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島內出現了一個句式,叫做「民進黨不倒……」,省略號裡可以隨意添加各種信息。
諸如,臺灣南部的很多農民,就弄了「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布條,也有商家掛出「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的標語。
而這兩天,這個句式又有了新內容,叫做「民進黨不倒,冷氣裝不了」。
原來,今年5月,臺灣經歷了史上同期最高溫。如果說成年人還可以躲在辦公室裡吹冷氣,那麼全臺的中小學生可就是「臭汗與香汗齊飛,高溫與溼熱一屋。」別說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無法專心上課,就連老師也會感到心浮氣躁、力不從心,因此要給全臺中小學生教室加裝空調的議題,又開始浮現了。
其實,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有很多臺灣民眾在臺行政機構的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上提案,要求為中小學全面加裝冷氣。不過向來,臺教育部門都會「認真」研議一番,最後下一個「從長計議」的結論。因為裝冷氣、吹冷氣是一筆大錢,地方縣市沒錢付,臺當局也不想給。所以提案歸提案,最終臺當局照例呼籲各地校園裝遮陽板、開電扇,能克難的還是繼續克難下去。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有了變化,很多縣市長候選人都紛紛出來呼籲要給中小學生加裝冷氣,而「始作俑者」的就是柯文哲。
近日宣布還債520億(新臺幣,下同),讓臺北脫離「千億債務俱樂部」的柯文哲,剛剛被臺網友「含淚勸說」選2020後,6月3日再度提出政見,要給臺北的中小學加裝冷氣,立馬引發廣大家長的追捧。
緊接著,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4日也一口答應,「只要當選,就幫學校裝冷氣。」
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稱,高雄每年從4月到10月的平均氣溫都是全臺第一,師生在宛如烤箱的教室裡汗如雨下,老舊風扇開到最強,吹出的也仍是熱呼呼的風。但高雄市教育局卻算了一筆帳:若中小學全面裝冷氣,含電力改善工程需要33億元,每年另需電費1.5億元,而冷氣設備「非屬臺教育部門頒訂中小學設備標準範圍」,且涉及節能減碳環保議題,因此要求臺當局制定統一政策予以補助。
面對這種局面,韓國瑜立刻抓住機會,表示高雄天氣比臺北熱,如果不裝冷氣,等於是「臺北行、高雄不行」,市民更易有相對剝奪感,因此未來他如果當選市長,會積極賺錢投資教育。韓國瑜還稱,他的政見「賺錢、賺錢、再賺錢」真的很實際,因為市政府沒錢,小朋友冷氣都沒得吹。
隨後,其他縣市也紛紛跟進。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全市一萬多間教室裝冷氣需要20億元經費,每年維護費用5500萬元,正在審慎評估中。5日,臺中市長林佳龍宣布全市中小學教室將全面安裝冷氣。他還稱,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使用冷氣的時機,是最好的環境教育。
為什麼往年只有民眾關心而且總是不了了之的中小學加裝冷氣提案,今年突然成了島內政治人物的重要政見?因為,比今年天氣更熱的,是今年的2018選戰。
比如韓國瑜,嘴上雖說只要他當選就裝冷氣,但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是針對選戰的,他的弦外之音其實是點出高雄深綠支持者目前的尷尬處境,民進黨完全「執政」了,高雄人還是差臺北人一大截。
再比方說柯文哲,雖然開了給中小學教室全面裝冷氣的「第一槍」,但是柯文哲卻始終沒有對15億的安裝經費和安裝時間表做出具體表態。也就是說,韓國瑜的許諾是「鏡中花」的話,柯文哲的也不過是「水中月」罷了。
再看看相繼表態的臺中、桃園、新北,無一例外都是臺灣的都會區,這些市長競相打「冷氣牌」,基本算是有底氣的。畢竟「六都」的財政向來比非「六都」的縣市來得寬裕,裝不裝冷氣至少還有討論的空間,而非「六都」縣市似乎只能繼續喊窮。可是,同一片藍天下,有錢或敢花錢的縣市能給孩子吹冷氣,財政困難縣市的孩子就活該受罪,這恐怕會激起民眾更大的反彈。
更何況,以臺灣現在的電力儲備,以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童話,全臺中小學校園都加裝冷氣,真的不是在給蔡英文出難題嗎?難道真的要逼著蔡英文「用愛發電」嗎?
所以,嚷著說校園該全面裝冷氣的候選人,如果不知該有相關配套,大概只是想用「冷氣政治學」來騙點選票而已。只是「再苦不能苦孩子」這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成為了吹著冷氣做決策的臺灣政客掛在嘴邊的虛偽口號,真的讓人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