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捷安特喜德盛自行車店大量倒閉把命交給共享單車

2020-12-26 IT168

  曾經的一句笑談共享單車顏色都不夠用了,卻暗示了共享經濟下最火熱的自行車作為代步出行工具已經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新事物的發展必然會讓某些舊事物的消亡,這是客觀規律,這個規律很好的印證在共享經濟下。鳳凰自行車總裁王朝陽認為,在共享單車進入平衡期後,傳統自行車企業應當研發出更高檔、款式新穎、功能有所針對性的個性化自行車。「面對未來自行車的出行功能被共享單車所取代,自行車行業需要儘早做好準備來迎接挑戰,消費升級的同時,產品升級需要跟進,未來休閒運動健康類的產品才會受消費者青睞。」

       採訪中,鳳凰自行車總裁王朝陽指出,目前好多自行車企業都在尋求轉型,面對新的自行車消費需求,一些自行車企業正開始注重品牌格調的提升。成本的提升帶來的不僅是利潤減少,另一方面也在倒逼自行車企業進行創新,促使自行車企業轉型中高端市場,這對整個自行車行業來說是利好的。但是目前中國國內中高端自行車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自行車品牌所把持,就連國產知名自行車品牌捷安特也只能去攻佔零售價2000元左右的初級入門運動自行車市場。曾經由捷安特、喜德盛和美利達三家發動的價格戰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最後誰也沒有撈到半點好處,隨著共享單車的橫空出世,把他們各個打的遍地鱗傷,哭爹喊娘。?

        如今,更多的國產品牌如鳳凰、捷安特,喜德盛等為了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委身替共享單車品牌代工。正如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偉龍所說:「共享單車確實太可怕,太突然了,好像洪水爆發一樣,我只要做多少他們就要多少,那怕你給他一百萬它都全要了,我們產能現在一月已經增加一萬臺了,可是他們拼命希望我們做得更多,我們工人都上班到十一個鐘頭到十二個鐘頭了,而且禮拜六禮拜天都沒有休息。」目前,傳統自行車製造商鳳凰和飛鴿趕上共享單車的浪潮,訂單增多產品線擴大,雖然製造一輛OFO的鳳凰只賺8塊錢,但是巨大的訂單讓其日進鬥金,但是幾乎所有的自行車經銷商們卻苦不言堪,原本國內通勤代步自行車市場主要的國產品牌如捷安特、喜德盛、美利達等連鎖自行車專賣店更是出現大批量倒閉潮,共享單車一下子搶走了他們的生意,更多小廠商更是難以生存。無獨有偶,共享電單車的出現讓電動車行業蕭條,這似乎就像很多人批評電商衝擊了實體經濟,共享經濟大浪潮下,自行車、電動車廠商需要來變革自己了。

        找準定位尋求突破

        共享單車屬於物聯網+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掃碼 、開鎖、騎行記錄、計費模式讓單車有了網際網路的味道,未來共享單車將會接入更多的傳感器、計算通訊等智能硬體,來打造最佳的網際網路體驗,顯然小藍單車的智能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未來將會接入更多的應用場景。顯然這種智能模式在傳統自行車中不適用,只能需求突破。共享單車是騎行區域一般是市區,對於山路和農村而言卻望而卻步,而對於騎行體驗也沒有功能化的自行車好騎,所以傳統自行車廠商可以根據獨特的地形和需求來定製自行車,打造一批忠實的粉絲,我國廣大的山地和農村地區,想必會有一定的市場。其次做精品路線,在我國對自行車的需求除了出行,自行車運動健身者和自行車愛好者是消費能力最強、運動最明確的群體,針對不同自行車消費群體打造「與眾不同」精品自行車,提升自行車產品的稀缺性,往運動化、高端化、品牌化經營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本土化優勢,對於龐大的運動健身市場運用本土自身優勢可以完全對抗甚至擊敗中國高端運動健身市場上把持許久的眾多國外自行車品牌,從而避免與共享單車的直面競爭。

