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戰的威力有多大?民兵用一個大西瓜,打退20多個日軍!

2020-12-12 文史大帝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軍民的地雷戰,令日軍聞風喪膽。

1942年,日軍開始秋季大「掃蕩」,用所謂「鐵壁合圍」的戰術包圍了八路軍平北根據地。

日軍駐紮在龍赤聯合縣七區向陽村的東山上。

這座山很高,山上卻沒有水源。

為了圍困敵人,八路軍小股部隊在山上吸引敵人,民兵則在山下各村活動,打擊下山取水的敵人。在水井旁,上下山的路上,民兵都埋設了地雷,嚇得敵人龜縮在山上,好幾天不敢下山。

好幾次,日軍冒險下山,取一次水,就要死傷好幾個士兵,要付出很高的代價。

於是,日軍聯大隊長調來幾十個騎兵,專門對付山下的民兵。

一天,民兵們正在向陽村裡吃西瓜,日軍騎兵突然向村裡襲來,民兵們急忙從村西撤出,有的人一手拿著武器,一手還抱著西瓜。日軍騎兵發現民兵撤走,緊追不捨。

民兵們不得不停下來奮起還擊。

幾個手榴彈扔過來,「轟轟!」日軍驚魂未定。

民兵中有個叫李樹仁的突然竄上一個土坎,高喊一聲:「狠打!」隨即將手中的一個大西瓜擲入敵群。日軍猛不防發現一個黑乎乎的圓東西向他們飛來,以為是地雷,20多個鬼子撥轉馬頭,搶道而逃。

