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特色產業成脫貧攻堅「良方」

2020-12-12 中國·甘肅

  富民產業培育滯後、基礎薄弱、體系不全等問題曾一度阻礙甘肅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如今,在農業、旅遊、科技等多方合力作用下,甘肅貧困地區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產業體系逐漸完備,拓寬了群眾脫貧致富路子。

環縣肉羊基地。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7年以來,甘肅省緊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現狀和特色優勢,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產業,並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沒錢幹」「不會幹」「悶頭幹」「怕風險」等問題,制定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產業扶貧配套政策。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甘肅省依靠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勞務」,實現脫貧的人口達131.45萬人。

  「目前,甘肅省已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主導產業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特色產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梁仲科介紹,與2017年相比,2019年甘肅省牛羊存出欄量,蔬菜、中藥材、馬鈴薯面積和產量均漲幅明顯。

隴西一中藥材加工生產車間。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在甘肅,過去農戶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局面也被打破,農業生產從「傳統」逐步走向「現代」。目前,甘肅2937家龍頭企業帶動1.02萬個合作社,全過程、全鏈條深度參與特色產業發展,總產值超過了千億元。探索出帶貧益貧的「藍天模式」「中盛、中天模式」「海升模式」「德青源模式」,有效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把200多萬農戶嵌入了產業扶貧大鏈條。

  與此同時,鄉村旅遊、電商、科技等甘肅扶貧新業態加速推進,取得了良好效果。僅僅在電商領域,2019年甘肅省農產品網上銷售達162億元,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380元。

  「甘肅省產業扶貧呈現出了區域分工明顯、基地集中連片、產業鏈條逐步完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的發展態勢。」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旺澤表示,甘肅正在謀劃實施特色產業倍增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甘肅省將用5年時間創建涵蓋牛羊菜果薯藥、現代種業以及地方性特色產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以上,打造10個以上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把蘋果、生豬、肉牛、肉羊、馬鈴薯產業打造成500億級的產業集群,把蔬菜、中藥材產業打造成1000億級的產業集群。(新華網蘭州11月18日電 宋燕)

