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京劇「第一科班」如何守正創新

2020-12-21 新華社新媒體

1959年,富連成社弟子袁世海在表演京劇《龍鳳呈祥》時,將《蘆花蕩》一折中張飛出場的三倒步改成了三望:一望前面還有多遠,二望敵人來了沒有,三望周圍的情況;之後又採用了範寶亭《演火棍》焦贊的邊掛,來了個反飛腳。與之合作的梅蘭芳稱讚「他這齣戲,短小、精悍、巧」。

「張飛的出場表演經過了袁世海的巧妙設計,演起來乾脆利落,即表現出張飛的快人快性,又透露出他的穩重沉著。」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學者張雯睿說,這個驚豔的出場背後是袁世海對程式的巧妙應用和他嚴謹、規範的基本功。

1990年,袁世海參加徽班進京200周年紀念演出扮演張飛(新華社記者楊飛攝)

日前在京舉辦的首屆「富連成戲曲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上,不少學者和專家認為,富連成社的發展歷程,對於當下戲曲的「守正創新」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作為京劇「第一科班」,北京富連成戲劇學社成立於1904年,在開辦的44年中先後培養了八科近800人,其中不乏馬連良、於連泉、葉盛蘭、袁世海、譚元壽、梅蘭芳、周信芳等名家,是京劇史上開辦時間最長、培養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京劇教育機構。

富連成社部分開宗立派藝術家(「富連成戲曲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供圖)

1935年,文人吳幻蓀曾發表評論說:「富連成戲劇學社,就因為不追隨時代潮流的推移,而反倒沾光了,因為一些舉辦不徹底改造的人士初次失敗了,而且反連累他們劇藝不堅實,所以愈形映著,富連成戲劇學社,深具規範,注意劇藝。不過隨於時代,反處處合於時代也。」

「富連成社始終堅持國劇的傳統表演方法和程式,延續了國劇藝術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從而經受住了京劇市場的檢驗,獲得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深圳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陳仕國指出,富連成社對傳統表演方法和程式的堅持,反倒成了其在競爭中突圍的籌碼。

富連成社舊址(「富連成戲曲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供圖)

20世紀90年代初,舒桐曾在寧夏向出身富連成社的張元奎學戲。如今已是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主任的舒桐回憶起往事,仍然歷歷在目:「他的唱有著傳統花臉的規範,要求學生吐字清晰,氣口要求特別嚴格,能夠緩氣,不能夠緩氣的地方必須一氣呵成。音量要求從臺口打到劇場最後一排。」

「幾代京劇人的堅守和守護,使我們兩百多年的京劇藝術傳承至今。對於當代戲曲教師來說,守正是我們在教學當中首先要把握的尺度。我們要把規範、嚴謹的戲曲藝術傳承到下一代接班人的手中。」舒桐說。

如果說嚴謹、規範的動作是戲曲的「字」,那麼表演程式就是戲曲的「詞句」。一篇文章寫得是否漂亮,遣詞造句是否得當是關鍵。

1959年,馬連良演出京劇《趙氏孤兒》劇照(新華社發,陳正青攝)

1959年,富連成社弟子馬連良對《趙氏孤兒》中程嬰的角色進行了再創造。程嬰是在趙家滿門被害時充滿緊張、肅穆、殺氣騰騰的氛圍中上場的。

「他冒著生命危險去趙家通風報信,在告別趙朔夫婦下場時,抖水袖、甩髯口等一連串戲曲程式動作,不光體現了馬連良自身紮實的基本功,也把人物疊足而立等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廣東省文化館研究館員陳才說。

專家指出,程式化是戲曲的本體特徵,也是戲曲塑造舞臺形象的基本語彙,因此堅持程式化是戲曲發展、創新的前提。

「雖然『程式』一詞讓人感覺在呈現上有所限制,實則可以在『程式』中自由翱翔,展示出個人獨特的魅力。」中國戲曲學院教師劉璐說。

然而,京劇是在農耕時代產生的,表演程式也是在農耕生活的基礎上提煉的,並反映其時代的生活和審美趣味。但20世紀後中國逐步進入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反映現實生活和塑造當代人物時,京劇應如何利用程式進行創新?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安葵曾建議,新程式的創編應和整體的戲劇創作緊密結合,把藝術體操、花樣遊泳等現代舞蹈元素引入戲曲,可以豐富戲曲表演。

