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單兵裝備:通信裝備

2020-12-24 戰爭事典

如今的日本可以說在現代工業技術和通信設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在20世紀30年代並非如此。日本的這些變化最初發生在明治時期,在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衝擊下,日本開始引進西方技術,學習西方文化,實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的三大政策。這場史稱「明治維新」的運動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但與此同時,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日軍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暴露出自己缺乏現代化先進裝備這一事實,雖然在侵華戰爭中其裝備比起當時的中國軍隊並不算陳舊,但相較美國和大英國協部隊而言就完全過時了。日軍裝備質量尚且可以,但其品質仍不足以適應不同戰場及惡劣環境條件,尤其在南太平洋地區。無線電通信是唯一可以與本土隨時保持溝通的聯繫方式,這也意味著通信將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無線電通信是把握軍事戰略機遇,給日本控制下的各個不同基地迅速發送命令和訊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對無線電通信的這種需求也導致日本軍方並未認真評估其可能受到的嚴重威脅。

美國第一次嘗試破譯加密信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的美國外交人員就試圖破譯他們潛在敵人的密碼。美國第一次成功的嘗試是由譯解密碼的奇才威廉·弗裡德曼(William Friedman)完成的,1930年4月他被委任為陸軍通信情報處(Army Signal IntelligenceService,縮寫為「SIS」,是一個美國陸軍的密碼破譯部門,總部位於阿靈頓莊園)的指揮官。1939年,日本為外交通信引入新式密碼機,取代了早期被SIS 研究的代號為「紅色」的密碼機,這種新密碼機的SIS研究代號為「紫色」。到1940年9月,SIS已經成功破譯了「紫色」密碼。同樣在1939年,作為未來軍事行動的前奏,區別於日本的外交密碼,日本陸軍設立了自己的密碼系統。

經過珍珠港事件的慘痛經歷後,在海軍約瑟夫·羅奇福特(Joseph Rochefort) 的領導下,美國軍事情報機構使用所有資源全力破譯這種新密碼,並開始在IBM計算機的幫助下進行複雜的數學數據分析。1942年1月他們最終成功破解了大多數日軍加密通信,實際上, 由於日本3~6個月才改變一次密碼,這使破譯工作變得更加容易。有了這個秘密武器,盟軍幾乎瓦解了日軍精心策劃的太平洋戰役。同年6月,正是由於美軍成功破譯日軍密碼,幾乎挫敗了由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制定的所有計劃。美國幾乎破譯了日軍計劃的所有細節,中途島戰役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場災難,甚至連山本五十六自己,也成為日軍通信不力的受害者。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視察索羅門群島布幹維爾基地(Bougainville)的行程電報被美軍破解,他乘坐的一式陸攻被美軍的P38戰鬥機擊落,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最終被擊斃。

無線電通信也被日軍用於師團或聯隊級別部隊,但更低級別編制的部隊就不再使用了。由於缺少通信設備,加之地形崎嶇,日軍部隊不得不使用其他通信手段,例如有線電話。在戰爭期間,對於日軍部隊來說彼此保持視覺聯繫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在複雜設備(無線電、電話和光學設備)缺少的時候。在戰鬥前或戰鬥進行中,即使是較小規模的部隊也需能隨時收發緊急命令,某些命令因為無法通過無線電或電話傳遞,就採用了今天仍然在使用的古老但有效的辦法進行傳遞。日本軍隊採用了源於中世紀的方法,使用聲音和可視信號來進行傳遞,例如號角、扇子和蠟燭;同時也使用了更多的現代化設備,例如照明器,其中一些設備也用來下達發起「萬歲衝鋒」的命令。在新技術方面缺乏 遠見,也是導致日軍衰落的原因之一。

無線電臺

日軍的通信設備是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和中期設計的,比起美國通信兵的設備來,其性能和可靠性都較低。無線電設備的零部件廣告,例如圖中展示的無線電真空管廣告,催促著公眾為戰爭勝利而努力做出貢獻並支援軍隊。

