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斌藝術陳展館在榕開館 紀念福建京劇藝術奠基人

2021-01-14 樂居網

李盛斌藝術陳展館內景。

福州新聞網5月9日訊。為紀念福建京劇藝術奠基人、著名京劇武戲演員李盛斌先生,李盛斌藝術陳展館今天在福建京劇院開館,館內展示的是李盛斌生前留下的珍貴歷史資料和曾用物。

李盛斌1911年出生在北京,8歲入富連成坐科,曾學過武丑,後改武生。他是京劇「盛」字科的大師兄,14年的科班生涯,讓他的功底格外紮實。一出《伐子都》曾紅遍京城,有「活子都」之稱,還被戲迷稱為「勇猛武生」。《四傑村》《花蝴蝶》《鐵公雞》《三俠五義》等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曾與梅蘭芳、馬連良、譚富英、李洪春、裘盛戎等名家同臺演出過。他表演的猴戲也獨具特色,和李少春、李萬春同以猴戲在京城競藝,並稱為「北京三李」。

1949年李盛斌攜子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政治部京劇團,隨軍南下,過上饒、建甌、南平,解放一地就為一地的戰士和老百姓演出。8月下旬進入福州,後半生在福州安家。

1953年,李盛斌所在的部隊劇團轉業到地方,他被任命為福建省京劇團副團長兼藝術委員會主任。1954年上海舉行第一屆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他參演的《武松打虎》獲演員一等獎。1958年前後他淡出舞臺,專心去辦京劇學校,為京劇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現在人們提起福建京劇武戲便是發源於李盛斌先生。

武戲是戲曲舞臺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它巧妙地將力量與美感糅合在一起,演繹出中國獨特的「精、氣、神」。當下京劇舞臺,由於京劇武戲難度大和人才流失,面臨著「文強武弱」的情況,此時福建京劇院設立李盛斌藝術陳展館,有緬懷前輩,振興武戲之意。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焦點

