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變身酒吧咖啡館設計 多業態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2020-12-20 小太陽呀

日前,精典書店中山路店突然關閉,從此之後開啟單店路線。而關店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實體書店經營的現實壓力。隨著電商的興起,大批實體書店受到衝擊,或消失、或轉型,留下來的寥寥無幾。實體書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媒體對話重慶多家主流書店,一起探討實體書店的現在與未來。跟重慶裝修網一起來看看吧!

1998年,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開設第一家書店時,他沒有想到路會如此曲折。搬離解放碑,紮根南濱路,開設中山四路分店,又再關店。重慶裝修網了解到,一直以來,他都希望為讀者帶來最有價值的文化體驗。因此,顯眼位置大多擺放的是人文、社科類書籍,時下流行的圖書反而難覓蹤影。對於中山四路分店關店原因,楊一直截了當地表示:「不盈利。」

獨立書店:酒吧開始支撐圖書

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顯示,2002年到2012年,全國有近五成實體書店倒閉,總數達1萬多家。網際網路帶來的折扣售書以及數位化閱讀帶來的紙張閱讀需求下降,使得實體書店圖書銷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

據業內人士透露,2005年重慶實體書店湧現關門潮,大約三分之二的書店消失。而面對電商的衝擊,精典書店至今仍在摸索之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南濱路店的咖啡區面積比以往更大了,銷售佔比也在逐步提升。

「目前精典書店有圖書十萬冊,主要以圖書銷售為主,然後結合咖啡、文創產品、會議接待等各種業態。面對電商的衝擊,圖書銷售的比例正在逐步降低,從過去的90%以上的比例,調整到了目前的70%~80%。」楊一透露。

為了讓情懷走得更遠,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開始嘗試多業態模式。最典型的要屬偏居南山一隅的南之山書店,這家「網紅」書店在風景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創立初期就定位於「愛上以書店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南之山書店裡不僅有書,還有法式餐廳、酒吧、展覽館、民宿……這裡甚至還可以聽音樂會,以及舉辦一場唯美的婚禮。

「都知道賣書不賺錢,不過紙質實體書的體驗感線上替代不了。所以我們在書店基礎上擴充了多個版塊,通過非書店部分如咖啡、餐飲、住宿等反哺書店,對書店的模式進行了升級。」南之山書店創始人之一車韻透露。

他們選址南山的一部分原因,是考慮到市中心的租金成本較高,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會很難。「其實現在不少書店都不以圖書銷售為主,與其說是行業的普遍模式,不如說是現實壓力之下的各自應對,我們也正在探索書店經營之道。」車韻說。

「閱讀應該和吃喝玩樂一樣,有美好的環境,能夠吃點東西,甚至喝酒。閱讀體驗是很重要的感受,所以圍繞著書店,我們打造了一個美好生活方式空間,這在第二家店小森林店體現的比較明顯。」對於書店受到歡迎的原因,車韻如此解釋。目前,南之山書店的收支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通過非書店部分的盈利,實現整個體系的自給自足。

商業連鎖書店:立足商圈賣咖啡

很多人對書店的最初記憶來自於新華書店。但隨著時代發展,不僅獨立書店,眾多商業連鎖書店也開始興起。西西弗、方所、言幾又······喧囂的商圈之中,人們或站或坐,品讀經典依然受歡迎。

實體書店受到了衝擊,卻並非沒有轉機。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圖書總印數為86.6億冊(張),比2014年增長5.8%,圖書出版實現營業收入822.6億元,同比增長4%,中國實體書店在經歷「寒冬」後首次迎來回暖。截至2017年,重慶書刊市場外大約有130家實體書店,重慶書刊市場內大約有110家實體書店。

其中最知名的連鎖書店莫過於西西弗,不管走到哪裡的商圈,總能看到它的身影。從2007年初開始,西西弗書店在國內圖書行業首開先河,突破傳統書店經營模式,開啟PARK書店店型,定位為:主題體驗連鎖精緻書店,建立全新書店營運形態。從物理空間、商品品類、文化活動體驗上,尋求客群的關聯性,打造特色文化空間。這次轉變造就了中國民營書店轉型的典型模板。