日軍大多數野外和戰鬥通信都使用由電話線連接的野戰電話,無線電臺最初僅在其他手段無法使用的情況下用於建立直接通信,一旦野外電話線鋪設完畢,無線電通信就很少使用了。日軍無線電設備品質較高,但過於老舊,而且在多山地形的惡劣氣候下受到的防護也很少,這都導致其效率降低,而且由於作戰環境的溼度過高,容易使其內部組件生鏽並損壞。由於日軍在無線電設備的生產上缺少標準化,這引起了補給供應問題,使日軍在保持不同部隊間的通信暢通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以致於不得不通過動物或士兵在戰場上傳遞信息。出於經濟因素考慮,日本使用了輕型材質,例如鋁材和木材,來製造無線電設備零部件,但這樣一來設備又太過脆弱而無法承受惡劣的作戰環境和運輸狀況。

(上圖)九四式五號三二號型收信機,寬21釐米,長14釐米,高22釐米,無電池重4.5公斤。

(上圖)九四式六號無線電臺及內部構造,可接3伏外部電源。「九四」代表皇紀2594年,即昭和九年(1934年)

野戰電話

二戰中,日軍的標準野戰電話是九二式。九二式野戰電話是一種傳統的通信設備,具有一個耳機和一套可以發送莫爾斯碼的訊息系統。這種設備裝在一個帶有鋁製加強邊的機盒當中,其尺寸規格為:長11.8英寸,寬5.1英寸, 高7英寸,重約4.5磅。機盒蓋後面帶有兩個折葉,前面帶有兩個閂鎖,閂鎖用來在蓋上蓋後固定機盒。圖中,機盒蓋打開後露出帶有一個送話器的主耳機,並帶有小曲手柄。電力的供應是通過將手搖把固定到一個可以產生55伏交流電的發電機上實現的。機盒前面板可以摺疊打開以露出內部結構和電池艙,兩個1.5伏的電池以串聯的方式提供3伏的電力。這種通信設備在戰鬥中比較脆弱,而且由於設計過時,發電機啟動會產生幹擾,使得接聽非常困難。

(上圖)九二式野戰電話

(上圖)發電機的內部,允許將呼叫連接到接收機上。工具隔艙在這張照片上也能看到。

(上圖)這種線軸設備由結實的金屬衝壓製作,可以在胸前或背部支撐電話線,並帶有一條攜行的皮帶,適用於困難地形,當不使用時可以摺疊起來。

燈具

這種可攜式陸軍燈具被日軍稱為「隱顯燈」,存在著多種型號,供野外照明、通信聯絡、夜晚訓練演習使用。可以利用這種陸軍燈具從指揮所發送莫爾斯碼,這種方法早在兩千年前就由凱撒的羅馬軍團使用過了,但當時利用的是拋光金屬片或者篝火。這種型號的燈具類似於四輪馬車用來照亮道路的燈具,由金屬衝壓製造,可以由一名士兵手提,也可用摺疊腿放置到一個穩妥的地方。

(上圖)小型的九二式隱顯燈及包裝盒,還可以看到同時配發的蠟燭。

手旗

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日本陸軍和海軍仍都採用了西方的旗語信號系統。日語單詞的音節幾乎是拉丁語系的兩倍多,因此就經常需要使用二面或三面旗幟來組成一個單詞。日軍通過使用帶有旗杆的兩面厚帆布旗幟來實現自己的旗語信號系統,旗手左手持白色旗幟,右手持紅色旗幟。通過不同的揮旗動作,可以表達出不同於其他軍隊的字母和符號。

