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2020-12-16 溫馨影視小屋南方雪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

《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在抗戰時期的艱難歲月,膠東抗日根據地的趙家莊是距離日軍據點僅僅八裡的一個小村莊,日軍一直都想消滅這個根據地。智慧的村民們發明了真假雷、絆雷、夾子雷、頭髮絲雷、蠍子雷……鬼子進村掃蕩的時候,被這幾種雷炸的暈頭轉向,死傷無數。家家戶戶鍋蓋下,門板中、桌子下等都藏著雷。鬼子心驚膽戰,草木皆兵,最後日本大隊長氣急敗壞,劈開了寫著「侵略者之墓」的木牌而被炸死,全劇以日本鬼子全軍覆沒,勇敢而充滿智慧的人民大獲全勝而告終。

影片劇情的組織真實、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震懾日寇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質樸而靈活。當地民兵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戰鬥。該片很好地烘託了膠東農村的地方特色風貌,為我們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審美價值,體現了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參觀地雷戰紀念館
    電影《地雷戰》曾經風靡神州大地,給幾代中國人留下過印象深刻的紅色記憶,它與《地道戰》一起並稱為抗日戰爭的姊妹篇,曾經有一位外國軍事代表團在訪問時問道,什麼是地雷戰?陪同的一位將軍驕傲地告訴他,地雷戰就是,
  • 盤點5部經典抗戰電影 獻給建軍節的禮物
    今天小佳就盤點5部經典的抗戰電影,讓我們一起緬懷先輩。該片較之以往的主旋律電影有新的突破,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表現。其中就有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之間關係的深入描寫。泱泱大國,風雨兼程 載新載悲,於之大乘。猶記得溫總理的那句話:「多難興邦」回望走過70年的祖國,在心裡在一次祝福她,願她更加繁榮富強。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2)——《地雷戰》】No.19月18日,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戰爭的硝煙雖早已遠去,但歷史卻不容忘記。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砥礪前行,捍衛和平!在這樣的日子裡,娛文娛視想起了一首老電影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
  • 電影《地雷戰》:中野、漢奸隊長、渡邊,誰最難忘?
    提起革命老電影《地雷戰》,大家都會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 沒有鐵雷造石雷,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鬼子心膽寒」,伴隨著親切的歌聲電影裡精彩的片段歷歷在目。
  •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重溫紅色經典電影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99歲的生日,99年櫛風沐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紅色經典電影,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上甘嶺》(1956)《上甘嶺》是我國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 今晚 環南公園看抗戰電影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郭麗娟 海都訊 「海都中瑞社區電影節」之「百部抗戰電影進社區」活動,自從上月啟動以來,得到了眾多讀者的好評。今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活動將加映一場,昨日有十幾個小區致電本報,希望觀影活動能來到該小區。
  • 看圖:走進沂南縣馬牧池鄉,參觀有名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喜歡黃渤的朋友,肯定對《鬥牛》這部電影印象深刻。這部電影拍攝於十多年前,導演是管虎,他後來又指導了《八佰》的拍攝。《鬥牛》裡的事情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沂蒙老區,而它也的確主要是在沂蒙老區實地拍攝的。拍攝的地點就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早就聽聞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有名,前幾天有幸實地參觀一次,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看看景區內的風光。
  • 紅色故事 | 地雷戰顯神威
    為保衛贛東北根據地,篁塢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沒有鋼槍、子彈的艱苦環境裡,巧妙地運用地雷戰,配以竹尖、梭鏢、鳥銃等簡陋武器,堅持了六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擊破了敵人的多次「圍剿」,卡斷了敵人從樂平到德興的咽喉,為鞏固贛東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 銀幕上的抗戰烽火——中國抗戰電影巡禮
    比如觀眾最熟悉的《地道戰》《地雷戰》,在原有民兵傳統教育片的框架下,設計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在講解戰法戰術的同時,讓觀眾得到愉悅。▲電影《地雷戰》 1963年▲電影《地道戰》 1965年除了遊擊片,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抗戰片,如反映地區軍民抗戰的《呂梁英雄》《撲不滅的火焰》《苦菜花》,反映「皖南事變」後,被俘新四軍在監獄與敵鬥爭的《上饒集中營》,表現新四軍與日偽軍進行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東進序曲》等。