        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對於小型車企,與共享單車正面競爭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經過多年的積累,掌握了供應鏈和基本的生產能力, 在共享單車的刺激下,整個自行車供應鏈元器件和物料成本不斷上漲,抬高了零部件廠商整體報價水平,使得傳統自行車廠商的利潤進一步被榨取,與其面對被人宰割,不如一起合作共贏。共享單車面對高損壞率和大量訂單,傳統車企或許來降低價格需求走量的方式來維持生命,合作才能共贏。

        只有抱團才能取暖

     「資本寒冬抱團取暖,重組重構」,這是近幾年網際網路創業的真實寫照,車企的抱團取暖不是不可行的方法,重組後有利於解決自行車產品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物料和營銷成本高等缺點,抱團取暖降低單個產品的成本,在加工、出口方面營造優勢。共享單車的刺激下,老牌車企能依靠大訂單和微薄利潤來獲得發展,而小型自行車企業或者自行車經銷商們的日子就無比的難過,共享單車強大的資本和訂單需求下,刺激物料成本的增漲,對本來就艱難的車企雪上加上,要找準定位走與眾不同的路線、與車企合作尋求走量的方式,總之,網際網路共享經濟下,路在腳下,但很艱難。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火爆傳統自行車品牌捷安特喜德盛大批倒店潮
    借力共享單車,國內自行車廠商成為香餑餑,大廠商的自行車訂單猛增。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自行車廠商仍以代工廠的身份從事自行車生產,缺乏創新、設計和品牌營銷,甚至有工廠為完成共享單車訂單,將企業自主品牌自行車的生產擱置一邊。長期以往,自行車廠商危機四伏,共享單車一旦熱度褪去、單一訂單生產模式老化、出行功能被取代,自行車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 為什麼有的喜德盛自行車店都倒閉了?現在的人都不騎自行車了嗎?
    其實不光是喜德盛,近年來,捷安特、美利達等已在大陸經營了多年的知名品牌,甚至崔克這樣相對高端的品牌,都在減少實體店的數量,個人認為產生此現象的原因,與網絡購物平臺的蓬勃發展以及共享單車的大規模湧現有極大的關係。
  •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捷安特在共享大潮下為何樂觀?但巨大機械的新任執行長劉湧昌,其對此的態度卻並不悲觀,「共享單車的短期效應尚不清楚,但從長遠來看,捷安特認為這些服務將對推動自行車和增加騎車人數產生積極的影響。」無論是巨大機械,還是以生產騎行服飾為主的思帕客(思帕客:「共享單車的出現,為人民解決了出行的問題,對個別單車品牌肯定是會有影響的,比如說,以前很多人不騎車,現在有很多不騎車的人也開始騎車了,如果要騎共享單車的用戶愛上騎行,參與到騎行運動中來,我個人覺得是需要時間宣導和文化傳染的。」)都認為共享單車可以轉化不少用戶進入運動自行車領域。
  • 自行車巨頭聲稱被OFO造成劇烈衝擊,但根本問題還是自身原因
    隨後,國內的共享單車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倡導了綠色出行的同時,也給國內的自行車市場造成了劇烈的衝擊。捷安特作為全球最具規模的自行車生產商之一,在中國大陸有六個工廠過去在中國大陸一年的銷量能達到300萬輛,但是在去年,受到共享單車等因素的影響,捷安特一年的銷量都不足百萬輛。
  • 捷安特:共享單車讓我們損失了65%銷售額
    2018年被稱之為共享泡沫破滅的一年,摩拜/哈羅資本收購,ofo在破產的邊緣苟延殘喘。然而共享時代的風潮,帶來的卻不僅僅是堆積如山的廢棄單車,對於傳統自行車製造企業而言,噩夢才剛剛開始。據媒體報導,知名自行車品牌捷安特的生產商臺灣巨大集團在接受採訪時,其董事長表示:共享單車對捷安特的衝擊很大,我們在中國大陸市場65%的銷售額已經不見了。捷安特表示,在共享單車誕生之前,捷安特在大陸市場的銷量一年可以超過三百萬。為了更好的拓展大陸市場,近年來捷安特陸續在崑山/天津與成都等地成立了6個自行車製造工廠。
  • 變速自行車品牌MARMOT土撥鼠:網際網路下半場單車店倒閉潮
    原標題:變速自行車品牌MARMOT土撥鼠:網際網路下半場單車店倒閉潮近年來,中國傳統自行車實體零售業出現了一股兇猛的「倒閉潮」,並且這股「倒閉潮」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各大城市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單車品牌自行車專賣店越來越少了,而且自行車專賣店也越來越冷清了。
