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火的帶貨模式無疑就是直播,圍繞直播,零售巨頭們更是輪番上陣紛紛展開布局。然而,新零售之爭,直播只是明線,而且直播帶貨只是形式上的創新,本質依賴的還是供應鏈、物流等硬功夫。
從關注度層面來看,直播算是明爭,同城零售是暗奪。從重要程度以及資金、戰略等投入度來看,阿里、蘇寧、京東等零售巨頭們、相比直播領域的布局,在同城零售的布局更深、更長遠。
近日,據晚點LatePost團隊爆料,早在4月中旬,天貓超市事業群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阿里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同城零售事業群已經上升為阿里巴巴CEO張勇重點關注的1號項目之一。
而參考其它零售巨頭們的舉措,線下同城零售這個與直播帶貨一般在此前疫情防控最嚴時的大放異彩的行業,或許也是一個不容忘記和錯過的寶藏地域。
布局通盤有因果,巨頭落棋無廢子
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零售巨頭在同城零售的布局方面同樣有些忙忙碌碌。
據報導,進入4月以來,京東零售分幾次宣布了數位副總裁級別的新崗位任命。其中,新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整合原有的消費品事業部、新通路事業部、7FRESH和1號店,原消費品事業部負責人馮軼為該新的事業群負責人。
作為線下零售起家的蘇寧,在同城零售方面的布局更是大手筆,一直動作不斷。去年年初收購萬達百貨,而後蘇寧易購又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對於京東、蘇寧而言,加碼線下布局承載了兩個使命。
其一:本地生活,搶佔美團部分市場
網際網路場景的分割,各個領域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具備相當體量的企業。現在,不安於現狀和天花板限制的企業開始入侵別人家的底盤。頭條做搜索,美團網約車,順豐送外賣,皆是如此。
阿里發力本地生活毋庸贅述,從年初支付寶改版開始,外界認為是在對美團的生活服務江湖發起衝鋒。零售與本地生活自然是有天然切合度的,或者說零售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社區便利店,美團也推出美團買菜布局零售。
如今,京東、蘇寧在泛本地生活業務面前也開始認真起來,不能幹等著對手以後降維打擊自己。不久前,京東「梨喔喔」升級為「梨渦」,加入更多本地服務功能,被看做京東正在加速校園本地生活的部署。蘇寧此前推出的小Biu智慧屏,也集合了蘇寧本地生活服務。京東、蘇寧的本地生活心,已然路人皆知。
其二:多元布局消費場景
前兩年都在喊新零售,關注線下價值。而現在一邊是直播帶貨的熱火朝天,另一邊,繼天津大規模關店後,全時北京地區門店被傳出將在5月底全部撤出。而且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作為北京數量最多的便利店,全時也只是進行三次融資,給外界的感覺似乎資本市場對線下零售形態不太感冒的樣子。
咋一看,似乎是線上又開始進行價值回歸,線下又被一片唱衰聲所籠罩。
然而,零售業的變革,本質上是提升商業的效率,提升用戶體驗這樣一個過程,直播帶貨這種線上渠道形式的創新歸根結底不過是零售本質的一個體現。
在阿里同城零售事業群某崗位的招聘需求中,該事業群的定位被介紹為「立足為客戶提供同城生活圈一站式購齊服務,同時立足為商家賦能,提升整體的供應鏈效率」,願景是實現「天貓超市,天下超市」。
用通俗點的話解讀就是,要做用戶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意,培養用戶「一站式」的消費慣性。阿里作為零售領域的巨頭,阿里的大變動,不啻為行業風向標。蘇寧,京東等電商巨頭也都大力布局線下零售業態。
此外,越多元,越高效。
總結日本7一11便利店的成功秘訣,「坪效革命」、「數據賦能」、「短路經濟」這三個詞被無數零售人試做行業聖 經。
其中,密集選址,地毯式連片運營的方式一定是首屈一指的。這樣的好處就是品牌曝光更高效、共同配送人效更高。隨著業務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將越來越小,堪稱邊際成本遞減規律應用的典型。
如果只是基於現有零售業態展開布局,坪效、人效無疑是很低的。既然如此,倒不如在現有資源基礎上進行延伸。例如售後維修站延伸至更廣義的維修服務,「前置倉思維」逐漸深入人心,這些都是為了把現有人、貨、場之間的運作發揮到極致。而且,業務越多,數據越準確,經營效率也就越高。
由此,在接下來零售產業將呈現出以下幾種發展趨勢;
趨勢一:「空軍」轉型,「陸軍」留存
直播是天上飛的空軍,商超則是地上跑的陸軍,對於巨頭而言兩頭都不會放下。
「空軍」方面,疫情催生最火的模式是直播帶貨無疑,然而直播電商的最終形態是貨帶人,而不是人帶貨,還是要回歸供應鏈主導的零售本質,而非主播主導的意向經濟或者粉絲經濟。目前直播帶貨的核心課題就是渠道形式背後的供應鏈標準化體系建立,能夠做好的也只有阿里、京東、蘇寧以及永輝等根紅苗正的零售大廠。
「陸軍」方面,在疫情期間,社區零售作為基礎設施的價值被挖掘和給予期待,出行不便使得社區生鮮零售app的使用需求得到快速釋放。而在疫情防控力度有所放鬆後,包括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等場景在內,發力的關鍵在於「留存」,即把疫情期間大眾的短期被動型消費行為發展成相當一部分人的長期習慣。
趨勢二:混合形態零售格局的長期共存
下沉市場不好做,同城零售價值並未被充分挖掘。一二線城市消費力明顯比四五線要強,利潤要高。下沉市場不適合布局同城零售業態,競爭不過「地頭蛇」(夫妻店)。小而散的夫妻店星羅棋布,行業整體CR4佔比高,就像教育行業一樣,分散不集中,大商場可以活,夫妻店也可以很滋潤。
可見要想做好同城零售,時間長,戰線長,不如直播見效快。這也是為什麼同樣在疫情嚴控期間大放異彩的模式,直播帶貨熱的發燙,而同城零售似乎卻了無聲音的原因。同城零售業態的攻克註定是一個長期過程,混合形態零售格局的長期共存。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