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雜貨之王,竟然只賣舊貨……

2020-12-11 玩物志

誰會不愛雜貨店?

鍋碗瓢盆、桌椅板凳、紙筆墨尺、衫褲鞋襪……應有盡有。

雜貨店,就是生活的濃縮。

今天,玩物君也準備給你介紹一家雜貨店:

它鮮有全新的商品,依然吸引了一眾潮人的光臨。

它沒有任何市場計劃,品牌名是從 26 個字母中隨機拼湊而成。

它作為一個日本品牌,靈感卻是來自於印度,走的還是美式復古風。

它就是 PUEBCO 。

藤原浩也愛它

提到「雜貨店」,最容易令人聯想到的關鍵詞,往往是「生活化」和「接地氣」。PUEBCO 不同,接觸過它的人,更喜歡用「酷」和「潮」來形容它。

得益於歷史悠久的 Zakka 文化,雜貨店在日本多到數不清。

為人熟知的,MUJI 家大業大,分店開遍全世界。比較小眾的,也有一系列創意爆燈的腦洞設計,搶奪大眾的注意力。

在劇烈的競爭環境中,PUEBCO 是如何脫穎而出呢?

答案是:風格。

PUEBCO 最吸引人的,是它最大的不同 —— 獨特的美式復古風格。

看多了雜貨店,會發現日本多數雜貨店,在風格上很接近。

要不是 MUJI 的原木簡約風,要不是 Loft 的時尚現代風,有極少數像 Village Vanguard 那樣靠著腦洞殺出重圍的也可以統一歸納為創意風。

總的來說,既不雷同,也不浮誇,安分本分,把風格做好做精的,就只有 PUEBCO 一家。

獨樹一幟。

自然吸引了眾多追求個性的年輕一代,特別是美式復古風的愛好者們。

風格化的基礎上, PUEBCO 還很便宜。

價格普遍在幾百到幾千日元之間。

這個價格水平,在日本和 MUJI 差不多,來到中國,大概也只是比 MINISO 貴一點。哪怕是一個打暑期工的學生,也能用幾小時的薪水買回一件 PUEBCO 單品。

毫無壓力。

關鍵是,PUEBCO 裡的單品,都是團隊從世界各地帶回,再交由精挑細選後找到的製造商加工,堪比買手店的水準。

拿 10 元店的價格,買到買手店水準的商品,而且風格明顯,怪不得 PUEBCO 即使沒花多少心思做宣傳,也能吸引一大批粉絲。

連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潮流 icon 藤原浩,都將它的產品引進自家店鋪 THE PARKING GINZA 裡。

後面的一排木質貨架就是 PUEBCO 陳列區

這家雜貨店,不賣新東西

為了更突出「復古」這個風格,PUEBCO 全部商品,都是翻新過的舊物。

這離不開 PUEBCO 背後的的理念 —— 「美好的事物,不能這樣死去。」

例如,把廢舊的軍用帳篷布,做成收納袋。

例如,將餐館丟棄的舊酒瓶,製成蠟燭臺。

在 PUEBCO 團隊的眼中,舊物再做舊物再用,主要不在於「環保」,而是對於一種文化和記憶的傳承。

為此,品牌團隊跑遍了世界各地。

印度的街角、越南的集市、日本的商業區、美國的西海岸、澳大利亞的遠郊……都留下過 PUEBCO 團隊的身影。

這不像百貨商店的採購團隊,跑到地圖上的某個城市,只是單純的吃喝玩樂,拜訪合作商,然後完成採購。

PUEBCO 團隊更喜歡將自己當成當地人。

走遍大街小巷,研究和理解屬於這個地域的文化和智慧,時間合適的話,甚至還會參加當地的節慶活動。

「沉浸式」的體驗下,PUEBCO 團隊把自己融進了當地的文化裡。

於是,他們可以很大膽很自信地,以重置的形式,賦予全新的功能性,將一個陌生而獨特的異域文化變成實物,帶到你面前,糅合進你的生活。

當你前往 PUEBCO 店鋪時,店員還會逐一跟你描繪每件商品背後的故事。

可以說,在 PUEBCO 買一件雜貨,相當於買到一段回憶、買到一種文化。

考驗產品的唯一準則:喜愛

除了「美好的事物不能這樣死去」,PUEBCO 的酷,還源於它的另一個理念「將想到的東西,變成現實」。

也就是說,PUEBCO 只做喜歡的東西。

別看現在進去 PUEBCO 的官網,看到的都是服飾、箱包、收納類產品。過幾個月再進去,可能就換成碗碟、杯子、鍋盆一類的廚房用具了。

如果回溯到品牌的初創時期,你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動物擺件。

難道 PUEBCO 這麼多年的產品,沒有一絲相同點嗎?

