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和國軍的裝備差距有多大?

2021-01-07 電影禮小喵

如果你看過一些戰爭片的話,你就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些電影裡面,對於日軍的描述都是一些智商下限、戰鬥力為零的情況,但是,真實的情況絕對遠超我們的想像,實際上日軍的戰鬥力是遠超我們當時的軍隊,甚至連拼刺刀都玩不過人家,那麼,日軍到底有多難對付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就是彈藥數方面了,一個士兵的彈藥數將決定一個士兵能夠有多長的輸出時間,畢竟沒了子彈的士兵,手裡的傢伙跟燒火棍沒啥太大的區別,當時,日軍每個士兵,包括新兵,都能領到4個彈匣包,每個彈匣包有30發子彈,四個彈匣包也就有120發子彈,按照三八大蓋五發的彈藥量,120發夠他們打很久了。

反過來,我們國軍的彈藥數,當時的中央軍,也算得上是國軍嫡系部隊,每個士兵僅僅只有30發子彈·,沒錯,你沒聽錯,只有30發,而且這還是老兵的備彈數,如果你是新兵,上戰場只有5發,包括槍裡面的5發子彈,加起來才10發,你說,光這個備彈數來看,當時的中國軍隊和日軍之間完全不是對手了。

更何況這是中央軍,其他的一些地方部隊的裝備想都別想有什麼好武器了,子彈方面更是少得可憐,甚至連武器都是上世紀的漢陽造產物,到了二戰時期,這武器都已經算是垃圾槍了,更別提就這樣的武器,你要想裝備了,還得排隊去,因為那會後面的軍工廠生產的武器,每個月僅僅只能生產五千把步槍,可前線每個月消耗卻達到了2萬多。

這還不是最傷感的,最傷感的是除了一般的步槍以外,日軍每個連隊都裝備迫擊炮班和機槍班,而我們國軍連隊甭想有什麼迫擊炮了,一個連能裝備一兩把輕機槍都算很好的事情了,迫擊炮想都別想了,那會,國軍最強的部隊德械師,連隊的裝備都沒有日軍的好,你說,普通的地方部隊有什麼條件和他們比較呢?