西西弗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西弗的主要業態是圖書銷售、不二文創周邊以及矢量咖啡,利潤佔比圖書銷售依然是大頭,佔80%左右,其餘兩項合計佔20%左右。

全新的書店營運形態,讓西西弗成功盈利,成為了其他書店效仿的對象。今年,他們又準備再探索一條新路。「進入3.0階段,我們開始更多的思考如何通過服務產生一種更高的顧客黏度和更大的市場轉化率,形成更豐富多樣的文化服務關係。」

而發源於成都的言幾又,以社區連鎖書店「近日閱讀」起家,布局重慶較晚,坐落於定位高端的解放碑時代廣場。相比西西弗,言幾又所打造的消費場景是「生活方式體驗空間」,在精選書籍、品質咖啡、文創產品、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將最能代表新興生活方式體驗的業態進行融合,包括理髮館、照相館、插花工作室、智能家居館、進口超市、健身中心等。據2016年的公開報導顯示,言幾又的圖書利潤率為10%~30%,文創產品的利潤率在40%~50%,咖啡飲料的利潤則高達75%。

「書店發展到這個階段,消費者已經明顯分流,線上價格有優勢,但是總歸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做好線下的文藝沙龍,提升讀者的消費體驗,聯通線上線下,這樣既滿足了線下的體驗,也提供了線上精準快速的物流,以嶄新的面貌應對電商的衝擊。」言幾又相關負責人說。

新零售書店:花藝手作融合線上線下

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也許能為實體書店的發展帶來啟示。噹噹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在圖書領域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從2016年開始,這個培養無數人網上購書習慣的巨頭步入了線下,開起了噹噹書店,號稱要在3年內開1000家。

2018年1月25日,噹噹書店在解放碑國泰廣場亮相,這既是噹噹書店重慶首店,也是布局全國的首家會員旗艦店。該書店以閱讀為主線,融合文創、輕食、旅遊、花藝、手作、生活美學、沙龍、展覽等元素打造的複合文化實體空間。其線上線下打通的新零售模式,縮小了實體書店與線上的價格差距,彌補了線上體驗感不足的缺點,一開業就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開業期間推出一系列優惠和活動,兩天即吸引近1.8萬名消費者到店,銷售額達55萬,創造了噹噹書店的銷售新高。」噹噹書店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噹噹書店重慶店的經營情況很理想,已經獲得了盈利。

「依託當當網18年來累積的2.5億優質用戶、海量大數據以及規模採購優勢,經驗豐富的選品團隊針對不同城市的讀者精心挑選入店圖書,並定期推出個性化書單。同時,為不同城市、不同客群定製設計了四種不同風格。優選輕餐軟飲、花藝家居、藝文教室、手作小物等六大跨界業態,旨在為讀者打造優質的閱讀環境。重慶裝修網了解到,每年舉辦了上千場線下文化活動,截至目前已吸引近500萬人次到店互動。」噹噹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噹噹書店的優勢所在。