當然有。那就是創作者的喜好。

PUEBCO 的創始人 Hiro 田中裕高原本是一個上班族。

沒有修讀過任何設計美術相關課程的他,原本是怎樣都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創造出這個和生活美學相關的品牌。

工作了幾年之後,Hiro 獲得了一個去美國發展的機會。

一個即將改變他一生的機會。

在這個開放的國度裡,連工作都變得無比開放。Hiro 不再像以前那樣,勤勤懇懇地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相反,從行政到創意策劃,他都得一手包辦。

接觸到更多性質的工作後,Hiro 明白到,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規則,比原本遵循規則更有意思。

於是,他想要創造一個完全忠於內心喜好的品牌。

Hiro 認為,囊括越來越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中心,實則上很沒意思。

現在去任何一個商場,都能完成逛街、看書、吃飯、健身、看電影這些工作。彼此之間太雷同,去哪家都沒差別。

他希望 PUEBCO 能做出自己的差異性。

▲滿布痕跡的杯子,PUEBCO 也敢賣

哪怕最終銷量不好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有了這份差異性,才有了 PUEBCO 存在的意義。

哪怕有些商品還在構思階段,他們就知道賣不好,可還是堅持要做。

用 Hiro 的話來說,這種堅持很傻,但它是屬於「傻瓜」的特權,而他們要利用這個特權。

堅持熱愛、堅持風格、堅持產出有故事有溫度的作品、堅持做一個傻瓜。

正是這些堅持,讓 PUEBCO 能在雜貨店遍地開花的日本脫穎而出,成為無數人心中的「雜貨之王」。

現在,雜貨之王 PUEBCO 已經在臺灣開了分店。

也許,在不久之後,它就會來到你的城市,將這份滿載著人情和故事的復古風,帶到你的面前。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北京超大雜貨市場,舊貨當寶貝營業額數十億,不留神就被「坑」
    導語:北京超大雜貨市場,舊貨當寶貝營業額數十億,不留神就被「坑」每每說到雜貨,人們的心中都會有一個大致的圖像閃過,那就是一塊布上面堆放著各種陳年舊物,什麼二手貨各種鋪襯爛套都雜放一堆,甚至還會有一些很老的電視,洗衣機,沙發,空調,冰箱等等二手貨
  • 舊貨也敢出來賣 任天堂竟然跑到「雙11」趕大集
    原標題:舊貨也敢出來賣 任天堂竟然跑到「雙11」趕大集   任天堂選擇在「雙11」發售新產品,主要目的還是向競爭對手「秀肌肉」。微軟的Xbox One S、索尼PS4 Pro都上架了。任天堂此時卻推出「翻新的舊貨」。
  • 雜貨舊物古董珍藏應有盡有 成都二手市場舊貨新生
    你見到的,摸到的這些老舊日常用品、雜貨舊物、古董珍藏應有盡有,承載著成都人百年生活的點滴記憶。  那些只存在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影視劇中的家居擺設老物件,被80後、90後年輕人追捧。一床土花被單、一臺老式縫紉機、一臺幾十年前的半導體收音機,家裡擺的瓷器、花瓶、桌椅、鐘錶、屏風等等都成了他們尋寶的對象。
  • 周末逛舊貨市場:沒有多少老物件,沙裡淘鐵,20元買兩日本小木杯
    又到了周末,家裡待不住,又來到阜新市北的舊貨市場。這裡是一個很大的空場閒地,於是成了市民們的舊貨市場,每到星期六和星期日,上午會有多人來擺攤,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但是雖然叫舊貨市場,真正的老物件並不多,需要慢慢的找和看,這個過程就是淘吧,以前如果可以沙裡淘金,那眼下看看能不能沙裡淘鐵。雖然老東西不多,但總有一些有趣的物件讓你眼前一亮或者停下腳步,琢磨一下。最先看到的是一個奇特鐵夾子,我開始以為是夾老鼠,但拿起來一看不那麼簡單,捕鼠有點大。
