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這個食用油品牌馬上要A股創業板上市了。
雖然我們都吃過金龍魚的食用油或者大米,麵條,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下面這些問題的答案:
1,米麵油這些消費品為什麼和其他消費品的生意模式相差那麼大,米麵油不賺錢,而別的很多消費品卻很賺錢?
2,全世界農產品巨頭壟斷程度那麼高,金龍魚母公司短短幾十年,就成為全球農產品七巨頭之一,如何做到的?
3,為什麼金龍魚開始進軍醬油,特別是對海天味業可能威脅巨大?
今天我們來讀金龍魚的傳記《金龍魚背後的糧油帝國》。讀懂了它,我們就會明白很多問題的答案。
1.為什麼米麵油不是好生意?
看起來相似的兩個產品或者行業,其背後的行業邏輯卻可能天差地別,一個賺錢,一個卻不賺錢。
大部分消費品都是很好的生意模式,但是大米,麵粉,食用油這些日常最需要的主食,卻不是好生意。
為什麼呢?
1.上遊原料布局很重要
上遊原料對於米麵油下遊品牌至關重要。
譬如,最早美國轉基因大豆由於便宜,國產東北大豆成本高,在這種成本對比之下,國產大豆品牌節節敗退,而金龍魚作為國內最大的轉基因大豆油品牌,反而不斷攻城略地。
最近幾年,由於消費者收入水平上升,更加重視健康環保,轉基因食品的消費開始下降,東北大豆油品牌的份額因此上升。
金龍魚控股公司豐益國際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之一,其種植基地位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烏幹達,加納,奈及利亞等亞洲,非洲國家。
2.消費品的屬性不強,消費者更容易比價
超市裡各種米麵油的打折促銷活動鋪天蓋地。
消費者大部份都是哪家促銷大,划算就買哪家的。
我自己也多次去超市和上網購買米麵油,說實話大部分品牌都嘗試過了,並沒有特別的忠誠度。
3.重量和體積對加工和物流提出了很高要求
米麵油重量大,體積大,對於加工和物流能力都要求很高。
金龍魚控股公司擁有一支液體和幹散貨船隊,主要滿足內部需求。
截止到 2017 年底,豐益國際擁有及控制 60 艘油輪 / 幹散貨船,總噸位約為 220 萬公噸。
全球糧油老大嘉吉在物流方面的布局更加讓人震驚。
它在美國剛剛結束南北戰爭的時代,買下了美國鐵路大王詹姆斯·希爾的西部鐵路網。
又悄悄掌控了美國70%以上的河道糧食終端設施,將美國水路運輸也控制在手。
在國際上,它成為全球領先的海運服務商,龐大的船隊在全球6000多個港口間穿梭。
金龍魚招股書中對於生產基地的布局,提到了綜合企業群的說法:
通過將產業鏈上下遊的工廠集合於一個生產基地內,一間工廠的產成品是另一間工廠的原材料,從而降低了整體的物流和庫存成本。
4.價格波動巨大對於金融要求很高
農產品巨頭都有強大的金融能力。
金龍魚帝國的創始人郭鶴年本身是牛逼的期貨操盤手。
郭鶴年的人生第一桶金是在期貨交易中賺來的。
5.涉及國家糧食安全,需要強大政商關係
米麵油是基本的主糧,在哪個國家都是和政權緊密關聯。
1965年,馬來西亞獨立。
郭鶴年力排眾議,毅然投入郭氏家族當時所能動用的全部資金,在檳城創辦了東南亞第一家獨立的煉糖廠。
由於申請到政府的全面關稅保護政策,並使得政府禁止精製糖的進口,將英國人等競爭對手淘汰出局。
那郭鶴年是如何和中國建立關係的呢?
