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釵黛之爭的意義何在?背後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2021-01-20 少讀紅樓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紅樓夢》從問世至今,也有兩百多年了。1791年,《紅樓夢》初版問世,拉開了此後兩百多年享譽天下的傳奇序幕。

《紅樓夢》的偉大與傳奇不是一篇文章寥寥千字就能道盡。圍繞它的諸多疑點和謎題,百年來也讓每一位紅學專家苦苦求索考證而終不能解。如今,在若干重大紅學問題上,各家各派仍舊是各執一詞,誰也不能輕易說服誰,這些爭論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百年紅學,亦復如是。

毛佩琦教授認為「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利」,這種觀點也同樣適用於文學,紅樓夢不僅僅是紅學家的紅樓夢,更是每一個讀者的紅樓夢。

《紅樓夢》裡最具話題性和爭議性的女性角色莫過於林黛玉和薛寶釵。「釵黛之爭」,即林黛玉和薛寶釵究竟誰才是金陵十二釵之首,一直算是紅學裡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相較於其他紅學論題的緊迫性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深刻性,它更像是對賈寶玉愛情的一種深度解讀。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學問」歸根結底不過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紅樓夢》裡薛寶釵與林黛玉到底孰高孰低。

一、釵黛之爭的意義何在?

如果問紅樓夢的男主是誰,大家的答案肯定一致——賈寶玉,可如果問到女主是誰,估計答案就沒那麼統一了,選林黛玉的會佔大多數,但也會有人選擇薛寶釵,即使在紅學家裡也不乏少數,比如「當代紅學第一人」的周汝昌先生就非常喜歡薛寶釵。

查閱官方介紹,也只得到「《紅樓夢》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這一句,可見,釵黛是並列的。

有些讀者可能要反駁了,說書裡提到賈寶玉和林黛玉是「木石前盟」,是緣分前註定,妥妥的官宣。可也別忘了,書裡提到賈寶玉和薛寶釵是金玉良緣,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上鐫刻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薛寶釵金鎖上則刻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在全書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幻境時所聽到的【引子】中也提到了「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懷金悼玉」,「金」指薛寶釵,「玉」指林黛玉。

此外,易中天教授推測【枉凝眉】中唱的「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也分別指代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人都與賈寶玉有奇緣,可到最後兩個人賈寶玉都未曾真正擁有。

如此看來,曹公是個「好好先生」,在他筆下,林黛玉與薛寶釵都重要,在關鍵細節上並沒有厚此薄彼。

既然書中都沒答案,那麼「釵黛之爭」的意義何在呢?

事實上,如果真正搞清楚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各自的性格特點,就會發現「釵黛之爭」背後映射的正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激烈碰撞。薛寶釵代表著現實與理性,林黛玉代表著浪漫與感性,一個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一個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兩種人生態度,雙生互補,缺一不可,卻又無法完全融合統一。

二、釵黛二人不同的人生態度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嬌梅千萬隻折一枝憐。釵黛之爭,歸根結底在於你崇尚誰的人生觀,接受哪一種處世之道。

縱觀全書,兼具西子貌和詠絮才的林黛玉始終給人一種高潔文藝女青年的印象,荷鋤葬花,才壓群芳,多愁善感卻不失趣味,懂世故卻不世俗,性格率真卻步步留心,所有的這些特點構成了心較比幹多一竅的林妹妹。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女士曾這樣評價:「紅樓夢裡我最喜歡林黛玉,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悟了的人,葬花的人是她,她對大觀園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情」。

有人說生命是一個圓,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原點,只是心境再也回不到最初。可無論這一生走了多久,林黛玉卻始終感情專一,維持真我;心似明鏡,一塵不染。

不遷就,不迎合,自惜羽毛,質本潔來還潔去,林黛玉是曹雪芹對浪漫主義的極致追求進而塑造出的角色。

相較於林黛玉是鍾靈毓秀,書中對薛寶釵的外貌並無太多溢美之詞,但在通讀全書後,一個大方,沉穩,知識淵博的「寶姐姐」形象卻是躍然紙上。

薛寶釵有王熙鳳的八面玲瓏卻不貪財,有林妹妹的才情卻不多愁善感,有史湘雲的古道熱腸卻能左右逢源。她很少被感情所左右,遇到問題總是冷靜客觀,喜惡不形於色,任是無情也動人。相較於「每日一淚」的林妹妹,薛寶釵落淚的次數屈指可數。

