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帶一些口罩給最需要的人」
長興公司員工旅途奔行2000公裡運回4000個口罩
包雯莉 梁嘉晟 沈立
「這1800個口罩裝在袋子裡,同事會上門來拿去幫忙帶給電力一線工作人員;那些是快遞給醫護人員的1200個口罩要裝進箱子;剩下的是給城市建設工作的……」 國網上海長興供電公司青年員工範佳向父母介紹著自己的「戰利品」。在北海道旅行的9天,範佳和女友不顧沿途美景,而是跑了16個城市2000公裡,運回了4000個口罩。
範佳買回的口罩。
取消旅遊 只買口罩
1月21日,赴北海道旅行的範佳剛落地,便發布了第一條朋友圈,初步了解國內口罩供求情況。此時一位來自婦幼保健院的護士朋友聯繫了他,字裡行間他感到了形勢的變化。一線醫護人員如此緊缺口罩,他決心要至少給護士科室多帶回點口罩,為這些戰「役」人盡一份綿薄之力,共同防控抗疫。
除此以外,還有各個戰「疫」一線工作者也紛紛向他求助。他的頭一下子大了,「那麼多,買得到嗎?裝得回來了嗎?」他基本沒去景點,直奔藥妝店。開始幾天他順利買到2000個口罩後,但後來每一家店都得到同樣的回答 「口罩全沒有了,而且明天也不會有。」發現既定旅行路線為熱門地點,買到口罩的希望小,他便與女友商量改變行程,因為預定的路程過遠、耗時過長,1月28日,他們取消了預定的破冰船和食宿等計劃。
從函館回札幌的路上,他統計出路過的七個小眾城市,分別是北鬥、室蘭、苫小牧、伊達、千歲、惠庭和北廣島,在地圖上搜索出42家店,並一一和店長電話確認口罩庫存量。果不其然,因為這幾個城市並非傳統旅遊城市,因此大多沒有被「一掃而空」,但店員也都反覆提醒:口罩所剩不多、不提供預留服務。
網上那些溫暖他切身感受到了,有幾家店口罩一個不剩,但熱心的店長聽聞他是給醫護人員及一線工作者買口罩時,還特地幫忙聯繫附近連鎖店、超市留貨。他們非常支持與贊同範佳在做的事情,有的店寫著限購3盒,但是店長翻倍的給了他們。
日本超市口罩銷售一空。
然而,冰雪覆蓋後的北海道,無論是高速上散落的冰塊,還是轉彎時凍結的路面導致側滑,又或是暴風雪來臨時極地的能見度,這些都給口罩探尋自駕之旅提高了難度。一路漫天飛雪,最低氣溫-9℃,地面結冰,行駛緩慢,一整天500公裡僅買到了1200餘個。隨後的旅行中,他一早開到店門口等開門,有時買口罩到關門累了,避免疲勞駕駛,就在車裡睡著了。
提前回國 馳援一線
「看著藥妝店捲簾門拉上的那一瞬間,我長舒一口氣,我搶購口罩的任務告一段落。」1月29日夜晚22:03,北海道札幌的氣溫只有零下三度,飄著小雪,範佳終於完成了所有口罩任務。
他本可以完成後面的旅行計劃,但當時各國海關都檢查愈加嚴格,限制託運的口罩數量在遞減,為了早一天將口罩及時送到,他買好口罩改籤了航班立刻回家。為了能夠帶回口罩,他還臨時買了1個28寸箱子,由於回國早,當時機場海關過得算順利,他們兩人拖著5個箱子裝下了4000個口罩的託付。
健康登記檢查和測量乘客體溫。
「我暫時無法站在抗疫保電一線,至少要衝在搶購物資前線,為大家盡一份力,共同完成防控抗疫保電使命。」範佳是營銷部員工,他深知公司一線工作者正全力需要做好上海長興、橫沙醫院以及隔離點的保電工作,一定要用他的方式與戰「疫」人並肩作戰,做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共產黨員。
他的熱心幫助了醫療救護、電力保障等工作人員,也傳遞給了更多人,一線工作的同事們收到口罩後十分謙讓,紛紛說留幾個夠用就好,把口罩留給需要去一線保電的人員。
在北海道9天,範佳跑了16個城市2000公裡,運回了4000個口罩。他是個攝影愛好者,他雖然沒有拍到理想中的旅行風景,他卻收穫了最特別的旅行的意義。——「這次旅行遇見了大雪紛飛,遇見人間溫暖,遇見了更好的我們。」
上海電纜分公司
專家「千裡傳音」 共保武漢電網
毛燁青
武漢位於長江中上遊,上海坐落於長江入海口,相隔千裡,卻共飲一江之水。承舉國上下共同抗疫之時,一次遠程線上溝通,再次拉近了武漢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
近日,國網上海電纜分公司與國網武漢公司的專家們就「疫情管控期間如何做好輸電電纜突發應急搶修及運行方式」開展了一次遠程技術交流。
眾所周知,輸電電纜是城市供電的生命線。如何科學、高效的處置在疫情管控期間,人員短缺的情況下發生的輸電電纜故障,是確保武漢在抗疫期間主電網可靠運行,抗疫前線供電持續、穩定的重要保障。為了更好的完成這樣一預案交流,武漢公司的專家門向上海公司提出了線上技術交流的意向。國網上海電纜公司在得知了這樣的需求後,公司黨委立刻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組成專家團體,由電纜運檢中心主任周韞捷負責遠程交流工作開展。