2004年,張火丁演出現代京劇《江姐》劇照(新華社發)

《駱駝祥子》裡的「洋車舞」、《華子良》裡的「籮筐舞」、《江姐》裡的「繡紅旗」……近年來,創作者沿著這個思路,在程式創新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原主任馬玉璋則認為,程式的創新也可以從傳統中來,比如樣板戲《紅燈記》中李玉和戴著手銬腳鐐的工具,就化自傳統戲《挑滑車》。

「京劇創新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全國政協委員、京劇名家孫萍說,「京劇是『以小見大』的藝術,因此京劇創新在『正本清源』的同時,在題材的選取上也要有所取捨,『小題大做』是京劇創作應該遵循的規律。」

記者:白瀛、何凡

新媒體編輯:李小虎

相關焦點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圖為京劇電影《龍鳳呈祥》劇照,京劇名家李維康飾演孫尚香。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三者互為表裡、相互支撐,是戲曲藝術歷數百年傳承不墜的主要原因。
  • 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如何實現守正創新?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題: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如何實現守正創新?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文創產品是讓文物藏品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必須把握守正創新總基調。」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22日在上海表示,文創產品開發是文博事業中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之一,文創產品能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認知美、享受美、創造美,引導人們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生活理念。同時,要警醒和摒棄一些不良傾向——部分文創產品與人民群眾的購買能力、實際生活需求脫節,產品設計低俗化、趣味品味不高等。
  • 一個守正創新的城市叫長沙
    訪銅官窯古鎮、賞冰雪世界、登三湘第一高樓、品老長沙生活……我們仿佛瞬間擁有了三頭六臂,經歷了一次穿越古今,跨越時空的神奇夢幻之旅,讓全省媒體大咖深切感受到省會長沙作為全國網紅城市的震撼與風採。而她帶來的震撼和風採在形式上是來自文旅融合的典範,骨子裡是一份守正創新的擔當。
  • 讓「守正創新」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短短九個字,指出了我們該如何立於當下,該怎樣面對人生、面對夢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目標即是活躍人的思想、提振人的精神,將億萬中華兒女的心凝聚在一個點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強引領下,持續付諸努力,一步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在此偉大曆程中,守正創新將發揮積極地、不可或缺地推動作用。
  • 什剎海文化旅遊節彰顯國際化 京劇快閃演繹國粹藝術
    為彰顯本屆文旅節的創新性和國際化,什剎海文化旅遊節在國慶節期間,攜手國際友人在北京海洋館進行了一場名為「粉墨登場·海洋回唱」的京劇快閃活動,在極大地展現國粹藝術的同時,吸引了在場遊客的關注,領略國粹藝術魅力,感受傳統文化韻味。京劇被譽為「國粹」,作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 守正創新 繼往開來 努力推進新時代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
    而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研究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如何更好地適應傳播技術創新與媒體融合的大趨勢,服從和服務於解決國家與社會在實現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國際傳播力,以及如何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當前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中亟需思考的重要問題。
  • 守正創新不斷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丨論道
    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是每個中醫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中醫藥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獨一無二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最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 北京新開京劇體驗館,帶孩子了解國粹就來這裡
    、老物件,講解員把歷史典故一一道來,孩子們嘰嘰喳喳問個不停。把曾經的後臺搬到「前臺」,可謂京劇體驗官的一個創新之處。這是對京劇的改良還是糟蹋?京劇不是說不能改,但絕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講解人員反覆強調,動輒三四個小時的傳統京戲,已經過時了,沒人聽了。京劇要想活下去,必須改。但是體驗過傳統京劇魅力的我,顯然不這麼看。這麼改下去,年輕一代會不會喜歡上京劇不好說,以前的京劇迷難以接受是肯定的。
  • 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清肺排毒湯」成為抗疫...
