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東街道提升「三無小區」治理水平

2020-12-20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陳雲嘯 何 娟)針對轄區「三無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溮河區湖東街道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城市創建為抓手,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推動「三無小區」邁向共建、共創、共享目標,努力提升小區治理水平。

據了解,該街道轄區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萬人,擁有居民小區、家屬院169個,其中「三無小區」60個,佔36%。為此,街道首先靠黨建引領治理,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別山精神,在居民小區設置宣傳版面,嵌入紅色文化,推動落地生根,先後打造紅色樓棟、文明樓棟百餘個,營造了轄區文明創建的社會氛圍;凝聚紅色力量,街道9支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和轄區2000多名市、區報到黨員,踴躍投身到居民小區治理,活躍在創文保「衛」主陣地上,匯聚了小區治理的城市創建力量;築牢紅色堡壘,街道指導各社區建立居民小區功能型黨支部,實現黨組織在「三無小區」全覆蓋,以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溫暖貼心的便民服務,築牢社區「紅色家園」,利用小區門崗房、活動室打造「小、巧、精」的「紅色港灣」,為小區黨組織、自管會日常工作、居民協商議事等提供紅色陣地,將堡壘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推選480多名樓棟長、樓棟黨小組長擔任小區「紅色管家」,把服務人民的觸角延伸到樓道、覆蓋到家庭;建立「紅色物業」,打造經典花園、三五八小區等示範點,發揮「紅色物業」融入基層治理、服務人民群眾的作用。

靠聯動各方治理。街道動員轄區社會力量,推動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強基提質。統籌力量,形成聯動格局。街道聯合市、區包保單位黨員力量,充實社區治理力量,共同協商治理,整治環境、基礎設施等。街道發揮網格「一長四員」的作用,整合城管中隊和相關部門力量,聯合移動、網通、電力等部門,聯動治理,協同合作,集中整治小區及周邊秩序和環境問題。標本兼治,確保治理成效。針對「三無小區」問題,採取「一小區一方案」,實施五大專項清理行動。目前,已完成17個「三無小區」的改造提質,鋪設路面2萬平方米,粉刷牆體3.5萬平方米,新裝門禁5處、路燈60盞,清運垃圾200餘車,增設宣傳版面120處。加大投入,提供堅實保障。街道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申請改造配套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加之市、區包保單位的投入,落實「一包五幫」支持,統籌用於居民小區改造提質。

群眾參與打理。本著「讓黨員群眾唱主角」的理念,街道黨工委規範居民參與程序、激發居民自治活力,逐步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小區治理局面,走出「政府引導、居民參與、建管並舉」的小區治理新路。7月份以來,該街道多方鞏固治理成果,以點帶面,輻射推廣,實現小區治理全面提升,力求「自管自治精細化、活動開展多元化、巡查督導常態化」,探索長效管理模式,持續擴大幸福圈。目前,轄區60個「三無小區」都成立居民自管會,吸納154名成員,依託「紅色港灣」開展「文明居民」「文明家庭」評選、文明創建知識有獎競答、「清潔家園」等系列活動,「紅色港灣」成為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心連心平臺,激發了廣大居民的主人翁意識。

