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上黨味 濃濃的家鄉情——糰子

2020-12-21 山西省人民政府

 

 

 

 

  上黨地區麵食文化源遠流長,在種類豐富的麵食當中,糰子作為尋常老百姓的當家主食,尤其是除夕當日,為了圖個好兆頭,可是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它有著更深層次的寓意,人們對合家團圓、幸福美滿的美好寄託。

  每逢進入臘月天,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儲備傳統的春節美食。老人常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剛過,年味也越來越近,記者走進長治城區「老郭家糰子店」,探尋遵循傳統手法蒸出的糰子。「老郭家糰子店」因糰子味道地道正宗而香飄萬裡,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手工製作糰子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關鍵,決定著它的味道和口感。我們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口感,製作地道的上黨糰子。」老郭家糰子店製作人孫愛花認真地說,「求質量包好每一個糰子,將糰子的製作手法傳承下去,留住老味道。」

  吃得是味道,憶的是鄉情。以前,生活條件差,白面少,每逢臘月天,家家戶戶蒸一缸子糰子,全家人可以吃到開春。現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無暇按照繁瑣的傳統手法製作美食,但傳統美食的誘惑或是情懷意蘊猶存,這也是糰子頗受青睞原因。

  孫愛花笑著說,自家的糰子最遠送到了德國,在外遊子忘不了家鄉味兒。據了解,臘月天做糰子是延續了上百年的春節習俗。蒸出來的糰子除了自家食用外,還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通過糰子不斷地傳遞著家鄉味道。(馬立明 牛紅巖)

