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把越來越多先進武器部署到亞太,展示了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其中就包括航母、F-35戰機等武器裝備。而最引人關注的或許就是在韓部署「THAAD」反導系統。而部署該系統後,美軍的航母、驅逐機和飛彈巡洋艦在太平洋地區執行任務時,將有更大範圍安全的保護和機動餘地。
目前,「THAAD」系統中的AN/TPY-2型雷達已經部署就位。該雷達作為「THAAD」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負責目標探測與跟蹤、識別和彈道落點估算,並可實時引導攔截彈飛行及進行攔截後毀傷效果評估。它既可單獨用於飛彈預警和精確跟蹤識別,也能與「THAAD」系統的其他裝備一起部署,構成一整套反導攔截系統,引導攔截彈實施攻擊。
據資料顯示,AN/TPY-2型雷達由天線、電力系統、冷卻系統和主動力系統等4個主要部分組成,雷達天線面積為9.2平方米,發射/接收陣元數為25334個。由於該雷達採用波長較短的X波段和巨大的雷達陣面,雷達波束非常窄,解析度非常高,對彈頭具有跟蹤和識別能力,能識別出假彈頭,並可對射程3500公裡之內的中近程彈道飛彈實施較為有效的攔截。
AN/TPY-2型雷達具有兩種不同的部署模式,即前進部署模式和終端部署模式。此次在韓部署的AN/TPY-2雷達,對於美國而言可以視為前進部署模式,因為可探測區域內的飛彈發射後不久,便能被其精確跟蹤、為美國本土的反導系統提供充足的反應時間。而對於韓國而言,該雷達可被視為終端部署模式,只要有足夠的飛彈,就可能攔截針對韓國的彈道飛彈發射。不過,對於近在咫尺北方鄰國的成百上千門的火炮卻只能束手無策。因此,部署「THAAD」系統並不能為韓國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護。
然而,「THAAD」系統的部署卻增強了美國強彈道飛彈防禦的能力。俄媒體分析認為,五角大樓從阿拉斯加經日本、韓國、臺*灣到澳大利亞正在打造「反導弧」,其目的在於削弱中俄戰略威懾能力。儘管美國對此反覆否認,但一些美國官員曾指出,有了陸基雷達,美國海軍就能夠騰出手來,將艦載雷達部署到其他熱點地區。但部署該系統就是為了增強海基彈道飛彈防禦能力。
美國也想在日本部署「THAAD」系統,但日本可不願當冤大頭,拒絕為美國全球反導系統建設買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價格高昂,一枚「THAAD」攔截彈的採購價格就超過1000萬美元,而第三代戰機的價格也不過3000-4000萬美元。如今,美國也要求韓國分攤部署「THAAD」系統的費用。韓國則打開了天窗說亮話——「薩德是美國製造的武器,使用方也是美國,所以理應由美方來承擔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