他們跑出兩三百米後,回頭遠望,「地雷」未見爆炸,但是仍踟躕不敢向前,在原地停留一陣後,他們竟然乖乖地溜走了。

相關焦點

  • 日軍官兵回憶錄多次提及中國地雷戰威力
    侵華日軍眼中的地雷戰  電影《地雷戰》是我國經典的抗戰題材影片,同時也是一部當時民兵們經常使用的教學片。作為八路軍在華北抗戰中的重要戰術之一,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膾炙人口。但是,歷史上地雷戰的真容,卻一直不甚為人們所了解。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稱《地雷戰》是「科幻影片」,真實的歷史上地雷戰對日軍幾乎沒有威脅,反而常常誤傷自己人云雲。
  • 外國人眼中的地雷戰
    事實上,關於地雷戰、地道戰的成果很多史料都有過描寫,有很清楚的記錄。究竟真實的地雷戰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地雷戰到底是真有威力還是藝術的誇張?下面,小編帶你看一看親身經歷過地雷戰的外國人是如何評價地雷戰的。
  • 尋找抗戰記憶:石頭大西瓜,一見敵人就開花
    原標題:尋找抗戰記憶:石頭大西瓜,一見敵人就開花  78年前,日寇的鐵蹄踏破盧溝橋,中華大地烽煙四起。山河破碎,民族危殆,億萬中華兒女捨生忘死、奮勇殺敵,用滿腔的愛國熱血譜寫了八年抗戰偉大勝利的壯美史詩。歲月衝散了戰火硝煙,但永遠抹不去歷史的記憶。
  • 「土地雷」嚇破敵膽 「地雷陣」重創日寇
    地雷戰是八路軍和民兵經常運用的戰術,又因電影《地雷戰》而廣為人知。在敵後抗戰中,根據地最初所用地雷多為兵工廠專門製造,配發給主力部隊,雖然威力大,但數量偏少,一般用於重要戰鬥。根據地軍民早有準備,黃崖洞兵工廠向守軍發放地雷2500餘顆,一些分區和縣也自製土地雷。戰鬥中,地雷發揮巨大的威力,像10月8日屯留民兵用地雷炸死日軍聯隊長和聯隊參謀長,這是民兵首次運用地雷戰取得重大勝利。整個反「掃蕩」過程中,根據地軍民用地雷斃傷日偽軍1100餘人,取得良好效果。太行根據地在1942年5月反「掃蕩」中同樣使用地雷配合戰鬥。
  • 地雷戰:只是一種被藝術化的宣傳嗎?
    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被八路軍營救到敵後根據地、並一直以非共產黨的外籍人士身份參與根據地工作的燕京大學教授、英國人林邁可曾對英國記者斯坦因介紹根據地民兵的地雷戰:「有個民兵--他跟另外十五個或二十個民兵在去年秋季大戰時期打死大約三百日軍。大部分是用精巧的埋置地雷的方法打死的。」「地雷戰發揮著偉大的作用,給予日軍很多的傷害。民兵的確是地雷布置的創造者。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這是電影《地雷戰》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伴隨著男女生小合唱那親切的歌聲,電影裡精彩的片段歷歷在目,炸得日偽軍鬼哭狼嚎的鏡頭讓人解恨。作為一部軍事教學片,《地雷戰》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楊雅琴、魯在蘊主演,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根據地八路軍和趙家莊民兵運用地雷戰術,殲滅進犯日軍,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1962年12月上映。
  • 八路軍地雷戰有多厲害?長著眼睛附著鬼! 讓日寇喪膽!
    抗戰時期,地雷戰是八路軍和民兵經常運用的戰術,又因電影《地雷戰》而廣為人知。在敵後抗戰中,根據地最初所用地雷多為兵工廠專門製造,配發給主力部隊,雖然威力大,但數量偏少,一般用於重要戰鬥。1941年以後,八路軍開始大力推廣地雷戰,普及各種簡易地雷的製造和使用方法,使地雷戰的「門檻」迅速降低,八路軍還特意下發《地雷製造使用法》《各種地雷觸發裝置法》等小冊子,指導開展地雷戰。1941年夏秋季,華北各根據地發起轟轟烈烈的地雷戰運動,一時間村村會造雷、戶戶有地雷,湧現出一大批爆炸英雄。
  • 抗戰中我軍土法造地雷,摻入中藥居然有奇效,日寇大為頭疼
    在許多影視劇中人一旦踩到地雷基本上會被被炸上天,過去有部老電影《地雷戰》就有這樣的體現。現在的一些抗戰劇裡也有日軍士兵被地雷炸上天的鏡頭,許多觀眾覺得很正常而且也震撼。但是實際如何呢?這裡不得不說下地雷戰,地雷戰是抗日戰爭中各地區民兵的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與地道戰麻雀戰齊名。
  • 抗戰時期,日軍心目中的地雷戰
    也有人懷疑過地雷戰的真實性,曾有人寫文章說,地雷對日軍根本造不成威脅,有時還會傷害到自己人。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從真實的史料記載中重新認識真正的地雷戰。在地雷戰運動期間,人民群眾發明了許多布設地雷陣的方法和技巧,讓鬼子進退兩難。如埋設好地雷後上面留下車輪印記,證明有車輛碾壓過,有的在地上插上紅旗,上面寫上小心地雷的字樣,或者用白灰畫個圈,有的下面埋有地雷,有的沒有,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來迷惑鬼子踩踏地雷,嚇的鬼子膽戰心驚不敢冒然前進。
