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劉集苫山古村落探秘

2021-03-02 新東阿


東阿劉集苫山古村落探秘--張志棟攝影

苫山村位於東阿縣劉集鎮,村域面積0.8平方公裡,村莊佔地面積1200畝,地形為黃河衝積平原。該村戶籍人口4200人, 常住人口4000人,村民以漢族為主,種植、養殖、建築業、木柴加工是其產值較高的產業。苫羊山,位於山東省東阿縣南部,「以巒峰層疊有苫蓋形也」,故名曰苫山;「以苫名又以羊名者何?以上有臥羊峰也。」苫山村本來應是苫羊山村, 而「人顧稱苫不稱羊者,省文也。」其東為大清河,西為京杭運河,魚山(曹植墓所在地)、關山、子路山、玉皇山等山與苫山為唇齒,錯峙如棋,形成了「山水會而靈氣呈」的自然空間。這裡曾經出土過漢代古墓,並證實至少從漢代開始,苫山就有居民村落。苫山村南臨黃河,地處偏僻,至今仍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遺蹟。苫山村曾經有很多寺廟道觀,佛教、道教、儒教在這裡交流碰撞,融會貫通,並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碧虛觀、石佛寺、三官廟、關帝廟散落在苫山周邊。該村有5處縣級政府認定的歷史建築,分別是石佛寺,三關廟,劉氏祠堂,劉氏大院和李濠墓。全部傳統建築佔村莊建築總面積的37%。該村的祠堂民居、門樓院落、寺廟墳塋、石碑石刻,具有典型北方明清時期特色。




















張志棟攝影

 苫山古村落文化遺產的價值與保護

作者:□齊汝林周佳

□齊汝林周佳

  山東聊城東阿縣苫山村至今仍保持著很多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遺蹟,具有獨特的古村落民居的文化價值。這一古村落的形成,以及豐厚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運河文化、宗族文化以及山水文化,其歷史遺存、鄉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具有歷史、建築、藝術、美學、社會文化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亟待今人保護與傳承。

一、苫山古村落的形成苫山村,因苫山而得名。苫山,屬泰山西來餘脈,巒峰層疊,風景秀麗,形似苫蓋,所以叫苫山;因為山峰西巖有峰突起狀若臥羊,因此又叫羊山。居住當地的先民將此二峰合而稱之苫羊山,簡稱苫山。早先居民在刀耕火種的時代便依山而居,漸漸形成苫山村。傳說,苫山石佛寺院內有「部落井」,早在氏族社會已有原始人部落。考諸歷史,春秋時苫山村為巂地。巂,即今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西南的苫羊山一帶地區。據《苫羊山志》(清順治十八年李濠著)記載和苫山居民區漢墓出土文物證實,在漢代已有居民村落。邑人蘇則曾在《重修石佛寺記》中說:明正德七年(1512)「環山而居者無慮數百家,多縉紳鼎族」,可知早在四百九十多年前苫山村已是遠近聞名的大村鎮。明清時期,苫山村人才輩出,科甲相繼,明代共出五進士,名勝遠播,同朝為官,這在明代科舉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二、苫山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價值(一)苫山古村落的文化遺產1.古民居

  明清,苫山有「九十九座樓」之稱,言其樓房建設之多。現在全村尚保留近十座,其中前苫山中街西頭路南一胡同保留較為完整。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的進士李學詩(1530-1580)之故居就在其列。這些古民居建築風格具有「鄉村士大夫」風範和文人風雅,堪稱中國北方村落建築的典範。

  2.寺廟遺址

  在苫山,佛教、道教、儒教等交流碰撞,融會貫通,和諧共存千百年之久,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是中國文化博大包容精神的一個縮影。苫山古村落遍布許多宗教寺廟遺址。其中,苫山摩崖碑下十餘米處的碧虛觀、苫山西南隅的石佛寺、苫山西麓的三官廟以及苫山村東頭路北的關帝廟最為有名。

  3.墓塋祠堂

  在苫山村各處,散見著眾多的墓塋遺址,多為古時顯赫人士之墓處,與當地的寺廟遺址遙相呼應,體現出歷史上苫山村的輝煌。元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大都屯田經歷侯德尉墓,位於該村西面,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葬於此;明劉氏父子三進士墓塋,遺址在苫山西北,號為劉林,聞名遐邇;明兵部武選司郎中李學詩墓,在今前苫山村東南角關顧路東側,現墓碑尚存,等等。