相關焦點

  • 信陽市溮河區湖東街道:以實幹擔當鑄就城市榮光
    湖東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班子政治擔當,履職盡責,推動「創文」工作整體上水平、上臺階。2020年以來,湖東街道黨工委打造紅色「微陣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成立功能性黨支部167個,實現黨組織在小區的覆蓋率達100%;打造「小、巧、精」的「紅色港灣」156個,成立167個居民自管會,推選484名樓棟長和樓棟黨小組組長擔任小區「紅色管家」,帶頭參與小區治理;在物業管理小區建立「紅色物業」,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打造經典花園、三五八小區等示範點,全市中心城區社區建設鞏固提升現場觀摩交流會在三五八社區召開,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在融入基層治理、聯繫服務群眾的先鋒隊作用
  • 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三無」小區治理出新招 「顏值」「內涵...
    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辦事處探索出由社區牽頭,社會公益組織進駐「三無」小區提供服務的新模式,解決小區各種疑難雜症,疏通社會治理末梢。目前,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有10個「三無」小區。此前,這些小區完全開放並且缺乏管理,衛生環境比較差,群眾遇到問題也不知道找誰解決,遠水解不了近渴。
  • 信陽市溮河區湖東街道:以實幹擔當鑄就城市榮光
    湖東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班子政治擔當,履職盡責,推動「創文」工作整體上水平、上臺階。2020年以來,湖東街道黨工委打造紅色「微陣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成立功能性黨支部167個,實現黨組織在小區的覆蓋率達100%;打造「小、巧、精」的「紅色港灣」156個,成立167個居民自管會,推選484名樓棟長和樓棟黨小組組長擔任小區「紅色管家」,帶頭參與小區治理;在物業管理小區建立「紅色物業」,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打造經典花園、三五八小區等示範點,全市中心城區社區建設鞏固提升現場觀摩交流會在三五八社區召開,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在融入基層治理、聯繫服務群眾的先鋒隊作用
  • 環河街街道:強化黨建引領 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近年來,環河街街道黨工委結合新形勢下基層治理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從轄區居民最關心處著手,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從無到有,「一支隊伍」勁頭足。環河街街道辦事處下轄6個社區,居民小區76個,駐區單位17家,商業網點2000餘個。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街道將轄區內的64個網格,按在冊黨員數量進行合理劃分,成立了28個網格黨支部,配備書記和網格員,並按樓棟、單元、戶數,從在冊黨員、在職黨員、離退休幹部、熱心群眾中選派樓長、單元長參與小區治理,隨時隨地了解群眾需求。
  • 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三無」小區治理出新招 「顏值」「內涵...
    魯網12月15日訊無物業、無主管部門、無人防技防是城市治理中的一大頑疾。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辦事處探索出由社區牽頭,社會公益組織進駐「三無」小區提供服務的新模式,解決小區各種疑難雜症,疏通社會治理末梢。
  • 荊門高新區·掇刀區:白廟街道「三無小區」黨旗高揚
    有人說,「三無小區」好比城市的夾縫。這裡沒有物業、沒有主管部門、沒有人防技防等功能設施。長期以來,這裡安全問題突出、衛生狀況堪憂、公共設施出了問題無人管,是黨和政府治理的難點和痛點。今年6月份以來,白廟街道按照市委組織部門統一部署,在轄區「三無小區」全面推進紅色物業創建工作,社區幹部主動作為,小區黨員幹部積極響應,一個個紅色物業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小區的安全問題、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觀,城市基層治理的短板得到明顯加強。
  • 全力提升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水平 鯉城街道精心打造小區「睦鄰客廳」
    莆田網訊 今年來,仙遊縣鯉城街道聚焦城市社區「家」黨建和「近鄰」黨建要求,圍繞「一小區一支部、一支部一客廳」的全縣小區黨建工作思路,打造小區「睦鄰客廳」。目前,該街道已有2個社區建成了小區「睦鄰客廳」,通過整合小區資源,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打通家門口的「服務末梢神經」。
  • 北集坡街道: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提升商住小區社會治理服務水平
    由於對新劃入管轄的50餘個村居及小區情況不熟悉,同時面臨著居住人口密集,人員成分複雜、人手嚴重不足、部分小區物業不配合、居民不理解等諸多問題造成的嚴峻形勢,北集坡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阻力巨大。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向好,街道黨工委順勢調整原有管區、社區管理架構,整合成立了龍泉、石灰官莊、鳳凰、水泉四大綜合治理示範區,順利完成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關係,為下一步社會深度治理奠定基礎。
  • 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科技賦能基層治理 提升群眾幸福水平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餘麗莎 記者 丁小玲)1月13日上午,南京江北新區舉辦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案例新聞發布會,廣泛宣傳新區泰山街道入選全國首屆自貿區黨建創新典型案例的成功經驗做法,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制度基礎、技術水平,努力推動資源下沉、民心向上,為「十四五」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 東營區辛店街道緊抓融合契機 提升治理水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今年以來,東營區辛店街道緊抓油地融合契機,以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最大政績,夯實社會治理網格化基礎,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 綿陽涪城:社區「五化」治理提升群眾幸福感
