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親授的閱讀秘籍

2020-12-26 Gloria的悅讀紀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魏徵以直諫聞名,唐太宗對他都有幾分忌憚。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很惋惜地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了,我就像失去了一面鏡子。」

以人為鏡,確實能照見自己的不足,但估計很少有人願意做鏡子,畢竟,「照見他人的不足」是很得罪人的事。其實,書籍也有有鏡子的功能,它能讓你明得失,促進自我成長。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說到,書是一個生命體,就像伴人同行的益友,通過讀書,可以學習新思想,煩惱之際,讀書可以幫你排憂解難。「人成長了,書也會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書也是一面『照見自己成長的鏡子』。」

那麼,什麼樣的書,怎麼讀書,才能促進自我成長呢?《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本書的作者茂木健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劍橋大學任教,現在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他有個很高大上的title,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以「Qualia」(主觀感覺)為關鍵詞,研究大腦和心的關係。

在這本書中,很多關於讀書的觀點,都以腦科學為基礎,既新奇有趣,又科學嚴謹。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茂木健一郎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告訴讀者為什麼要讀書,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及如何利用書來改造大腦,讀完讓人獲益匪淺。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茂木君認為閱讀有如下四大好處:

一、讀書能拓展和提升視野

物理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這裡的「巨人的肩上」指的是前人的知識和智慧,而讀書是獲得前人智慧最簡單迅捷的方法。讀書,能讓我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書裡面有個形象的比喻,讀過的書就像堆疊在腳下的梯子,讀的書越多,梯子就越高,你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讀書之人涉獵的領域越廣泛,腳下的梯子就越寬,立足的地方也就越穩固,你能移動的範圍也越大。

二、讀書可以鍛鍊大腦

書籍是大腦的健身房,能夠鍛鍊大腦。一本書的完成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作者要認真撰寫,編輯要反覆修改和校對,書籍凝聚著眾人的智慧,在遣詞造句等表達方式上,要遠高於網絡上的文章。因此,認真地閱讀書籍,特別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著作,能夠鍛鍊自己的大腦。

除此外,讀書還能提升語言的能力。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人類都會用到語言,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體現了人物的情感和狀況。所以,語言能力能夠決定人們感受事物,看待世界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而通過讀書,能夠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

三、書籍可以充當「預防針」

書籍能夠向我們展示未知的世界,或者描述沒有的經歷。通過閱讀書籍,我們會對未知的事情有所了解,對於不好的事情或者「黑暗面」,只有了解並正視,才能夠讓內心強大。

比如,前兩年風靡的《晝顏》,講述的是關於婚內出軌的故事,這個話題當時被熱議,道德和愛情,到底應該站哪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通過這本小說,我們會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度思考,甚至想像,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如何應對?如果自己無法承擔後果,自然就會避免這樣的事情。——這就是閱讀發揮的「預防針」作用。

四、讀書本身就很酷

愛讀書,愛談論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書中說,「書籍被公認為服裝的一部分。你手裡拿著的書,已經如實地暴露了你是怎樣的人。」創意人許舜英寫過這樣的廣告文案:

「到服裝店培養氣質,到書店展示服裝

但不論如何你都該想想,有了胸部之後,你還需要什麼?腦袋。

……」

書籍和服裝之間有某種微妙的聯繫,服裝能修飾身材,而書籍能裝點腦袋。茂木健一郎說,自己在飛機上看到閱讀的女性,會感到怦然心動。

我有過類似的體驗,遇到在看書的人,總忍不住多看兩眼。以前的公司,有位漂亮的前臺,大家對她有刻板印象,覺得她就是愛漂亮的小女生,不關注內在。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她端坐在位置上,靜靜地看一本書,看上去專注又恬靜。我突然覺得她很有氣質,並不是旁人認為的虛有其表。

如何找到促進自己成長的書?