  • 重慶舊貨市場魔幻遊記
    重慶市區古董交易主要在大禮堂旁的三峽古玩城、中興路二手舊貨市場、華新街的跳蚤市場;三峽古玩城相對正經一些,大都賣些高價文玩;中興路賣的大件老家具比較多;至於華新街,那就是個龍蛇混雜賣破銅爛鐵的地方。中興路市場的全稱是」中興路集郵收藏品舊貨交易市場」,但其實這棟樓裡,從你想像的古董,到舊貨,再到舊書、舊家電啥子都有賣,附近也圍繞了幾間賣二手貨的用品商店。
  • 閒來無事,周末去泰國的「日本舊貨倉庫」逛一圈!竟然淘到寶
    >周末閒來無事兒,老六又去家門口的日本舊貨倉庫溜達了一圈,也不是為了買什麼,就是瞅瞅有啥「漏兒」可撿,是否有啥稀奇古怪的小物件值得收藏。像圖中這種日本舊貨倉庫,泰國境內有不少,老六家門口的幾個舊貨倉庫,有專賣玩具生活用品的,也有專賣舊衣服的,價格不是按件算,就是按重量算,也談不上便宜,但是當地人對這種舊貨商品很是追捧。
  • 日本百貨店大賣生活雜貨 便利店開發新品
    百貨公司對於生活雜貨賣場採取新措施,生活雜貨部門持續與專門連鎖店進行苦戰,估計食品加上衣物可達到所預期的加乘效果,接下來將擴大已經實施重新裝修的成效至其他賣場。  高島屋東京店的生活雜貨賣場重新裝修後,於14號開始營業。由於相隔9年才重新裝修,目標瞄準年初的營業額比前年增加10%。主要吸睛的是以「美」與「健康」為主題的「健康庭園角落」(135平方公尺)。
  • 調查:被"冷落"的舊貨市場與"燥熱"的共享大潮
    然而與之相對的,曾一直沒有被網際網路之光照耀到的舊貨交易市場如今卻是愈發冷清,堅守還是放棄成了從業者們不得不面對的抉擇。  ■冷清  「今年還沒開過張」  「美女你真能鬧,你這價都不夠運費的。」1月6日中午,平安路舊貨市場裡,34歲的李松林一邊賣力地清理著一臺剛收回來的空調,一邊招呼上門的顧客。
  • 別逗了,你家樓下那賣破爛的也叫舊貨市場?
    這些舊貨市場散落在天津塘沽、小白樓一帶以及曙光裡的「破樓群」裡頭。「小販們把摺疊床一路攤開,舊衣服、外貿的包都堆在上面,稀罕的玩具、手辦還有《指環王》和恐怖電影裡的道具。好多玩具都沒有包裝,散落一地,10塊錢一個,出去都要賣一兩百塊。」
  • 廈門舊貨市場賣起新家具 費用只需商場的三分一
    ■舊貨市場裡,有越來越多的商家賣起了新貨,而且比例越來越高。文/記者 王晨程 圖/記者 陳立新【案例】到舊貨市場買辦公用具 費用只需商場的三分之一春節後,小張和朋友決定去石村舊貨市場「淘」一些新開公司裡必要的辦公用具和電器。小張有些吃驚,因為舊貨市場裡東西應有盡有,而且很多都是新的。
  • 瀋陽古玩地攤買日瓷雜貨:東西好多,價格好誘人,這是怎麼弄來的
    前段時間寫了一些日本瓷器雜貨的文章,沒有想到非常受歡迎,很多人參與評論甚至留言問我這些東西哪裡可以買到。瀋陽市場上近年一下子湧進了很多日本瓷器與雜貨,這主要同地理位置有關,由於瀋陽同日本相對較近,而人員交流多,很多東北人在日本留學和打工,帶回來一些日本瓷器,讓人喜歡,有人便看到了商機,於是大批量的帶入或發貨回來了。
  • 全國舊貨市場解決就業500萬
    記者在他的店裡看見了不少幾十年前的舊電器:電子管收音機、16毫米電影機、開盤錄音機、放78轉密紋唱片的留聲機……此外,王金明還不放棄他的老本行,賣二手樂器,一臺原價5萬元左右的山葉三角鋼琴,他賣2.9萬元。他的買主大多是來舊貨市場「淘金」的,其中有許多慕名而來的「老外」。
  • 老北京文化:琉璃廠和潘家園舊貨市場
