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利比亞戰事又起,西方應為此愧疚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利比亞戰火重燃。控制該國東部的「國民軍」首領哈夫塔爾下令他的軍隊進攻首都的黎波裡,而控制的黎波裡的民族團結政府得到聯合國承認。一般情況下這會被視為叛軍對政府軍的攻擊,但當下利比亞的情況似乎比這種定義複雜。

利比亞是「阿拉伯之春」爆發不久於2011年最早陷入動蕩的國家之一,由法英打頭,美國參與,西方對利比亞局勢進行了強勢幹預,推翻了卡扎菲政權。利比亞從那時起陷入長時間的政治分裂,除了首都和西部一些地區有聯合國承認的政權,國民代表大會和支持它的「國民軍」控制了其他部分地區,還有一些地方處於無政府狀態。

問題的蹊蹺之處在於,哈夫塔爾搞的並非是簡單的「軍閥割據」,他也有國際力量支持,那些力量首先是埃及和阿聯。由此看出,阿拉伯世界在利比亞局勢上處於嚴重分裂狀態。

美國於4月7日宣布撤出其在利比亞的一支分遣隊,該部隊被認為在利比亞執行支持外交使團和反恐等任務。儘管美方沒有講這支分遣隊的規模,但它應當是一支人數有限的特種部隊。

一般認為,的黎波裡政權的地位比較正統,西方主要國家也更多支持它,哈夫塔爾的背景更複雜些。不過這不是絕對的,利比亞如今的事情捲入了不少石油利益,陣營並不十分分明。

哈夫塔爾曾在卡扎菲時代任過參謀長,他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了美國公民身份,最近幾年經常去俄羅斯。他領導的部隊被一些人描述為更加世俗的力量,是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反對者。

總的來說,利比亞是「阿拉伯之春」留下的最失敗的國家之一,西方對它失去了戰略興趣。「阿拉伯之春」時,西方在利比亞有一個明確的敵人,他就是卡扎菲。西方當時的幹預是在意識形態衝動中進行的,投入了大規模力量,也可以不計後果。那是一場當時被宣揚為充滿正義的戰鬥。

在之後的幾年裡,利比亞除了輸出一些難民,基本被遺忘了。經過重新洗牌,外部力量根據各自的利益對利比亞進行滲透,形成頗為複雜的格局。

近日出現新的戰事,美國不是往利比亞增兵,而是將僅有的少數軍人往外撤,其他西方國家也一時拿不出明確的政策。這表明西方對利比亞整體上的放棄有多嚴重。

如今的利比亞既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靶子,在地緣政治格局中也暗淡了下來,石油的重要性亦不像從前,西方如何能在這個國家打起精神來呢?在卡扎菲政權倒臺後,西方在中東的主要興趣集中在了敘利亞。原因是俄羅斯、伊朗都支持巴沙爾政權,搞掉巴沙爾政權成為一度讓西方高度興奮的地緣政治目標。

西方這些年基本上只管推廣「民主」,不管建設。本世紀以來旨在幫助受戰亂破壞地區的重建計劃比較有名的是阿富汗重建計劃和伊拉克重建計劃,原因都是美國牽頭了推翻這兩個國家原有政權的戰爭,而且戰後局勢不穩定,國際上針對那兩個國家的重建會議很大程度上是在幫美國收拾爛攤子。

在利比亞戰火重燃的時候,美軍撤出發出的顯然不是積極信號。如果國際社會不推動利比亞各方實現停火,重回談判桌,那麼這個國家將經歷新一輪的動蕩衝刷,還會有大量無辜的人失去生命。

「阿拉伯之春」至今已經8年多,西方輿論當時歡呼的這場革命迄今被證明是歷史上最低效的革命之一。這場革命留下了三個不斷淌血的傷口:利比亞、敘利亞和葉門。埃及恢復了事實上的軍人執政,海灣地區的美國盟友基本上沒有被觸動。變化大一些、且相對穩定的只有突尼西亞。

