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委書記孫建平:上海發展,100年看外灘,20年看陸家嘴,看外灘和 陸家嘴最好的看臺就在北外灘
虹口區委書記孫建平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孫建平簡歷
男,漢族,1957年2月生,山東榮成人,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
1980年12月入黨,1975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書記。
曾任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松江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代區長,上海市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
談轉型
創新是生動的,轉型是具體的。對虹口而言,舊區改造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期盼、轉型發展的基礎、投資環境的優化和地區形象的重塑。虹口人口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十倍,人均土地資源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作為老城區,舊區改造就是第一民生,既是當地群眾的第一意願,也是黨委、政府的第一任務。舊區改造還是一項特殊的群眾工作,充分動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從群眾意願到民心所向,再到眾志成城,就能做到決戰決勝。
虹口轉型發展必須從舊區改造入手,再難也要堅持。——虹口區委書記孫建平
虹口區
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北部,南連黃浦江、蘇州河交匯處,與浦東新區、黃浦區隔水相望,西與閘北區相連,東北與楊浦、寶山區接壤,是兩區通向市中心的必經之途,被譽為「風水寶地」。
全區面積23.4平方公裡,轄8個街道,戶籍人口79萬,常住人口85.34萬(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是集中央商務區、中心商業區、中心城區為一體的城區。
北外灘隔江與陸家嘴相望,與外灘、陸家嘴構成「金三角」。享有「一滴水」美譽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圖片右下角建築)的觀光平臺將儘快對外開放,讓市民和遊客有一個新平臺欣賞上海。
虹口依託「3+2」五大功能區發展五大產業,「3」是北外灘、四川北路、大柏樹三大核心功能區;「2」是以花園坊節能環保產業園為核心的上海市低碳經濟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以1933老場坊和國家音樂出版基地為核心的上海音樂谷文化藝術功能區。趙佳峰 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