1973年郭鶴年接到華潤五豐行的訂單,說中國急需30萬噸的原糖。
那時候的30萬噸,相當於現在的差不多100萬噸。
這種行情一出去,原糖的市場價格估計會大漲20%到25%,在期貨上也有巨利可圖。
郭鶴年手中並無存貨,只能從巴西採購,並同時在期貨市場買期貨。
全世界知道消息後,原糖價格馬上上漲。郭鶴年通過期貨賺了1300萬美元。
按協議分給中方600萬美元。
這600萬美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的第一筆商品期貨交易。這一年的外匯儲備是:負8100萬美元。
有趣的是,這一交易被認為「這種利潤是剝削國際工人階級」,經特批後才得以交財政部入帳。
因為上述種種因素,包括米麵油在內的的農產品成為難做的生意,但是壁壘有很高,市場份額很集中。
豐益國際目前市值246億新加坡元,約等於1200億人民幣。
可以看到,豐益國際的股價從2012年開始橫盤到現在,差不多10年了基本沒有上漲。
2019年7月12日,深交所披露了益海嘉裡金龍魚(下稱「金龍魚」)創業板上市招股書。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及 2019年 1-3 月,公司毛利率分別為 11.07%、8.42%、10.21%和 9.99%。
淨利潤率才3-4%。
2.金龍魚母公司如何成為全球農產品七巨頭之一
曾經的世界糧市,是ABCD獨霸天下的局面,但如今,傳統的4大糧商被改寫成了7大糧商。
三個新崛起的亞洲公司,日本丸紅、中糧和豐益國際,已能與老牌的歐美糧油巨頭同臺唱戲。
郭鶴年說:
「做生意90%要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要有一種膽量,要不斷收集訊息等,看準時機要快,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
做糧油生意,需要和政府建立良好關係,但是又要比政府更有遠見,因為政策隨時可能調整,只靠關係是沒用的。
豐益國際的第一次遠見,表現在國家放開糧價,拉開了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大幕時。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嘉裡糧油一口氣在廣西防城港、上海、山東青島、遼寧營口、四川成都和陝西西安新建或合資了6家食用油精煉和包裝廠,正好在政府限制外商投資油脂加工行業之前,完成了全國範圍的生產布局。
另外一次遠見,表現在益海建第一家大豆壓榨廠的時候。
有人認為一條生產線2000噸/天的規模太大,當時國內大多數工廠都是每天幾百噸的產能,但郭老闆還是堅持建立一家上規模的壓榨廠。
他認為,美國的人口還不到中國1/4,而幾百噸的工廠在美國已失去競爭力,不能生存,那麼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工廠規模應該大得多。
「你比別人遠看十年,就可以成功」。
如今,中國的大豆壓榨廠產能一般都已達到三四千噸/天,一些工廠的產能已經超過一萬噸/天,位居世界前列。
最近的一次遠見,表現在2008年時,政府的價格行政幹預,讓益海嘉裡意識到,小包裝油的市場份額已經近半,已經到了讓政府警惕的程度,經營重點應該從數量向質量轉型。
豐益國際開始在上海建設全球研發中心。
2009年11月18日,投資8億元的豐益國際全球研發中心奠基,一位全球著名的科技牛人蔡南海被任命為項目總負責人。
一粒稻穀,在益海嘉裡人的手裡,不僅可成為品牌大米,還可提煉出卵磷脂、米糠臘、谷維素、米硒粉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且米糠和稻殼,可被用來制油、發電與生產綠色環保的輪胎。
整個益海嘉裡的大米產業鏈,一噸水稻能獲得800多塊錢的升值空間。再往下深加工,可以達到1000塊錢。
從整個大米加工行業來看,2014年有一定規模、被列入統計數據的企業有8500多個,共生產大米1億多噸,實現銷售收入4千多億元,但利潤只有4億多元,平均每家利潤不足5萬元,聊勝於無。
豐益國際的深加工能力,可以把稻米的垃圾都變廢為寶,確保了能夠獲得全行業最高的利潤率。
強大的政商關係,結合強大的遠見,強大的膽量,強大的管理能力,讓金龍魚母公司短短數十年,就成為國際七巨頭之一。
3.為什麼金龍魚開始進軍醬油,特別是對海天味業可能威脅巨大?