    其中,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推薦使用的抗疫利器「清肺排毒湯」成為使用面最廣、使用量最大的方劑,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方向的正確性。由此,對如何進一步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引發了思考、獲得了啟示。
  • 「改革攻堅在行動」山東: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讓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
    賈新華是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也是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在黃岡抗疫的57天,他帶領醫療隊救治病患400多人,中醫藥應用率達95%以上。回到工作崗位後,他一直致力於中西醫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
  • 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在京舉辦 多位「梅花獎」獲得者參與其中
    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華網 邢賀揚攝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袁思陶 邢賀揚)今年是「徽班進京」230周年、京劇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守正創新 篤行致遠——
  • 「守正創新 新生百年」 熹茗集團品牌戰略暨新春發布會圓滿落幕
    超200位全國合作夥伴參會,共同見證中國茶復興時代下,熹茗以文化引領、科技賦能、布局全產業鏈為三大發展戰略,立志成為中國茶第一文化品牌。符珂女士則以時代變革下如何守正創新、實現企業長久經營為題,為現場合作夥伴賦能經營管理。論壇的最後,隆重舉行了特聘STM管理顧問公司為熹茗集團企業管理顧問聘任儀式。未來,雙方將就企業經營管理諮詢等領域進行深度共創共研,為熹茗未來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 守正創新思政教學 培養民族復興時代新人
    守正創新思政教學 培養民族復興時代新人 2019-08-17 14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這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思政課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關鍵課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 文化建設:守正創新聚能量
    文化建設:守正創新聚能量乘風追夢,使命催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長治文化發展如鯤鵬振翅,乘風而起。「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精品層出不窮、文化產業逐步壯大、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不斷推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譜寫出文化發展新篇章,奏響文化自信最強音。
  • 李盛斌藝術陳展館在榕開館 紀念福建京劇藝術奠基人
    為紀念福建京劇藝術奠基人、著名京劇武戲演員李盛斌先生,李盛斌藝術陳展館今天在福建京劇院開館,館內展示的是李盛斌生前留下的珍貴歷史資料和曾用物。李盛斌1911年出生在北京,8歲入富連成坐科,曾學過武丑,後改武生。他是京劇「盛」字科的大師兄,14年的科班生涯,讓他的功底格外紮實。一出《伐子都》曾紅遍京城,有「活子都」之稱,還被戲迷稱為「勇猛武生」。
  • 青託成長故事(二十九)餘卓:中西結合,守正創新
    青託成長故事(二十九)餘卓:中西結合,守正創新 2020-08-25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儲蘭蘭引導京劇進入VR時代 倡導國粹創新京劇新唱
    原標題:儲蘭蘭引導京劇進入VR時代 倡導國粹創新京劇新唱   5月22日,京劇表演藝術家、新京劇倡導者、張派傳人儲蘭蘭在中華世紀壇舉行國粹經典作品發布會。新歌將詩詞和京劇兩種國粹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儲蘭蘭的精彩演唱給現場聽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創新京劇音樂盛典,她也成為開創這種全新藝術風格的第一人。同時,當天也是 「世紀之愛」2016中華世紀壇「六 一」兒童文化周活動的開幕儀式,作為重要嘉賓,儲蘭蘭首次將京劇與兒童體驗相結合,成效顯著。
  • 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關永霞: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為建設健康...
    2019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要深刻洞悉行業形勢,緊跟國家政策,精準把脈企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中藥,突出中藥特色優勢,將中藥板塊打造成公司增長的新引擎。」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的「中藥就是『沒有專利的專利藥』」震耳發聵。
  • 守正創新豐富「文化梅州」新內涵
    延續梅州城市文脈,需要我們秉持守正創新的原則,站在梅州先賢們的肩膀上再創佳作,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謳歌新時代,豐富「文化梅州」新內涵。 文藝作品的創作來自於靈感,而靈感源自於生活,生活來源於人民。因此,只有紮根基層、紮根人們,胸中有主義、筆下有乾坤,才能創作出源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與黨同聲、與民同心、與時俱進的文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