在這張圖片中,前線的一名旗手正使用手旗發出旗語信號。由於他們在使用旗子時徹底暴露在友軍和對手面前,發送旗語信號也就冒著很大的危險。

野戰手冊上顯示了可以發出不同信號的幾種不同類型的旗語旗幟。

本文自《二戰陸軍單兵裝備:日本》

相關焦點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單兵裝備就是一個士兵所攜帶的戰爭裝備,裝備的先進程度具體看士兵所屬國家的實力而定。可以這樣說,單兵裝備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士兵戰鬥力的強弱,也是背後國家國力強盛的一種具體表現。 在士兵的單兵裝備方面,當屬美國和德國最為豪華,他們各有所長,基本可以並列,而蘇軍次之,日軍墊底。
  • 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關於二戰步兵武器盤點,之前的幾期咱們盤過日本步兵裝備,美國步兵裝備,德國步兵裝備,英國步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各國單兵手槍裝備,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單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 真實的鬼子兵:從單兵裝備了解侵華日軍
    其實之前我通過微博為大家介紹了很多在抗戰期間交戰各方使用的武器裝備,因為微博只有144個字的限定,很多時候我沒有辦法把很多的武器裝備詳細地介紹給大家,今天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可以面對面地為大家介紹幾款具有代表性的侵華日軍單兵裝備與武器。
  • 二戰時期,每個小鬼子的標配裝備,難怪單兵作戰這麼強!
    長久以來,二戰時期日軍的戰鬥力令人驚訝,侵華戰爭時期,小日本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非常的傲慢,而國軍大部分情況是節節敗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在嘲諷國軍戰鬥力之差勁,其實對於國軍來說太不公平了,同樣是步兵,兩軍的裝備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日軍步兵裝備,其實國軍差的就是一個裝備,雖然說在兵源素質上,也差一些。
  • 二戰中,美軍步兵班組裝備的單兵武器都有哪些?美軍單兵裝備介紹
    二戰時期,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生產出了數量龐大、種類齊全的武器裝備,使美軍有相當大的武器選擇空間。本文將簡單介紹一下二戰中美軍步兵班組裝備的主要單兵武器。
  • 二戰日軍的單兵戰鬥力相比德軍如何?綜合得分27.5VS32.5略遜一籌
    (日軍士兵劇照)所謂單兵戰鬥力是一種綜合指標,包括身體素質、訓練程度、戰術素養、武器裝備、文化程度和戰鬥意志等幾個方面。(日軍戰鬥隊形)三、武器裝備在單兵武器和單兵裝備上,當然是德軍更高一籌,毛瑟98K肯定好過三八大蓋,MG34和MG42則完全碾壓九二重機和歪把子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在小說和影視劇形成的固有印象中,二戰日軍是沒有迫擊炮的。而且,日軍真的沒有迫擊炮嗎?近代迫擊炮的雛形就是在日俄戰爭中出現的,俄軍首先發明用來轟擊戰壕中的日軍士兵,日軍也曾試製迫擊炮,但尚未成功戰爭就已結束。其後日軍也曾仿製多款國外迫擊炮。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軍開始裝備國產迫擊炮,直至戰敗陸續有新型號投入使用。
  • 抗戰時期,從38大蓋到擲彈筒,日本單兵裝備水平低端卻橫行中國
    但日軍卻靠著這些性能實在垃圾的武器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作威作福、逞兇一時,性能刁鑽的擲彈筒甚至一度讓人聞風喪膽,日軍單兵裝備水平低端卻橫行中國,虎哥今天就來和大家嘮嘮這其中的因果所在。該型步槍是二戰時期日軍標準制式步槍,由前代日本自產金鉤步槍改進而來,之所以叫它三八大蓋是因為該型步槍在金鉤步槍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個防塵蓋,這是當時的日本關東軍為了應對我國東三省的沙塵天氣而特別設計的,可以有效防止揚沙灰塵進入槍膛當中。
  • 「一級頭到三級頭」:美軍單兵裝備的費用成長史
    二戰期間:單兵裝備「標配」170美元 不過到了二戰時,前期一直都沒有參戰的美軍,吸取了大量歐洲戰場的經驗,不論是從步槍還是到單兵的服裝、以及頭盔,以及更為細緻的輔助裝備,也都做的比較完善,尤其加上二戰中最好的後勤補給,讓美軍顯得很「豪橫」。
  • 從一組真實的二戰彩色照片,來對比一下美、德兩國的單兵武器裝備!
    二戰時期的各主要參戰大國,戰前大多都已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其中美、英、德、俄都是一戰後的老牌工業強國。 戰爭是檢驗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高低的最好課堂,下面我們通過這一組真實的照片,來看看其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這兩個國家,參戰時各自的單兵裝備。