    今年以來,涪城區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城市社區治理重點難點,積極探索優化城市治理新模式,通過城市社區精準分類、精細治理、精品引領治理機制,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親民化「五化」水平。
  • 東營區辛店街道緊抓融合契機 提升治理水平
    00:41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今年以來,東營區辛店街道緊抓油地融合契機,以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最大政績,夯實社會治理網格化基礎,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 以小區環境治理為抓手 桐君街道雙管齊下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這次環境大整治運動讓我們江北這些老小區環境大變樣,以前小區裡面雜物亂堆、大件垃圾亂丟棄、衣服亂晾曬、電瓶車亂停放亂拉線等等這些情況有了很大改善,我們每天生活在這裡心情都變好了,希望這樣的工作能長期進行下去。」圓通社區章大姐感嘆道。
  • 崇左市江州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見聞
    整潔和諧幸福的小區是怎樣煉成的——江州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見聞「三無」小區能變成幸福小區嗎?黃豔萍的答案是:「能。」「晚飯後散個步,都不想在小區裡。」曾經,黃豔萍所在的江州區石景林街道嘉苑小區是一個無單位管理、無物業管理、無業主委員會的「三無」小區,違建棚連片、道路坑窪積水、車輛亂停亂放,滿眼都是髒、亂、差,傷透了居民的心。「現在,最開心的就是飯後散步。」談起變化,黃豔萍笑著說,「我們小區現在道路平整寬闊,停車井然有序,樓道乾淨整潔,變成了一個美麗和諧幸福的小區。」美麗和諧幸福的小區怎麼煉成的?
  • 小網格服務大民生,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有方法
    21日,記者從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獲悉,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馬山街道推行社區「網格化」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確保責任到人、聯繫到戶,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馬山街道注重總結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經驗做法,努力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資源共分享、信息網絡化、服務零距離」,打造有溫度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湖東辦事處「四字工作法」創建為民助力老舊小區蝶變宜居家園
    溮河區湖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創建抓手,構建出「全民參與、共建共享」創建格局,推進老舊小區蝶變宜居家園,給轄區居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變化。尤其是以五星農貿市場周邊為代表的一批老舊小區和街巷,堅持「改、育、治、暖」四字工作法,讓城市環境面貌和市民精神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 老舊小區蝶變煥新顏!安徽合肥瑤海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鮮活樣板
    瑤海區是合肥市老工業城區,區域內開放式老工廠區宿舍、老舊生活小區多,且多是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堵點」。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在瑤海調研時說,就是要通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把基層治理的服務對象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工作力量,通過老工人老黨員的示範帶動,實現把年輕黨員帶動到基層治理體系中並發揮重要的作用。國資託管讓「三無」小區樣樣有2019年之前,瑤海區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滿意度排名常在全省低位徘徊。
  • 山大路街道傳承弘揚「孝文化」,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水平 打造「孝...
    從2017年開始,山大路街道依託轄區閔子騫「孝文化」資源優勢,已成功舉辦四屆孝文化節。「以孝文化為承載,以精神文明塑造為重點,以傳統文化傳承為突破口,街道認真挖掘孝文化的豐富內涵,將孝文化傳承延伸至市域社會治理,引導企業參與其中,大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山大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磊說。
  • ...治理難題如何破解?2020年「公房小區治理聯盟」覆蓋老西門街道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姚麗萍)2020年,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公房小區治理聯盟」將全覆蓋所有具備條件的公房小區。今天,記者從老西門街道法治建設委員會獲悉,目前老西門街道已經在小西門社區、龍門村、普育裡、景德裡、安瀾、陸興等6個公房小區廣泛推廣這一治理模式。
  • 湖東街道創文工作系列報導之青年湖社區:「問題清單」變「幸福清單」
    走進湖東街道青年湖社區稅苑小區,一股清新的氣息迎面而來,乾淨整潔的道路,嶄新的小區圍牆,樓前原本裸露的地面種上了花草,三三兩兩的居民聚在一起拉家常,時而傳出一陣歡聲笑語。可在今年前,這還是一個「問題」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