為確保整個技術交流的高效性和針對性,遠程交流工作分兩次開展,第一次交流過程上海公司詳細地了解了當地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及相關需求,隨後電纜公司專家團隊立刻開展了內部討論;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給出了5條工作建議和若干處置流程,整理成文件後,再次與武漢公司專家開展線上交流,確保武漢主電網可靠運行。
守住上海大門 黨員衝上一線
王霄峰 包雯莉 苗金亞
目前,上海全市各入滬省界高速道口採取24小時「逢車必檢」,疫情防控進入至關重要的時刻。上海電力公司及下屬各供電公司黨員志願者都第一時間衝到抗疫一線,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黨員組建突擊隊
為迎接返工潮,嘉定區團委緊急招募更多志願者投入到道口測溫、秩序維護工作中。上海嘉定供電公司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在內部微信群發布信息,僅10分鐘就有數十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主動報名。公司隨後根據員工承擔崗位職責等情況開展篩選,組建突擊隊,加入抗疫大軍。
2月中旬開始,嘉定供電公司9名黨員來到G15瀋海高速朱橋收費站,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大軍,協助檢測來滬人員體溫並做好登記工作,用自己微薄之力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車流量巨大,朱橋出口車輛積壓超過10公裡,檢查人員滿負荷運轉。
17時45分,志願者提前來到G15朱橋出口待命,根據安排,服務時間是18點至0點,是場硬仗。大家互相幫助,領取、穿戴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用品,並檢查是否可靠,為了確保自身健康安全,在接下來6小時內,必須保持全副武裝,無法喝水、如廁、使用手機。
「測溫前提醒全部司乘人員戴好口罩,千萬注意,不能將頭探入車內!」在交接班等候區,交警與醫護人員不斷通過擴音器向上百名等候交接班的志願者告知工作重點,必須認真檢查每一位司乘人員健康登記簡訊並檢測體溫,對不滿足要求者進一步篩查登記。雖然上海確診病例不多,但此時此刻,大家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必須把好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一定要打贏!」
「您好,請帶好口罩,出示健康登記簡訊!」葉韋順等公司6名志願者被分配至7號車道,兩人一組,可以同時對三輛小汽車開展檢查。據悉,因為返程車流在當日晚間達到峰值,朱橋出口排隊車輛已超過20公裡,很多司機表示自己已經等候了5個多小時,非常疲憊。
「請跟上,向前行駛到第一個位置配合檢查。」志願者們儘量加快檢查速度,讓旅客早點平安回家是大家的一致的心願。眾多司機的認真配合,搖下車窗、把額頭向外側靠近,方便值守隊員測溫。
在連續6個多小時站立值班中,雖然雙腿有點僵硬,但志願者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全神貫注守好G15瀋海高速上海西北大門。
守住上海北大門
G40高速路滬蘇匝道口作為進入上海的北大門,逢車必檢,嚴守大門,嚴防輸入擴散疫情的工作刻不容緩。
「大家要駐守在G40滬蘇高速路匝道口收費站,對進入上海的車輛進行登記,重點排查外地車輛,還要對車內人員測量體溫。」長興供電公司營銷部倪穎作為志願者上崗了。在分配完任務後,她便全副武裝,開始了一天的防疫檢查工作。
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護目鏡,從夜班同志們手中接過測溫儀的那一刻,也就是接過了他們身上的責任。
「請問你們從哪裡來?近期去過湖北麼?有接觸過發熱的人麼?請配合測量一下體溫,謝謝。」一天下來,倪穎已不知一遍又一遍問了多少車輛,測了多少個體溫,雖然疲憊,卻沒有半點馬虎。G40高速路滬蘇匝道口是風口位置,周邊沒有遮擋,時而寒風凜冽。身著防護服,倪穎只能在檢查間隙不停的跺腳來取暖。為了確保體溫槍在寒風中監測準確,她用雙手牢牢捂住,生怕出現一絲紕漏。一次測量後排乘客時,被粗心的司機關窗,胳膊卡出一片淤青,她換隻手便繼續了。為了減少穿脫防護服不便,減少如廁時間,從睡醒就沒有喝過一口水,到了下午嘴唇乾裂,眼睛也被汽車尾氣燻得酸疼。
早上5:00起來,16:30完成交接班,一天8個多小時工作結束了。回想起那一聲聲「新年快樂」「謝謝」「辛苦了」,她說,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