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農村垃圾分類「金華模式」如何再升級?

2020-12-11 浙江環保新聞網

  編者按: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民生實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類的具體辦法」。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作為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重要手段,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斷地前行與探索,隨著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聽取了浙江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匯報,垃圾分類浙江經驗正在向全國推廣,而從中不斷湧現出的地方辦法,也正為垃圾分類制度的完善與推廣提供可借鑑性經驗。

  浙江在線金華2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單世高)「我們都已經成習慣了,家門口前一黃一綠兩隻垃圾桶,綠色的那只用來放可腐爛的垃圾,黃色的那只用來放不可腐爛的垃圾,我們每天都會進行分類投放。」走進金華蘭溪橫溪鎮橫溪村,當地村民樓雅妮和記者聊起垃圾分類來,顯得非常有經驗。

  事實上,橫溪村的垃圾分類方法僅是金華市農村實施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的一個縮影。早在2004年前後,金華就已經在新農村建設中建立了「戶集、村收、鄉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汙染治理模式,解決了農村垃圾的出路問題。

  只不過隨著農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大,農家肥使用越來越少,原有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方法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性。

  如今的這套垃圾分類方法,是2014年金華市從本地實際出發,走出的一條符合金華(當地情況)的農村垃圾治理新路子。截至2016年12月底,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已經覆蓋100%鄉鎮、98.1%行政村。

  分類方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據金華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公室統計,2016年,金華市城區垃圾分類覆蓋面達65%,與金華市農村垃圾分類情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為什麼農村垃圾分類普及率更廣?金華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陳宏偉表示,事實上,金華農村垃圾分類借鑑了城市垃圾分類的經驗,之所以農村能夠做到幾乎全覆蓋(90%以上的覆蓋率),最核心的因素是解決了終端閉環處理的問題。

  相對而言,城市垃圾分類推進更複雜,人口密度、人群結構、終端閉環處理等都是影響城市推進垃圾分類的重要因素。

  據陳宏偉介紹,金華實施的這套垃圾分類方法,事實上也來源於民間的智慧。由於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簡單方便是基本原則。在最初的幾個試點村鎮中,結合農村的實際,大家想到了「會爛」與「不會爛」的問題,於是就從這裡開始了金華垃圾分類的最初探索。

  垃圾分類投放點

  後來,在此基礎之上,「不會爛」的又想到了廢品回收,於是就有了「好賣」與「不好賣」的再次分類,這就是「二次四分法」。

  對於農民來講,只要按「會爛」「不會爛」分類即可,其他的都由村保潔員負責,每年保潔員隊伍都會進行1-2次的培訓,他們會在農戶分類基礎上進行二次分類,將「不會爛」的垃圾再分為「好賣」與「不好賣」兩類,並對農戶分類及時糾錯反饋。

  分類後的垃圾處理起來也比較方便,金華以一村一終端為主,鼓勵「多村合建」「村企聯建」和「村校共建」,目前全市已建成陽光堆肥房1937座、微生物發酵器77座,大量「會爛」的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處理。「好賣」的垃圾由可再生資源公司回收,「不好賣」的垃圾經鄉鎮轉運後由縣市區統一處理。

  金華農村陽光堆肥房

  記者從金華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了解到,去年一年來金東區實際測算結果顯示,近70%的生活垃圾留在農村堆肥房,另有10%~15%的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剩餘需要轉運處理垃圾只佔原來的15%~20%。

  分類後造福於民,還利於民

  實施農村垃圾分類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村莊變美了,在農村生活更幸福了。

  橫溪村村民樓雅妮告訴記者:「特別是夏天的時候,蒼蠅蚊子變少了,環境越來越好,很多在外從商的村民回來建新樓了。」

  據了解,目前,金華農村垃圾已經基本實現日產日清,堆放、轉運、處理等環節造成的二次汙染明顯減少,截至2016年10月底,金華全市共有2914個村創建為治亂美化達標村。