長期以來,益海嘉裡一直是海天、李錦記等國內知名醬油生產企業的食品級豆粕主要供應商。
調味品是與食用油非常接近的一個品類。
事實上,金龍魚做調味品也有很長歷史了。
金龍魚芝麻油,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調味品。
要死磕海天、李錦記這樣的行業老大,要擁有核心技術。
豐益國際研發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淡馬錫生命科學實驗室合作,重點研究醬油產品,包括描述醬油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變化,建立醬油資料庫等。
2015年1月,益海嘉裡與中國臺灣丸莊醬油正式籤約,共同在泰州興建益海嘉裡首個醬油生產線。
項目總投資3300萬美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3萬噸。
丸莊醬油成立於1909年,是中國臺灣地區唯一一家完整傳承黑豆、黃豆兩種醬油純手工釀造秘方及工藝的百年老字號。
2019年6月,總投資1.25億美元的益海嘉裡丸莊醬油項目正式投產,首批3萬噸「丸莊醬油」也開始走入市場。目標就是國內高端醬油市場。
那麼金龍魚會對海天味業形成巨大威脅嗎?
我的結論是,是的。
有哪些原因呢?
1.醬油正在消費升級,未來的主要市場空間在健康的醬油
2015年日本醬油出貨量78萬千升,根據日刊經濟通信社,其中約30%在家庭領域消費。
而以有機、丸大豆等為代表的健康醬油產量至少為9.3萬千升,健康醬油佔據了家庭消費市場至少40%的份額。
因為家庭消費領域才是醬油最賺錢的細分市場,餐飲渠道主要是低價走量的,而日本的健康醬油在家庭消費市場已經佔據了接近一半的份額。
假設中國未來對標日本,海天如果不能在高端醬油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那麼海天未來的成長空間恐怕要大打折扣。
2.魯花這個食用油品牌先於金龍魚殺入高端醬油市場,已經對海天形成較大威脅。
根據2018年的一份資料,高端醬油市場海天份額18.8%,魯花13.5%,差別不大。
這是魯花醬油上市才幾年後的結果。
說明海天在高端醬油領域並不佔據絕對優勢。
魯花2020年618戰報新鮮出爐,
魯花電商618單日銷售額突破3000萬,
並奪得京東食用油行業雙品類銷量冠軍!
調味品同比增長200%,這個數據也還不錯。
3.金龍魚攜帶大豆產業鏈和品牌優勢。
一直是海天、李錦記等國內知名醬油生產企業的食品級豆粕主要供應商,成本方面,會有優勢。
而品牌和渠道方面,金龍魚也不會弱於海天和魯花。
另外,丸莊醬油本身就是高端品牌。
丸莊還是主打黑豆醬油,也和其他同類產品差異化。
當然,現在魯花也推出了黑豆醬油。
4.金龍魚向來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遠見,每一次上大項目都是謀定而後動。
這次泰州醬油項目,設計產能13萬噸,一期產能3萬噸。這個產能已經非常嚇人。
2018年的數據,零添加醬油的品牌主要為四家上市公司,零添加收入約3.8億元。
按12000元/噸的出廠均價估算,四家上市公司的的零添加醬油產量在3萬噸左右。
金龍魚高端醬油第一期產能3萬噸,2018年四家上市公司的零添加醬油的產能3萬噸,正好一樣。
5.金龍魚推出胡姬花花生油,證明了金龍魚打造高端品牌的實力。
「市場中大多數商品品類,銷量大致呈現出一個正三角形的產品分布圖,即處於金字塔頂端的高端產品,價格高但銷量小,處於金字塔底端的產品,價格低但銷量大,而居於金字塔的腰部的產品,價格不高也不低,銷量不大但也不小。」
「花生油市場卻是一個例外。在大眾花生油產品中,魯花花生油不僅賣得最貴,銷量也最大。它僅僅依靠「5S壓榨一級花生油」一個產品,就把花生油市場做成了一個倒三角形的市場。」
這種倒金字塔結構就是後發者的噩夢。
如今的半導體市場為什麼中國後發步履維艱,就是因為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結構。
2010年5月出品的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
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的5L規格,定價在158元。
而當時市場最主銷的花生油,定價也不過在99元。
總結起來,金龍魚殺入高端醬油市場,對於海天味業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
日本醬油龍頭龜甲萬的市場份額超過30%,海天味業的市場份額接近20%,理論上海天味業還是有一定成長空間的。
但是高端醬油市場才是未來最具增量的市場。
如果這個市場金龍魚後發居上,那麼海天味業的成長空間恐怕就沒有很多人預期的那麼大了。
還有一個可能,神仙打架, 小鬼遭殃。也許最終倒黴的還是千禾味業這樣的小三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