利比亞2010年人均GDP排在世界第56位,2017年排到了第108位,這些能都歸咎於卡扎菲統治的後遺症嗎?西方如果不願承擔幫助利比亞重建穩定和發展的責任,至少應該給個說法,告訴世人:西方的那套東西不是萬能的,它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突尼西亞為何沒像利比亞那樣亂
    【環球時報 赴突尼西亞特派記者 黃培昭】4月初的中東「大戲」連臺,西亞有以色列的大選、伊朗和美國的互懟,北非有利比亞戰火重燃、阿爾及利亞老總統布特弗利卡正式辭職避免國家動蕩。而在因一名商販之死引爆「阿拉伯之春」的突尼西亞,人們一方面慶幸國家趨於穩定,一方面又抱怨經濟發展緩慢,沒有感受到「革命」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卡扎菲兒子塞義夫——給利比亞送「假民主」的西方棋子
    所以有些人將利比亞爆發革命的鍋倒扣在賽義夫頭上,並聲稱他要為此負責。因為他一直在勸說父親,與父親談論那些二十一世紀的新變化、開放的國家、經濟私有化的問題。這些許多都被卡扎菲聽了進去並實踐起來,而最終導致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如果只因為賽義夫傳播的思想是西方潮流的產物,就直接將他抹殺,這其實毫無道理。
  • 利比亞現狀照出西方幹涉猙獰面目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利比亞的內亂還要追溯到8年前,2011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軍事介入利比亞局勢。但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卸任前,承認在利比亞問題上犯下「錯誤」,這輕描淡寫的一句「錯誤」,如何能彌補戰亂給利比亞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呢?當時美國宣稱空襲是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正是以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所謂「人道主義幹預」,利比亞為此付出了約2萬人死亡、數萬人流離失所的慘痛代價。
  • 北約力助利比亞反對派決戰的黎波裡
    8月19日,就在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大舉圍攻的黎波裡之時,北約也再度加大火力支援,出動其軍艦和戰機「推著」反對派力量向首都的黎波裡挺進,甚至還為其制定了「奪取首都」的時間表。面對即將到來的「決戰時刻」,卡扎菲政權在未放棄抵抗的同時,加緊與西方國家及反對派密談找出路。
  • 利比亞戰事又有新變化,國民軍戰線被反推,美式先進飛彈被繳了
    近日,利比亞的戰事又有了一些新變化,利比亞國民軍(LAN)在進攻首都的黎波裡的進程上很不順利,這是因為受到了利比亞民族團結武裝(GNA)的頑強抵抗,甚至戰線被民團武裝反推。目前,原本被利比亞國民軍佔領的加裡安地區((的黎波裡以南85公裡))已被利比亞民族團結武裝收復,民族團結武裝還在繼續向南推進,利比亞國民軍手中的Mazda和al-Sheg等地盤也危險了(的黎波裡以南160公裡公裡)。
  • 西方國家繼續空襲的黎波裡
    新華網北京3月2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美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21日晚間繼續出動戰機空襲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俄羅斯、土耳其等國敦促有關國家儘快結束在利比亞的戰事,避免造成更大規模平民傷亡。國際社會反戰呼聲日漸高漲。當地時間21日晚9時左右,西方國家戰機襲擊了的黎波裡市內及周邊的主要目標。
  • 陣痛後的突尼西亞 為何沒像利比亞那樣亂
    原標題:環球時報記者手記:突尼西亞為何沒像利比亞那樣亂【環球時報赴突尼西亞特派記者黃培昭】4月初的中東「大戲」連臺,西亞有以色列的大選、伊朗和美國的互懟,北非有利比亞戰火重燃、阿爾及利亞老總統布特弗利卡正式辭職避免國家動蕩。
  • 與歐洲其他國家周旋利比亞問題,土耳其勝算多大?
    中新社·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 當前,利比亞局勢尚未定奪,不同國家支持的武裝力量在此地周旋,謀取利益。自土耳其介入利比亞事務以來,佔據發生了扭轉。而扭轉了利比亞的戰局,也令土耳其在利比亞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這使其有砝碼和歐洲國家在比利亞問題上周旋。
  • 環球時報英文版:中國足協應重罰韋世豪,以儆效尤
    3月25日晚,《環球時報》英文版刊登了對於韋世豪惡意犯規的報導,文章以《中國足球運動員韋世豪的惡意犯規應受到嚴懲》為題進行了報導。以下是《環球時報》的報導全文:韋世豪再一次登上了頭條,不是因為他令人信服的表現,而是因為他的惡意犯規。
  • 西方國家著手瓜分「戰利品」 聯合國將解凍15億美元資金
    雖然卡扎菲目前下落不明,戰火尚未停歇,但首都的黎波裡被佔意味著利比亞一個時代的結束和「新篇章」的開啟。西方各國正在展開新一輪「攻勢」,緊盯利比亞戰後重建及能源開發;與此同時,聯合國也將解凍15億美元的利比亞資金用於重建等項目;美國除公開給新政府撐腰外,還希望其儘快承擔起國際責任。
