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2020-12-17 東南網廈門頻道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廈門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梳理,全市「一盤棋」推動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穩步向前發展

廈門大力推進低值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工作,圖為專車收運可回收物。

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廈門農村地區也已經全面開展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圖為廚餘垃圾收運。(記者 林銘鴻 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李文林 圖/記者 吳海奎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廈門「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等五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榜上有名,向全國推廣。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近年來,廈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住建部、福建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關心指導下,在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和共同努力下,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穩步向前發展。

分類氛圍不斷濃厚

全市已經形成主要領導帶頭抓、「四級書記」一起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縱橫統籌系統抓的垃圾分類工作局面,形成了全市「一盤棋」推動落實的工作格局。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參與率90%以上,準確率80%以上。

分類體系完整配套

按照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分類要求,全面配套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形成較為完善的分類硬體體系。全市現有835臺分類轉運車輛,390條轉運線路,已建成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處理廠各1座,垃圾焚燒廠3座,大件垃圾處理廠4座,工業固廢處理中心1座(滿足有害垃圾處理需求),相對固定的可回收物資源化場所2個(陸海環保、建研院),形成「涇渭分明」的全程分類的生活垃圾管理硬軟體體系。出臺《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及16個配套政策文件,為依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奠定了基礎。

分類實效明顯呈現

實行垃圾分類後,噸垃圾焚燒發電量提高30%以上;垃圾日產量增幅明顯下降(2017年以前年增長8%-11%,2017年以後年增幅約1%);日收集廚餘垃圾700多噸、餐廚垃圾300餘噸,全部得到資源化處理;日產4000餘噸其他垃圾,大部分得到焚燒處理(日焚燒能力2850噸);今年9月,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日焚燒能力1500噸投產後,廈門可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年產有害垃圾約200噸,全部進入東部固廢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2020年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7%以上。

