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我們,年少輕狂。懷揣夢想,目空一切。我們執著的害怕過孤獨,也純真的嚮往過幸福。那一輪一輪用青春與吶喊裝訂的歲月,磨礪了人生,也躁動了回憶。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在香港,在紅磡,無數雙炙熱的眼睛,見證了用音樂洗刷一地的愛與希望。那是「魔巖三傑」的時代,也是中國搖滾樂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我們仿佛跟著一起長大,卻忽略了那樣的青春,消耗的太快,也太囂張。以致那一夜的美麗,再無法重建。
樹生長的聲音,在彼岸翻騰
當「1994香港紅磡演唱會」浩蕩落幕後,中國搖滾樂就此悄無聲息的陷入死寂。也許太過久遠,沒有人會想到十四年後,他們會再聚首。今天的演唱會由香港搬到了上海。由「紅磡」,換到了「大舞臺」。當年的嘉賓,由「唐朝樂隊」,變成了還在搖滾,繼續直率的姜昕。「不一定」多年的竇唯終於開口念叨了。人們叫慣了的「魔巖三傑」,也不再激進、憤怒,至少在生活中,他們正努力學習平和。
曾經一切戛然而止。此時又再重新開演。有人歡欣,也有人懷疑。畢竟昨日青春同路的人們,看著他們從頂峰跌入谷底,直至遊走於癲狂的邊緣。不過好在,那些迷途的孩子,又都回來了。十四年,足以重塑一代人的命運,也足以消耗不斷翻騰的激情。今天,他們願意拾起久違的吶喊,隨行的我們,也不該忘記曾經熱淚盈眶的自己。
張楚:我不再是可恥的獨行者
三人中,張楚的歌詞最純粹。很多人喜歡他單純、無辜的眼神。至今他的卡帶仍被放在唱片架上醒目的一角。這個四十歲的孩子,兩年前還惶恐不安,如今採訪中卻熱情果斷。儘管語調中還藏有若許牽強,但他已不再害怕。因為他知道,他所尋找的智慧,是普世的。它一定能讓所有人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
「十四年前的自己,特別的理想和單純。在相當長的一段沉寂中,我矛盾也很消沉。雖然創作不少音樂,卻沒有想發表的衝動。那時一心想達到理想的最高點。現在我知道,聽不同音樂的人很多,我不能涵蓋所有,心裡也踏實些了。以前的生活很簡單。長大後,面對很多真實問題時才發現自己的任性。是音樂讓我找到平和美好的心境。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狀態。」
「我很喜歡『樹音樂』的名字,她代表著一種自然心靈的成長。這兩年走來,我很感謝老妖。在『魔巖』的時候,臺灣團隊教會我們西方搖滾樂製作的經驗和知識。現在公司的感覺是踏實,有種中國人傳統的生活精神。我曾經很排斥。一心追求西方搖滾樂的性格。這一點,許巍和我不同。他離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很近。我很佩服他由理想轉變現實的自由美好的精神。」
「若要拿現在和過去比較,我更喜歡過去單純的自己。其實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力量。一種無論在哪個時代,除了浪漫、理想、現實以外,更深層作為人的精神情感的某個面。我覺得我對自己的熱愛還不夠。就好比唱歌。過去是為夢想。現在卻由更真實的生活代替。過去是外向,是人和事的感動。現在要體現我自己內心的轉變,體現人某種精神的魅力。」
歷史連結
1993年,竇唯、張楚、何勇同屬臺灣「魔巖唱片」,並稱「魔巖三傑」。2006年,張楚籤約北京「樹音樂」。
「樹音樂」由「西山老妖」的主唱老妖創建於2003年。
時間:2008年7月5日 19:30
地點:上海大舞臺
(責任編輯:王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