  4.水文景觀

  苫羊碧塘是最主要的水文景觀。每到夏天多雨時間,水灌此塘,變為平湖。綠波粼粼,鵝鴨嬉戲,山屋倒影,月色相映,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景。此外還有險灣索濤、河灣晨曲、臨黃觀翠、西麓雙渠、蘆花渡等有名景觀。

  5.文物古蹟

  雨山漢墓。東苫山居民區發現有漢墓群,1994年8月出土一墓穴,其構造為青磚(也有少部分紅磚)砌拱形頂,呈南北走向。墓穴中出土青銅鏡、陶釉罐等文物。

  6.非物質文化遺產

  (1)神話傳說

  在苫山村,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比如傳說苫羊山是由天將楊二郎從天宮擔來的仙石形成的;石佛寺十八羅漢石雕佛頭不知去向,傳說與當地「紅矮妖」有關;還有萬曆年間官至禮部尚書的于慎行趕考、巧對壽詩等傳說。其中關於晚清扶難濟貧的劉文的傳說對後人影響最大,自今,若誰做了對不住人的事,人們不禁脫口而出:「真對不起苫山老劉文啊!」

  (2)《苫羊山志》

  《苫羊山志》成書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現存的一部系清後期抄本。該書名為「山志」,內容實為「村志」,書中介紹了苫山村地靈人傑的狀況。此志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村志,或者說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像明清時期這樣的村志。《苫羊山志》作者李濠,苫山村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一生熱愛山水、繪畫、治史,信奉佛教。

  此外,苫山古村落還有古家庭遺風、獨特的文藝節慶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苫山古村落的文化價值

  1.運河文化價值

  元代以來,京杭大運河縱貫東阿縣西境,苫山與苫山村西距運河只十餘裡,這方土地上出現那麼多詩人、學者與世家望族,這既是運河文化浸潤的結果,也是運河文化的局部體現。如果把運河比作一根藤的話,那麼苫山村的人文文化就是這根藤上結出的一個碩大果實。

  2.宗族文化價值

 苫山古村落民居布局基本上以宗族制為基礎,形成聚合狀的古村落民居組團空間。苫山古村落許多村內設有大小不等的宗祠若干,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劉氏祠堂,這裡供奉著苫山古村落祖先的神主,按時祭祀,因此對宗族或房派有了神聖的意義。

  3.山水文化價值

  山水文化除了青山秀水、奇峰怪石等自然風光外,從苫山古村落民居的文化價值體現來看,形成了以山水為紐帶的自然文脈。苫山鄉紳文士劉約、劉谷、劉隅、劉淑人、李濠等人的詩篇文章與苫山古村落民居山水相關的趣聞軼事等,都表達了苫山古村落居民寄情山水、耕讀傳家的審美情懷和生命心跡在現實生活中的物化與坦露。

  三、苫山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

  (一)保護苫山古村落原始風貌

  首先是保護古村落原有的空間格局、道路骨架和街巷格局。其次是對街區與建築單體的保護。可對沿街主要道路上的建築、民居在維持原貌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廚衛設施,以改善居住條件,解決舊有居住形式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三是保護傳統的生活方式。古村落最能感染人、打動人的是那濃鬱、親和的生活氣息。例如,當年進士李學詩的院落仍有90多歲的後代居住,其院落裡仍隨處可見透露著的傳統文化信息,這些都是不可複製和再生的文化遺產。

  (二)對苫山古村落重點建築的更新改造

  重點建築是指古村落街區內典型的民居院落和寺廟戲臺等歷史建築。維修時必須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尊重其歷史風貌,不可隨意更改和加建。如石佛寺,維修整治後仍可作為民間活動場所開放,並樹立醒目的介紹石佛寺的標誌牌,向旅遊者介紹景點的歷史;整修舊的三官廟,主要是恢復其內的塑像和物品,立碑介紹三官廟的歷史恢復古村落的原有風貌,強化文化傳承功能。