    這家老字號名聲顯赫,當時翁同為它寫檻聯,克勤郡王為它題匾,這位王爺在琉璃廠只寫了這一塊匾。德寶齋對田黃、雞血石圖章相當專精,差不多琉璃廠古玩鋪販賣名貴石章的都出自德寶齋門下。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是位於西街的榮寶齋,有人說:琉璃廠因為榮寶齋等著名老店而享有盛名。
  •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一個好玩、有趣、又長見識的地方
    作者:M·辰早就聽聞潘家園古玩市場之大名,但一直沒得機會去看看。今天去東三環辦事,走過一條不大的街道時猛然發現身邊的一座灰色門牆上赫然寫著:「潘家園舊貨市場」。上前問門衛:「這就是傳說中的潘家園古玩市場?」答:必須是。嘿嘿,歪打正著了。
  • 在日本盛行的雜貨文化
    在日本,「雑貨」(ZAKKA)這個詞是對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物件用品的總稱,包括家居雜貨、廚房雜貨、浴室雜貨、洗手間雜貨、園藝雜貨等等的日用雜貨。
  • 北京最大的「舊貨攤」,一把15塊小破刀,轉手可能賣到15萬
    導語:北京最大的「舊貨攤」,一把15塊小破刀,轉手可能賣到15萬外出旅遊時,可以去各個地方各色景點走走看看。不論是驚險刺激的遊樂園,還是空氣清新風景宜人的大公園,不論是充滿古典氣息的歷史博物館,還是充滿煙火氣息的菜市場,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東京隱藏版雜貨聖地「西荻窪」:精選四間質感雜貨古董店
    步行約10分鐘▋到「Northwest Antiques」家俱古董店來尋寶走在西荻窪有著許多古董、雜貨店的大路上,一定會被「Northwest Antiques」的店面所吸引:門口擺滿了復古具有質感的桌椅、櫥櫃、皮箱,而走進一瞧,廣大的店內擺放了從英國、美國收集而來的擺飾品、玻璃杯、海報,以及日本制的白瓷器
  • 雜貨設計控必看,日本奈良雜貨散步一天遊
    古都奈良保留了日本最純樸而富人情味的一面,最能體現這「文化感」的就是一間又一間的小店了!在奈良當地有很多個性鮮明、創意十足的設計小店,以販賣日本或世界各地的雜貨為主,更有不少是獨家設計的原創商品!「大日本市」是中川政七為了「讓日本的工藝更有元氣!」而開設的選店店舖,集結了日本各地的雜貨、加工食品等,當中包括奈良手工襪品「2&9」、最優雅實用的手帕「motta」等等,都是當今日本炙手可熱的設計商品,讓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感受職人(匠人)的靈魂。
  • 在法國南部逛舊貨市場,除了歐洲皇家古董,竟還發現有中國舊貨
    法國南部城市阿維尼翁有開放的露天舊貨市場。在阿維尼翁集市的外廣場上,當地人的生活氛圍是最好的集市。旁邊的室內集市賣各種水果蔬菜等烹飪必需品,當然還有各種零食食物。門外的中心廣場就是當地人的舊貨市場。舊貨市場在阿維尼翁集市前面的廣場上舊衣服,舊電話,甚至路邊警告牌廣場的舊貨市場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這邊地板上擺放著歐洲古典風格的餐具碗,那邊整齊地排列著黑色的塑料唱片。細心翻來覆去,經典不少。另一邊堆著看起來破舊無用的舊家具,甚至是小時候破損的玩具。
  • 日本最具特色的雜貨屋~
    在19世紀日本社會快速國際化的同時,大量的工業製品也被引進,卻也刺激了與其對立的雜貨文化的興起。有著優秀手工藝品傳統的日本職人們,開始更加重視把藝術性和民生用品結合,普遍的受到民眾喜愛,不僅延續了手工藝品的文化生命,也大舉提升了一般民眾的審美意識。結合了先天優勢與後來的社會情勢,讓日本成了現在世界有名的雜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