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10點,複製水下古城的文淵獅城正式開園。
浙江在線杭州6月9日訊(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健/文 楊曉軒 姜曉勇/攝)先來一波現場美圖,讓小夥伴們先睹為快:
文淵獅城
6月9日,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從此以後,你再也不用潛入千島湖底,就能與「水下古城」來一次親密接觸。
過去的57年裡,因為技術局限、文物保護等原因,千島湖水下古城始終無法重見天日。
通過複製克隆,這一次,水下古城真的上岸了,它還有了一個新名字:文淵獅城。
它的正式開園,終於圓了30萬淳安移民的思家夢。
文淵獅城古城牆
搬上岸的水下古城,裡面到底都有些啥?它又是如何被建造的?真的和沉在水下的古城一模一樣嗎?……
浙江新聞杭州頻道特地請來了全程參與文淵獅城重建的「民間專家」汪永明為你解答,作為土生土長的淳安人,他堅持研究水下古城已有20多年。
今天,關於文淵獅城,你想知道的一切,這位民間專家都會統統告訴你。
把古城從水下複製到岸上到底難不難?
獅城博物館大部分的水下古城照片幾乎來自汪永明
「非常難!」問題還沒問完,汪永明就很堅定地說出了這三個字。
「難在掌握水下古城的細節,因為古城沉入湖底時間太久,很多移民已記不清古城模樣,而且千島湖底比較渾濁,為了保護文物,當前使用的技術手段也很局限。」
老汪說,在2013年古城準備重建前,他曾花近10年面向全國範圍公開收集水下古城資料,他已記不清多少次去江西、安徽尋找水下古城移民。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為了拿到一張老照片,他4次去江西都撲了一個空,前前後後折騰了有大半年。
雖然搜尋了很多古城資料,但真正讓汪永明對水下古城重建有信心,卻是兩位水下古城老移民的地圖。
水下古城移民餘春年所畫的獅城全貌圖
第一幅地圖出自80歲的水下古城老移民餘年春之手,他在古城生活了24年,獅城的形象早已被他銘記在心。
「為了讓地圖更準確,他在數年間連續走訪了600多名當年的原居民,回憶確認古城的每一處細節,這幅獅城地圖他前前後後改了有15個版本。」
在汪永明的幫助下,餘年春用40年時間完成了手繪地圖,再現了古城內的山川、河流、村落、街道,甚至一口水井,你都能在圖上找到標註。
令人稱奇的是,城內的街巷上,餘年春還密密麻麻標註著當時居住其間的戶主名字及其後代姓名。
汪永明展示餘年春的手繪地圖
在餘年春手繪地圖的基礎上,70歲的老移民章應賢用10年時間對原地圖作了改進,修改後的地圖更加直觀、清晰。
章應賢說,在那個沒有照相機的年代,只有經歷者才有記憶,而這些經歷者都在年老離去,未來還有誰會來祭奠逝去的故鄉,他必須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裡,把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一一刻畫下來,傳承下去。
章應賢老人曾當過油漆匠,對繪畫非常精通
「水下古城重建,最主要是參考了兩位老移民的手繪地圖和我這麼多年收集的古城資料,尺寸大小方面的數據,採用的則是央視直播時聲吶等先進儀器傳回的數據。」
老汪還補充說,文淵獅城建設方案最終定稿前,他還特地徵詢過清華大學古建築專業博士後範霄鵬的意見,結合歷史資料,部分內容作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