  • 李橋銘升任北部戰區司令員,曾在環球時報發文促青年人「崇軍尚武」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近日,曾被媒體譽為「四個戰區首任陸軍司令 唯一升任的將領」李橋銘再獲提拔,接任已經出任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的宋普選成為北部戰區司令員。至今為止,他已經在《解放軍報》、《環球時報》、《中國國防報》等刊物上發表過多篇重量級文章,內容涵蓋軍事理論、歷史研究、時事評論等,涉獵頗廣且具有前瞻性和國際視野。有評價說他」在軍事改革的大潮中,他刻苦鑽研軍事改革,身居憂患意識,研究軍事改革熱點「。
  • 環球時報:中國禁止兩名澳大利亞反華學者入境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白雲怡】據《環球時報》記者24日獨家了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澳大利亞反華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澳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周安瀾(Alexander Joske)已被禁止入境。
  • 專訪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西方應更多了解中國「正義...
    近日,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對戰爭的大量集體記憶並不是為了製造敵人,相反,是為了反思國家遭遇集體創傷的歷史和如何治癒過去的創傷。「集體回憶不是要製造敵人」環球時報:中國是同盟國中第一個和軸心國交戰的大國。您上一本《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出版時,引起西方學界和輿論界的極大關注。
  • 《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派記者 陳曉航】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有特殊意義一年,特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去年12月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系列文章,暢談2021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基調,而近幾年,他也多次撰文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 西方多國海空打擊利比亞 行動代號為奧德賽黎明
    新華社/路透  「陣風」、「幻影-2000」戰機在北非上空呼嘯,「戰斧」巡航飛彈撕裂地中海空氣……當地時間3月19日18時45分(北京時間20日零時45分)起,法國、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
  • 環球時報:香港式暴力運動反噬西方無可避免,只能聽天由命
    來源:環球時報資料圖 加泰隆尼亞暴亂加泰隆尼亞分離主義運動的支持者們公開喊出學習香港示威者的口號,推廣香港示威者「be water」(像水一樣)的戰術,戴蒙面口罩,以減少被捕的風險。美國和西方的政客顯然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以前歐盟和美國都堅定支持西班牙政府打擊加泰隆尼亞分離主義運動,但是現在示威者打出了「學習香港」的口號,而香港發生的示威又被西方描述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道風景線這麼快就向西方回流,無疑是很尷尬的事情。
  • 西方國家戰機第三次空襲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
    中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的多處目標昨晚遭到西方國家戰機的空中打擊。這是從19號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打擊以來,戰機連續第三次空襲的黎波裡目標。的黎波裡東部沙阿卜港一條輸油管道遭到西方戰機轟炸;的黎波裡以西約30公裡處的一個軍營也遭到轟炸。
  • 《環球時報》走進海航貴賓室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沈  洛《環球時報》美國版致力拓展發行渠道,與更多航空公司展開合作。從2016年7月7日起,美國版成為中國海南航空公司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貴賓室的提供閱讀報紙。海航是繼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之後,與《環球時報》美國版在美國合作的第二家航空公司。
  • 利比亞「奴隸拍賣」市場讓世界震驚!5300元就能買到兩奴隸
    【環球時報駐埃及、法國特派、特約記者 韓曉明 潘亮】21世紀的地球竟然還存在「奴隸拍賣」?日前發生在利比亞的一場「奴隸拍賣會」引發關注,讓世界震驚。非盟以及非洲多國領導人和政客譴責這一做法,法國民眾還為此專門組織一場抗議遊行活動。19日,利比亞政府正式表示將介入調查。
  • 《環球時報》總編: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北京時間4月14日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他還說,很多中國人同情俄羅斯,同時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