  (三)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苫山古村落發展

  開發苫山古村落民居文化旅遊項目,可以形成一個山水與文化互補、具有豐富內容的文化旅遊熱點。可以開闢苫山古村落民居古蹟一條龍文化旅遊線,以碧虛觀、石佛寺、三官廟、關帝廟、墓塋祠堂、險灣索濤等古村人文景觀為基礎,輔以苫山傳統民風習俗和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演示以及書法繪畫攝影遊,讓人們在苫山尋古、訪古、享受古文化風味。同時為苫山古村落民居的保護走上一條「以開發促保護」的路子。

  (四)探索多種形式的保護開發運作機制

  古村落的保護、更新涉及保護、維修、拆遷、建房等多方面的內容,且限制多、投資大、效益低,單靠政府或僅靠民間力量來完成保護更新工作都不可取,必須實現保護的社會化和市場化。應當積極促成民間開發力量協同政府一起參與古村落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使旅遊的開發和經營在古村落保護中成為一個動力源,使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得以實現。



相關焦點

  • 通訊: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通訊: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2014-11-16 11:25:50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海口11月16日電 題:海口火山石古村落探秘
  • 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走進馮原鎮關家橋村
    專欄簡介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是樂享澄城公眾平臺整合各類資源、傾情打造的探秘澄城古村落全新專欄,旨在用行走的美好傳承澄城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用恢弘的視野探尋澄城古村落的人文故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喚起澄城人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 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走進寺前鎮西觀村
    專欄簡介【澄城古村落探秘之旅】是樂享澄城公眾平臺整合各類資源、傾情打造的探秘澄城古村落全新專欄,旨在用行走的美好傳承澄城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用恢弘的視野探尋澄城古村落的人文故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喚起澄城人對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 迷人的白漈溝——探秘油杉古村落(一)
  • 家在齊魯系列聊城東阿
    東阿名人輩出,人文始祖倉頡、戰國名相晏子、明代帝師于慎行、苫山劉家一門三進士等載入東阿史冊。才高八鬥、七步成章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曾封東阿王,魚山曹植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阿生態農產品資源豐富,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黑毛驢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單位,有「東阿小麥」、「東阿黑毛驢」、「東阿魚山大米」、「東阿黃河鯉魚」、「東阿草莓」、「東阿黃金梨」等10個國家地理標誌。
  • 探秘山西古村落《店頭村》
    店頭古村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既是晉文化的一角,也是晉國古村落的載體。 店頭村的歷史文化遺存隨處可見,真可謂一步一景,文化底蘊淳樸厚重,造就了一個千年富有特色的古村落。
  • 肥東縣有這麼多古村落遺址,是你探秘的好去處!
    安徽肥東縣村落遺址,在旅遊、文化、考古等方面有著極高價值,是你探秘的好去處!系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村落遺址。遺址為橢圓形墩臺,南北直徑100米,東西直徑80米,高出地面2到3米。墩臺東、南兩面是早已湮沒的古河道;西、北面是原始崗地;中心部位有散亂的墓葬。大城頭西側另有一圓形小墩臺,面積約1500平方米,略高於大城頭。從地面遺物鑑定,與大城頭同屬一個時代。
  • 聊城僅存的石頭古村落,保留連片的石頭房,如今卻悽涼衰退
    一個村落就是一部歷史,一個村落就是一部歌謠,多少次花開花落,多少個日日夜夜,山綠了又黃,水寒了又暖,山村就這樣看山看水看雲看天,從春到夏,從古到今。綠色的田野、老舊的農具、新鮮的農家菜,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鄉村生活的嚮往。今天就為大家介紹聊城關山村,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流連忘返。
