀書日當天,作家雪漠開啟了一場直播。2個小時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9萬人,獲得近20萬個贊,雪漠新書《山神的箭堆》單日銷量過萬冊。雖然直播對雪漠來說,還是一種比較新鮮的體驗,但他一點也不排斥,還在朋友圈打趣道「我會成為網紅嗎?」

4月25日下午2點,雪漠再次直播,攜新書《母狼灰兒》做客廣州購書中心直播間,與讀者進行了《雪漠寫作八步歌》的直播交流。這次直播帶貨效果也很好,圖書銷量高達7000多冊。

不過雪漠的戰績雖好,如果單純對比「帶貨」數量的話,還是「頂流」主播們更勝一籌。許知遠上薇婭直播間賣書,講解6分鐘,99元的盲袋銷量就能突破3000件;麥家的小說《人生海海》在薇婭直播間上架,一萬冊「秒空」,加倉2萬冊,依然瞬間賣完;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中國經典動畫珍藏版》在薇婭的直播間內,短短幾分鐘內銷售3萬餘套,銷售碼洋超過500萬元。

「專業主播帶貨有一套成熟的營銷模式,背後還有非常大的成本投入。而出版社的一些作家直播,目前還只是把原來的線下活動搬到線上,只是換了一種媒介形式。」小車也關注到4月30日白巖松的抖音直播首秀。

近日,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國內知名作家及文化人士,發起「書店的春天——拯救實體書店」倡議,將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與那些備受讀者喜愛的實體書店聯手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旨在幫助它們聚攏人氣,渡過難關,亦引領疫情中習慣於獨守的人們走出精神孤島,回歸閱讀生活。

白巖松的直播正是響應了這個倡議,在他的直播中,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泉州風雅頌書局、南京先鋒書店以及武漢的時見鹿書店六家民營書店分別展示自家書店品牌的特色,白巖松還在互動中和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驗,解讀品質書單,這種互幫互襯能讓更多的網友認識書店及其文化品牌,了解到書店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海口書店業就缺少這樣受關注、有粉絲,熱愛閱讀的領軍人物,像我們普通書店人,即使做直播也沒人看,根本帶不動貨。」小車提到,海南有不少旅瓊作家,他們以前也經常在海南書店做活動,如果有關部門可以聯合海南本土作家和旅瓊作家一起發力,或許海南書店也可以加入「書店的春天——拯救實體書店」計劃之中,一起迎來海南書店的春天。

(文章來源:海南日報)