薛寶釵是大觀園裡真正兼具道家出世胸懷和儒家入世智慧的人,平時,她總是把自己擺在了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上,不招事也不惹事。但在和賈寶玉成親後,卻能夠苦口婆心地勸誡賈寶玉重視科舉,鑽研仕途經濟學。

薛寶釵俗嗎?其實並不是,實際上薛寶釵是個非常有理想的人,只不過她選擇用現實主義的方式去實現她心中理想主義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千百年來儒家正統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林黛玉適合談戀愛,而薛寶釵適合結婚過日子。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釵黛二人各自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黛玉有才,寶釵有德,光有才而無德,不能持家;光有德而無才,不夠風情。《紅樓夢》不管是缺少了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整本書都將「不完整」。

三、紅樓夢人物的真實化設定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安排兩個性格特點和處事態度截然不同的女主呢?

紅樓夢之前的世情小說,大多涉及男女風月,以致滿紙潘安、宋玉、西子、文君,丫鬟鬟小婢也開口即是之乎者也,非文即理。逐一看去,悉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

造成這種「不近情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物單一化,人物單一必然造成性格單一,故事扁平,讀來千篇一律,味同嚼蠟。《紅樓夢》的此番設定卻極大地豐富了書中人物,增加真實感和戲劇性,使得故事更加立體化,也為將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人這一生,所思、所想、所行、所愛,不外乎是感性與理性的抉擇,此消彼長。因此,每個讀者都能從釵黛二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一時,或一世。

林黛玉是閬苑仙葩,薛寶釵是人間富貴花。

有的人會選擇林黛玉的至情至真,將其比作那個時代最純潔、最不染纖塵的白月光。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今天,依然渴望像林妹妹那樣時而撫琴抒意,時而寫詩怡情,少些城府,遠離喧鬧,冰心玉壺,純如赤子。

當然,也會有讀者傾心於薛寶釵的博學強識,大方端莊,被她那種務實上進,理性豁達的人生態度所感染,忠於自己,踏實肯幹,在對的時間做該做的事。

林黛玉和薛寶釵在各自的性格影響下待人處事,誠然,她們的性格並不完美,都有自身無法克服的時代局限性,但可貴的是她們從來沒有違拗過自己的內心,她們都為了自己所愛和信仰而執著得活著。人活著,不正是要學會成全自我麼。