  • 共享單車市場洗牌加劇 自行車廠商訂單大跌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記者高敏 夏青 陳蕾 佟亞濤 實習記者楊靜銘)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號稱中國自行車第一鎮,這裡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自行車生產企業。在去年底、今年初,共享單車熱潮起來的時候,這個偏遠的小鎮也飛上風口,自行車生產企業幾乎每天都能接到訂單。從零部件生產到整車組裝,企業接單數量也從幾萬到幾十萬輛不等。
  • 受共享單車衝擊,捷安特銷量暴跌六成
    IT之家11月18日消息 由於共享單車的出現,現在很多人已經不買自行車了,這對傳統自行車廠商造成了極大衝擊。據捷安特透露,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就暴跌了高達六成。據第一財經報導,上周在溢達集團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十如對話"中,自行車巨頭捷安特生產商臺灣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繡珍接受採訪時表示,"共享單車對我們的衝擊很大,我們(中國大陸)65%的銷售額都不見了。" 過去捷安特在中國大陸一年銷量可以保持在300萬輛,但到了去年,受到共享單車等因素的衝擊,捷安特一年的銷量不足百萬輛。
  • 捷安特:共享單車摧毀我們中國市場65%銷量
    經過3年的爆發與普及,如今共享單車已是很普遍的街頭一景,也成為短距離通勤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今,國內的共享單車市場也開始遇冷,從紅海時期的數十家單車公司到如今的不足5家,野蠻式增長導致多地廢棄單車堆積如山,留下一地雞毛,同時對傳統自行車廠商產生深刻影響。據一財報導,自行車巨頭捷安特生產商臺灣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繡珍透露稱,共享單車對捷安特的衝擊很大,他們在中國大陸65%的銷售額都不見了。
  • 共享單車訂單如潮:廠家應接不暇,自行車店店主要轉行
    近日,整個自行車行業都懵圈了。共享單車突然攻陷城市,一股自行車生產訂單「狂風」來勢兇猛。有人說,就像洪水一樣爆發。疲軟的自行車市場,被共享單車這把火瞬間激活。可是這股風能吹多久?寧建軍所在的公司是國內一家知名的鏈條專業生產廠商,本來主要生產高端汽車、摩託車、運動自行車鏈條,由於自行車廠家對鏈條的大量需求,公司也把一部分產能用來應對突然的市場變化。桂盟鏈條深圳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寧建軍:有加了一條線,之前的線是生產運動自行車的,共享單車介入後我們又加了一條線。
  • 捷安特:共享單車衝擊大 摧毀我們中國市場65%銷量
    杜繡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覺得這些共享單車企業最大的失策是沒有找到像我們這樣專門生產自行車的公司,我們一直對於合作持開放的態度。」錢童心「共享單車對我們的衝擊很大,我們(中國大陸)65%的銷售額都不見了。」上周在溢達集團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十如對話」中,自行車巨頭捷安特生產商臺灣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繡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
  • 共享單車席捲,廣州街頭單車店倒下一大片
    「想到實體店買輛單車很難,因為大多數店都關門了!」市民何先生感慨道。近期,不少市民發現,廣州市區內不少自行車銷售店面接連關門,想就近在實體店購買一輛自行車已不再像從前那樣簡單易得。原來,隨著共享單車的流行,市民購買自行車的需求明顯降低,市內很多單車銷售店都遭遇經營困境。
  • 盯著路邊沒上鎖的捷安特看了十幾秒,他果斷換掉了自己的共享單車