  除此之外,以垃圾分類為突破點,金華正在系統推進村莊人居環境改善,實現衛生長效保潔全覆蓋,創建美麗庭院6.348萬戶,整治池塘5634口。

  隨著農村環境的改善,乾淨整潔的農村美景也吸引了八方遊客,為農民增收帶來新途徑。2016年上半年,金華「農家樂」接待遊客976.7萬人次,營業收入6.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和28.4%。

  金華農村新風貌

  農村垃圾實施分類除經濟效益外,還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陳宏偉告訴記者:「垃圾就地處理,大幅降低了清運處理成本,金華十八裡垃圾填埋場使用年限預計可從5.8年延長到11年,而大量有機肥的就近利用還有效改善了土壤。」

  2017年農村垃圾分類「金華模式」如何再升級?

  2016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文,在全國推廣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經驗,對於金華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

  2017年,金華農村垃圾分類如何再升級?省人大代表、蘭谿市靈洞鄉白坑村黨委書記趙社生在今年浙江省兩會期間,結合自身經歷和農村實際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說垃圾分類立法、財政保障等。

  記者從金華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了解到,隨著地方立法權的放開,在2016年金華垃圾分類前期調查的基礎上,目前,金華正在啟動《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條例》立法工作,讓金華農村垃圾分類有法可依,規範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運行。