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人心中的紅樓夢。林黛玉和薛寶釵誰究竟誰才是紅樓夢的女主,看完全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夏之銘,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自《紅樓夢》誕生,黛派和釵派掐了二百多年,根本癥結是什麼?
    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和老莊文化、道家思想的區別和矛盾,《紅樓夢》小說寫出了兩種思想派別就是老莊的道家文化和孔孟的儒家文化實踐中的區別和對立,具體說就是林黛玉代表了老莊文化,薛寶釵則為儒家代言人。整部書寶黛釵三人的矛盾衝突實際上也是這兩種思想的碰撞甚至較量。稍後我們舉例說明。
  • 紅樓夢的終極糾結,從黛玉和寶釵,看曹雪芹的入世之情與出世之空
    《紅樓夢》中蘊含著深厚的宗教哲學思想,結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在曹公筆下,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人物、故事,將作者心中最深刻的入世與出世的糾結展現了淋漓盡致。最為金陵十二釵雙榜首的倆人,她們不同的人物性格,也正代表著曹公心中最大的糾結。自有了紅樓夢一書就有「擁黛派」和「挺釵派」之爭。愛黛玉的人喜歡她的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討厭寶釵的圓滑世故;愛寶釵的人正好相反,認為寶姐姐情商高,與這樣的人相處才舒服,而黛玉氣量小尖酸刻薄。
  • 《紅樓夢》:智通寺的一幅對聯,飽含人生哲理
    《紅樓夢》,絕對是一本千古奇書,說他是一本《百科全書》也不為過。乍一看,《紅樓夢》是一本,以寶、黛、釵的愛情為主線的愛情小說。細品之,通過寶、黛、釵的愛情,以及賈府的興衰,來諷刺封建社會的腐朽。曹公寫得又好似是一本"社會"小說。
  • 一樣的文字,多樣化的解讀——淺析釵黛之間的一次午間互動
    一樣的文字,多樣化的解讀——淺析釵黛之間的一次午間互動魯國富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在他的作品《發條橙》引言中說:「徹底善與徹底惡一樣沒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惡必須與善共存,以便道德選擇權的行使。人生是由道德實體的尖銳對立所維持的。」
  • 賈探春為何「厚黛薄釵」?因為400兩銀子和10吊錢的差距太大了
    本文由大愚小涵原創,每天陪你品讀不一樣的紅樓夢紅樓夢裡有人擁護薛寶釵,也有人擁護林黛玉。在擁釵派和擁黛派之間,精明的賈探春堅決的站在了林黛玉這一邊,為何會這樣?林黛玉和薛寶釵於她而言都是親戚,她為何不一碗水端平?
  • 紅樓夢:薛寶釵服食的冷香丸是什麼意思?作者這樣設計用意何在?
    歡迎來到他來自江湖12,小編承諾為您創造更多的文化故事,您可以右上角點個關注哦紅樓夢:薛寶釵服食的冷香丸是什麼意思?作者這樣設計用意何在?在《紅樓夢》中,薛寶釵是跟女一號林黛玉可以並駕齊驅的一個人,就是在金陵十二釵的正冊上,林黛玉與薛寶釵兩個人都是放在一起的。咱們今天先暫且不說薛寶釵與林黛玉誰更好,也不說這兩位誰更讓大家喜歡,就簡單的老討論其中的一個細節,就是關於薛寶釵「冷美人」這樣一個稱呼。
  • 俞曉紅:《紅樓夢》前五回之於全書的整體建構意義
    當然這些也是重要的讀寫訓練材料,但從「整本書閱讀」的角度看,這是遠遠不夠的,甚或有捨本逐末之嫌。「整本書閱讀」教學,應有閱讀的整體觀,從結構角度去審視具體章回之於全書整體構建的功能和意義。第三回的意義,更重要的在於它將第二回中冷子興「演說」的賈府人事概貌,通過林黛玉的目之所視、心之所感,具體可觀地展示在讀者的眼前。
  • 「晴為黛影,襲為釵副」,《紅樓夢》裡的戲子芳官是誰的側影
    都說「晴為黛影,襲為釵副」,那麼芳官有沒有可能是誰的側影呢?1 戲班被遣散後芳官的去向在原著第五十八回裡清楚地交代了因為國喪,賈府的戲班就被遣散了,而十二官也各有各的去處:「賈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將正旦芳官指與寶玉,將小旦蕊官送了寶釵,將小生藕官指與了黛玉,將大花面葵官送了湘雲,將小花面豆官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討了老旦茄官去。
  • 林黛玉、薛寶釵誰更有才華爭了數百年,其實作者早已給出答案!
    林黛玉、薛寶釵誰更有才華爭了數百年,其實作者早已給出答案!作為紅學家的俞平伯關於黛釵之爭有過精彩的論述:「書中釵黛每每並提,若雙峰對峙,雙水分流,各極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極情場之盛,必如此方盡文章之妙」。後來被稱為「釵黛合一」論。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這樣的觀點受到了批判。
  • 清遠古龍峽建成「網紅十二釵」項目,眾多女網紅來續寫「紅樓夢」
    紅樓迷都知道,《紅樓夢》塑造的金陵十二釵成為了經典藝術群像,在世界文學史上站成一道靚麗風景,具有永恆的藝術生命。十二釵依次為: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在網紅流行的今天,清遠古龍峽借紅樓一夢,精心設計打造了「古龍十二釵」網紅產品,每天引來上萬遊客來打卡,眾多女網紅來做夢紅橋,挑戰神掌,邁步天梯,留影河谷。