相關焦點

  • 來河南必吃的三道美食:地道河南味,濃濃家鄉情!
    來河南必吃的三道美食:地道河南味,濃濃家鄉情!1.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麵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
  • 蒸「糰子」日銷一千月收兩萬
    上黨地區有句俗語「糰子蒸好,大年就到」糰子又稱「黃蒸」是上黨地區的一種美食是上黨地區春節期間必備年貨之一放進在院中早己準備好的用柴火或炭火燒開的大蒸籠裡,蒸上幾個小時後,糰子就可以出鍋了。蒸熟後的糰子呈金黃色,一揭鍋,散發著獨特玉米和黍米香氣的糰子味在空氣中瀰漫,年節的味道也隨之而來。「龍媽媽糰子」,是李坊村侯小龍、宋帥帥夫妻倆在2017年創辦的,之所以起名叫「龍媽媽」,因為這是侯小龍媽媽的手藝,另一方面,也表達對母親的尊重與感激。
  • 元宵節,我們聊聊「家鄉味、家鄉情」
    一種美食,講述一段故事,訴說一記美好回憶,寄託一絲對親情、鄉情的依戀,記錄一方鄉土風情。這也是家鄉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湯池鎮牛衝村元宵節必備早茶,吃上米餃,品一杯早春綠茶,意味著新的開始,孩子開學,父母也著手春耕,新的美滿生活從這裡開啟。而今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米餃依舊常常挑起我味蕾的記憶,念念不忘,因為她承載了思鄉之情,那地道的家鄉味,對於漂泊異鄉的遊子來說,總是會成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 品家鄉味憶家鄉情
    錦繡朝陽食府太原店家鄉情、家鄉話、家鄉味,整個大廳洋溢著濃濃的甜蜜,有的細細品味尋找老家味道、有的暢談分別多年後的經歷分享、有點老鄉呼叫好友加入、還有的拍視頻發抖音、上快手,有的老鄉一道菜吃好幾份家鄉豆腐丸子當到每桌問詢菜品味道的時候,老鄉的反饋讓你心頭好暖,感覺這一月來的付出終於有了答案!
  • 【新春走基層】回憶煙火中的溫情,找尋家鄉的年味
    那些久久縈繞的家鄉味,才是「年」的最好代言。這個寒假,南財國貿院的學生們領回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找尋家鄉的年味。臘肉、餈粑、雞湯泡米,每一款都是十足的家鄉味道。灌香腸——封存在歲月中的香味「做香腸是家裡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大街小巷很快都會瀰漫起過年才會有的喜慶忙碌的氣息。」來自南通的韓藝介紹。
  • 邯鄲三中:小小的手抄報 濃濃的家鄉情
    為激發學生愛國愛鄉熱情,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搭建學生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近日,河北省邯鄲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主校區高一年級開展了「我和我的家鄉」手抄報大賽。三中學子們盡情揮毫,展示自己的藝術功底。
  •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米糰子那留戀的味道才叫家鄉!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我愛我的家鄉,愛她的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我愛我的家鄉,愛她的溫情脈脈,佳餚獨特。我愛我的家鄉,那裡住著愛我、疼我的姥姥和舅舅,那裡有令我回味無窮的米糰子。糰子是我們荊州的特色美食,同是湖北,但只有荊州人會做糰子!糰子外皮是用米粉做的,裡面包著肉、蔬菜、蔥、蒜、豆腐等各種食材炒制的餡。糰子被巧手的荊州人搓得白白胖胖、圓圓滾滾,像個迷你的白色小籃球,仿佛你輕輕一拍,它就能彈跳起來。輕輕咬上一口,既有稻米的清香,也有肉菜的油香,不淡不膩,真的是唇齒留香!
  • 中國情 家鄉味 老闆精
    本屆美食節,我們的主題是中國情,家鄉味。孩子們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學習、體驗、參與、成長。來看看各班的設攤小老闆是如何煉成銷售王,變身老闆精的吧!一、我是老闆我做主,先給自己封官職。說起家鄉,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從語言到地標,從習俗到美味,每一個細節都不願錯過.的確,這世上,唯有美食與鄉愁不可辜負。新疆孜然羊肉,四川宮保雞丁,北京板鴨潮鴨,廣東燒鵝叉燒,一口氣兒都念不完的四方名菜,讓您垂涎天下美味、回味家鄉風味!
  • 紅毛草乾貝羹:希臘大廚用特殊食材做出地道家鄉味
    紅毛草乾貝羹:希臘大廚用特殊食材做出地道家鄉味
  • 一碗臊子麵,一味濃濃的思鄉情,這是西北人離不開的麵食
    然而在我們內心最割捨不下的還是那碗臊子麵因為他是一碗家的味道因為他是一碗家鄉味因為他是一碗濃濃的思鄉情臊子麵的做法說簡單倒也簡單面有不同百家百家味菜亦如此各家有各家的小菜唯一不變的是對這碗面的記憶臊子麵、家常味臊子麵、家鄉味
  • 一碗臊子麵,一味濃濃的思鄉情,這是西北人離不開的麵食
    然而在我們內心最割捨不下的還是那碗臊子麵因為他是一碗家的味道因為他是一碗家鄉味因為他是一碗濃濃的思鄉情臊子麵的做法說簡單倒也簡單面有不同百家百家味菜亦如此各家有各家的小菜唯一不變的是對這碗面的記憶臊子麵、家常味臊子麵、家鄉味
  • 一菜一餚皆是故鄉情懷,獨一無二的家鄉味,最懷念的家鄉味!
    中國人的思鄉之情,要說濃縮在家中那一整桌的美味中,一點兒也不為過。有一種曾經的味道總是念念不忘,它是記憶中的家鄉的味道,食物承載思鄉之情,那地道的家鄉味,對於漂泊異鄉的遊子來說,總是會成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在我的理解裡,家鄉的味道從小處說其實是家庭的味道,是母親的飯菜,父親的嘮叨,是兄弟姐妹的相互關心和支持。
  • 潮汕特色美食「鼠曲粿」,濃濃的家鄉味,讓人念念不忘!
    在潮汕人的記憶中,鼠曲粿顏色深綠,柔軟香甜,散發著鼠麴草和蕉葉的清香,有濃濃的家鄉味,讓人念念不忘!鼠曲粿(guǒ)也稱茨殼粿,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小吃,潮汕民間年節祭祖一般都會有鼠曲粿。這種粿名字很怪,一般大家很少人會把老鼠和食物聯繫在一起,但其實這種粿跟鼠年也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它用一種名為鼠麴草的植物給外皮上色,才因此得名。
  • 來越夜越精彩的江蘇鹽城,體驗地道蘇北人情蘇北味
    熟面經過發酵以後,迅速的把它貼在鍋上,這可是地道的蘇北農家吃法。這是鹽城非常有記憶的一道家鄉菜,把糯米和成面之後再燙,搓成小圓子,下油鍋炒到金黃色,再配上黑白芝麻、白砂糖,就是給客人的一道尊貴美食了。吃的時候,再用酒精爐在底下加熱,酒香的味道、韭菜的味道、長魚絲的鮮味,多味融合
  • 農村人忙出濃濃年味 全家人一起做糰子圓子米粑
    在農村,不少人說濃濃的年味是忙出來的,的確,倘若每一件年貨都購買,家裡自然沒有那份熱鬧的氛圍。在皖西南的農村,過年前,村民們一起「忙」年,家家戶戶忙出了濃濃的年味,也增添了鄰裡之間的感情。「順年豬」是過年的一種習俗,一家「順」年豬,村民們都來幫忙,「順年豬」是殺豬的意思,這裡用「順」象徵事事順利。當天,東家會燒上幾桌好菜,大家坐在一起邊吃邊談心。圖為「順」年豬前稱豬的重量。
  • 鄭品家鄉味——過年不回家,也不能少的家鄉味!
    對於異鄉遊子來說,過年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就是與家人圍在一起品嘗家鄉美食的味道。
  • 愛在七夕 情滿上黨
    我們的節日·七夕愛在七夕 情滿上黨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長治市各縣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七夕主題活動,展現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婚戀新風。在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一場以「紅豆寄相思·共傳中國情」為主題的七夕演唱會如期上演。
  • 濃濃的故鄉情
    我的故鄉情自從父親去世後,老家就沒人了,我永遠也回不去那個讓我流連忘返的家了,遠方的家成了我永遠的鄉愁。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思鄉之情也與日俱增。在女兒五歲時,我帶著她告別城市的喧囂來到了鄉村的老家。家鄉那甜滋滋的水,家鄉那棵高大的絨花樹,家鄉那璀璨的星空,家鄉那大如盤的紅彤彤的月亮……遠方的家成了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鄉愁。我把這濃濃的思鄉之情化作文字,要比埋藏心底要好受許多吧。
  • 上黨故事「代言人」為你講述上黨故事
    熱情洋溢、幽默風趣地向大家講解了上黨由來和上黨文化。作為一名上黨區的專職講解員,接下來我也會從各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也希望為我們上黨地區的文化和旅遊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們從上黨文化、上黨與潞商、上黨與古建等地域文化入手,這次的課程更加的緊湊和精緻。
  • 2020年春節年味十足的山西古鎮,每一個都值得一去!
    春節將至,可感覺一點也沒有過年的氣氛,不知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還是城市千篇一律,濃濃的年味已經淡出了我們的生活,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年味十足」的地方山西古鎮吧,看看它們是如何帶你找回「年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