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貨店大賣生活雜貨 便利店開發新品

2020-12-24 聯商網linkshop

  百貨公司對於生活雜貨賣場採取新措施,生活雜貨部門持續與專門連鎖店進行苦戰,估計食品加上衣物可達到所預期的加乘效果,接下來將擴大已經實施重新裝修的成效至其他賣場。

  高島屋東京店的生活雜貨賣場重新裝修後,於14號開始營業。由於相隔9年才重新裝修,目標瞄準年初的營業額比前年增加10%。主要吸睛的是以「美」與「健康」為主題的「健康庭園角落」(135平方公尺)。目標為常至百貨公司的高齡層顧客,百貨公司不僅擁有自傲的衣服,還有體脂肪器、藥草茶、精油相關商品等等,兼具食衣住各類風格的商品。

  另外,百貨公司還開設與縮短家事有關的「創意雜貨角落」,為了40~60歲這一輩預備的「高質感禮品角落」等。去年秋天開始,致力於食品、婦女服裝、高級品牌賣場的共同重新裝修,總投資額達20億日幣。

  百貨公司的生活雜貨持續與專門店及網路通販持續苦戰中。根據日本百貨公司協會的調查,今年1月前連續九個月,與生活雜貨並駕齊驅的「家庭用品」銷售額都減少。生活雜貨的毛利率雖然不如衣物,卻比食品及高級品牌高。百貨公司重新裝修至今,較易看見投資回收的多數為食品賣場及吸睛的衣服賣場。
  (來源:日經MJ)

  便利商店LAWSON營利達最高,引進易獲利商品,活用顧客情報進行促銷

  LAWSON在 2013年2月期總營利比前期增加7%約達到660億左右,刷新紀錄。到目前為止已連續增加10期的利潤。獲利性高的咖啡及獨自企劃商品情況優良。活用顧客情報有助於販賣合理化。雖然在煙的販賣減少等等上經歷了一番苦戰,但利率的改善確保了目前預想的660億日幣。

  LAWSON營業額相當於營業總收入增加2%約4900日幣左右,比目前預想的5010億日幣稍稍低一些。雖然開新店增加了新的收入,但原有店的營業額卻幾乎持同一水平。

  由于越來越多人選擇戒菸,原有店的營業額難以提高,煙的銷售量降低成為最主要的原因。同行業其他公司持續積極開店,使店鋪間競爭更激烈。雖然每月販售情況由最大企業7-11堅守不變的地位,但在販賣上卻仍持續沒什麼成長

  不過另一方面,濃縮咖啡及配菜類銷售量的增加對於利潤產生貢獻。伴隨著咖啡的販賣,許多顧客會順便一起購買瑞士捲蛋糕等甜點。另外,在店舖內雞米花也賣得相當好。這些商品從採購塬物料等製造階段到販賣都由自己的公司進行管理,比起賣一般商品的獲利性更高,超過原本估計能改善全體的利率。

  LAWSON使用顧客情報來活用促銷手法有利於改善獲利。超過5000萬人擁有會員卡「Ponta」,透過會員卡所登錄的顧客年齡、性別、購買時間等等來進行整合性分析。越精準預測販賣越能減少商品不足或賣不完的情況,就能壓低原價。

  在這一期,7-11有1500間店、全家便利商店有1000間店,可看出與過去比起來各公司實施最大規模開新店,競爭越演越烈。LAWSON僅停留在大約700~800間店,因此採用強化現有店為最優先的方針。