相關焦點

  • 甘肅臨洮縣:產業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脫貧攻堅,產業是關鍵。一個村子有產業,才會有發展,老百姓才能持續增收。近年來,甘肅臨洮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關鍵舉措,緊緊圍繞全市「551」產業扶貧模式,持續加大到戶產業扶持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逐村逐戶逐人找癥結開藥方,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發展到戶產業實現穩定脫貧的路子。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五織密產業「安全網」 農戶吃上「定心丸」疏勒河灌區萬頃良田阡陌縱橫。(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亞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甘肅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省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繁重。  要把農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實現產業振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需要翻越重重「大山」。  發展特色農業面臨著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雙重風險,兩座「大山」為致富增收的道路增添了不少阻礙。
  • 甘肅建投脫貧攻堅出實招
    11月3日,甘肅建投召開專題會議,出實招安排部署企業幫扶點積石山縣小關鄉脫貧攻堅工作。 結合小關鄉實際,甘肅建投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設立教育扶貧基金,對幫扶村貧困戶子女進行資助;發揮企業優勢,進行勞務輸出;建設幫扶基地,實施基礎設施、環衛亮化幫扶工程;探索建設鄉村旅遊基地,調研論證民間手工藝品製作,實施產業幫扶工程。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勞務技能培訓。
  • 甘南舟曲:找準「窮根」開脫貧良方
    原標題:舟曲:找準「窮根」開脫貧良方  中國甘肅網3月21日訊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 (通訊員 姚劍) 繼全縣3月13日召開駐村幫扶工作暨「一戶一策」推進會後,按照省州縣關於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舟曲縣各級幹部迅速行動,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摘要]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12月3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宋常青、王朋這是一片曾經充滿艱辛的土地,荒漠、風沙以及荒涼肅殺的邊關,曾是這裡的底色。
  • 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在花果山等「李」
    脫貧攻堅重在農村,農民脫貧關鍵在農產業發展。在農村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農業特色產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只有做大、做強、做優農業特色產業,才能真正地做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才能真正解決鄉村振興這個問題。5月25日開始,銅仁學院大三學生楊菱逸參與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塘邊鎮脫貧攻堅戰,了解到該鎮的特色農產業之一為蜂糖李。塘邊鎮花果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菱逸 攝塘邊鎮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交通發達,S315旅遊公路橫穿花果山,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氣溫適宜、山陵地多、無溼澇,是蜂糖李生長的理想環境。
  • 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交流脫貧攻堅經驗
    原標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交流脫貧攻堅經驗  中國甘肅網10月1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鄒海林) 日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第三次聯席會議在臨夏州召開。
  • 天祝: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天祝: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近年來,天祝縣直面深度貧困的挑戰,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盡銳出戰、精準施策,23萬各族兒女牢記使命、不負重託,以「滾石上山、敢死拼命」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共赴這場時代大考,在砥礪奮進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答卷。
  • 引得春風度玉關——甘肅強黨建促脫貧攻堅紀實
    原標題:引得春風度玉關——甘肅強黨建促脫貧攻堅紀實    絲路要道,天下富庶出隴右;赤貧荒涼,隴中苦脊甲天下。    翻閱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截然相反的情形在甘肅土地上演,讓人不禁慨嘆,古絲路熠熠閃耀的榮光,如何才能延綿千年、重煥生機。    甘肅的貧困不應是天生的!
  • 甘肅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武威專場)
    原標題: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  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請武威市委書記柳鵬,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偉,武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楊青山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臨洮 特色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 「政府+銀行+企業+協會+貧困戶+保險」的「六位一體」牛產業扶貧模式,依靠地理優勢,打造西北最優質的高原夏菜產業集聚區和國內最重要的食用百合集散加工區,走出了一條西部貧困地區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脫貧攻堅、實現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新疆和田地區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和田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中,和田地區佔了一半。目前,和田地區正緊抓產業脫貧「牛鼻子」,構建特色產業扶貧大格局,確保如期上交脫貧大考合格答卷。  咕咕,咕咕……在和田洛浦縣和佳新村種鴿繁育基地,一排排鴿舍、飛棚整齊排列,上萬隻肉鴿茁壯成長。
  • 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省內幫扶單位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
    原標題: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 ——省內幫扶單位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省市縣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幫扶成效顯著。不丟下一戶,不落下一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號角全面吹響。6月6日,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年輕幹部劉文祥在安定區內官營鎮泉坪村駐村已整整兩個年頭。泉坪村是內官營鎮的深度貧困村,截至2018年6月,貧困發生率22.18%,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情況複雜,人居分散,土地均為旱山坡地,是脫貧攻堅主戰場最難啃的「硬骨頭」。像這樣的村子,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的幫扶點還有6個。
  •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30日訊(楊俊奇)古藺地處川黔交界、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全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裡,轄26個鄉鎮、269個行政村,總人口87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省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 清水縣「脫貧攻堅宣傳周」活動啟動
    本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祁玉潔)9月2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扶貧辦、甘肅日報社共同舉辦的清水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在蘭州啟動,此次活動意在全面展示清水縣脫貧攻堅的成果經驗,共同講述清水縣脫貧攻堅的奮鬥故事,見證清水縣脫貧攻堅的輝煌成就
  •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盡顯塔裡木力量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逐漸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作為重要的扶貧力量塔裡木油田,高質量推進精準扶貧,深化「扶貧」深度的探索和實踐,全力打贏貧困村脫貧攻堅戰,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塔裡木力量,樹立了敢擔當、勇創新、負責任、可信賴的央企形象。
  • 「脫貧攻堅」群策群力 建言獻智 為「兩州一縣」脫貧攻堅提供智力...
    要把素質高、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幹部選派到扶貧攻堅最前沿,保持貧困地區縣區黨政正職穩定,配強鄉鎮黨政正職,把村級組織真正建設成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加強各級選派幫扶幹部的日常管理,在脫貧攻堅主戰場考察識別幹部,把「忠誠、乾淨、擔當」與幫扶工作的成效和群眾的滿意度緊密結合起來。要高度重視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 黃山徽州區石川村:「量身打造」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石川村在大力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特色中草藥、光伏發電等帶貧能力強、增收效果好的特色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12月15日,走進呈坎鎮石川村的中草藥基地,30畝的基地內,種滿了蔓荊子。
  • 【聚焦脫貧攻堅】振奮人心!「三區三州」的改變在路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四地州甘肅 但這裡也是一片希望升騰的土地易地搬遷、產業扶貧力量在「三區三州」不斷生長信心在脫貧攻堅中更加堅定 (文圖/馮文雅 資料來源:新華社) 【聚焦脫貧攻堅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98011210609482
  • ...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一條條通村公路像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偏遠村落串連起來,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平了道路(無人機拍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張賓 攝自打3年前,清水縣山門鎮觀音殿村至隴東鄉朱灣村農村公路建成通車後,沿線山門、隴東2個鄉鎮14個行政村的2519戶村民,生活從此變了樣。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依託公路帶動,沿線各村發展起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