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精典書店中山路店突然關閉,從此之後開啟單店路線。而關店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實體書店經營的現實壓力。隨著電商的興起,大批實體書店受到衝擊,或消失、或轉型,留下來的寥寥無幾。實體書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媒體對話重慶多家主流書店,一起探討實體書店的現在與未來。跟重慶裝修網一起來看看吧!
1998年,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開設第一家書店時,他沒有想到路會如此曲折。搬離解放碑,紮根南濱路,開設中山四路分店,又再關店。重慶裝修網了解到,一直以來,他都希望為讀者帶來最有價值的文化體驗。因此,顯眼位置大多擺放的是人文、社科類書籍,時下流行的圖書反而難覓蹤影。對於中山四路分店關店原因,楊一直截了當地表示:「不盈利。」
獨立書店:酒吧開始支撐圖書
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顯示,2002年到2012年,全國有近五成實體書店倒閉,總數達1萬多家。網際網路帶來的折扣售書以及數位化閱讀帶來的紙張閱讀需求下降,使得實體書店圖書銷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
據業內人士透露,2005年重慶實體書店湧現關門潮,大約三分之二的書店消失。而面對電商的衝擊,精典書店至今仍在摸索之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南濱路店的咖啡區面積比以往更大了,銷售佔比也在逐步提升。
「目前精典書店有圖書十萬冊,主要以圖書銷售為主,然後結合咖啡、文創產品、會議接待等各種業態。面對電商的衝擊,圖書銷售的比例正在逐步降低,從過去的90%以上的比例,調整到了目前的70%~80%。」楊一透露。
為了讓情懷走得更遠,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開始嘗試多業態模式。最典型的要屬偏居南山一隅的南之山書店,這家「網紅」書店在風景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創立初期就定位於「愛上以書店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南之山書店裡不僅有書,還有法式餐廳、酒吧、展覽館、民宿……這裡甚至還可以聽音樂會,以及舉辦一場唯美的婚禮。
「都知道賣書不賺錢,不過紙質實體書的體驗感線上替代不了。所以我們在書店基礎上擴充了多個版塊,通過非書店部分如咖啡、餐飲、住宿等反哺書店,對書店的模式進行了升級。」南之山書店創始人之一車韻透露。
他們選址南山的一部分原因,是考慮到市中心的租金成本較高,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會很難。「其實現在不少書店都不以圖書銷售為主,與其說是行業的普遍模式,不如說是現實壓力之下的各自應對,我們也正在探索書店經營之道。」車韻說。
「閱讀應該和吃喝玩樂一樣,有美好的環境,能夠吃點東西,甚至喝酒。閱讀體驗是很重要的感受,所以圍繞著書店,我們打造了一個美好生活方式空間,這在第二家店小森林店體現的比較明顯。」對於書店受到歡迎的原因,車韻如此解釋。目前,南之山書店的收支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通過非書店部分的盈利,實現整個體系的自給自足。
商業連鎖書店:立足商圈賣咖啡
很多人對書店的最初記憶來自於新華書店。但隨著時代發展,不僅獨立書店,眾多商業連鎖書店也開始興起。西西弗、方所、言幾又······喧囂的商圈之中,人們或站或坐,品讀經典依然受歡迎。
實體書店受到了衝擊,卻並非沒有轉機。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圖書總印數為86.6億冊(張),比2014年增長5.8%,圖書出版實現營業收入822.6億元,同比增長4%,中國實體書店在經歷「寒冬」後首次迎來回暖。截至2017年,重慶書刊市場外大約有130家實體書店,重慶書刊市場內大約有110家實體書店。
其中最知名的連鎖書店莫過於西西弗,不管走到哪裡的商圈,總能看到它的身影。從2007年初開始,西西弗書店在國內圖書行業首開先河,突破傳統書店經營模式,開啟PARK書店店型,定位為:主題體驗連鎖精緻書店,建立全新書店營運形態。從物理空間、商品品類、文化活動體驗上,尋求客群的關聯性,打造特色文化空間。這次轉變造就了中國民營書店轉型的典型模板。
西西弗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西弗的主要業態是圖書銷售、不二文創周邊以及矢量咖啡,利潤佔比圖書銷售依然是大頭,佔80%左右,其餘兩項合計佔20%左右。
全新的書店營運形態,讓西西弗成功盈利,成為了其他書店效仿的對象。今年,他們又準備再探索一條新路。「進入3.0階段,我們開始更多的思考如何通過服務產生一種更高的顧客黏度和更大的市場轉化率,形成更豐富多樣的文化服務關係。」
而發源於成都的言幾又,以社區連鎖書店「近日閱讀」起家,布局重慶較晚,坐落於定位高端的解放碑時代廣場。相比西西弗,言幾又所打造的消費場景是「生活方式體驗空間」,在精選書籍、品質咖啡、文創產品、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將最能代表新興生活方式體驗的業態進行融合,包括理髮館、照相館、插花工作室、智能家居館、進口超市、健身中心等。據2016年的公開報導顯示,言幾又的圖書利潤率為10%~30%,文創產品的利潤率在40%~50%,咖啡飲料的利潤則高達75%。
「書店發展到這個階段,消費者已經明顯分流,線上價格有優勢,但是總歸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做好線下的文藝沙龍,提升讀者的消費體驗,聯通線上線下,這樣既滿足了線下的體驗,也提供了線上精準快速的物流,以嶄新的面貌應對電商的衝擊。」言幾又相關負責人說。
新零售書店:花藝手作融合線上線下
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也許能為實體書店的發展帶來啟示。噹噹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在圖書領域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從2016年開始,這個培養無數人網上購書習慣的巨頭步入了線下,開起了噹噹書店,號稱要在3年內開1000家。
2018年1月25日,噹噹書店在解放碑國泰廣場亮相,這既是噹噹書店重慶首店,也是布局全國的首家會員旗艦店。該書店以閱讀為主線,融合文創、輕食、旅遊、花藝、手作、生活美學、沙龍、展覽等元素打造的複合文化實體空間。其線上線下打通的新零售模式,縮小了實體書店與線上的價格差距,彌補了線上體驗感不足的缺點,一開業就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開業期間推出一系列優惠和活動,兩天即吸引近1.8萬名消費者到店,銷售額達55萬,創造了噹噹書店的銷售新高。」噹噹書店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噹噹書店重慶店的經營情況很理想,已經獲得了盈利。
「依託當當網18年來累積的2.5億優質用戶、海量大數據以及規模採購優勢,經驗豐富的選品團隊針對不同城市的讀者精心挑選入店圖書,並定期推出個性化書單。同時,為不同城市、不同客群定製設計了四種不同風格。優選輕餐軟飲、花藝家居、藝文教室、手作小物等六大跨界業態,旨在為讀者打造優質的閱讀環境。重慶裝修網了解到,每年舉辦了上千場線下文化活動,截至目前已吸引近500萬人次到店互動。」噹噹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噹噹書店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