相關焦點

  • 直播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而在4月30日,白巖松的抖音直播首秀,以180分鐘直播加連線的方式,點對點六家民營書店,以直播籤書的方式為書店「帶貨」。「線上直播」是實體書店的第二春嗎?「雲直播」能拯救實體書店嗎?停業期間,高額的店面租金、管理費用和員工薪酬讓許多中小型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不堪重負,同時還產生了圖書積壓、物流不暢、庫房封庫、貨款賒欠等一系列問題。即使現在正在逐步恢復營業,實體書店短期內的經營預期也並不樂觀。小小書店的求生式直播夏天已經來了,可實體書店似乎還在經歷著寒冬。
  • 新業態文創類梳理:複合書店和咖啡館、酒館成標配
    目前,國內文創品牌主要分為展覽館、畫廊、複合書店、特色文化酒吧、文化主題咖啡館、主題博物館、體驗館、演藝劇場、創意產品9大類。   目前重慶購物中心裡存在的文創類主要有主題咖啡、特色酒吧、複合書店、博物館、藝術展覽、創意產品、複合社區7大業態。其中第一主力是複合書店,其佔地面積優勢和精神、美學的集合優勢和受眾面廣闊,使得其變成了購物中心的寵兒。
  • 實體書店憑多業態經營模式重獲新生 呈現多年未見的活躍、創新面貌
    這是網絡圖書銷售企業噹噹開設的第一家旗艦書店,它把圖書與談話和討論區、咖啡館甚至藝術課結合起來。   如果說書店與電商間的競爭是前幾年熱炒的話題,那麼「線上線下融合」才是如今的大勢。隨著人們對文化體驗的重視和消費結構升級,阿里、京東、當當網等紛紛「擁抱」線下實體書店,並利用自己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賦予書店新的內涵。
  • 實體書店變身記
    幾年間,這個指導意見已經在多地得到落實。北京從2018年起,把扶持實體書店的資金增加到每年5000萬元,扶持書店數量增長到每年約150家,還計劃在2020年實現打造一區一書城的綜合文化體驗中心、200家標誌性特色書店、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等具體目標。深圳則提出了「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目標。
  • 資本與文化創意結合實體書店將更加搖曳多姿
    當日是世界讀書日,各地讀者紛紛來到圖書館、書店等地,閱讀圖書,品味書香。從幾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紛紛閉門,到如今上演絕地反擊、集體「回春」,實體書店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而這番閱讀的「最美風景」又能否延續?繁花亂眼上海特色書店競相「綻放」在上海青浦的水鄉古鎮——朱家角,近日悄然冒出了一家文藝氣質的小書店,名喚「角裡」。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實體書店3.0:商場新標配,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館?
    實體書店一夜之間又回來了!實體書店的1.0時代:曾經位於復旦大學南區一條街的學人書店在季風書園「保衛戰」的回聲中,在讀書人不滿上海的書店文化不如北京的無奈中,書店的回暖已經不期而至。套用一句很俗的話,實體書店似乎又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破土而生」。
  • 實體書店變身文化空間 "泡書店"成新休閒模式
    中國江蘇網8月21日訊 剛剛出爐的「2017江蘇最美書店」榜單中,全省共有10家書店入選。其中,我市有江蘇大眾書局常州吾悅廣場店、常州書式生活吾悅國際店和溧陽金谷文教書店3家書店上榜。  據悉,「江蘇最美書店」每年評選一次,旨在展示江蘇省實體書店的靚麗風景和豐富的閱讀活動,引導人們關注和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
  • 民營書店等救還是自救?深圳一書店引進彩票點
    記者 韓文嘉/文  齊潔爽/圖  新年伊始,近兩年湧動的實體書店倒閉潮仍然延續,與此同時,網購巨頭京東商城則在周一推出了電子書平臺,除了與噹噹、卓越在紙質書的銷售上展開競爭外,還劍指電子圖書,此舉或多或少將再度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相比之下,國內一些城市出臺政策出手「拯救」民營書店的舉措,則帶來了些許暖意。
  • 2016十大新興實體書店:顏值高!面積大!新華書店也轉型
    從入選的書店特色來看,高顏值、複合業態加上自己獨有的特色成了它們脫穎而出的先決條件。天一書房開業時間:4月23日特色:寧波市首家24小時書店+全國最大的24小時書店世界讀書日當天,寧波新華書店天一書房正式對外營業。天一書房位於寧波市藥行街6號,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不僅是寧波首家24小時營業的實體書店,也是全國最大的24小時營業書店。
  • 誰說實體書店涼涼?這些有意思的新店表示不服
