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星巴克「疫情窟窿」有多大?單季虧了近7億美元,恢復要等到明年3月底
(7月中旬北京某星巴克門店 黃興利攝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
疫情席捲全球,美國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也慘遭影響,7月29日,星巴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在第三財季(截至2020年6月28日)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8%。雖然隨著疫情的後續恢復,星巴克認為未來的恢復速度將快於預期。但是隨著新銳咖啡品牌的興起,以及國外成熟連鎖咖啡品牌逐漸入駐,在中國這一主力陣地,星巴克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中國同店銷售下降19%
據美國咖啡連鎖星巴克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第三財季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8%。不過,星巴克對未來表示樂觀,認為隨著經濟活動的逐步重啟,公司業務的恢復速度將會快於預期在星巴克看來,其業績表現好於市場預期。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第三財季營收42.2億美元,好於華爾街預期,去年同期為68.2億美元;淨虧損6.78億美元,市場預期虧損7.23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4億美元;同店銷售下降40%,市場預估下降42.8%;中國同店銷售下降19%,預估下降21.7%。
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很少能得以倖免。大本營身處目前疫情漩渦的美國,星巴克預計,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損失約為31億美元。星巴克表示,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損失將會在今年逐漸減少。「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4月中旬,星巴克的同店銷售降幅達到65%,但在6月之前已經恢復到下滑16%。預計,同店銷售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完全恢復。今年其全球同店銷售降幅將在12%至17%之間。」星巴克方面表示。
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疫情臨近結束之時,《華夏時報》記者曾走訪調研市場看到,星巴克在同類能堂食的食品企業中,率先營業並恢復堂食的,並開通了線上業務應對疫情的影響。
當時,對於中國市場的疫情後的銷售恢復情況,星巴克也表示,同店銷售將會在今年年內完全恢復。
星巴克執行長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表示,在2020財年第三季度中國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9%,降幅較第二財季大幅收窄。其中,客單價在第三財季貢獻了10%的增長。這一關鍵指標有望持續提升。而中國6月的同店銷售額降幅已收窄至16%,預計7月的降幅將繼續收窄至12%-14%左右。在第三財季,中國還成為了星巴克全球門店拓展的主力陣地。
目前,星巴克在全球共有3210家門店,美國和中國的門店佔公司總數的61%,分別為15243家和4447家。除了疫情後的恢復情況之外,星巴克還表達了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其門店的整合的戰略規劃。
星巴克此前曾表示,計劃用一年半的時間在北美地區關閉多達400家門店,同時加速發展更加便利的售賣模式,如路邊自取咖啡、免下車取咖啡等。星巴克計劃在北美地區開設大約300家只提供外賣和自取的咖啡店。在中國市場,類似的咖啡店也在開設,名為「Starbucks Now」。新零售策略旨在「提升消費者體驗、擴大零售規模,使利潤將來能持續增長」。對此,業內分析認為,星巴克的新零售策略體現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消費習慣發生了較大改變。
外部咖啡的挑戰
布局新零售門店無論是蓄謀已久還是被迫轉型,對於曾經高高在上的星巴克來說,如此快速地轉變,除了各品牌之間的競爭外,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外部咖啡品牌的挑戰接踵而至。
在中國市場,星巴克最為強勁的對手是騰訊投資的Tims咖啡,後者開始連續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店,布局速度明顯加快,來勢洶洶,而Tims是加拿大市佔率高於星巴克的咖啡品牌。
2019年2月,Tims咖啡在中國上海開出首家門店。今年5月,Tims咖啡在上海一口氣開了12家店,目的是「提高門店密度」。7月,又在杭州、北京又開出首店,加上在上海、鄭州、大連等城市的布局,全國門店已超50家。
7月29日,《華夏時報》來到位於北京世貿天階的Tims門店看到,門口已經排起長隊,雖然店內面積不大,但人頭攢動,戶外也坐滿了顧客。不過,店內銷售的飲品品牌並不多,比星巴克少了很多。多位顧客受訪表示是來嘗嘗鮮,沒有特別的感受。而幾位歐美海歸則表示該咖啡的風格定位很符合加拿大的風格,簡單又直接,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
Tims方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初期,對於服務業來說,員工安全和現金流管理是最主要的挑戰和影響。在政府和業主的支持下,公司獲得了部分租金補貼,並改善了成本管理。同時,疫情讓消費者的點餐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以堂食為主,疫情期間外賣和外帶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 Tims 的堂食已經逐漸恢復,但同時外帶和線上外賣 的比重增長迅速。「未來我們將加速在華發展布局,積極開拓數位化創新,進一步提高中國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體驗。」
不過,Tims也只是目前風起雲湧的咖啡江湖的一個縮影而已,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新興消費國之一,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26%左右,這讓眾多咖啡品牌對中國市場垂涎欲滴,競爭不僅是大品牌之間,國內本土品牌也在摩拳擦掌。
2019年5月底,瑞幸宣布計劃到2021年底在國內建成10000家門店。隨著造假醜聞和退市接踵而來,10000家門店成了空談,疫情過後,瑞幸咖啡在北京關閉了近三分之一的門店。
除此之外,另一個與瑞幸咖啡齊名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一直在關閉自有門店。與瑞幸咖啡一樣,連咖啡也曾風光無限,從2014年起共融資6輪,金額總計約4億元人民幣,到2018年至少在全國開設了200多家門店。2018年,網際網路咖啡行業燒錢大戰打響,瑞幸咖啡靠補貼大戰火速上市,而連咖啡則在燒錢大戰中出現大規模虧損。
咖啡大戰一促即發,但瑞幸咖啡的案例提醒了一個現象,網際網路咖啡猶如一個五彩斑斕的泡沫,來的快去的也快。
當前,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正在迅速增長。有數據顯示,在現磨、即飲、速溶三大咖啡品類並駕齊驅的中國咖啡市場,速溶咖啡佔據了70%市場份額。業內認為,對於還在發展中的市場而言,70%的佔比是情有可原的,在尚在咖啡用戶培養階段,速溶咖啡方便、快捷、高性價比的優勢更容易切入到中國大眾消費者的用戶需求。而屬於線下市場的現磨咖啡佔比20%,儘管乍看空間相對狹窄,但對接高端市場的精品現磨咖啡的市場徵戰從未止戈。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