  若不增加店鋪魅力,就難以與其他連鎖店對抗。LAWSON根據各店鋪的投資報酬率為基礎進行投資控管方針。今年春天以後,積極投入在麵包及甜點等拿手領域開發新商品,加強吸引顧客。合理組合投資及商品戰略,以最高營利為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日本雜貨巨頭來了,沒有一個女生能全身而退
    圖/滬行圖雜貨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任何可以用來展示個人喜好和趣味的物品,其實都是雜貨。去過日本的朋友,一定對LoFt不陌生,醒目的黃色標誌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而且每一家都十分火爆!直至今年,LoFt已經擁有近33年歷史~也在日本有了117家實體店鋪,是日本公認的「日本雜貨巨頭」,曾有雜誌將其評選為「讓你會一見鍾情的五個日本百貨店」!今年,LOFT終於朝海外邁了第一步,而它的第一家店,選擇了落戶上海。換句話說,上海這家LOFT除了是中國首店外,還是它全球範圍內第一家海外直營門店。
  • 【日本百貨店攻略】日本那些值得一逛的人氣百貨店!
  • 日本第二大連鎖便利店:羅森便利店的極致管理
    羅森(LAWSON)便利店於1975年4月在日本成立,是日本第二大連鎖便利店集團,目前全球羅森便利店超過11000多家。1996年羅森進入中國,至今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300家。隨著中國便利店市場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餐飲服務成為羅森打開中國消費市場的利器。
  • 疫情下,日本百貨店還會讓合作服裝企業背鍋嗎?
    主要品類下降情況,服裝下降39.9%,化妝珠寶雜貨下降34.6%,食料品下降23.9%。3月的損失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衝擊,是歷史上最大降幅,已經和二戰時狀態差不多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影響到2009年5月減少12.3%。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當月,全國百貨商店銷售額下降14.7%。
  • 高島屋日本推出移動百貨店 方便老人購物
    日本鳥取縣米子市的高島屋百貨店開始在老年人購物不便的南部町提供全國罕見的「移動百貨店」服務。2噸位專用卡車滿載生鮮食品、日用雜貨等約500種生活必需品,以店面價格進行銷售。  據日本共同社4月9日消息,日本鳥取縣米子市的高島屋百貨店8日在該縣老年人眾多而商店較少的南部町開始了一項全國罕見的「移動百貨店」服務。繪有高島屋象徵玫瑰圖案的專用2噸位卡車滿載生鮮食品、日用雜貨等約500種生活必需品,以店面價格進行銷售。  「移動百貨店」不僅售有年終禮品等饋贈用商品,還可使用高島屋的商品券。
  • 深度解析:日本的便利店為何如此成功?
    僅2013年一年間,全國百貨店的關店數量達到23家,外資系的大型綜合超市,關店數量達到28家,中國的零售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其實,日本的零售業在20年前也經歷了同樣由於經濟下滑帶來的打擊。1990年左右日本的經濟隨著人口增長的停滯陷入了持續低迷的時期,1990年至2013年間,日本經濟的平均增速不到1%,期間多次出現負增長。日本零售業態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日本雜貨連鎖店Loft首家海外直營店於上海開業
    總部位於東京澀谷區的日本生活雜貨專賣店運營商The Loft Co., Ltd.旗下位於中國上海的子公司 -- 樂瑚特商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於7月24日在徐匯區有名的美羅城購物中心正式開設了這家日本公司的第一間海外直營店 -- 「徐家匯Loft」,這裡是上海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
  • 便利店每周新品從哪來 我們體驗了全家新品試吃會
    「只有最流行、最好賣的商品才會出現在便利店。」全家中國新聞發言人王意文告訴記者,一間 100 平米左右的全家便利店大約要呈現2,000~3,000 種可供調配的商品,整體商品每年的汰換率超過 50%,這個數字在日本能達到 70%,臺灣可能在 60% 左右。為此,我們去親身體驗了一回商品到便利店上架的「最後一道關卡」:新品試吃(用)會。它和你想像中的可能不太一樣。
  • 包羅萬象 日本書店變成百貨店
    由於電子書日漸發達等原因,全球的書店都受到衝擊,在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約有2.3萬家書店,到2018年剩下12026家。近年來各大書店使出渾身解數豐富書店的空間,加入書籍以外的元素。於是書店的營銷範圍越來越廣,成了百貨店,包羅萬象。