  • 日軍奉行向英、德學習,但為何二戰的武器裝備卻是法國風格
    對二戰有所了解的人們,應該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一時期的日本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帶有很明顯的法國風格。 可為什麼到了二戰時,日軍會留有這麼濃厚的法國風格呢? 其實,早在向英、德取經之前,法國早就是日本的好老師了。甚至直到二戰爆發前,日本也未曾停止向法國學習。
  • 二戰美軍單兵負重33公斤,有多少戰鬥裝備?又有多少是行軍裝備?
    二戰時期,那個時候運輸手段還不像今天這麼完善,所以很多東西都得士兵自己來背,負重會非常高。 比如說美軍,這裡以當時美國陸軍步兵的冬季單兵負重為例,詳細解析一下美軍需要攜帶哪些東西。
  • 二戰時,日軍和國軍的裝備差距有多大?
    如果你看過一些戰爭片的話,你就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些電影裡面,對於日軍的描述都是一些智商下限、戰鬥力為零的情況,但是,真實的情況絕對遠超我們的想像,實際上日軍的戰鬥力是遠超我們當時的軍隊,甚至連拼刺刀都玩不過人家,那麼,日軍到底有多難對付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抗戰國軍單兵裝備:人家有雨衣 我有大草帽
    這套豪華裝具主要參考日軍和德軍的單兵裝具設計,不過只是在閱兵和有高級將領出席的野戰訓練中才有機會配給士兵,真正在戰時卻極少配發,只能算是一種充門面的花瓶擺設。遺憾的是德械式師沒有配發二戰時期德軍最具標誌性的個人裝具「Y」形背帶,缺少了德式單兵裝具中最有點睛意味的那一抹亮色。
  • 世界上最奢侈的單兵裝備,美國特種兵一身裝備價值百萬
    但在如今的環境下,真正走上戰場時,解放軍與美國士兵對上,卻不一定能佔到優勢,其原因就是美國的單兵裝備也非常豐富精良,可以說,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戰場上的戰損率要低於很多國家的原因。這一點,也是眾所周知,在這之前,美方還曾炫耀過他們單兵裝備的厲害之處,雖不能保證人毫髮無損,但在保命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能力。
  • 武裝到牙齒的高科技,看了美國的單兵裝備,真是不得不服!
    美國特種部隊的標準單兵裝備中,個人防護服就有:防生化服,防彈頭盔,防彈背心和防刺手套,防刺作戰靴。 美軍特種部隊的防彈頭盔名為MPLS頭盔,這款頭盔是一款多能,多用途的防彈頭盔,本身除了主體以外,可以配掛包括夜視儀,手電筒,護目鏡和通信耳機在內的十餘種設備。另外,如果需要執行一些危險的任務,或者是任務地區有有害氣體的話,頭盔也有專門的加裝式附加防彈板,可拆卸護目鏡,可拆卸下顎防彈罩和可拆卸的氧氣供給設備。
  • 二戰日軍的「特殊」武器,射程不是很遠,但是準確率卻很高
    在二戰的時候,日軍的步兵部隊裡面有一種特殊的武器,它的射程不是很遠,但是準確率卻很高,很多時候士兵可以將其精準地投射到我軍的重機槍陣地,從而造成一定的傷亡。這種武器就是美軍俗稱的「膝蓋追擊炮」,也就是八九式擲彈筒。
  • 朱可夫對二戰日軍的評價:士兵優秀,軍官垃圾
    諾門罕前線的日軍八九式坦克除軍事思想陳舊落伍、精神領域盲目樂觀外,武器裝備的落後也是日軍的短板。而對陸軍投入較少,陸軍武器裝備發展滯後,三八式步槍是日本1907年完成研發的,但直到二戰結束仍是日本陸軍的制式裝備,衝鋒鎗等單兵自動武器發展基本是空白,火炮多以75毫米山炮、野炮為主,在當時就已證明無法有效對付蘇聯裝甲集群,大口徑火炮數量很少且質量不高,整體實力雖優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但遠遜於美、蘇、英、法等國家軍隊同期發展水平。
  • 二戰德軍步兵班組的單兵裝備以及彈藥攜帶和儲備情況
    二戰時德軍強悍的戰鬥力至今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德軍的步兵班戰術、步兵班背後的火力支援、後勤是促成戰爭中德軍戰鬥力強悍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德軍基層步兵單位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供應情況吧。
  • 單兵作戰威力最大的火炮,戰場上使用範圍極廣,為何退出現役部隊
    戰爭時期為了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部隊中出現了很多威力驚人但其貌不揚的武器裝備,二戰時期地面作戰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重機槍、火炮,但很多單兵作戰武器也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噴火槍、擲彈筒等等,都是在二戰時期被研發出來的單兵作戰武器,其威力驚人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