雖然讀書有很多好處,但不加選擇地看書,只會事倍功半,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想要讓讀書效率最大化,就要讀能促進自我成長的書。以下幾類書,對自己成長幫助最大,應該多讀。

首先,要讀能夠提高文化素養的書。

茂木君非常推崇夏目漱石,認為他是「文化素養之王」,夏目漱石對語言的運用非常老道,他精通英文,漢語,對日語的駕馭也非常純熟,無人能出其右。除此外,他聰明過人,又特立獨行。茂木君自小就讀夏目漱石的小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書中又有許多新發現,可見夏目漱石的著作能讓人常讀常新。

——能夠提高文化素養的書,大概應該就是如此吧。不僅語言運用純熟,有極高的文學性,還有深刻的思想性。即便穿越時光的洗禮,依然熠熠閃光,魅力不減。哪怕將書中內容放在現代背景下,也能讓人有所收穫。除此外,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能從書中讀到不同的東西。

很多世界級名著就在此列,應該儘量多讀,促進自我成長。

其次,要讀各個領域最頂尖的書籍。

簡單來說,如果你想了解某個領域,最好能讀讀開山之作,或者流派創始人的著作。這些頂尖的書籍,能讓你對該領域有正確、系統的認識,避免跑偏。

比如,對於日本文學,夏目漱石和小林秀雄的作品就屬於頂尖的書。

外國文學中,首推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都非常經典。

而我國的古典名著,當然首推《紅樓夢》。

在科學領域,進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都是頂尖的作品。

說到心理學,就不得不提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以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

最後,讀那些自己願意分享的書。

有時候讀到一本好書,心情會非常暢快,忍不住想和人分享。

比如:我之前讀完《花朵的秘密生命》這本書,逢人就想推薦。這是一本植物科普的書,文筆優美空靈,好像一本散文詩,與此同時,還不乏幽默,整本書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我非常喜歡,忍不住分享給很多好朋友。

所以,那些你讀完感到愉悅、欣喜,迫切想和他人分享的書,都是不錯的書。

除此外,讀完後,能夠提高談話能力,或者增加談資,讓你成為聊天的「中心」的書,也不容錯過。

如何用讀書來改造大腦?

經常有人說,讀了那麼多書,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大概是因為,很多人不會活學活用。如何用讀書來改造大腦,提升自我呢?我從書中提煉出這幾點:

一、涉足不同領域,旁學雜收

在讀書上,我們最好做個「雜食動物」,儘量多涉足不同的領域。不要局限於深奧的、有用的書籍,很多時候,那些無用之書,最後反而會發生作用。

茂木君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小時候喜歡看靈異照片和UFO相關的書籍,也喜歡閱讀傳統的科學書籍,兩相對比,他發現科學更加有趣,也更正確,於是最後選擇成為腦科學家。

在讀書上應該秉承「雜食」的原則,還有個原因就是,想找到觸動自己的書並不容易,只有廣泛涉獵,才有可能邂逅新的機會。廣泛閱讀就像在大腦裡面堆肥,讓它們發酵,以便形成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孕育出新鮮美好的果實。

除此外,通過雜食,我們能夠學會鑑別書籍的好壞,這也是在錘鍊我們的大腦。

二、同時閱讀多本書,兼收並蓄

在讀書時,我們可以同時閱讀多本書,這樣有很多好處。

首先,可以培養讀書的習慣。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翻看一本書,看了幾頁,發現不感興趣,於是不想讀。如果強迫自己讀,最後會敗壞看書的興致。這個時候,如果換本感興趣的書,就能很好地堅持下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每天看10頁,這樣能夠降低讀書的難度,培養閱讀的興趣。

其次,同時閱讀多本書,能夠獲得不同的觀點,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俗語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我之前讀了《支付戰爭》這本書,它講的是PayPal公司突破困境,野蠻生長,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領頭羊的故事。本書將PayPal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描述成狂妄自大,不懂管理和決策的人。

後來讀到《矽谷鋼鐵俠》這本書,裡面講到埃隆在網際網路領域闖蕩的事情,對他在PayPal公司的表現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兩相對比,讓我對埃隆這個人有更全面的認知。

除此外,不同的書,行文風格和表達方式也不相同,經過比較和甄別,你對自己的喜好會有更清晰的認知。

三、打造以自己為軸心的「教典」

教典是個教會用語,指的是「不可動搖的支柱」,對自己影響深遠,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才能稱之為「教典」。就茂木君來說,他的教典是《綠山牆的安妮》和《皇帝新腦》。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訶德》,他曾經反覆閱讀這本書,生病的時候,也會在病榻上閱讀本書。堂·吉訶德滿腦子都是妄想,而愛因斯坦也勇于堅持理想。人們常說,天才和瘋子僅有一步之遙,或許,愛因斯坦從堂吉訶德身上,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覺。

「教典」之於我們,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從教典中,我們能夠悟出生活的智慧,當遭遇困境的時候,我們能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進。你找到自己的「教典」了嗎?