「廈門模式」不斷深化

廈門堅持在垃圾分類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梳理,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2017年形成「五全工作法」在全國垃圾分類現場會上作了介紹,2018年形成「七個結合」在全國垃圾分類武漢會議上作了介紹。近期,廈門進一步總結過去、借鑑兄弟城市經驗做法,制定了《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工作若干措施》(16條),對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做進一步提升。其中重點有,一是高層住宅樓全部撤桶,投放點優化合併,推行定時定點投放,解決了精準督導問題;二是推行分類直運,解決了混裝混運「老大難」問題;三是實行低值可回收物補貼,解決了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問題;四是充分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解決了工作推動力問題;五是從娃娃抓起,從小養成分類投放習慣。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等五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榜上有名,向全國推廣。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 碼頭火車站潔淨伴您行 廈門港務垃圾分類工作模式成熟
    作為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和廈門北站站外片區的管理方,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廈門北站樞紐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在日常繁重的垃圾分類工作中,逐漸摸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這得益於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廈門輪渡有限公司、廈門北站樞紐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成熟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工作模式。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綠色先鋒」王元順:廢物換日用品 推廣垃圾分類「綠行模式」
    這些志願者都是王元順的團隊成員,由社區居民、環保人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學生組成,每周會定期到各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活動,向居民們推廣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2014年,王元順創立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垃圾變廢為寶能兌換蔬菜、日用品王元順剛創立垃圾分類中心時,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居民理解垃圾分類概念,「不能只是簡單的口號宣傳,關鍵是要讓居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實惠、便利。」
  • 廈門集美區僑英街道:第三方服務助力垃圾分類
    雖然這項實踐因個別住戶的阻力,廚餘垃圾降解設備運行僅兩年就被叫停,但記者了解到,時任廈門集美區僑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林聲群(他也是省環協的志願者),到福州參觀學習後受到啟發,把這個模式帶回了廈門,在僑英街道的泉舜·泉水灣小區進行試點,星星之火再度閃爍。這次,帶您前去一探究竟。
  • 住建部通報第二季度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排名 深圳第二
    根據通報,在體制機制建設中,46個重點城市已公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除天津、青島外,均已建立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機制,36個城市已將生活垃圾分類列入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立法計劃;在示範片區建設中,除日喀則市外,45個城市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其中廈門、寧波、上海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範圍逐步擴大;在設施建設中,42個城市以推進廚餘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及可回收物處理利用等設施為重點
  • 擦亮美麗城鎮底色 義烏廿三裡街道推廣智慧垃圾分類模式
    農村垃圾分類,關係到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檢驗美麗城鎮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小事」。為解決農村垃圾分類短板問題,7月20日,義烏廿三裡街道召開垃圾分類現場會,組織了100多人的考察學習團,前往李宅村和西京村開展垃圾分類新模式的學習和推廣工作。
  • 南寧市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檔
    形成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南寧市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檔南寧市垃圾分類末端處理體系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南寧已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55%……這是所有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更體現著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垃圾分類工作位居第一檔,南寧有啥「絕招」?連日來,記者對南寧市垃圾分類前端、末端進行探訪。
  • 【鄉村快訊】寶石鎮創新推行垃圾分類「三三三」運行模式、太平鄉...
    【鄉村快訊】寶石鎮創新推行垃圾分類「三三三」運行模式、太平鄉​聚力環境整治 刷新鄉村「顏值」...寶石鎮創新推行垃圾分類「三三三」運行模式寶石鎮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創新推行垃圾分類「三三三」運行模式。
  • 新版垃圾分類標準來了 46城喜提分類重點城市
    同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在內的46個城市喜提「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新變化新修訂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近日發布,生活垃圾類別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4個大類。
  • 垃圾分類太複雜記不住?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將上線!
    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誌類別構成通過對比《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與2008版標準可以發現,最新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在適用範圍、類別構成、圖形符號上都進行了不少調整。生活垃圾的類別也被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11個小類。
  • 2017年農村垃圾分類「金華模式」如何再升級?
    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作為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重要手段,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斷地前行與探索,隨著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聽取了浙江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匯報,垃圾分類浙江經驗正在向全國推廣,而從中不斷湧現出的地方辦法,也正為垃圾分類制度的完善與推廣提供可借鑑性經驗。
  • 垃圾分類有望開展區域協同立法,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垃圾分類|北京市...
    垃圾分類的硬體設施比較到位,可以確保生活垃圾能夠實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條例明確的獎勵和處罰措施,使得這個條例得到了很好的落地。」孫煜華說。用立法的方式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是各地普遍的做法。2020年12月10日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會議提到,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
  • 垃圾分類大全
    在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最嚴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之前,已經有一大批網友在線發瘋。而垃圾的正確分類和回收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汙染,也可通過再利用以節省新資源的開採,從而在根本上減少垃圾。你會垃圾分類嗎?有媒體報導,垃圾分類舉措未來將向全國推廣,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南京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部分街道分類設施全覆蓋
    今年,我市將全面實施公共機構、公共服務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選擇寧海路街道、堯化街道等部分街道試點成片整體推進垃圾分類,50%的行政村開展垃圾分類。到2020年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 央視播放專題片 點讚廈門垃圾分類的經驗做法
    節目用了近5分鐘介紹廈門生活垃圾分類的立法和法規的實施情況。  作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我市於2016年10月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立法監督法治保障美麗中國》專題片這樣介紹廈門在垃圾分類方面先行先試所做的努力,「廈門作為第一批的試點城市,率先開始了探索,並且在2017年8月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這部地方性法規。」「做好垃圾分類,法治是基礎。
  • 思明區蓮前街道因地制宜推廣垃圾分類工作 居民爭當分類能手
    示範垃圾分類。(本報記者王協雲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吳燕如 通訊員肖建瑜)紅、黃、藍、綠四色垃圾桶,你能準確投放嗎?  蓮前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建民說,下一步,蓮前街道將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覆蓋率、居民參與率和知曉率,探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真正實現垃圾分類不落地的全覆蓋、高效率,為文明創建再提升,為廈門會晤做出積極貢獻。
  • 能讓老百姓自動參與的垃圾分類模式,他們竟然做到了!
    得有半年的時間沒有去過了,愛分類這半年變化真大!這是一上午他們的回收物回收量,疫情期間,即使很多單位還沒有復工復產,但愛分類的車間熱火朝天。一種模式得以推廣,第一就是簡單,第二還是簡單,第三,還是簡單。
  • 別管日本模式、德國模式,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樓紫陽、零廢棄聯盟執委毛達博士,來為我們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問題。  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新京報:近段時間,輿論場上聚焦東京垃圾分類模式的比較多。有人稱其並不是好榜樣。你如何評價日本模式?  毛達:我認為應該辯證看待日本模式。
  • 推廣垃圾分類 社區各有妙招
    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中提出,2020年底上海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要基本建成。本期,讓我們走近華陽路街道、虹橋街道以及江寧路街道,看看這些街道有哪些垃圾分類推廣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