    男子愛好騎行,結果「騎」進了拘留所張某是一名騎行愛好者,家裡有兩輛美利達自行車,對騎行遊玩比較感興趣,對自行車更是比較挑剔,是個行家。6月12日晚上7點多,張某騎著車繞了西湖一圈後,便準備回酒店休息。張某推著自行車剛進酒店大廳,幾個大漢便湊上前來。看著他們亮明身份,張某瞬間反應過來,羞愧地低下了頭——他將面臨行政拘留處罰。這是咋回事?
  • 曾經自行車界的老三樣鳳凰永久飛鴿,如今連汽車界的眾泰都不如!
    在現在,自行車的功能轉變為了兩種,一種就是共享單車,解決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公裡,野蠻生長後歸於沉寂,逐漸被電動助力共享單車所取代。另一種重要功能就是健身器材。自行車作為運動器械功能的行業,單價高,技術含量高,利潤率高,和傳統的自行車行業幾乎是兩種不同的行業,雖然都叫自行車。
  • 中國自行車新王誕生:一年賣出2千萬輛,低調打敗捷安特、美利達
    但是,傳統自行車的市場依舊存在,甚至地位不斷提升。而富士達集團,就是該行業中的佼佼者,以2000萬年銷量在國內稱王。一舉超越捷安特、美利達傳統巨頭。排名第一的自行車品牌說到自行車行業,就不得不提到捷安特的名字。作為一家來自中國臺灣的自行車企業,憑藉著出眾的產品質,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信任。
  • 富士達v.s.捷安特:兩岸自行車代工巨頭的津門「對話」
    天津是中國自行車的製造中心。共享單車海量的訂單,首先落到了這裡。公開資料顯示,共享單車「風暴」之後,小黃車拖欠富士達的尾款約在3億元左右。   依託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多年代工形成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富士達只是「閃」了一下腰,仍有機會吸取教訓。
  • 從捷安特單車店的生硬經營模式可看出這家公司清正廉潔靠質量生存
    由於最近本人十分熱衷戶外單車騎行活動,所以有時間就去泡各種品牌的單車實體店。運動自行車的實體單車店,都經營著各自的單車品牌。這其中有臺灣捷安特品牌、臺灣美利達品牌、上海永久鳳凰品牌、全球UCC品牌、以及國外進口品牌的單車店。
  • 大牌輻輪王土撥鼠與國產品牌美利達捷安特自行車定位
    本網5月09日訊 全世界自行車年產量約為1.3億輛,年貿易量約為7500萬輛。我國自行車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60%以上,國內消費量也居世界第一,製造能力不斷提高。目前,中國國內健身運動自行車俱樂部已超過10000家,單車自行車運動相關的實體單車自行車店數量也超過10000個。
  • 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 交通部:防止風險
    【PConline資訊】針對近期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大量用戶押金難以退回的情況,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23日上午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正密切關注跟蹤有關情況,將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我們也關注到,最近一段時間已有多家企業相繼倒閉,個別企業也傳出用戶押金退出困難等情況。」吳春耕說。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8月,全國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數量接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註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
  • 121年前美國改良單車,自行車軍隊一年後解散,那共享單車能走多遠?
    近日,第二家共享單車品牌3Vbike宣布從2017年6月21日起停止運營,創始人稱倒閉的原因是大量單車被盜,距離上一家倒閉的悟空單車(6月13日)僅過去了8天。這場模式和資本決定勝負的共享單車大戰分水嶺已經很明顯了,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瓜分了大量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