四、和博學多才的人做朋友

如果你不喜歡讀書,或者有些書看不太明白,可以和喜歡看書的人做朋友。想了解哪個領域的知識,就跟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做朋友,這樣,可以把知識從朋友身上「借過來」。

這個方法很實用,我就有這樣的經歷。有段時間,我想了解二次元文化,於是就跟精通二次元的朋友請教,讓他們推薦經典的番劇,還有二次元現象、專有名詞等,我根據他們的建議,去追番劇,看資料,這樣一圈下來,即便我沒那麼精通二次元文化,也成功打入了泛二次元文化圈。

除上述建議外,茂木君還認為,在網絡時代,要認真閱讀紙質書,而不是沉溺網上的信息,最好自己寫文章,而不是複製粘貼,這些措施都能更好地鍛鍊大腦。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書,或則索然無味的書,要學會快速閱讀。

作家餘秋雨曾經說過,

「讀書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

這觀點和茂木健一郎有相通之處,想讓閱讀成為進取性的活動,能夠塑造自己,就要挑選正確的書,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茂木健一郎從腦科學的角度,親授了用閱讀改造大腦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嘗試。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讓你的人生大有可為
    雖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但他可不只是整天在實驗室裡做研究看數據的科研人,他最喜歡的事情其實是讀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就是他的閱讀經驗和方法的總結。《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的內容分為三部分:書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讀書方法介紹
  • 日本腦科學家經驗之談:閱讀改造大腦
    作者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在劍橋大學留學期間,悟出了「學習就是閱讀」的道理,而他腦科學的研究方向也源自於《皇帝新腦》這本書,書中「直覺對人工智慧的質疑」這個觀點對他的認知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他也是一個非常有熱情的御宅族,因為熱愛蝴蝶,讀到了很多書籍,也將蝴蝶知識擴展到了對科學整體的興趣。主要著作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 腦科學家指導你如何學會閱讀
    這幾天我在家讀到了這樣一本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就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茂木健一郎,他曾經任職於劍橋大學,是日本最為著名的腦科學家,是日本腦科學應用的第一人。
  • 「閱讀腦」的秘密
    ■「迎接世界讀書日」特刊·理解閱讀 ● 閱讀腦(the reading brain)不是「專門負責閱讀的大腦」,大腦中並沒有生來就負責閱讀的區域。閱讀腦指的是閱讀中的大腦,它會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閱讀是一種神經上與智能上的迂迴行為,文字所提供的直接信息與讀者產生的間接且不可預期的思緒,都大大地豐富了閱讀活動。
  • 如何打造「幸福的基礎」?腦科學家談共鳴力、溝通力和寫作力
    人類的目標除了星辰大海外,還有我們的大腦。比起其他科學研究來,我們對於腦科學的研究還處在「幼兒園」水平,這個容積僅一升左右、看起來像軟乎乎的豆腐似的「大腦」有太多的奧秘。因此當我看到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寫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的時候,我以為會看到專業腦科學的前沿研究,沒想到這是一本腦科學家談讀書方法的書,倒也別樹一幟。
  • 從「毒書大王」到「讀書達人」:全腦快速閱讀,改變你一生的方法
    第二部分,包含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專門闡述怎樣訓練可以習得這種全腦快速閱讀法。重新認知閱讀,選擇可以改變人生的真正的閱讀方法——全腦快速閱讀法。1、全腦快速閱讀法是用「腦」閱讀吸收,是閱讀速度與閱讀效率兼顧的閱讀方法。
  • 如何高效率的閱讀一本書?
    一個人想要增大知識寶庫,首先要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傳統死讀書,或者漫無目的讀書,只會讀完後就跑到腦後去了。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手機、新聞、微博、朋友圈、地鐵廣告隨時隨地,無不主動或者被動的接受到大量的碎片化信息。
  • 《超級快速閱讀》:從逐行閱讀到一目十行,閱讀高手是如何做到的
    他在畢業時就贏得了同齡人少有的成功,而秘訣就在於閱讀效率高。克裡斯蒂安·格呂寧根據自身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在《超級快速閱讀》中,講述如何提高閱讀速度。二、用3-2-1練習法提高閱讀速度找出一段沒有讀過的文字,用手指或筆做引導,在保證能夠理解的速度下連續閱讀3分鐘,然後標記結束位置。然後重新開始閱讀第二遍,在2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同樣的篇幅內容。
  • 嘗試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閱讀這件事
    如果你有以上或類似疑惑,也許能在東京大學理學博士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獲得啟發。《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籍承載著流芳百世的智慧現在買書非常便利,各種版本應有盡有,紙張和油墨雖然都是新的,但書中的內容卻基本遵循原著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
