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岙村位於玉環縣幹江鎮東南面,是一個偏僻山村,東挨東漁村,西接炮臺村,北靠甸山頭,南與洋嶼、大鹿、雞山等島嶼隔海相望,是幹江鎮漁業生產重點村。全村人口1548人,大部分居住在山坡上。
白馬岙黃金沙灘位於東海之濱,背靠東鳳凰山,沙灘全長300米,沙灘呈斜面,沙質、細膩,柔軟,顏色金黃,更是金光閃閃,因故而得名。沙灘背面的鳳凰山上有許多臨海而建的古民居,全由石頭堆砌而成,極具海島民居特色。
這裡不僅有臨海而建的古民居,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月牙狀的沙灘常年吸引著遊客前來。
白馬岙以前是沒有名字的,聽村裡人說,大概在康熙年代,有個將軍逃到白馬岙,追兵追來的時候,走投無路,只好跳到海裡,他是潮落的時候跳下去,下面是泥土,跳到泥土裡面的時候,上不來了,已經雙腳陷下去了,然後潮水漲上來,將軍死這了,死在這裡的白馬就變成礁了,這是白馬礁,後來取名就叫白馬岙。
歷經歲月洗禮的古村,如今卻透出一種質樸,走在村子的水泥路上,海風吹來,清爽又微涼,雞犬漫步,鳥鳴悠悠,小河裡,鴨子嬉水,一條大黃狗在旁邊徘徊,逗它們在河裡轉來轉去,一派悠然的田園風光撲面而來。
臨近沙灘,除了幾處石頭房子外,很難見到我們心中定義的古村落,後來一打聽,原來,古民居全建在了山上。遠遠望去,在樹木遮蔭下,落日斑斕霞光的照射下,那些一棟棟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石頭房子,宛若黃金屋一樣,閃閃發光發亮。
我們爬上山坡,近距離感受這些廢棄的石頭建築,家家戶戶大門緊鎖,部分房頂坍塌,無人看管。門前門後,灌木叢生,雜草遮蔭了小道,幾乎完全處於荒廢。
這些石頭房子依山而建,幾乎全是石頭建成,青灰小瓦蓋頂,上面用一塊塊石頭壓著,以防颱風來了,把瓦頂掀了。依據山勢,一家比建的一家高,很簡單,卻很結實,極具海島民居特色。雖如此,由於交通不便,漁民捕魚產量又少,生活艱苦,不少人離開老房子改行做別的去了。有些乾脆放棄了老房子,在外面安了新家,幾年都不回來一次。
聽村裡人說,這些石頭房子有些年代比較早了,足有100多年歷史,村裡正在積極配合黃金沙灘開發古村落旅遊景區,上面撥款修了公路,以後來這裡方便多了。
我們熱切地希望,幹江鎮繪就的美好藍圖早日實現,白馬岙村明天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