  • 《紅樓夢》:詩書俊逸,風流婉轉,黛玉致死早有預兆
    黛玉人物形象脫胎於《西廂記》《牡丹亭》,熟悉《紅樓夢》的讀者都多少能看出《西廂記》對它的影響,元春省親時點的《離魂》一齣戲下批註:《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離魂》為《牡丹亭》二十回《鬧殤》之舞臺版,這說明黛玉人物形象跟《牡丹亭》也有著深厚淵源,這個批註進一步證明了《紅樓夢》本身是個創作。
  • 胡玫啟用92歲高齡演員扮演賈母,她翻拍《紅樓夢》的目的何在?
    但是被翻拍的結果卻是被罵的狗血淋頭,尤其以10版紅樓夢最狠,被罵為紅雷夢。10版紅樓夢的導演本來就是胡玫,沸沸揚揚的海選結束看,胡玫卻辭了導演一職,可能是深深感覺到水太深,容易把自己淹死。果其不然,李少紅接棒後,10版紅樓夢的雷人程度,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所以被觀眾的口水淹死都不止一次。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元春,烈火烹油,繁花似錦,到頭還是一場空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的賈元春,賈政和王夫人的長女,從小受教在賈母身邊,生於正月初一,故名元春。比賈珠小一兩歲,比寶玉大十一二歲,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起初充任女史,後來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
  • 馮其庸先生手繪《紅樓夢》人物圖
    這組《紅樓夢》人物圖為馮其庸先生所作。馮其庸不僅是資深學者和紅學家,還擅於書法和繪畫,書法宗二王,畫宗青藤白石。所作書畫為國內外所推重,被譽為真正的文人畫。 本文分享馮其庸先生在1998年的月曆上繪的紅樓金釵組圖,大家可以品鑑一下。
  • 撲蝶PK葬花:紅樓夢裡的雙美對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幾分?
    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是紅樓夢裡最著名的經典場景。很多人一生沒讀過紅樓夢,但對這兩個畫面卻絕對熟悉。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招牌,天下無人不知。但凡黛釵登上什麼藝術作品,毫無懸念的,肯定一個葬花一個撲蝶。人們都說葬花是黛玉悲劇性格的經典瞬間;撲蝶則最好的詮釋了寶釵青春健康,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
  • 紅樓夢是宮鬥劇嗎?
    我每次看到有人說,花襲人處處提防林黛玉,就覺得可笑,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紅樓夢成了宮鬥劇,釵黛襲晴,賈母王夫人,薛姨媽鳳姐等等都是宮鬥高手,兩派之間明爭暗鬥水火不容。一直以宮鬥的思維去看待紅樓夢,那怎麼可能欣賞紅樓夢的真善美。林黛玉和襲人的關係,有那麼緊張嗎?有那麼敵對嗎?我們只以紅樓夢小說前八十回為準則,也不要受到87版紅樓夢電視劇的影響,因為87版紅樓夢在釵黛襲晴上,可以製造對立,雖然我非常喜歡87版紅樓夢,但是這一點上,屬於87版紅樓夢的局限性。
  • 紅樓夢最合適娶回家的女子,不是釵黛湘三人,是比王熙鳳還強的她
    「金陵十二釵」中,最佳妻子人選只有兩個:賈探春和史湘雲。二人性格爽直,出身名門,才情出眾,身體健康,可謂好妻子的最佳人選。與之相比,哪怕林黛玉和薛寶釵都不如。林黛玉不如賈探春的地方有很多。第一,身體是林黛玉的致命缺點。朝不保夕,生育困難的兒媳婦,誰也不敢要。第二,林黛玉的性格喜散不喜聚,這使得她懶得經營人際關係。
  • 我讀《紅樓夢》-「女媧補天」和「懷才不遇」
    原來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甲戌側批:補天濟世,勿認真,用常言。】「補天濟世」是古代很多讀書人的理想,我們稍後詳細說,於大荒山【甲戌側批:荒唐也。】無稽崖【甲戌側批:無稽也。】練成高經十二丈、【甲戌側批:總應十二釵。】方經二十四丈【甲戌側批:照應副十二釵。】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 重新解讀《紅樓夢》
    但我還是覺得,到目前為止,不論以前讀過或沒讀過《紅樓夢》的人——甚至包括海內外的一些專家學者——恐怕對於校訂出版這一套有代表性的脂評校本叢書的實際意義,仍然缺乏足夠的認識。不然的話,在《紅樓夢》的創作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種稿本的過錄本——甲戌本和庚辰本——已經發現了半個多世紀,連同這兩種本子一道被列入脂評校本叢書的蒙古王府本也已經被我們的國家圖書館收藏了整整四十年,按說早就該有高水平的校訂本問世了,哪還輪得到我這個半路出家的研究者來承擔這一重任呢?
  • 說說紅樓夢裡,寶黛釵分別給丫鬟改名的寓意
    所謂「人如其名」,紅樓夢裡,曹雪芹給每個人物取的名就內涵豐富,如賈雨村、甄士隱、霍啟、嬌杏。賈府小姐,「原應嘆息」,其丫鬟「琴棋書畫」,暗含了主子們的興趣愛好,甚至命運。甚至一些小角色的名字也絕,如焦大、卜世仁、詹光、單聘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