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魏徵以直諫聞名,唐太宗對他都有幾分忌憚。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很惋惜地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了,我就像失去了一面鏡子。」
以人為鏡,確實能照見自己的不足,但估計很少有人願意做鏡子,畢竟,「照見他人的不足」是很得罪人的事。其實,書籍也有有鏡子的功能,它能讓你明得失,促進自我成長。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說到,書是一個生命體,就像伴人同行的益友,通過讀書,可以學習新思想,煩惱之際,讀書可以幫你排憂解難。「人成長了,書也會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書也是一面『照見自己成長的鏡子』。」
那麼,什麼樣的書,怎麼讀書,才能促進自我成長呢?《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本書的作者茂木健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劍橋大學任教,現在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他有個很高大上的title,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以「Qualia」(主觀感覺)為關鍵詞,研究大腦和心的關係。
在這本書中,很多關於讀書的觀點,都以腦科學為基礎,既新奇有趣,又科學嚴謹。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茂木健一郎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告訴讀者為什麼要讀書,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及如何利用書來改造大腦,讀完讓人獲益匪淺。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茂木君認為閱讀有如下四大好處:
一、讀書能拓展和提升視野
物理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這裡的「巨人的肩上」指的是前人的知識和智慧,而讀書是獲得前人智慧最簡單迅捷的方法。讀書,能讓我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書裡面有個形象的比喻,讀過的書就像堆疊在腳下的梯子,讀的書越多,梯子就越高,你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讀書之人涉獵的領域越廣泛,腳下的梯子就越寬,立足的地方也就越穩固,你能移動的範圍也越大。
二、讀書可以鍛鍊大腦
書籍是大腦的健身房,能夠鍛鍊大腦。一本書的完成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作者要認真撰寫,編輯要反覆修改和校對,書籍凝聚著眾人的智慧,在遣詞造句等表達方式上,要遠高於網絡上的文章。因此,認真地閱讀書籍,特別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著作,能夠鍛鍊自己的大腦。
除此外,讀書還能提升語言的能力。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人類都會用到語言,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體現了人物的情感和狀況。所以,語言能力能夠決定人們感受事物,看待世界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而通過讀書,能夠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
三、書籍可以充當「預防針」
書籍能夠向我們展示未知的世界,或者描述沒有的經歷。通過閱讀書籍,我們會對未知的事情有所了解,對於不好的事情或者「黑暗面」,只有了解並正視,才能夠讓內心強大。
比如,前兩年風靡的《晝顏》,講述的是關於婚內出軌的故事,這個話題當時被熱議,道德和愛情,到底應該站哪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通過這本小說,我們會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度思考,甚至想像,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如何應對?如果自己無法承擔後果,自然就會避免這樣的事情。——這就是閱讀發揮的「預防針」作用。
四、讀書本身就很酷
愛讀書,愛談論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書中說,「書籍被公認為服裝的一部分。你手裡拿著的書,已經如實地暴露了你是怎樣的人。」創意人許舜英寫過這樣的廣告文案:
「到服裝店培養氣質,到書店展示服裝
但不論如何你都該想想,有了胸部之後,你還需要什麼?腦袋。
……」
書籍和服裝之間有某種微妙的聯繫,服裝能修飾身材,而書籍能裝點腦袋。茂木健一郎說,自己在飛機上看到閱讀的女性,會感到怦然心動。
我有過類似的體驗,遇到在看書的人,總忍不住多看兩眼。以前的公司,有位漂亮的前臺,大家對她有刻板印象,覺得她就是愛漂亮的小女生,不關注內在。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她端坐在位置上,靜靜地看一本書,看上去專注又恬靜。我突然覺得她很有氣質,並不是旁人認為的虛有其表。
如何找到促進自己成長的書?
雖然讀書有很多好處,但不加選擇地看書,只會事倍功半,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想要讓讀書效率最大化,就要讀能促進自我成長的書。以下幾類書,對自己成長幫助最大,應該多讀。
首先,要讀能夠提高文化素養的書。
茂木君非常推崇夏目漱石,認為他是「文化素養之王」,夏目漱石對語言的運用非常老道,他精通英文,漢語,對日語的駕馭也非常純熟,無人能出其右。除此外,他聰明過人,又特立獨行。茂木君自小就讀夏目漱石的小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書中又有許多新發現,可見夏目漱石的著作能讓人常讀常新。
——能夠提高文化素養的書,大概應該就是如此吧。不僅語言運用純熟,有極高的文學性,還有深刻的思想性。即便穿越時光的洗禮,依然熠熠閃光,魅力不減。哪怕將書中內容放在現代背景下,也能讓人有所收穫。除此外,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能從書中讀到不同的東西。
很多世界級名著就在此列,應該儘量多讀,促進自我成長。
其次,要讀各個領域最頂尖的書籍。
簡單來說,如果你想了解某個領域,最好能讀讀開山之作,或者流派創始人的著作。這些頂尖的書籍,能讓你對該領域有正確、系統的認識,避免跑偏。
比如,對於日本文學,夏目漱石和小林秀雄的作品就屬於頂尖的書。
外國文學中,首推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都非常經典。
而我國的古典名著,當然首推《紅樓夢》。
在科學領域,進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都是頂尖的作品。
說到心理學,就不得不提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以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
最後,讀那些自己願意分享的書。
有時候讀到一本好書,心情會非常暢快,忍不住想和人分享。
比如:我之前讀完《花朵的秘密生命》這本書,逢人就想推薦。這是一本植物科普的書,文筆優美空靈,好像一本散文詩,與此同時,還不乏幽默,整本書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我非常喜歡,忍不住分享給很多好朋友。
所以,那些你讀完感到愉悅、欣喜,迫切想和他人分享的書,都是不錯的書。
除此外,讀完後,能夠提高談話能力,或者增加談資,讓你成為聊天的「中心」的書,也不容錯過。
如何用讀書來改造大腦?
