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城縣馮原鎮關家橋古村的前世今生
古村探秘馮原鎮正西兩公裡處有一個古村落,她就是關家橋,位於渭北黃土高原,她依山傍水。北靠黃龍山系,東依壺梯山,西臨洛河水系孔走河。據說關家橋村原名叫王家圪嶗,從明朝洪武十四年(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關公的後裔搬遷至此,因姓關的人家在村東小溝修了一座土橋,旁邊還修了一座關公廟(即今天修繕一新的關帝廟),保留至今,因此而得名關家橋。關家橋是縣北三縣交界的一個出山口,解放後一直到六十年代末這裡很有名氣,古有雞鳴一聲聽三縣。
-
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走進寺前鎮西觀村
專欄簡介【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是樂享澄城公眾平臺整合各類資源、傾情打造的探秘澄城古村落全新專欄,旨在用行走的美好傳承澄城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用恢弘的視野探尋澄城古村落的人文故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喚起澄城人對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
以望山看水記鄉愁的名義——澄城村落文化綜述!
2016年以來,在長寧河上遊的劉家窪魯家河村東岸,東周時期的芮國遺址橫空出世,發現了完整的諸侯國君級別的中字形大墓,出土了七鼎六簋等一大批精美的青銅器、雙套的編鐘石磬、數量眾多的金器,入選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在孔走河邊的馮原鎮居安村發現了4000多座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秦人墓葬群。澄城的縣城始終與水相關。
-
莊頭鎮永內村 || 好運古建澄城村落記憶(42)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著名的秦晉之戰、秦衛之戰,均陳兵於永內及附近的郊城、車蓋等地。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澄城地區大旱,知縣張鬥耀逼徵稅賦引發王二起義,傳說當時王二率眾殺入澄城縣衙時就途徑永內,並在境內的 「南邦寨子」 屯紮休整,習武練兵。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高迎祥起義軍亦由永內越溝攻克縣城。
-
王莊鎮西幹浴村 || 好運古建澄城村落記憶(55)
外鄉人用「窮鄉僻壤」四個字形容我的家鄉。三面環溝,是標準的「布袋村」。南有鎮千畝林場,北依綿延黃龍山脈,東溝有個泉子,西邊有長寧河水域流過。東面隔溝是東幹浴村,西面隔溝是永豐村,南面隔溝是郭家莊村,北面緊鄰南洛城村。仿佛世外桃源,實乃棲身養生之地。據《澄城縣誌》記載:明萬曆年間,因建村於小溪斷流的乾溝之西而得名。村中現有人口近千人,又分「党家前頭」和「孫家後頭」。「党家前頭」姓「黨」;「孫家後頭」姓「孫」。
-
沉睡古村落被「喚醒」,南京市民走進傳統村落尋「鄉愁」
去江寧佘村看400歲的「枯枝牡丹」,到溧水石山下探秘千年古村落……這個雙休日,在我市發放的鄉村旅遊消費券帶動下,市民的腳步走進了傳統村落,觸摸鄉土文化,感受鄉愁記憶。「青山綠水畫卷中,青磚黛瓦古韻風。」在紫金山麓東南,藏著一個秀美的古村落。
-
走進中國古傳統村落北川上五村 古老羌寨古韻悠悠
近日,中國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公布了第二批中國古傳統村落名錄,綿陽市北川青片鄉上五村、馬槽鄉黑水村,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入選。這三個村落保留傳統文化民俗,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古老傳說。就讓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些古村落,探秘那些歲月中沉澱下來的獨特文化習俗。 建築古老 這裡有罕見的鈍形吊腳樓 北川青片鄉上五村,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全村面積153.6平方公裡,有154戶人家共633人。近日,記者經過5個小時的顛簸,來到這個群山環繞的村落,立即被這裡優美、古樸的環境所吸引。
-
堯頭鎮白家底村 || 好運古建澄城村落記憶(83)
上司劉某以有重聽之讞獄三案,委於州署審訊,他一一詳問,片刻立斷,劉某驚服褒獎。明禮年七十致仕,告老還鄉。他所著《論孟臆說》、《中庸臆說》、《讀易臆說》、《臨潼課士錄》、《平涼課士錄》、《訓子錄》《平涼訓子錄》、《桂陽訓子錄》、《樂此堂稿》等今已失傳。嘉慶年間《澄城縣誌》所錄《哭嫂節婦路氏》、《增修清涼院記》、《士希賢論》、《贈蔣醫翁》等十餘篇作品得以留傳後世。
-
寺前鎮後吳村 || 好運古建澄城村落記憶(56)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意思是,我送舅父送到渭陽(渭水北邊)這個地方。贈給他什麼呢?當然是好車良馬。《秦風》是記述古代秦地風俗及故事的詩歌,此首感懷詩典出秦康公送其舅父重耳回國時,思念逝去母親穆姬的感傷之情,後來人們就把母親的兄弟之家稱渭陽,即「渭家」。「渭陽之情」指便是甥舅之間的情誼。
-
通訊: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通訊: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2014-11-16 11:25:50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海口11月16日電 題: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
莊頭鎮小趙家河村 || 好運古建澄城村落記憶(74)
我的家鄉,小趙家河村,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山村。在澄城縣縣城東南方向,距離縣城二十五裡,過去隸屬雷家窪鄉袁家河大隊第五生產隊,2011年撤鄉合併到莊頭鎮。全村現有61戶240餘人。袁家河大隊共三個自然村,由東向西分別是侯家河村、袁家河村、小趙家河村,村與村之間以自然溝壑為界。袁家河居三個自然村的中間位置,是三個自然村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
-
陝西澄城:撬動中國春秋歷史的"支點"|陝西|澄城-陝西地方快訊_華商...