相關焦點

  • 書店變身酒吧咖啡館設計 多業態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日前,精典書店中山路店突然關閉,從此之後開啟單店路線。而關店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實體書店經營的現實壓力。隨著電商的興起,大批實體書店受到衝擊,或消失、或轉型,留下來的寥寥無幾。實體書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媒體對話重慶多家主流書店,一起探討實體書店的現在與未來。跟重慶裝修網一起來看看吧!
  • 在中國加速布局 蔦屋書店的1100家店能否衝破實體書店困局
    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開創了書店新型商業模式。此次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顯然已經將中國視為日本以外最重要的市場。能否破除實體書店困局實際上,目前中國的實體書店市場並不樂觀。
  • 上直播開網店 實體書店打破空間邊界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上直播開網店 實體書店打破空間邊界如今,為防控疫情而暫停營業的實體書店正將自己的陣地加速向線上轉移。2月5日,鍾書閣將自己的實體書店搬到了直播平臺上,而這已是鍾書閣近日來舉辦的第二場直播。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北京新華書店、北京圖書大廈等也紛紛向讀者推介線上售書平臺,推出相關優惠活動,一場實體書店的線上帶貨潮由此拉開帷幕。從以往單純的在線售書,到直播帶貨、限時搶購,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通過多種嘗試在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
  • 資本與文化創意結合實體書店將更加搖曳多姿
    當日是世界讀書日,各地讀者紛紛來到圖書館、書店等地,閱讀圖書,品味書香。從幾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紛紛閉門,到如今上演絕地反擊、集體「回春」,實體書店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而這番閱讀的「最美風景」又能否延續?繁花亂眼上海特色書店競相「綻放」在上海青浦的水鄉古鎮——朱家角,近日悄然冒出了一家文藝氣質的小書店,名喚「角裡」。
  • 員工出鏡直播,圖書外賣上線疫情時期的實體書店在悄悄練級!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近些年來,為了應對網店折扣對實體書店的衝擊,書店一直在尋求各種突圍生存發展之道。靠著多元化產品經營、與地產合作減輕房租壓力,打造精品閱讀空間等,實體書店也出現了復甦跡象。尤其是實體書店的獨特空間和場景消費,是吸引讀者的一大法寶。
  • 「特寫」為實體書店續命1秒
    保衛書店3月9日晚,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在淘寶開啟名為」保衛書店「的直播,他連線五位獨立書店創始人,對話獨立書店現狀的同時,在直播間上架了六家書店的盲袋。這緣起於一封求助信,2月24日,原本計劃15周歲生日活動的「單向空間」發布了一封求助信,「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單向空間啟動了「書店互助計劃」,這次的淘寶直播是其中之一。在這場被網友戲稱為「十三邀live」的直播中,書店創始人們都表示:這是書店最困難的時期,即便是非典都沒有這麼難過。
  • 疫情下的杭州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杭州許多實體書店仍無法開始營業。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於今年2月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至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在這段日子裡,有讀者關心:書店現在還好嗎?書店和書店人在做什麼?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當然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不便,廖美立很快就發現,人們的生活習慣隨之發生了巨大改變,變得更加依賴線上,直播也好、在線學習也好,疫情下,商業模式在發生轉移。而如果只是依賴實體經營,大部分店家的日子今年都不大好過。人們可以在直播間買到食物和衣服,也一樣可以買到書,而當出版社自己邁進直播間賣書時,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對他們的銷量衝擊就不僅僅是電商低價了。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截圖於「單向街書店」官微發布的眾籌求助信 這篇求助文章很快獲得了10萬+的閱讀量,並有大量「粉絲」捐款。一位粉絲留言說,「沒有一座書店會成為精神的孤島,拯救書店,也是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單向空間也曾嘗試線上賣書,「通過各種線上平臺進行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但巨災之下,收效甚微,每次推廣僅能帶來幾百元的收入,連值班店員一天的工資都不夠。」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如果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那麼書店就是另一個平行的靜謐世界,它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書不同於一般商品,書店也不同於一般商店,總有特別的人情味在。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有了「雪上加霜」的困境。
  • 要麼停業、要麼求助,拿什麼拯救實體書店?
    每售出一個盲盒,意味著書店裡的書架又清空了一個角落。肖佳留言給書店老闆小童:「烏託邦書店以後還有機會再營業嗎?」小童回覆:「不會營業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帶來了無法出門的長假,也將城市中的實體書店帶回了「寒冬」。眾多書店或選擇結業止損,或仍在奮力掙扎、抱團取暖。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  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東莞實體書店命運堪憂 網友建言政府扶持
    東莞實體書店命運堪憂 網友建言政府扶持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有關實體書店命運的討論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 成都實體書店花式「雲帶貨」
    營業時間縮短,客流量減少,面對疫情帶來的困境,復工後的成都各大實體書店紛紛拓展渠道。從線下到線上,成都的實體書店通過微信、直播、抖音等多元化傳播途徑,將豐富的文化體驗帶給讀者。組建秒殺群 讀者紛紛要求加場「實體書店是閱讀書籍、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等多重文化功能的文化空間,這也是我們競爭力的體現。所以我們工作的重心是在閱讀場景打造上,為市民提供文化空間。」方所成都店的員工金金告訴記者,面臨疫情,讓實體書店的員工不免心慌。
  • 不畏網絡衝擊:誠品是實體書店救星?
    近年一些模式、風格獨特的好書店在電商、電子閱讀以及高運營成本的衝擊下逐漸沒落甚至消亡。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10年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似乎,書店再好的模式和定位似乎都逃不過現實的成本收益邏輯。在這種情況下,誠品書店的一枝獨秀,背後有什麼秘訣或奧秘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再次專文介紹誠品書店,更稱誠品為「文學夜店」。
  • 誠品再見,江蘇實體書店還好嗎?
    江蘇實體書店數量居全國前列《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江蘇省城市書店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城市書店數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9個來自江蘇,分別是南京、南通、蘇州、無錫、淮安、徐州、常州、揚州及鹽城,這9個城市的實體書店數量均超過1000家。
  • 有名的實體書店也倒閉了,那些小書店還好嗎?
    書店和書在你心裡燃起的微光曾帶給過你溫暖和力量如果此刻的你想起了常去的那家書店如果你正好開了一家書店請繼續往下讀書中漫步•燃亮心燈特殊時期,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為了人與書的相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藉由《書中漫步》的出版,向全國的實體書店誠摯地發出邀請,一起加入「書中漫步•燃亮心燈」全國實體書店4.23新書首發計劃。此次活動將參與延續廣西師大社「書店燃燈計劃」以及「閱讀一小時」大型閱讀推廣計劃,同時,我們擬一個月不上架網店的新書獨家期,來支持全國實體書店復工。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受疫情的影響,除湖北省以外,浙江的溫州和杭州兩市最新發布了僅次於武漢的管控措施,距離2月10日還有5天時間,當地的實體書店能否恢復營業還存在很大變數。各地新華書店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紙版教材及配套教輔、作業本的供應,並採用各種網絡銷售手段銷售閱讀讀物及助學讀物,雖然效率抵不上開門營業,但也是一種去化庫存手段。
  • 因紀錄片而誕生的書店,「二次元」與書籍能否融合?
    因紀錄片而誕生的書店,「二次元」與書籍能否融合?在今年8月下旬,這部紀錄片延展到了線下,成了一家同名的實體書店,位於上海靜安大悅城的摩天輪之下,抬眼就可見藍天白雲,漫步在書店街區,似乎多了些浪漫。繼多抓魚「施工中書店」後,小編的第二篇探店報告出爐啦!依舊是不怎麼合格的拍攝技術,但希望讀者們可以跟著鏡頭和文字,感受一個新的文化空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