經常有人說,讀了那麼多書,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大概是因為,很多人不會活學活用。如何用讀書來改造大腦,提升自我呢?我從書中提煉出這幾點:
一、涉足不同領域,旁學雜收
在讀書上,我們最好做個「雜食動物」,儘量多涉足不同的領域。不要局限於深奧的、有用的書籍,很多時候,那些無用之書,最後反而會發生作用。
茂木君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小時候喜歡看靈異照片和UFO相關的書籍,也喜歡閱讀傳統的科學書籍,兩相對比,他發現科學更加有趣,也更正確,於是最後選擇成為腦科學家。
在讀書上應該秉承「雜食」的原則,還有個原因就是,想找到觸動自己的書並不容易,只有廣泛涉獵,才有可能邂逅新的機會。廣泛閱讀就像在大腦裡面堆肥,讓它們發酵,以便形成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孕育出新鮮美好的果實。
除此外,通過雜食,我們能夠學會鑑別書籍的好壞,這也是在錘鍊我們的大腦。
二、同時閱讀多本書,兼收並蓄
在讀書時,我們可以同時閱讀多本書,這樣有很多好處。
首先,可以培養讀書的習慣。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翻看一本書,看了幾頁,發現不感興趣,於是不想讀。如果強迫自己讀,最後會敗壞看書的興致。這個時候,如果換本感興趣的書,就能很好地堅持下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每天看10頁,這樣能夠降低讀書的難度,培養閱讀的興趣。
其次,同時閱讀多本書,能夠獲得不同的觀點,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俗語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我之前讀了《支付戰爭》這本書,它講的是PayPal公司突破困境,野蠻生長,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領頭羊的故事。本書將PayPal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描述成狂妄自大,不懂管理和決策的人。
後來讀到《矽谷鋼鐵俠》這本書,裡面講到埃隆在網際網路領域闖蕩的事情,對他在PayPal公司的表現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兩相對比,讓我對埃隆這個人有更全面的認知。
除此外,不同的書,行文風格和表達方式也不相同,經過比較和甄別,你對自己的喜好會有更清晰的認知。
三、打造以自己為軸心的「教典」
教典是個教會用語,指的是「不可動搖的支柱」,對自己影響深遠,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才能稱之為「教典」。就茂木君來說,他的教典是《綠山牆的安妮》和《皇帝新腦》。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訶德》,他曾經反覆閱讀這本書,生病的時候,也會在病榻上閱讀本書。堂·吉訶德滿腦子都是妄想,而愛因斯坦也勇于堅持理想。人們常說,天才和瘋子僅有一步之遙,或許,愛因斯坦從堂吉訶德身上,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覺。
「教典」之於我們,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從教典中,我們能夠悟出生活的智慧,當遭遇困境的時候,我們能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進。你找到自己的「教典」了嗎?
四、和博學多才的人做朋友
如果你不喜歡讀書,或者有些書看不太明白,可以和喜歡看書的人做朋友。想了解哪個領域的知識,就跟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做朋友,這樣,可以把知識從朋友身上「借過來」。
這個方法很實用,我就有這樣的經歷。有段時間,我想了解二次元文化,於是就跟精通二次元的朋友請教,讓他們推薦經典的番劇,還有二次元現象、專有名詞等,我根據他們的建議,去追番劇,看資料,這樣一圈下來,即便我沒那麼精通二次元文化,也成功打入了泛二次元文化圈。
除上述建議外,茂木君還認為,在網絡時代,要認真閱讀紙質書,而不是沉溺網上的信息,最好自己寫文章,而不是複製粘貼,這些措施都能更好地鍛鍊大腦。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書,或則索然無味的書,要學會快速閱讀。
作家餘秋雨曾經說過,
「讀書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
這觀點和茂木健一郎有相通之處,想讓閱讀成為進取性的活動,能夠塑造自己,就要挑選正確的書,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茂木健一郎從腦科學的角度,親授了用閱讀改造大腦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