  • 紅色電影有哪些? 經典抗戰系列紀錄片盤點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小編整理了六部經典抗戰題材影片,包括《七七事變》、《建國大業》、《南京南京》等經典抗戰影片,在光影中回顧英勇軍民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一、《七七事變》
  • 老電影《地雷戰》,取材於膠東的抗日故事,真實事件更加驚險刺激
    有了地雷,那就找地方好好用一用,前幾次襲擊敵人,有幹部就提出來用地雷,由於當時製作地雷的技術不成熟,主要靠拉發,最危險就行地雷埋下之後,如何安全地掛上拉線。宮愚公生怕戰士們操作失誤,炸到百姓或者戰士,便集中一些精幹力量,練習和培訓了好幾天,達到了安全使用地雷的技術,戰士們非常羨慕那些脖子上掛著兩顆地雷的同志,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地雷手。
  • 荔波狂風吹倒大樹,根部驚現地雷!原來是當年抗戰遺址
    當地村民事後在現場發現,在這棵大樹的根底部的泥土裡埋藏著一顆地雷! 「當天的風特別大,當時聽到後山上哐當一聲,大家以為是路燈倒了,於是我就去查看,沒想到是一顆大樟樹被風吹倒了。」據村民介紹,覃懷珠回家將鐵器衝洗後,「感覺和電視裡抗戰片中的地雷相似」,消息傳開後,當地派出所民警來到覃家,確認這是一枚地雷。
  • 抗日戰爭「地雷戰」原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山東海陽市
    海陽革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地雷戰」的故鄉,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海陽大秧歌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作為山東省唯一節目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文藝表演。海陽風光秀美,境內有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萬米海灘浴場、雲頂竹海等名勝景觀。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城市,是2012年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舉辦城市。
  • 「視線」重溫經典故事 感受抗戰歷史
    熱播劇中,既有《太行山上》《亮劍》《戰長沙》等經典劇,也有近些年的熱播劇《南僑機工英雄傳》《麻雀》《東北抗日聯軍》等,還有今年首播的《秋蟬》《塞上風雲記》等。晉西北的莽莽群山、彩雲之南的蜿蜒公路、上海灘的諜影重重、長沙城的殘垣斷壁,不同電視劇向觀眾展現了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抗戰故事,軍人、技工、農民、婦女,每一個群體都得到了展示。
  • 抗戰劇集結而來 帶劇迷回望那些英勇的故事
    《地雷戰》劇照  為迎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各大衛視在8月底、9月初都將上檔一系列抗戰劇。  該劇全景式地再現了八路軍在山西戰場運用遊擊戰、麻雀戰、伏擊戰、破襲戰、圍困戰,有力支持和配合全國抗戰,牽制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打亂日本軍部計劃,對全國抗戰勝利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作出的獨特貢獻,謳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根據地人民在八年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黃河在咆哮》戰爭場面多達40%,創下了當今國產電視劇之最。
  • 12月11號海陽地雷戰+海陽白黃瓜西紅柿種植基地品嘗參觀
    12月11號海陽地雷戰+海陽白黃瓜西紅柿種植基地品嘗參觀活動推薦語:        海陽地雷戰景區作為紅色膠東革命老區海陽市最著名的景區之一我們多次組織,雙十二期間景區做感恩特惠, 不可錯過地雷戰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以其無與倫比的創造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以弱勝強、以土敗洋的奇蹟,為奪取抗戰全面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
  • 膠東漁村現紅色熱潮 電視劇《大秧歌》將在海陽開拍
    原標題:海陽重現上世紀膠東漁村 電視劇《大秧歌》將拍  文化傳承是一座城市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2013年以來,海陽市堅持文化傳承與文化塑造並重,內涵發掘與產業培植並舉,以打造膠東紅色文化重要板塊為目標
  • 跟著電影去旅行之「紅色經典」篇——品讀「紅色故事」 感受漳州力量
    本欄目由漳州市文旅局、閩南日報社聯辦電視劇《谷文昌》劇照電影《紅色金融家——高捷成》劇照電影《緝毒風暴》劇照取景大特寫漳州拍了哪些紅色「大片兒」龍海市榜山鎮洋西村是龍江精神的發源地 遊斐淵 攝漳州革命歷史悠久、紅色遺址遍布,「谷文昌精神、紅軍革命精神、龍江大局精神、110服務精神、女排拼搏精神」聞名全國,這些都為紅色影視拍攝提供了經典素材和理想場所。
  • 松巴版權音樂|盤點紅色電影中的經典老歌和英雄人物
    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紅色經典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感受那個年代的激情與夢想。烈火中永生她是影迷們心中永遠的「江姐」,中國螢屏上的「紅色母親」。她在《烈火中永生》《林家鋪子》《龍鬚溝》等作品中都塑造了非常經典的角色。永不消逝的電波
  • 重訪地雷戰故鄉海陽:地雷巧布破敵膽 嘗新試新寫新篇
    「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當年日寇入侵,山河危難,海陽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起地雷戰,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7月,記者踏上地雷戰的故鄉海陽市,追憶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探尋地雷戰精神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