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狂風吹倒大樹,根部驚現地雷!原來是當年抗戰遺址

2021-03-05 貴陽晚報

近日,荔波縣黎明關鄉板寨村遭遇陣發性狂風襲擊,導致當地一棵長達70餘年的大樹被連根拔起。當地村民事後在現場發現,在這棵大樹的根底部的泥土裡埋藏著一顆地雷!

 「當天的風特別大,當時聽到後山上哐當一聲,大家以為是路燈倒了,於是我就去查看,沒想到是一顆大樟樹被風吹倒了。」

71歲的村民覃懷珠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8月10日那天,一陣狂風席捲荔波縣黎明關鄉板寨村,導致五圩組營盤坡一棵大樟樹被連根拔起倒地,他聞訊趕到現場時,在大樹底部發現一枚黑乎乎的鐵器,不明就裡的他將其帶回家。

據村民介紹,覃懷珠回家將鐵器衝洗後,「感覺和電視裡抗戰片中的地雷相似」,消息傳開後,當地派出所民警來到覃家,確認這是一枚地雷。 

 8月14日,記者來到板寨村五圩組,此時,黎明關鄉派出所已要求覃懷珠將鏽跡斑斑的地雷放回原處,並派人看管。記者在現場看到,被大風吹倒的樟樹位於營盤坡抗戰遺址處的戰壕內,此處的戰壕現在約10米長、1米寬、1米深,周圍長滿了雜草,地雷在大樹底部的泥巴上,看上去鏽跡斑斑,約10cm長。

據悉,營盤坡因清代、民國間在此坡駐兵設哨故而得名,今半坡尚存民國初駐軍墳營墓碑。

1944年11月25日,由桂入侵的日軍第3師團步兵第34聯隊2000餘人進犯黎明關國軍第79軍199師587團,團長周國仲率部1800餘軍官奮力阻擊侵黔日軍,打響貴州抗戰第一槍。

同日,戰事告急,國軍第9戰區副司令兼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令其所部楊漢域之20軍赴板寨增援抗敵,黎明關之戰敵約八千,27日下午15時敵攻入關。國軍撤退至營盤坡阻擊日軍瘋狂進攻,雙方激戰喋血壩野,日軍傷亡慘重,國軍受損。

敵炮火強攻,國軍撤退,營盤坡失守。1951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壁合圍」進剿盤踞荔波縣境股匪於黎明關激戰,為防匪患解放軍153團某班駐紮五圩寨,在此坡頂設哨值勤。

據荔波縣文廣局文物管理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枚地雷疑似國軍當年為了阻擊日軍進攻,埋設在戰壕內的拌發雷,但是否是真的拌發雷,還要公安機關或武裝部隊作鑑定。