  • 抗戰時該民兵不按套路出牌,一個人用一顆地雷取得一座碉堡!
    抗戰中,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等,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然而,近年來,出現了關於抗戰中著名的地雷戰究竟有沒有效果的懷疑。有人認為地雷是一種掩埋式「守株待兔」的武器, 怎麼會在戰鬥中有很高的命中率,可以給予日偽軍沉重的打擊呢?
  • 乾柴峪村地雷陣顯神威
    他參加過遷青平聯合縣二區武裝委員會(主任朱玉春)開辦的地雷製造培訓班,能親手製作殺傷力極強的踩踏雷和拉火雷。據老人說,造地雷是一件又危險又有趣的事,他幾乎入了迷。所需的鑄鐵外殼、雷管、壞水、炸藥等關鍵材料,都要到楊河峪去領。他曾用過3斤麻捻成一根500米長的納鞋繩作拉火雷的拉線,還常冒險拆卸敵偽軍的炮彈,取出白炸藥制雷,威力更大。韓聖興對日偽軍懷有刻骨仇恨。
  • 地雷戰:炸得日寇心膽寒
    在這部電影中,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民兵依靠土製地雷,將進村掃蕩的日軍炸得落荒而逃。這部電影藝術化的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的智慧與勇氣。電影從上映開始就大受好評,陪伴了幾代人的記憶。真實的地雷戰雖然與電影有一些區別,但是其反映出來的中國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戰的勇氣卻是一脈相承的。
  • 【王林口紅色故事】阜平93歲「爆炸隊員」鄭作仁親述地雷戰史實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不僅蔓延著對英雄的嘲諷和污衊,還流傳著諸如此質疑歷史的聲音:「『地雷戰』那些故事靠譜嗎?」「一個土地雷能有那麼大威力?」
  • 日軍被地雷炸怕,趕羊趟地雷,羊群受驚奔逃,踏響梅花雷
    9月20日,約3500餘日偽軍兵分四路,朝神仙山地區撲來。22日下午,留在內線的42團1個連兵力在下馬石一線利用有利地形,阻擊其中一路約有400餘人的日偽軍。對方空有優勢火力,卻難以發揮出來。雙方戰至天黑,日偽軍傷亡百餘人卻一籌莫展。日軍指揮官決定其他幾路日偽軍向神仙山南面迂迴,企圖將集結在下馬石一帶的八路軍「主力」一股腦「包餃子」。
  • 《地雷戰》主角確有其人,地雷能玩出30多種戰術,居然敢送雷上門
    1943年10月,于化虎奉命率民兵在木橋夼村一帶活動。一天,日偽軍突然向村裡殺來,他馬上組織群眾進行了大轉移。于化虎撿到一個群眾丟掉的小紅包袱,他決定將計就計,誘敵上鉤,迅速把包袱藏在場院的苫(shān 草帘子,草墊子)裡,墜上一顆大地雷,並故意讓敵人看見包袱。果然,兩個日軍發財心切,見苫裡藏著包袱,便一齊扒苫搶奪,結果被紅包袱下的地雷炸了個粉身碎骨。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 太行「雷王」把地雷玩絕了!日軍走哪哪爆炸,防不勝防抱頭鼠竄
    文/哈克如今,倘若你有機會去山西武鄉遊覽一番,要是提及了「王來法」這個人名,當地老一輩人都得豎起大拇指。因為,在1943-1944兩年間,由他所率領的民兵抗日自衛隊先後用自製各式地雷斃敵123人,還抓了40多號偽軍!
  • 最真實的地雷戰和地道戰:用老鼠夾子破日軍掃雷器
    父親說,他一個人什麼事也辦不了,要靠大家想辦法,他只不過是用自己的工兵專長,代替首長們來組織地雷戰和工程保障。  父親向我們回憶道,那時冀中六分區兼警備旅的王長江、曠伏兆和孫志遠對他說:「老王你可不知道,下面民兵和部隊反映我們花了血本,砸鍋賣鐵,鬧了幾個寶貝地雷,都讓小鬼子的『照妖鏡』統統給照了去了。」「什麼?『照妖鏡』?」
  • 老八路口述:雁門關外恆山地區,搶風嶺上真實的地雷戰
    只剩下搶風嶺的敵人沒有殲滅,於是,渾源縣委根據地委、軍分區的指示,組織了一個約20人的民兵戰鬥小分隊,決定用地雷圍困並殲滅搶風嶺這個據點的敵人。4月初,民兵戰鬥小分隊在現場勘察地形後,分別在搶風嶺東、南、西三面的框峪嶺、馬家嶺、四方嶺構築陣地,分組晝夜監視敵人,隨時掌握其動向。他們在夜間到據點周圍埋設地雷,白天用冷槍騷擾敵人或槍雷結合打擊外出的日寇。
  • 太行「雷王」把地雷玩絕了!日軍走哪哪爆炸,防不勝防抱頭鼠竄
    文/哈克如今,倘若你有機會去山西武鄉遊覽一番,要是提及了「王來法」這個人名,當地老一輩人都得豎起大拇指。因為,在1943-1944兩年間,由他所率領的民兵抗日自衛隊先後用自製各式地雷斃敵123人,還抓了40多號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