  • 探秘古村落II布袋坑村:一切渾然天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布袋山的幾個農家樂老闆,他們告訴我,布袋山上多處山形狀似彌勒佛的形象。 布袋山風景區,主要由彌勒谷景區、古村落景區和布袋溪漂流三大景區組成。古村落景區算是保存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村落了。一進村口,就看到幾座房子,基本都是農家樂,老闆很熱情。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上九山古村落
    上九山古村落上九山古村落位於鄒城西南,地處石牆鎮,距離石牆鎮十公裡左右,石牆鎮呢,也是山東地區有名的核桃之鄉,而上九山古村落,有著一千一百的歷史文化,古村以小橋流水古民居為主要特色~鄭家宅~玄帝觀~老戲臺等明清建築古村遊覽必遊1.可以去泥塑園,看手工藝人雕刻泥塑,非常的形象逼真,喜愛的話,不妨買上一個帶回家去2.在古村落的婚俗院
  • 紅河縣舉辦「徒步穿越撒瑪壩•探秘蘇紅古村落」採風創作活動
    7月31日至8月1日,紅河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聯合組織開展「徒步穿越撒瑪壩•探秘蘇紅古村落」採風創作活動。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李繼深參加了此次活動。
  • 遊上九山古村落
    「上九山古村落」位於鄒城西南二十公裡處,距離濟南二百多公裡。據介紹,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鄉民已經基本搬出去了,舊宅修繕,維持原貌,山鄉之美,始於原始。山澗石屋星羅棋布,也是前一晚上,剛好下了一場大雨緣故,河流順著山澗小路,彎彎曲曲汩汩流淌,甚是清涼;水勢很大,石板、臺階皆有水淌,遊人如織,踮腳遊玩,很是愜意。不過這時來玩,天氣太過悶熱,春秋天來玩可能會更舒適一些。
  • 上九山古村:千年古村落,梁祝結拜地
    上九山古村落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石牆鎮,該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為國內罕見的石頭村落。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在此定居立村,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村民取名為古松村,元初改村名為段山莊。
  • 湖北襄陽劉集機場復航
    3月29日,在湖北襄陽劉集機場,旅客在辦理乘機手續。 當日,湖北省除武漢天河機場外其他機場國內客運航班恢復。新華社發(謝劍飛 攝)  3月29日,在湖北襄陽劉集機場,旅客排隊辦理登機手續。 當日,湖北省除武漢天河機場外其他機場國內客運航班恢復。新華社發(謝劍飛 攝)
  • 《富春山居圖》裡的古村落——在這裡
    [cp]東梓關,有著1500年的歷史,為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流域的關隘要道 ,古埠名鎮如今,古村落的修繕保護,及吳冠中水墨筆韻的新杭派民居網紅村,為各地遊客帶進了江南水鄉的新畫面。賞江景、品江鮮、住杭派新民宿。悠閒、恬靜……[鮮花][鮮花][鮮花] 杭州東梓關水澗山小院民宿 《富春山居圖》實景寫生基地 http://t.cn/A6GFkUNV[/cp]
  • 【研學遊】走進世界茉莉花都 探秘榃僧古村落
    活 動 一走進300多年古村落探秘壯家的古建築文化
  • 【徽州古村落】歙縣藍田村石佛洞探秘
    ↑歙縣溪頭鎮藍田村,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沉澱的典型的徽州千年文化古村落,這裡山川秀麗,人才輩出。↑清代時石佛洞洞口建有石坊,徽州府學政沈祖懋曾題「亦洞天」。↑洞深二十米處,穿過頭頂上密密麻麻的蝙蝠,是要點勇氣的,裡面看上去像是宮殿長廊,不知深處有什麼……版權所有:歙縣論壇古村落保護團隊歙縣論壇古村落保護團隊:策劃:我是一隻魚;攝影:流風回雪、攝鬼、清風;文案:徽州三文魚。
  • 襄陽劉集機場出港航班時刻表
    襄陽劉集機場出港航班時刻表
  • 廣州十大最美古村落及十大特色古村落揭曉
    梅縣雁洋鎮橋溪村  中國園林網12月25日消息:古村落最能體現當地的人文景觀,體現文化特色。近日,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在佛山西樵山揭曉,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黃埔村等十個古村落獲得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稱號。本次評選活動共有132個古村落參加評選活動,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華。評委會表示,今後將進一步研究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事宜,為「美麗廣東」再添「美麗畫卷」。
  • 探秘古村落II白水洋大泛村:紅綠相襯的世外村莊
    有時也偶爾感慨一下,一山之隔,為什麼南黃的旅遊卻人滿為患,大泛村感覺就像被一個拋棄的孩子?,感動了我,我想我們既然一直在做古村落收集,有必要再去大泛村一趟。,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一個典型的藏在大山裡的古老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