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8月19日,「成都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美啟動。本次活動是由四川省美食家協會發起,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都範兒全程協辦。活動得到了四川省商務廳、四川省文旅廳、成都市商務局的指導與支持,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甘孜州商務合作局等機構與部門參與支持。
8月19日,由烹飪顧問張中尤、盧朝華、王開發、藍其金、肖見明等中國烹飪大師,文化、學術與傳播顧問譚繼和、祁和暉、楊代欣、杜莉、賀平、元霄、飛哥、陳聃、陳怡然、孫培可等走進柴門薈感受柴門蜀山宴。
柴門餐飲董事長陳天福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表示,這次成都名宴的評定會更加重視飲食背後的文化成都名宴的打造,旨在通過梳理與挖掘、完善與提高、展示與推介,將璀璨多姿的天府文化、巴蜀文化植根於川菜宴席中,植根於美食之都的建設中。柴門餐飲董事長陳天福向參與評定的顧問介紹了柴門蜀山宴的打造想法。他說,被山水環繞的四川,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四川有「上天給的糧倉」一說,豐饒的物產資源能與國際媲美。柴門蜀山宴的初衷是以四川食材為核心,川菜味道為根本,創新烹飪為理念,打造出代表四川的「材」、「味」、「風情」具有國際化體驗的宴席。
整場柴門蜀山宴的出品能夠體現柴門在四川食材的發掘和打造的用心。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祁和暉女士從文化上對本次宴席做了點評,她說到,「中華飲食是中華文化的一大內容,飲食是呈現方式,文化是根。柴門和蜀山兩個詞語是很能生動代表四川文化的詞語。柴門讓人想到成都平原上四合院內的嫋嫋炊煙,蜀山能夠讓人聯想到天府之國物資豐美。簡單四個字就把古時成都平原上鄉紳百姓優雅樸素的飲食文化展現無遺。」四川省文旅廳專家委員會專家李建華女士評論到,以為川菜代表都是以菜名聞名,但真正要說用一道宴席來表達川菜,這一兩年消費者確實比較迷茫,柴門蜀山宴用正宗川味製法,選取地道四川食材呈現川味宴席,為後續9家宴席的呈現開了一個濃墨重彩的好頭。
活動最後,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對本次活動寄予厚望並提出建議。他說,用文化賦能成都名宴,第一要守正創新,川菜有上千年的歷史,在華陽國志中就有「尚滋味,好辛香」記載,這個辛香就是花椒,守正就是把「辛香味」守好,辛香引出百味多樣;第二是親和性,要適應各種各樣的人群、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生活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第三是國際性,用名宴助推成都美食之都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要以更創新,更國際化的姿態走向世界。
封面新聞記者 陳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