    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認為閱讀和提高詞彙量是促進兒童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一個方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但一項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研究最終也證實了,想要讓孩子大腦發育,父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學會《超級閱讀術》,助你擁有強勁大腦
    如果想要最有效地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可以利用的工具就是書籍。對於讀書的好處,我聽過的最好的解釋是:「讀書可以讓你遇見你應該走什麼樣的人生之路的導師。」但如何有效獲取這樣的好處,卻是門技術活。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日本作家齋藤孝的作品——《超級閱讀術》。
  • 《運動改造大腦》:想要孩子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這是《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所提出的理念。《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者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共同所寫。約翰瑞迪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臨床精神病醫生,1997年榮獲美國最佳醫生,歷經二十餘年,揭開運動、大腦、心理健康之間的神秘聯繫。
  • 腦科學日報:大腦如何清除病毒?城市越綠,人越長壽!
    1,《科學》子刊封面:多圖帶你看清,大腦如何清除病毒感染來源:學術經緯紅色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在接觸到小膠質細胞後,鈣通量會發生變化(出現綠色)在《科學》子刊《科學·免疫學》的6月刊封面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顯微鏡技術,看清了大腦清除病毒感染的經過。
  • 腦智匯開智機對腦潛力右腦開發有用嗎?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大腦,看看大腦究竟有什麼樣的潛能?  ● 速讀訓練記憶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的飛躍。可達到一目一行、一目十行。  ● 人腦神經細胞功能間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和交換次數達1000億次。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經典文章:B群鏈球菌如何穿過血腦屏障?
    血腦屏障(BBB)是由所有灌溉大腦的血管壁構成的。這些細胞壁具有特殊的過濾特性,使它們能夠調節進入大腦的物質。它們的作用就像一把雙刃劍,既保護大腦免受有害物質的傷害,也防止治療分子進入大腦,Billel Benmimoun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巴斯德研究所的Pauline Speder領導的大腦可塑性環境響應小組的科學家。
  • 正確的閱讀方式原來是這樣,使我們事半功倍,你知道嗎?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一大途徑,擁有一個好的閱讀方法至關重要,可以使我們學習和工作事半功倍,如果是錯誤的方法,我們就會覺得書籍和知識晦澀難懂,怎麼都讀不進去,效率就會大大下降,那么正確的閱讀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的閱讀方式有錯嗎?
  • 91Reading接入百度大腦語音技術,朗讀功能使用量已超越閱讀
    那麼如何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收穫公正、客觀的反饋呢?K12英文原版閱讀產品91Reading在接入百度大腦語音技術後,實現了「閱+讀」一體化的語言學習模式,為這一問題提供了「科技範」十足的答案。閱+讀,百度大腦給英文原版閱讀軟體裝上「耳朵」作為英文原版閱讀的先行者與閱讀解決方案提供者,91Reading不僅打造了國內最大的英文原版書目資料庫,以及品種最全
  • 跟世界級精英大腦教練學習升級大腦
    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出院以後,他開始鑽研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想要用更科學的大腦使用方法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最終他獨創了一套更科學的學習腦使用方法,成為了世界公認的在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的世界級大腦教練專家。他發布的在線學習視頻,點擊量已經高達數億。
  • 40萬億像素的果蠅大腦圖像來了 這意味著什麼?
    近日,谷歌與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發布了一項深入研究果蠅大腦的重磅成果——自動重建整個果蠅的大腦,重建的完整果蠅大腦高達40萬億像素。更完整、更精確的大腦圖像,使得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工作機製成為可能,如追蹤控制記憶形成和回憶的電路、研究感官輸入如何導致特定行為、分析情緒如何與決策結合等。
  • 科學家通過腦電圖數據來區分REM睡眠階段和清醒狀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做夢的一個奇怪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在這個重要的睡眠階段的腦電波活動如何與清醒的大腦相似。正因為如此,研究人員很難僅用腦電圖(EEG)數據來確定主體何時進入REM睡眠(快動眼睡眠或快波睡眠)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