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最讓老百姓感到關心的話題,莫過於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食物來源,第二件事則是冬天取暖問題,甚至有時候,取暖問題比食物來源還重要——比如衣食住行中,衣(取暖)排在食前頭;比如柴米油鹽中,柴(取暖)排在米前頭。畢竟,因為取暖不及時導致死亡的速度,要比飢餓致死嚴重的多。隨著冬季的深入,全國很多省市都陷入嚴寒的狀態。很多人由此想起了這句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因此,古人格外關心冬天的氣候、氣溫問題,並加以總結,諸如上文的俗語由此衍生。
先說「三九四九」。在我國民間,有「交九」一說。所謂「交九」,指的是冬至以後,第一個壬日開始計算,將這天以後的八十一天,劃分為九組,按照次序,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做「二九」,以此類推,最後的一組稱之為「九九」。所謂的「三九」和「四九」,指的是第三組和第四組,既「交九」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八天。前後一共十八天。
再說「凍死老狗」。狗,是最能耐寒的動物之一。甚至在北極地區——比如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就曾經馴化當地的狗來拉雪橇。對於愛斯基摩人來說,狗(愛斯基摩犬)是愛斯基摩人世界裡唯一的家畜。此外,在我國古代的史書中,時常提到極北地區的部族將狗或者馴鹿作為畜力使用。因此不論是古人觀念還是現代科學發現,都證明狗是一種極為耐寒的動物。而「三九」和「四九」的嚴寒,能夠把「老狗」凍死,由此,可見「三九」和「四九」是何等寒冷,因此,「三九四九」被視為一年時間裡最為寒冷的一段日子。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古代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是在中原,古人對氣候的總結、俗語的制訂,是按照黃河流域(中原)的標準為參照。
而當代的中國由於版圖太大,在緯度方面跨度太多,因此,諸如海南這樣一年四季處於夏天的地區,以及黑龍江等常年大多數月份有降雪記錄的省份來說,通過「交九」來計算氣候、通過節氣來推算寒暑,無疑是不適用的——對海南來說,「三九四九」依舊是夏天,對於黑龍江部分地區來說,大暑可能依舊有涼爽感。
近年來,隨著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因素,全球轉暖已經成為氣象學家的共識——很多專家發表過論文,認為夏天越來越熱,暖冬的頻次也越來越高。很多老人回憶起童年時代、少年時代的冬天,總會表示當下的冬天要比很多年前的冬天暖和很多。因此,雖然「三九四九」是一年最冷的一段時間,但由於暖冬因素,「三九四九」也會比以往「柔和」很多。2020年的春節,位於四九後期——一年最冷的一段時間已經過去,因此,2020年的春節不會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