一邊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一邊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何等的痴情,何等的灑脫。 澄城,黃土高原一處不願讓史書記載後人打擾的神秘之地,東有開中國文學先河的《關雎》,西有字聖倉頡酒聖杜康。一邊"關關睢鳩,在河之洲「,一邊"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等的痴情,何等的灑脫。
-
走進中國古傳統村落北川上五村 古老羌寨古韻悠悠
近日,中國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公布了第二批中國古傳統村落名錄,綿陽市北川青片鄉上五村、馬槽鄉黑水村,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入選。這三個村落保留傳統文化民俗,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古老傳說。就讓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些古村落,探秘那些歲月中沉澱下來的獨特文化習俗。 建築古老 這裡有罕見的鈍形吊腳樓 北川青片鄉上五村,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全村面積153.6平方公裡,有154戶人家共633人。近日,記者經過5個小時的顛簸,來到這個群山環繞的村落,立即被這裡優美、古樸的環境所吸引。
-
探秘古村落II孔丘村:臨海東鄉文化第一村
孔丘,古名隴洲,位於羊巖山東麓,海拔300多米,位於臨海東北部匯溪鎮西北,距離市區30餘裡。四周山嶺重疊,青山環繞。村落深藏山中,整體古風猶存。孔丘為聖人孔子,取這村名可能跟尊孔有關。據史料記載,明宗禎間,天下大亂,為避戰亂,寧海章廷可攜六子入山惟恐不深,尋至臨海隴洲結廬而居,以耕以稼,秉承遺訓,教子育後。
-
紅河縣舉辦「徒步穿越撒瑪壩•探秘蘇紅古村落」採風創作活動
7月31日至8月1日,紅河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聯合組織開展「徒步穿越撒瑪壩•探秘蘇紅古村落」採風創作活動。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李繼深參加了此次活動。此次採風活動途經寶華、樂育、甲寅三個鄉鎮,採風團從紅河縣城出發,先後走進樂育鎮桂東梯田
-
【研學遊】走進世界茉莉花都 探秘榃僧古村落
活 動 一走進300多年古村落 探秘壯家的古建築文化中華茉莉花園★ 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橫縣是「中國茉莉之鄉活 動 五走進中華茉莉園
-
《行畫古村落——走進嵊州》首發
由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夏克梁主編的《行畫古村落——走進嵊州》近日在杭州舉行了首發儀式。2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繪畫愛好者和藝術設計工作者,通過手繪、攝影、文字描述等形式,對嵊州現有的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故居及嵊州小吃等進行梳理,豐富地展現了一個充滿秀美風光和歷史人文底蘊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堯都古村落】之枕頭鄉枕頭村
這些古村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社會畫面,有爛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廟宇和祠堂,頗有趣味的民俗風情,還有說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愛不釋手。我們臨汾是帝堯之都、中國之源,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佔據著特殊的重要地位。堯都區的歷史文化不僅藏在大大小小博物館裡,更多的藏在民間,藏在黃土厚地中,藏在三晉百姓生生不息的血脈裡,這裡不僅蘊積著黃土,更蘊積著深厚的華夏文明。
-
尋訪龍華古村落:觀瀾版畫村——古村活化典範之作
在龍華,古村落資源極為豐沛,且散布頗廣,觀瀾、大浪、觀湖、福城等街道,均可覓見古村身影。不同於別的城區,早在多年前,龍華區即開始思索如何盤活古村資源。美名遠揚的觀瀾版畫村,即是由古建築群改造升級而成。近年來,龍華全面啟動古村落活化計劃,一眾古村相繼變身為藝術村、音樂村等新型文創園區。這些藝術村落各具特色,參與深圳文博會、創意十二月等活動,形成了明顯的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