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石塘是在十年前和一幫朋友包船出海打魚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小鎮,那時候石塘和現在變化不大,但是感覺打的魚少了很多,不知道是季節原因,還是這十年中漁業資源少了的原因?
還有個原因我對石塘幾次眷眷依戀,因為石塘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落日餘輝下,一輪紅日落入大海,站在蕩漾的漁船上,憑海臨風,那霞光射在依山而建的石屋上,映在山面,空曠天空飄起一朵朵雲彩,相映在大海上,猶如一幅優美的畫卷。
生活在這裡的人應該是很幸福的!
但是石塘漁民每天早出捕漁,黃昏而歸,辛勤勞作,似乎忽略掉了這優美的景色。不知道誰說過,在你眼裡認為最優美的景色,恰巧是別人貧困急需改善的期盼。
石塘鎮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南海濱,是個半島,早在宋元期間就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明清時期,福建漁民陸續遷徙至此,為防颱風襲擊和海盜搶劫,他們就地取材,開巖鑿谷,砌石屋、造石牆,至今形成獨特的漁民建築風格。獨具特色的石屋、石街、石巷、石階隨地勢升降而修築,錯落有致……」並向山岙上延伸,後因地狹人多,漁民開始填海造屋。
石塘石屋大都沿港灣分布,最大的特色就是外牆,由一塊塊大小不一,但形狀規則的石頭壘砌而成。牆體由厚度約為60釐米的條石錯縫砌就,用石灰漿粘結,並勾出很細的縫,古樸的石牆內側則用小塊石和黃泥砌成,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洋氣息。
穿梭在老街裡,這裡的石街完全是另一個特色,和其他古村落完全不同,石塘石街不是很寬,巷子多,所走過的街道兩旁都已經是商鋪林立,依舊還能見到很多木製結構的老房子,而這些老房子和石頭結合,雕花的不多,也是極具特色。遺憾的是,一些石屋建築,正被越來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築所代替,石屋和磚房「混搭」,破壞了原來的歷史面貌,新老建築風格大相逕庭,石塘老街已被改建得幾乎面目全非。而且樓房林立,拐彎抹角,像個迷宮一樣,若不是當地居民提醒,還不知道這裡原先是一片海,現在,這裡早變成了一片現代住宅。
隨著時代變遷,石屋年久失修,部分居民便自己動手「改頭換面」。石塘石屋特色景觀正在不斷受損,正在慢慢消失中。一些石屋建築正被越來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築所代替,石屋和磚房「混搭」,有點不倫不類。
石屋作為石塘的一張特色名片,有其歷史意義與價值。石頭的堅硬與海水的柔軟,本是一個完美組合,如何保護這些石屋?正是我們這代人所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