該負責人表示,這枚地雷還存在一定危險性,可能會爆炸,希望大家不要再碰,但這枚地雷何為至今沒爆,或許可能是一枚啞雷。

在現場負責看管的民警告訴記者,他們已將此消息上報縣公安局。目前,有關部門已採取措施,將妥善處理這枚疑似拌發雷的危險物。

周道來 記者:張仁東

編輯:兆赫

審校:忻玖

籤發:安輝

相關焦點

  • 臨沂一棵大樹突然倒在馬路上 原來樹幹被蛀空了
    2日下午2點20分左右,臨沂烈士陵園南門陵園前街路南的綠化帶內的一棵白臘樹突然從根部折斷,倒在路中央,險些砸到路人。
  • 俄小學生零下50度頂暴風雪放學回家 巨大的狂風幾乎將他們吹倒在地
    俄小學生零下50度頂暴風雪放學回家 巨大的狂風幾乎將他們吹倒在地時間:2020-12-30 1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俄小學生零下50度頂暴風雪放學回家 巨大的狂風幾乎將他們吹倒在地 近日,俄羅斯一段小學生放學回家的視頻在網上走紅。
  • 豪雨狂風襲臺 3秒吹倒170歲老榕樹(圖)
    屏東縣170多歲的珍貴老榕樹,不敵暴雨和強風倒塌。(臺灣《聯合報》/蕭雅娟 攝)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西南氣流19日報到,午後臺灣各地雷雨挾帶狂風,臺北市信義區新天地A9館旁廣場,舞臺的大型帳篷坍塌造成4人受傷,新北市39名登山客一度因山洪受困,警消溯溪架繩救出。   這波西南氣流挾帶豐沛水氣風強雨大,預估雨勢將持續到周四(23日)。
  • 暴風吹倒百年大樹 錦屏一棟民房遭殃
    7 月 22 日上午,在錦屏縣新化鄉新化所村,鄉村幹部正在組織吊車幫助一農戶處理倒壓在房頂上的大樹。21 日 18 時許,新化所村狂風暴雨大作,致使該村一株百年大樹被吹倒,正好壓在九組貧困戶龍德忠戶房屋上,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雲南龍陵松山抗戰遺址的保護與重生
    沿著修建的進山遊道,楊金滿一邊走一邊向記者講述著當年發生在這裡的那場慘烈戰爭,還不時地指著遊道兩旁介紹說:「這個是暗堡、這個是單兵坑……」記者注意到,遊道兩旁戰爭遺址隨處可見,戰壕密如蛛網,縱橫交錯。走著走著,記者一行來到了松山主峰——子高地,眼前赫然呈現兩個巨大的土坑,就是當年戰爭中被炸毀的兩個日軍主碉堡。
  • 尋訪抗戰遺址 感悟抗戰精神
    南報融媒體記者 姜靜攝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姜靜)上周六,南京日報小記者與家長攜手走進紫金山,在孫中山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徒步尋訪鐘山抗戰遺址,感悟抗戰精神,沿著先輩的足跡前行。   尋訪的隊伍首先來到中山陵西窪子村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東郊叢葬地,孫中山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給小記者們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悲壯歷史。
  • 馮玉萍:「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應建成反法西斯紀念館
    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中國網3月10日訊 (記者 秦逸)「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是九一八事變打響抗戰第一槍的發生地,在中國14年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一級演員馮玉萍10日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設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可以充分發揮抗戰遺址遺蹟作為重要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資源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據悉,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柳林街2號,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目前僅存三棟營房,該營房為青磚建築,其中一棟還保留著原來的鐵皮瓦屋頂。
  • 狂風吹倒古銀杏大家幫它站起來
    狂風吹倒古銀杏大家幫它站起來  專家稱,通過搶救,陽明祠古銀杏存活的機率較大  金黔在線訊昨日,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在對全市文物保護情況進行專項執法檢查時,人大代表們看到陽明祠內被颳倒的400歲古銀杏樹後,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此類古樹的管護保養力度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 重訪地雷戰故鄉海陽:地雷巧布破敵膽 嘗新試新寫新篇
    「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當年日寇入侵,山河危難,海陽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起地雷戰,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7月,記者踏上地雷戰的故鄉海陽市,追憶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探尋地雷戰精神的時代意義。
  • 參觀地雷戰紀念館
    電影《地雷戰曾經有一位外國軍事代表團在訪問時問道,什麼是地雷戰陪同的一位將軍驕傲地告訴他,地雷戰就是,中國敵後抗戰的一面偉大旗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顆耀眼閃光點!,參觀,了解了當年地雷戰的偉大事跡。
  • 遼寧新民三個村鎮遭強風襲擊,大樹折斷學校圍牆被吹倒
    【遼寧新民三個村鎮遭強風襲擊,大樹折斷學校圍牆被吹倒】8月3日晚上6點左右在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境內發生強風襲擊事故,造成張家屯鎮,前當堡鎮,大民屯鎮等三個村鎮農作物,房屋及路旁大樹被大風吹斷,多輛車受損被砸。
  • 在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重溫一段真實的抗戰史
    寫在前面的話:   抗戰期間,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同美國的華盛頓、英國的倫敦、前蘇聯的莫斯科並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歷史名城;重慶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遠東戰場的指揮中心,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蹟,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即是中國抗戰歷史中極具代表性的文物遺址。
  • 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將啟動建設
    2018年01月24日 09:38   本報訊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經淼報導 兩棟營房現在是倉庫,一棟營房保存基本完好,現為居民住宅……作為瀋陽著名的抗戰遺址、遺蹟,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今年被寫入瀋陽市的政府工作報告
  • 老西門:抗戰遺址上的文化新地標
    記者 高玲 羅希 通訊員 田園 文/圖8月27日下午5時許,淡橘色的餘暉打在老西門的矮城牆遺址上,讓深灰色的城牆頓時有了一種肅穆之感。矮城牆遺址旁邊,孤單地站立著一座碉堡。這座碉堡和當年常德城內大街小巷的碉堡一起,構成了1943年常德城的防禦體系。配上當時國民革命軍第74軍出類拔萃的火力,形成了強大的據點。
  • 山東10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魯網9月4日訊(記者宋莉)9月3日,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山東共有10處入選。至此,山東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總數達到30處。    山東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有: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馬鞍山抗戰遺址、玉皇頂抗日武裝起義遺址、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和陳列館、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磨山峪舊址、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淵子崖烈士紀念塔、蘇村烈士陵園、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 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設成國家級紀念館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瀋陽評劇藝術研究中心國家一級演員馮玉萍接受採訪說,將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建設成國家級紀念館,具有關乎民族情感、關乎民族歷史觀的歷史意義,具有關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述國家故事的現實意義,還具有表達中國維護和平立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意義。3月8日,在全國人代會上,馮玉萍代表提交了《關於建立國家級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的建議》。
  • 抗戰中不按常規出牌的工兵營長 60顆地雷直接將日軍中將送上西天
    在抗戰中,日軍的殘忍行徑讓中國軍民感到異常憤怒。有的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死,有的在戰後受到國際法庭的審判。今天要說的這個日本人是酒井直次。  酒井直次這個劊子手在抗戰中多次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日本人的三光政策被他發揮的淋漓盡致。
  • 為英雄之城正名 解密北大營抗戰遺址考證過程
    隨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瀋陽評劇藝術研究中心國家一級演員馮玉萍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建立國家級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的建議》,公眾的焦點再次聚焦在位於大東區柳林街2-9號的瀋陽北大營抗戰遺址。
  • 讓重慶395個抗戰遺址活在當下
    桂園是重慶抗戰遺址中近年活化利用的成功案例之一。重慶現存抗戰遺址395個,是全國保存抗戰遺址數量最多的城市。在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專家建議,要把抗戰遺址的活化利用提到重要日程,將重慶歷史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文化優勢,進而提升城市人文品質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