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王元順:廢物換日用品 推廣垃圾分類「綠行模式」

2020-12-1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楊金祝

在南充很多小區,居民們會習慣性地把家中廢紙板、礦泉水瓶、廢舊衣服攢起來,在每周固定時間,向前來小區回收垃圾的志願者兌換蔬菜、洗衣粉、洗潔精等物品。

這些志願者都是王元順的團隊成員,由社區居民、環保人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學生組成,每周會定期到各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活動,向居民們推廣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4年,王元順創立南充市垃圾分類促進中心。4年來,中心先後在南充多個小區和學校舉行以可回收垃圾換蔬菜、日用品的活動2000餘場,實現垃圾減量1400多噸,覆蓋超過10萬人。

今年,王元順站上了首屆四川省「十大綠色先鋒」的領獎臺,他說,「做垃圾分類不容易,希望未來每一位居民都用行動支持環保公益事業。」

垃圾變廢為寶

能兌換蔬菜、日用品

王元順剛創立垃圾分類中心時,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居民理解垃圾分類概念,「不能只是簡單的口號宣傳,關鍵是要讓居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實惠、便利。」

經過調查,他決定推行垃圾分類「綠行模式」,即通過垃圾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多次利用,同時讓分類後的垃圾能產生經濟效益,為百姓增收,為政府減負,達到多方共贏。

隨後,他開始在南充多個社區試點,在社區搭起特別「集市」,讓居民用家中廢舊物品來換蔬菜、日用品。「開始大家半信半疑,看到有人真正用家裡的舊報紙換了一袋蔬菜後,才相信這是真的。」

漸漸地,王元順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置換日用品活動受到居民們的歡迎,他的團隊也在壯大,社區居民、環保人士、高校學生都加入進來。

在開展活動的同時,王元順也會讓志願者在現場設置垃圾分類的有獎知識問答,「居民在換東西的過程中就能了解實用的環保小知識,既提高了環保意識,對我們開展工作也有幫助。」

利用「網際網路+」

動員全民推廣垃圾分類

工作開展起來了,如何擴大垃圾分類「綠行模式」的影響力?王元順動起了腦筋。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他有了新打算:在社區推行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

「我們的想法是,居民不僅能在線下兌換物品,在線上也能實現。」王元順說,中心通過去社區宣傳,讓居民們成為會員。然後,居民們給分類好的垃圾貼上專屬二維碼,投遞到中心在社區設立的回收站。待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回收後,居民就能在線上獲得幾十到幾百不等的碳幣,在線上商城兌換喜歡的物品。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創新,並搭建起垃圾分類的互動平臺。」王元順希望能聚眾智、聚合力,動員全民力量來推廣垃圾分類,真正做到全民參與、全民共享。