    +青旅住宿的模式,三座兩層的建築空間裡,囊括了萬冊書、百張床位以及酒吧。杭州店開業時間:2020.10.18門店面積:2000㎡門店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398號天目裡2-4號樓保留蔦屋書店的特色元素:在裝修上,延續了蔦屋書店的原木風,還有特色的躍層書牆,給消費者一種視覺上的震撼感。用豐富的業態及獨有商品來吸粉:1層主打美術、時尚、攝影、餐飲美食;而B1層則匯聚了建築裝飾、設計、工作人生、旅遊、人文、文學。
  • 誰該為書店之死負責?實體書店入坑指南
    關於書店,N年前,實體書店已死的驚呼言猶在耳。如今呢?新的商場裡不開一家高大上書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點逼格。遍地開花爭奇鬥豔的各色書店業態集體崛起大有一種『垂死病中驚坐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氣勢。除了書店、咖啡館,還加入文化文創生活概念,包括文創生活產品、主題餐廳、設計品的產品區、兒童娛樂圖書等。每個店都設置專用的活動區,引入文化沙龍。
  • 在中國加速布局 蔦屋書店的1100家店能否衝破實體書店困局
    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的官方微信帳號「成都軌道城市發展」發布的信息顯示,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蔦屋書店將積極參與TOD綜合開發項目的策劃、規劃、企劃等工作,雙方將針對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設計定製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和旗艦店。
  • 關鍵詞中的實體書店2017:設計潮、新空間、新技術
    要說這幾年圖書出版領域最令人可喜的事,實體書店的回暖無疑是其中之一。曾經被網際網路電商、電子書逼到死角的實體書店,近幾年經過升級改造,來了一次絕地反擊,全國各地開出了許多頗具設計美感又融合多種業態的實體書店,也出現了不少叫得響的連鎖品牌和獨立書店。
  • 新媒:中國新一代實體書店不得不採取「書店+」模式
    上海近年湧現20多家實體書店同樣是實體書店,不同的經營方式帶來迥異的結局,鍾書閣和鍾書書店的故事,折射出中國不同實體書店截然不同的命運。另一方面,大型商業體在網購衝擊下有了融入更多業態的需求,書店也成為商場轉型、提升品味的重要因素。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表示,租金壓力讓很多實體書店面臨運營困境,但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商業體有意識地引進能聚集人氣的文化場所,並願意給予租金優惠。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衝擊,不少校園實體書店因經營困難倒閉或搬離學校。重慶高校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如何?高校實體書店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推廣全面閱讀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高校實體書店又該怎麼建?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對我市多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採訪。
  • 中國實體書店超過7萬家
    「2019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萬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關閉書店500多家,其中新華書店87家,民營129家。美國2019年只開了99家新書店,英國只有15家。」
  • 實體書店回暖|上海第5家西西弗書店落戶虹口
    參與構成上海精神文化澎湃新聞了解到,西西弗書店·上海凱德龍之夢虹口店仍然採用書+咖啡的業態模式,賣場面積近500平方米,其中圖書擺放區域有近400多平方米,咖啡館佔地近100多平方米。張志忠舉例,比如大悅城店周邊的主力消費客群是年輕人,所以圖書會在文學、生活、文創產品等方面側重較多;而浦東嘉裡城店周邊高端居住社區多,小家庭客群是主力,那麼該店會在少兒、進口原版書方面加大比重。除此之外,西西弗上海店也會對上海文化方面的書籍進行單獨展示,比如海派文化、本土歷史、人文自然地理等。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禮士會客廳|書店與城市②實體書店的社會功能和城市功能
    書店的社會功能——市場利潤與社會價值並行不悖 書店作為一個具有文化屬性的商業業態,社會功能具有較多層次。按照商業經營、文化活動、空間場所和衍生價值四個層面,對書店的社會價值進行分析,如框圖所示。實體書店的社會功能,作者製圖。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首先,書店的商業經營以圖書分銷為核心業態,附屬文化產品、休閒餐飲等綜合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