  在財政保障上,2017年,金華市農辦將重點開展終端配套設施查漏補缺,少數簡易堆肥的村莊要配建規範終端處理設施,提高有效覆蓋水平。

  另外,在鞏固當前分類效果的同時,要對分類質量進行再升級。陳宏偉表示,將以生活垃圾分類為樣本,系統帶動建築垃圾處理、農藥包裝物回收、過期藥品回收等制度的建立,形成大垃圾分類格局。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廣州從2000年成為國內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開始推進垃圾分類,20年磨一劍,摸索出了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到底是何種模式?廣州值得被學習的經驗又是哪些?
  • 浦江農村試行垃圾分類城市化
    原來,該村依照城區垃圾分類的做法,已經完成「撤桶設點」,只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隔壁保留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並採用與城區相同的「兩定四分」法收集垃圾。   「以往,農村居民挨家挨戶都有可爛和不可爛的兩個垃圾桶,由保潔員統一上門收集垃圾。從最近一個多月的情況看,在農村試行『兩定四分』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群眾的參與度和村居環境的整潔度。」
  • 村鎮易腐垃圾如何處理?今天,專家學者雲集婺城,集智賦能新時代美麗...
    繼前一天舉行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暨運行管理論壇後,12月22日,「花滿婺城」再襄盛舉。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主辦,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中環協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錢江晚報承辦的中國村鎮易腐垃圾處理技術論壇在婺城區舉行。
  • 專家學者齊聚浙江金華婺城 共探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之路
    婺城宣傳部提供中新網金華12月21日電 (奚金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事小卻關係民生。21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管理技術研討現場會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舉行。全國百餘家關聯單位、多所高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他們以「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加強資源利用管理」為主題,圍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及長效管理技術進行研討。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廈門市農村地區也已經全面開展垃圾分類。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等五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榜上有名,向全國推廣。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廈門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梳理,全市「一盤棋」推動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穩步向前發展廈門農村地區也已經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分類實效明顯呈現實行垃圾分類後,噸垃圾焚燒發電量提高30%以上;垃圾日產量增幅明顯下降(2017年以前年增長8%-11%,2017年以後年增幅約1%);日收集廚餘垃圾700多噸、餐廚垃圾300餘噸,全部得到資源化處理;日產4000餘噸其他垃圾,大部分得到焚燒處理(日焚燒能力2850噸);
  • 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峰會舉行
    原標題: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峰會舉行   近日,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高層對話經驗交流峰會在浙江省長興縣舉行。
  • 麗水因地制宜創新山區垃圾分類方式
    保護秀山麗水 守衛綠色家園浙江日報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是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關鍵之舉。有著「綠谷」美譽的麗水,如何在崇山峻岭之間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努力的課題。
  • 別管日本模式、德國模式,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科普之家  最近,垃圾分類成了持續不斷的熱點話題。多地已經或將建立相關條例,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設定相應懲罰規則——這一「史上最嚴垃圾分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我們的生活。  如何看待這一輪垃圾分類?目前的垃圾分類有哪些問題有待優化?
  • 案例:垃圾分類如何落實 廣州如何推進全鏈條垃圾分類工作
    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分類街區逐個看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回收利用等環節,環環相扣。一些關鍵環節如果「掉鏈子」,垃圾分類將成空。如前端實現有效分類,運輸和處理環節卻出現「先分後混」「混裝混運」等問題,則打擊居民參與這項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這些問題如何破解?
  • 朝陽年內實現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覆蓋
    A06-A07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昨日上午,在北京東五環與廣渠路交叉點西南角,一座可容上百噸垃圾的半地下垃圾中轉站正式交付使用,取代了半年前還堆在這裡的重達三四千噸的垃圾山。這樣的垃圾中轉站,朝陽農村地區將建設17個,今年,14個尚未城市化的農村地區將全部告別露天垃圾中轉站,同時,全區280座垃圾樓正在升級改造,將於明年完成,其中半數位於城市地區。
  • 「五分法」分類收集處理 雲南推進農村垃圾源頭減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雲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雲南省農村生活垃圾就近分類、源頭減量試點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全面加快推進雲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 金華婺城:分類垃圾都去哪了
    原標題:分類垃圾都去哪了   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時尚,大家在積極參與的同時,也有疑惑:分類的垃圾最後都去哪兒了?1月4日上午,記者和金華婺城區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志願者,一起跟隨易腐垃圾運輸車,全程觀看垃圾收集、運輸、終端處理,併到大件垃圾處理廠、建築垃圾處置中心參觀終端處理情況。
  • 農村生活垃圾如何處理?來看看金華婺城區的回答
    21日上午,來自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相關專家、省級有關部門領導、新聞媒體記者、垃圾分類從業人員先後到長山鄉、白龍橋鎮、竹馬鄉下張家村等地近距離直觀感受全自動化陽光堆肥好氧快速成肥處理技術、集中式大型機械化處理微生物發酵成肥技術、單體式陽光房處理農村易腐生活垃圾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技術、新手段。
  • 垃圾分類 如何克服「障礙」
    夜幕降臨,合肥市包河區山水東苑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逐漸熱鬧起來,不時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督導員在一旁及時給予幫助。 12月1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意味著生活垃圾分類將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全面推行。那麼,垃圾分類還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汨羅市古培鎮推行三級管理模式 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減量
    4月21日,筆者走進汨羅市古培鎮古培塘村龔家屋場,美麗古培環保協會成員龔爹僅用兩句話就把農村垃圾分類的要義講清楚了。再看龔爹家門口的垃圾桶,果真按照幹、溼垃圾標準進行了基本的分類,給後續的分揀環節省去了不少麻煩。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 見證金華奇蹟
    公元1636年9月,時年49歲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思慮良久之後終於從江陰老家南下,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次「萬裡遐徵」,並寫出了徐霞客遊記中的《浙遊日記》,其中近一半內容都在描寫他的金華之行。
  • 中轉站升級 垃圾分類更精細
    在農村地區垃圾分類工作中,十八裡店鄉周家莊村通過規範升級垃圾中轉站,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形成完整的鏈條,開啟村內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新模式。周家莊村垃圾中轉站佔地約1500平方米,集垃圾清運、分揀、壓縮處理於一體。
  • 全民總動員各方齊參與 浙江垃圾分類跑出「加速度」
    目前,湖州共有314個小區、23.4萬個家庭參與到生活垃圾精準分類中,居民參與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  一套機制  細處著眼軟硬結合  2018年6月5日,全國首個關於農村生活垃圾的地方性法規——《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
  • 鄭蒲港新區:普及農村垃圾分類 倡導綠色生活
    據鄭蒲港新區官方網站消息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生活環境水平,鄭蒲港新區圍繞「最大限度減少農村垃圾總量,實現垃圾循環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總目標,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