裝備上的差距,兩者就能形成非常大的距離,但是,就這樣的裝備差距,我們還是堅持了八年,哦不,從918來計算的話,是14年的時間,我國軍隊就是在這麼樣的環境下,將侵略者全部趕了出去,這就看得出來,我國軍隊的強大之處,有句話講的對,電影始終是電影,根本不可能代表什麼的。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在小說和影視劇形成的固有印象中,二戰日軍是沒有迫擊炮的。而且,日軍真的沒有迫擊炮嗎?近代迫擊炮的雛形就是在日俄戰爭中出現的,俄軍首先發明用來轟擊戰壕中的日軍士兵,日軍也曾試製迫擊炮,但尚未成功戰爭就已結束。其後日軍也曾仿製多款國外迫擊炮。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軍開始裝備國產迫擊炮,直至戰敗陸續有新型號投入使用。
  • 二戰時日本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為何敢偷襲珍珠港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輸給美國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實力遠遠遜色於美國,兩國國力差距懸殊。那麼二戰時的日本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先來看一些雙方的數據對比。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強國。二戰爆發前,美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000億美元,而日本僅僅為283億美元,日本還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
  • 都用美式武器,美械國軍和美械韓軍相比,裝備差距有多大?
    在抗日戰爭後期和解放戰爭中,裝備了美式武器的國軍大多都是其精銳部隊;而在隨後的韓戰中,美國扶持下建立的韓軍也裝備了美式武器。 但是,都是使用美式武器,而且相差不過幾年的時間跨度,國軍和韓軍(註:韓軍也自稱國軍,在此特別區分下)的裝備層級卻是不一樣的。
  • 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軍力差距有多大?諾門坎戰役說明了一切
    差距有多大呢?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日本的軍事力量根本無法與德國想比。德國在海陸空三軍中無論是戰鬥人員的軍事素質還是武器裝備上都能碾壓日本。那德國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我們以蘇聯為中間值估測一下這兩國的軍事實力。
  • 國軍五大王牌軍的美械裝備到底有多強?
    即使不考慮上述兩點,僅從表一和表二對比也可以看出國軍王牌雖是全套美械裝備,但與普通美步兵師相比也是差距巨大,理由如下: 一、國軍王牌沒有坦克。而坦克號稱 「陸戰之王」,在攻佔關鍵據點或突破包圍時,由裝甲矛頭在前衝鋒,可以快速突破,如果對方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武器只能徒喚奈何。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美國正值二戰後大裁軍之際,各項軍事工作嚴重不足,更沒有打大仗的準備。儘管如此,美軍的武器裝備仍然是世界一流的,相比之下志願軍遜色太多了。 初期中美差距巨大 飛機軍艦坦克幾乎是沒有,就連汽車,志願軍也幾乎為零。來看看一線作戰單位的武器裝備對比,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巨大。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那麼,這些堪稱當時中國軍隊最強戰力的德械師,與原裝的德軍師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兩者的差距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01德械師:中德合作的結晶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像《八佰》片中那樣,在淞滬會戰時就稱呼88師為德械師是與史實不符的。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德械部隊都是被稱為「調整師」。後來為區分換裝蘇械、美械的部隊,才有了德械師的叫法。
  • 抗日戰爭吳淞口戰鬥,兩千日軍裝備精良,為何卻被40名國軍擊潰?
    1932年2月7日,淞滬抗戰爆發後,日軍為了在上海登陸作戰,決定強攻駐守的吳淞口炮臺,而附近進攻的則是剛剛抵達上海不久的日本海軍佐世保特別陸戰隊。由於日本天然地理環境的原因,日本政府對海軍的重視程度遠超於陸軍,因此日本海軍陸戰隊所配發的裝備也十分精良,進攻時甚至還有坦克協同配合。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幹掉一名美軍,需要的代價有多大?
    二戰時期日軍在亞洲戰場就是惡魔般的角色,幾乎沒有多少國家是對手,不管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軍隊整體戰鬥力上的,所以這就使得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跟我軍的傷亡利弊達到驚人的五比一,也就是說平均犧牲5人才能幹掉一名鬼子 ,實力差距從這裡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因此那個年代先烈們過著極其艱苦的日子。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裝備精良,人數佔優的國軍屢次被日軍擊潰?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屢次敗於日軍,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國民黨軍隊的領導人問題。 抗戰爆發前,國民黨的中央軍整編了幾十個德式裝備的師。這些都是國軍的精銳部隊。國民黨軍隊有一些將領貪生怕死。 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劉峙。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司令。日軍佔領平津後沿平漢路南犯時,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經激烈戰鬥便自行退卻,十餘天內潰退千裡,被稱為「逃跑將軍」。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國是有差距的。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優勢。1946年7月,美械與半美械裝備部隊最少為22個軍64個師(旅),其中45個師為全美械,火炮四百四十門,汽車三百六十輛。飛機約九百餘架,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B-24、B-25轟炸機和P-51戰鬥機。海軍有接受日偽艦艇288艘,美軍轉讓的艦艇271艘。我軍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3年解放整個大陸。
  • 二戰時日軍喪失了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
    在守島陸軍要求裝備衝鋒鎗時,軍部那幫老朽依然要求軍工在百式衝鋒鎗上裝上兩腳架,標尺射程搞成1500米,要當輕機槍使用的,最為奇葩的是竟然要求裝上刺刀,讓衝鋒鎗與步槍一樣去拼刺。因此,二戰時期,日軍步兵主要裝備的就是6.5毫米的三八式步槍,以及7.7毫米的九九式步槍,都是5發彈倉供彈的手動步槍,不具備連發射擊功能。
  • 二戰時日軍坦言,「最害怕」中國兩支部隊,哪兩支?
    二戰期間,國人「地無南北」、「人無老幼」地為抗日做準備,硬是將日軍謀劃已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打破。 徐州會戰、淞滬會戰和長沙保衛戰等的大型戰場上,敵我兩軍各有傷亡,但日軍也因此而遭受重創,推遲其向全國蔓延的侵略步伐。 有日軍坦言,九年抗戰中,我國的兩支軍隊讓其尤為害怕,一旦遇上就無生還之機會。那麼,他們是哪兩軍呢?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1944年6月,為了打通民國西南運輸線滇緬公路,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下令民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對駐緬日軍進行夾擊,日軍被迫放棄緬北全力駐守滇西。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本多政材認為,由於緬北和滇西日軍均損失慘重,因此緬北和滇西只能二選其一,暫時放棄緬北,在滇西地區集中兵力轉守為攻。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
  • 二戰日軍單兵裝備:通信裝備
    日軍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暴露出自己缺乏現代化先進裝備這一事實,雖然在侵華戰爭中其裝備比起當時的中國軍隊並不算陳舊,但相較美國和大英國協部隊而言就完全過時了。日軍裝備質量尚且可以,但其品質仍不足以適應不同戰場及惡劣環境條件,尤其在南太平洋地區。無線電通信是唯一可以與本土隨時保持溝通的聯繫方式,這也意味著通信將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
  • 二戰時期,每個小鬼子的標配裝備,難怪單兵作戰這麼強!
    長久以來,二戰時期日軍的戰鬥力令人驚訝,侵華戰爭時期,小日本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非常的傲慢,而國軍大部分情況是節節敗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在嘲諷國軍戰鬥力之差勁,其實對於國軍來說太不公平了,同樣是步兵,兩軍的裝備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日軍步兵裝備,其實國軍差的就是一個裝備,雖然說在兵源素質上,也差一些。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
  • 二戰時日軍和美軍軍事實力差距多大?看麥克阿瑟進海島與日軍對戰
    但麥克阿瑟的軍事賭博是有前提的。他是在有勝利依據的情況下賭博的,他善於抓住戰爭中敵方出現的「微隙」,以便「順手牽羊」。 卡維恩是哈爾西的目標,據稱該地有重兵防守。為此肯尼和哈爾西的空軍自上一年的12月份起即對該地進行空襲,並得到尼米茲航空母艦的支援,但未給對方造成多大破壞,因此,哈爾西建議繞過卡維恩而取該地西北90英裡處的埃米拉島。但麥克阿瑟堅持要哈爾西奪取卡維恩,以掩護他攻打馬弩斯島的作戰。
  • 日本二戰時期,憑藉刺刀術亞洲橫行,為什麼遇到美軍卻變成了送死呢?
    早在1937年7月7日,也就是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面掀起了侵華戰爭。換言之在亞洲中日之間的戰爭,早於二戰兩年就爆發力了。不過當時雙方均不宣而戰。美國加入二戰以後的第二天,國民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戰。 七七事變後國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雖然取得了局部的勝利,但總體來說並不樂觀。原來日軍的兵員素質和裝備遠超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