  • 戲曲 京劇的藝術特點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共同致力於祖國的民族藝術,卻創造了四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四種藝術流派。同是一出《玉堂春》,他們就創造了四種唱法,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在梅先生推出《紅線盜盒》之後,程則推出《紅拂傳》,荀推出《紅娘》,尚推出《紅綃》,這四出《紅》劇更是爭奇鬥豔,引來京劇舞臺的百家爭鳴。在藝術上,他們互不相讓,各不示弱。
  • 京劇關(肅霜)派藝術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
    近日,「京劇關(肅霜)派藝術研究研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辦,這是首個由高校主辦,以關肅霜表演風格為主題的正式學術活動,標誌著對這位已故著名京劇大師的研究進入新階段。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閩開拍 大銀幕上還原國粹
    京劇電影工程是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由福建省承擔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項目,承載著弘揚國粹藝術、振興京劇武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項目將力爭打造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名片」、京劇電影創新發展的高峰之作、振興京劇武戲的經典劇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淺談:有關於月琴與京劇藝術
    中華民族戲曲藝術寶庫中,京劇是歌、舞、劇有機結合的綜合藝術。所謂戲曲就是以歌演故事,京劇屬皮黃系統,在我國戲曲藝術歷史長河中,京劇藝術雖興起較晚,只有短短二百年歷史,但因為它博採眾長、相互融化吸收。京劇藝術的前身秦腔、漢調、徽調等戲曲,都源於人類勞動而產生的歌藝術,沿「詩、詞、曲」的路線發展隋唐時代已形成中國早期戲劇——歌舞與參軍戲。北宋「諸宮調」發展到南宋「雜劇」的出現是唐代戲曲雛形的進一步發展,明代各地方戲曲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京劇藝術以徽劇、漢劇作為基礎而興起。
  • 傳承國粹、弘揚文化,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石破天驚
    鬧瑤池、盜金丹、八卦爐內煉就火眼金睛……本月18號,京劇電影《大鬧天宮》揭開神秘面紗,於北京金雞百花影城舉行首映儀式。作為國家「京劇電影工程」項目中的唯一一部武戲,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從啟動之初就吸引了廣大戲迷、影迷以及業內人士的關注。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福建福州首映
    人民網福州10月21日電(餘杉芳)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京劇電影工程」已入選影片中唯一的一部京劇武戲,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首映禮於2019年10月20日上午在福州大戲院舉行。
  • (中國故事)在百老匯唱響京劇藝術
    新華社紐約4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李大玖)齊淑芳是京劇《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寶的扮演者,她在《只盼那深山出太陽》唱段中亮麗的嗓音曾響徹中國大江南北。20世紀80年代末,她轉戰美國,並許下宏願:一定要將京劇唱響百老匯大舞臺!  今天,齊淑芳被美國人視為京劇的標誌性人物,不僅實現了在百老匯演出的宏願,而且獲得了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文化遺產獎。
  • 她是京劇青年演員,扮相俏麗俊美,獲得「張派藝術新人獎」!
    在演藝界,說起王晶,想必大家都對她很熟悉吧,她可是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京劇團青年演員。2009年7月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主工張派青衣。她扮相俏麗俊美,嗓音清脆甜潤,飾演人物形象逼真,就如她主演《狀元媒》、《望江亭》、《玉堂春》、《春秋配》等。
  • 紀念裘盛戎誕辰百年系列活動啟動
    本報北京5月20日電(記者蘇麗萍)今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誕辰一百周年,北京京劇院聯合國家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和山東京劇院共同主辦「裘韻流芳·戎耀百年」紀念裘盛戎誕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動,活動於20日下午在前門建國飯店梨園劇場正式啟動。
  • 京劇演員碰上藝術面雕的雙曲面
    就如同貴陽華美「藝術中國美·藝術面雕」在未來發展路上,傳統或是潮流也沒有最佳答案,既矛盾也統一。放眼望去,很多人都是矛盾與統一的結合體,國家二級京劇演員李俊博也是如此,他體內住著兩個面,一面為京劇而活,一面為自己而活。
  • 明日在京舉辦裘盛戎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
    、上海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和山東京劇院共同主辦「裘韻流芳·戎耀百年」紀念裘盛戎誕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動。裘盛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裘派藝術的創始人,北京京劇院奠基人之一。裘盛戎先生八歲問藝,十二歲入科,北上南下,四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韻味無窮、醇厚蒼勁的裘派藝術。由於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卓越非凡的成就,50年代以後,逐步形成了裘派藝術「十淨九裘」的繁榮局面。
  • 追尋梅大師的足跡 泰州紀念京劇「走出」國門100周年
    揚子晚報網5月10日訊 (通訊員 沈傑 記者 王國柱) 5月9日晚,由泰州市文旅集團、國家文旅部梅蘭芳紀念館主辦的「梅香飄四海,京劇鑄輝煌——紀念京劇走出國門100周年」京劇演唱會 ,在泰州梅蘭芳大劇院舉行。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儲蘭蘭演講談新京劇 創新發展打造城市藝術高地
    12月10日,新京劇創始人、蘭新劇團團長儲蘭蘭應邀出席在上海舉辦的2019中國城市運營論壇,並發表題為「文化藝術與城市發展」 的主題演講。儲蘭蘭談起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表達了她的看法:「如何更美好呢?除了物質的東西,還必須有文化藝術。
  • 現場|「張光宇藝術十二燃」:走進中國漫畫奠基人的藝術世界
    張光宇(1900—1965),他是中國現代視覺、城市文化、大眾傳播的先行者;他的學術思想對學院裝飾風格的形成以及中國裝飾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他繪製了最為幾代人所知的《大鬧天宮》《西遊漫記》動漫電影形象,是中國漫畫、中國動漫電影的奠基人之一。今年正值張光宇先生誕辰120周年。
  • 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新創京劇《大盛魁》
    演出時間2020年12月10日、11日(20:00)演出地點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主辦單位: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承辦單位: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演出單位: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清光緒初年的塞外商城歸化,中國北方第一商家、風雲際會二百餘年的大盛魁商號,面對國勢衰微、列強欺壓、行將倒閉的艱難局勢,在新任大掌柜古海帶領下,通過組織萬峰駝隊北上俄羅斯進行出境貿易,在萬裡駝道上與俄商西伯利亞公司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茶葉大戰
  • 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迎來現代京劇《沙家浜》
    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迎來現代京劇《沙家浜》 2020-09-19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棵樹藝術教育平臺成立 京劇藝術家王珮瑜亮相談經驗
    今天(5月28日),九棵樹藝術教育平臺正式成立,未來,九棵樹將與王珮瑜工作室、東方夢工廠,以及各大藝術教育機構通力合作,在沃土上播撒和孕育藝術新種,進一步營造奉賢乃至南上海的藝術氛圍,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藝術"後浪"。
  • 什剎海文化旅遊節彰顯國際化 京劇快閃演繹國粹藝術
    為彰顯本屆文旅節的創新性和國際化,什剎海文化旅遊節在國慶節期間,攜手國際友人在北京海洋館進行了一場名為「粉墨登場·海洋回唱」的京劇快閃活動,在極大地展現國粹藝術的同時,吸引了在場遊客的關注,領略國粹藝術魅力,感受傳統文化韻味。京劇被譽為「國粹」,作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