  • 應對疫情,日本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聯商專欄:日本便利店是1974年起步,在1983年是6308家店,進入2010財年開始加速開店,2013年突破了5萬個店,2019年3月底為58340個店,到2020年2月底,為55460個店,其主要便利店企業店鋪數量見附圖。其中,三大便利店在日本消費者心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 日本生活方式集合店LOFT首開海外直營店,7月落地上海美羅城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昝慧昉12019年7月就傳出進中國消息的日本生活方式集合店LOFT,最近終於定下了它中國首店的選址。雙方在4月3日的籤約儀式上宣布,LOFT首店預計在今年7月開出,面積約為1046平方米,所售商品包括文具、綜合日雜、健康用品和生活用品四大品類,前三個品類佔比各為30%。開業後,店內商品數量在2.5萬到3萬件。據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報導,不少LOFT的供貨商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為了控制關稅和物流成本,未來LOFT約七成的商品將在中國國內採購。
  • 日本生活方式集合店LOFT來到中國,首站還是上海
    日本著名生活方式集合店LOFT把中國第一家門店開在了這裡。7月24日十點半,LOFT門口已經開始排起長隊,並且分流到店外走廊中。和這個品牌自稱的目標客群一致,排隊的顧客以年輕人為主。7月24日早晨LOFT店外的排隊狀況。
  • 我們去日本逛了一圈發現,販賣生活方式是日本零售業領先的關鍵
    「日本零售業至少比中國領先30年」。一位在日本永旺集團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國人告訴我們。如果說日本零售業的現在是中國零售業未來的話,這次考察讓我對實體店的未來感到喜憂參半。憂的是大賣場、百貨店等傳統業態持續衰落,未來難見回暖;喜的是以蔦屋書店、NITORY、無印良品為代表的生活方式提案業態表現良好,它們對中國實體店轉型具有參考價值。
  • 日本便利店觀察(三):泡沫之後
    ,與大型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大。2001年,愛知地區的Cocostore收購了茨城地區的便利店企業Kasumi 將近87%的股份,將其收入旗下。MINI STOP於1998年12月與名古屋地區的Izmic進行業務合作,共同開發物流系統,以及在日本中部地區開發以酒類、加工食品、飲料、點心、雜貨等商品為對象的常溫物流系統。
  • 日本某雜貨品牌推出「麵食」搞笑毛巾
    日本有許多主打日常生活用品的雜貨品牌。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雜貨行業中生存,不少雜貨品牌都會不斷推出各種可愛、搞笑,甚至有點奇葩,讓人哭笑不得的日常雜貨用品。比如早前推出的「關東煮」腰包 ↓【搞笑創新】日本品牌推出關東煮腰包 大受熱捧賣斷貨最近日本某雜貨品牌又有一款非常搞笑的新品推出。它們分別是「豚骨拉麵」、「腐皮烏冬」以及「天婦羅蕎麥麵」造型的三款毛巾。
  • 便利店出現前,日本人都去哪裡購物?
    便利店悄然遍布於日本的每個角落,它儼然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人們提供生活的庇護所。
  • 日本百貨店成功背後的隱憂
    大丸集團的創新變革元老奧田務曾經說過,百貨店不是只有一種模式,筆者為其續後半句,為什麼要抱殘守缺、僵而不死呢?3、從經營產品結構看隨著車站大廈、SC、街邊複合化專門店以及EC客戶的湧入,百貨店的主力經營產品服裝類呈現垂直下降態勢。
  • 入駐上海的日本人氣品牌LoFt,到底是一家怎樣的生活方式雜貨店?
    記者 | 底伊樂、實習記者 | 袁天雲7月24日,上海大都會美羅城外擠滿了人,大家排起長隊來看一家雜貨店的開業。這家雜貨店就是日本人氣生活雜貨店LoFt。這個在日本擁有近33年歷史的生活方式集合品店,正式走出日本進入中國,開出了第一家海外直營店。
  • 日本雜貨之王,竟然只賣舊貨……
    得益於歷史悠久的 Zakka 文化,雜貨店在日本多到數不清。為人熟知的,MUJI 家大業大,分店開遍全世界。比較小眾的,也有一系列創意爆燈的腦洞設計,搶奪大眾的注意力。在劇烈的競爭環境中,PUEBCO 是如何脫穎而出呢?答案是:風格。
  • 包羅萬象,日本書店變成百貨店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由於電子書日漸發達等原因,全球的書店都受到衝擊,在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約有2.3萬家書店,到2018年剩下12026家。近年來各大書店使出渾身解數豐富書店的空間,加入書籍以外的元素。於是書店的營銷範圍越來越廣,成了百貨店,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