相關焦點

  • 做好垃圾分類能換積分,積分可以換日用品
    社區居民將可回收垃圾送到服務站,換取積分。社區居民利用積分,兌換日用品。垃圾分類服務站的工作人員 在按照類別清理垃圾。早在2016年4月,九龍坡區九龍鎮就針對轄區內的橋灣小區進行了垃圾分類試點,從垃圾的混裝混投到分類投放,如今兩年過去了,試點效果如何?近日,重慶晨報記者來到這裡實地打探獲悉,目前已開始在不少小區進行推廣,九龍鎮最快今年年底將實現垃圾分類轄區全覆蓋。
  • 垃圾分類準備好了嗎? 以物換物 紙盒子也能廢物利用
    連日來,南開大學校園裡,「以物換物──快遞箱回收活動」受到眾多學生的歡迎。為宣傳《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南開大學校團委聯合後勤服務處共同策劃、由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具體實施,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學子更好地節約使用資源。
  • 天津日報:垃圾分類 準備好了嗎?以物換物 紙盒子也能廢物利用
    連日來,南開大學校園裡,「以物換物──快遞箱回收活動」受到眾多學生的歡迎。為宣傳《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南開大學校團委聯合後勤服務處共同策劃、由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具體實施,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學子更好地節約使用資源。
  • 市民分類投放垃圾可積分兌換日用品
    宿遷網訊 (記者 高雲龍 實習生 李梓睿)「1個易拉罐積5分,一個麵粉袋積8分,1公斤廢報紙積120分,只要打包後貼上二維碼標籤,投進這再生資源回收櫃裡就行,積分能兌換手機充值卡和食用油、洗衣粉等日用品。」體驗一周後,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御庭世紀小區居民彭冬華已熟練掌握e資源垃圾分類全流程。
  • 垃圾分類概念股有哪些 垃圾分類概念股一覽表
    昨日,垃圾分類概念股拉升,龍馬環衛、綠色動力漲停,德創環保衝擊漲停。消息面上,習近平主席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那麼,垃圾分類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垃圾分類概念股一覽表吧。垃圾分類概念股啟迪桑德: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專業環保上市公司,長期致力於廢物資源化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等五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榜上有名,向全國推廣。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
    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列入全國推廣清單廈門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梳理,全市「一盤棋」推動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穩步向前發展(記者 林銘鴻 攝)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李文林 圖/記者 吳海奎)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廈門「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等五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榜上有名,向全國推廣。
  • 玩手遊,健康跑,垃圾換零食飲料,上海這個街道為推廣垃圾減量分類...
    原標題:玩手遊,健康跑,垃圾換零食飲料,上海這個街道為推廣垃圾減量分類,動足了腦筋2019年3月19日上午,「綠色旋風席捲天山」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在金虹橋國際中心廣場舉行。  活動上啟動了由天山路街道為垃圾分類特製的遊戲「快到桶裡去」,讓居民們通過遊戲,學習垃圾如何分類。
  • 垃圾分類換積分 積分可換日用品——臨沂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
    在河東區怡海國際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垃圾分類可以兌換獎品的活動,吸引了不少業主前來投放垃圾。「在怡海國際社區內設置了5個投放點,採取定點投放方式,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進行分類收集。」中節能(臨沂)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分類引導員張濤告訴記者。
  • 瀏陽市金田村:黨員當老師培育垃圾分類「小先鋒」
    8月5日,瀏陽市達滸鎮金田村開展「垃圾分類,美化生活」主題黨日活動。圖為垃圾分類知識講座。通過垃圾分類投放和知識答題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在暑期參與垃圾分類。紅網時刻8月5日訊(通訊員 楊華 記者 吳公然)「垃圾分類後,你會發現臭味沒了,蚊蠅不見了,垃圾桶清潔了,家庭環境變好了……」8月5日,在瀏陽市達滸鎮金田村「垃圾分類,美化生活」主題黨日活動中,一名黨員作為宣講人告訴學生垃圾分類的好處。
  • 通州首批垃圾分類投放站上崗!積分可換日用品!怎麼分類點開看
    目前,通州已在玉橋、北苑、新華、中倉等街道的7個小區內,首批設置了35個值守服務式垃圾分類投放站點,垃圾分類指導員開啟「值守式服務」,助力轄區垃圾有序分類。 從什麼都不懂,到現在可以快速分類,李春生從事垃圾分類指導員工作已經兩年多了,是居民身邊的垃圾分類「專家」。
  • 南京浦口:「紅色」 「綠色」 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為切實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浦口區以「明珠先鋒」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紅色」 「綠色」垃圾分類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紅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助推垃圾分類進家入戶、見行見效,形成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 別管日本模式、德國模式,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樓紫陽、零廢棄聯盟執委毛達博士,來為我們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問題。  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新京報:近段時間,輿論場上聚焦東京垃圾分類模式的比較多。有人稱其並不是好榜樣。你如何評價日本模式?  毛達:我認為應該辯證看待日本模式。
  • 垃圾分類這件事,鄞州這個幼兒園花了心思
    自2015年起,德培幼兒園致力垃圾分類教育工作,將環保教育理念滲透到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通過創設環境和開展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在垃圾分類、節能減排、廢物利用等具體行動中,將小小的「我」與家庭、社區、城市、國家甚至地球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建立起更為直觀和緊密的聯繫。
  • 綠色生活全家「益」起來,朝陽區面向家庭推廣垃圾分類與光碟行動
    9月12日上午,來自六裡屯街道各個社區的百餘名居民代表齊聚秀水園社區,共同參與「綠色生活我家行——朝陽區家庭推廣垃圾分類與光碟行動」主題活動。活動邀請到了朝陽區「最美家庭」和巾幗志願者代表、垃圾減量積極行動者、餐飲行業工作人員分享自己在垃圾分類、光碟行動方面的實踐經驗。
  • 「桐先鋒」助力垃圾分類新風尚
    面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四分法不熟悉、投放時間不習慣等問題,縣司法局機關黨支部再出新招,在共建小區推出了垃圾分類集贊有禮活動,規定在每個投放時間段完成一次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即可獲得一個贊,5月31日前集齊20個贊可獲得「小桐普法」禮包一個。200張集贊卡分發當日就被一搶而空,極大調動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SplitPageHere#三、切實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九)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餐廚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逐步降低其他垃圾佔比。
  • 垃圾分類有望開展區域協同立法,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垃圾分類|北京市...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有5個省區市出臺或者修訂相關法規,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出制度層面的規範。垃圾分類標準尚未統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認為,2020年修訂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明確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地方因地制宜進行立法,可以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10多年前上海臺北同期開展垃圾分類 阿拉為啥分不清爽?
    東方網12月9日消息:申城垃圾分類推行十餘年,但效果並不理想。其中沒有剛性的法律法規約束是癥結之一。前不久,本市召開《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草案)》立法聽證會,垃圾分類這件民生大事終於有望納入法制化管理。  上海是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但相比同期開始推廣垃圾分類的臺北,差距很大。
  • 擦亮美麗城鎮底色 義烏廿三裡街道推廣智慧垃圾分類模式
    農村垃圾分類,關係到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檢驗美麗城鎮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小事」。為解決農村垃圾分類短板問題,7月20日,義烏廿三裡街道召開垃圾分類現場會,組織了100多人的考察學習團,前往李宅村和西京村開展垃圾分類新模式的學習和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