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普羅旺斯
幾年前,磨房論壇曾經有這樣一個參與性帖子,標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去旅行?」回答的人很多,答案五花八門。我想了很久,還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太宏觀了,我根本沒有想好它最終的答案。
這個帖子後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回答出了這個問題的某一個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一個宏觀的帶有哲學思考意義的問題最終最「終級」的答案。就像讓你回答:「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一樣,它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它根本沒有答案。
但我相信「人為什麼要旅行」這個問題一定有一個最接近的答案,而每個人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有一個專屬於他的答案。
我很清晰地記得幾年前看《南方都市報》的「漫畫聯盟」這個版面裡一幅多頁的漫畫,一個署名阿科的人用漫畫表達他的旅行和很多的思考,最後一個畫面中的旁白是:「我終於明白了,旅行就是去遠方找到自己。」 這句話是我到目前為止最認可的關於「人為什麼要去旅行?」的答案。
人最初的旅行或許多少都帶有些逃避的目的,比如2004年底,我為期兩個月的麗江和大理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出發之前,我心中雜草叢生,那時正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我有很多問題都想不明白,我非常迷惘: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應當做怎麼樣的自己?未來的生活如何安排?......
法國:普羅旺斯
希臘:聖託裡尼島
愛沙尼亞:塔林
我無法在塵囂甚上堪稱瘋狂的一個城市裡想清楚這些問題,於是選擇逃到一個有陽光、有流水的安靜古鎮,避開曾經必須面對的工作和義務,從一個忙碌煩躁的都市人徹底歸零到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
當所有的重壓和曾經緊緊包裹自己的蛛網暫時不存在時,我突然發現大腦清晰了很多,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一些問題了。
真奇怪,往往是在一個陌生的場境下,陌生的處所裡,當一個人跳離開日復一日的圈子後,反而更容易看清楚自己,或者說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很幸運,經過兩個月的獨自遊逛、曬太陽、發呆,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早晨,當我坐在麗江一個小客棧的大床上慢慢往臉上抹橄欖油的時候,一道光打入我心中,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找到了答案:我明白了從今以後,我不可能再過一個白領朝九晚五的生活了,熱愛自由和旅行的我可以選擇做自由職業。
背著75升的紅色大背包,我又回到了這座我一次次逃離的城市,感覺自己煥然一新。
現在的我,就是在過那時想好的生活,既然決定了,就沒有猶豫和動搖過。 之後,我一次又一次的背包旅行其實就是我選定這種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曾經許下一個心願:我想用五年時間把中國走遍。這或許是個痴人說夢的願望,因為從許願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而中國,我只走了幾個小小角落。但是,有夢想總歸是好的。它讓我覺得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我是一個如此好奇的人,我總想知道遠方以遠的人們他們是怎麼生活的?他們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每天吃什麼樣的飯?他們眼中的風景是什麼?他們真的快樂麼?我想知道很多很多人是怎麼生活的,他們的生存和內心狀態。
每次在一個陌生城市或者小鎮行走的時候,我都在苦苦思考這些問題,我想從無數個他們那裡找到生命或者生活最本源的東西,從中,給自己一些啟示,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生活狀態。
再說說別人,我朋友圈子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熱愛旅行的人,他們的旅行方式各個不同,境況好些的就自駕車跑遍很多別人聞所未聞的奇怪角落;還有一些更富裕的人們坐著飛機滿世界跑,他們去而且只去國外旅行。
我有些朋友是收入拮据或者暫時沒有固定收入的人,他們花著自己不多的積蓄,或者徒步,或者坐最便宜的車,住最便宜的旅店或者睡帳篷,同樣七七八八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行方式和狀態,這要根據他具體的生活情況來決定,我覺得旅行的方式根本沒有高下之分,只要他去了遠方,感覺到快樂和放鬆,思考或者發現了在庸常生活中所沒有想過的問題,旅行的目的就達到了。
西班牙:塞維亞
義大利:溫泉勝景
馬爾地夫
至於人為什麼要去旅行?這些朋友們的回答各個不同:放鬆、好玩、拍照片、看美景、品美食、或者根本沒有為什麼......
再想一想,人為什麼去旅行最終極的原因可能是米蘭.昆德拉的那句話: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別處」——生活在一個狀態或者一個居所中的人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幻想另一個狀態或者處所,總認為現在的狀態是糟糕的,不令人滿意的,而「別處」的狀態是更好的。
於是,每個人在可能的條件下都踏上了去「別處」的旅行,遠方的誘惑力也就在此吧。每個人都想在遠方去尋找更美好的狀態,在遠方暫時忘記庸常生活中的不快和壓力。
但是,再長的旅行也有結束的一天,走得再遠,每個人最終都要從「別處」回歸自己原來的居所,或者哪怕不回到原來的居所,再長的旅行結束後,也要面臨一個最終極的問題:「自己最終的生活。」
所以,輪迴一大圈,終點又回到起點,這就產生了我一個去怒江秋那桶一個小村子幽居的朋友關於「旅行好比是一場撒歡」的回答。
西班牙:巴塞隆納
葡萄牙貝納吉爾洞穴
捷克:布拉格
因為,走得再遠、走得再多的人最終會明白,旅行並不能解決生活中最終極的矛盾和痛苦,它只能是暫時的釋放和緩解。
當一個人從旅行中獲取了足夠的力量和勇氣後,他還是要回來,面對他旅行之初必須面對的一切。 如果旅行真的能帶來答案和救贖,那麼應當就是旅行之後你擁有了重新面對生活中所有矛盾、糾纏的力量和勇氣吧。
人只要一天生活在這擾攘的塵網中,就一天是不自由的。我們無法像莊子那樣做到遨遊天地間的逍遙自在。只要束縛和壓抑存在,隔一段日子去旅行,就會成為必然和必要。
每到黃金周前,我看到旅行論壇裡那麼多說「憋了一年了,終於要去旅行了!」的貼子大量存在著,我就會感到難過。這麼多的人想去旅行,從某一個側面正說明了現代生活讓無數的人感到不快樂、緊張和束縛,旅行就成了許多人暫時的甚至是唯一的出口。
我很欣賞一個論壇上的朋友:ID是過客乙的一句精彩留言:那麼多人想去流浪,但對於一條流浪狗而言,最想的卻是「找尋那條鎖鏈」。
生活在別處,永遠是這樣......
(寫於2008年10月3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法語朱老師,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你點讚、留言和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