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潛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動能,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品牌,在精品上下功夫,仍是今年我市文化旅遊工作的重點。」
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劉旗張開手說,今年,重慶將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作為全市文化旅遊發展的主戰場,確保每張牌都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並把五張牌融入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中,突出特色、區域聯動、精準發力。
打造三大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
△遊客參加民俗活動。(資料圖)
在打造大三峽黃金旅遊目的地上,對三峽旅遊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打造、統一營銷,促進旅遊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推進長江遊輪「一票通」,使其留岸時間不受限制,便於深度遊、體驗遊、休閒遊;加快推進以旅遊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實現景景通、城景通等。
在打造大都市國際旅遊目的地上,以紅色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文化為載體,以「一島、兩江、四岸、四山、多溫泉」為核心,建設都市全域旅遊城和環城旅遊休閒帶,且都要建成精品。
在打造大武陵精品旅遊目的地上,聚焦渝東南民俗風情聚集區,突出喀斯特地貌、土苗風情、武陵風光、氣候養生等元素,建設自然生態與民族風情相融合的民俗生態旅遊度假區。
提升城市文化範兒和美譽度
劉旗說,今年,重慶旅遊將在「推」字上下功夫,突出開放、積聚、融合、創新4個發展方向,分門別類建立文旅產業項目庫,加快推進引進一批、落地一批、投產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力爭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00億元。
建立重大項目聯合推進機制,重點推進一批資源品位高、配套條件好、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全力打造世界溫泉谷、長江三峽國際旅遊集散中心、都市旅遊、立體氣候四季康養四大旅遊項目集群,做強「五方十泉」、做優「一圈百泉」,打造「水上巴士」快速觀光遊船,開發「旅遊+」和「+旅遊」產品和集群等。
深度開發一批交旅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工業旅遊示範項目、森林康養基地、低空飛行旅遊示範點、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項目、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研學旅遊基地;加速璧山六旗樂園、解放碑時尚文化城、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建設,助推南濱路文化產業園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等。
今年,全市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7%,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30%。
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遊客到長江索道打卡。(資料圖)
今年,重慶旅遊還將在「特」字上下功夫,狠抓實品牌創建推廣。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促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品牌化、常年化,推動全市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結合全域旅遊戰略,立足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建設一批具有巴渝文化魅力的品牌文旅融合景區、度假區,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產業融合的文化旅遊商圈、街區、小鎮和藝術之鄉,研發推廣一批有特色有市場的文化旅遊紀念商品,引導一批文藝演出、影視製作、文化娛樂等文化企業向現有文化產業園區和旅遊景點景區積聚,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聚區。
強化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搭建「1+N+X」的旅遊外宣平臺,加強與亞太旅遊協會、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等國際性旅遊組織合作交流,充分展示重慶最美、最炫、最新形象,讓重慶旅遊全面融入國際市場。以閱讀、演出、電影、文博、旅遊等消費為重點,引導更多市民、遊客走進書店、劇場、劇院等文化場所,培育高人氣高活躍度的文化消費大市場等。
此外,重慶還將從「惠」字出發,做優做特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做精做美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在「嚴」字上著力,讓遊客「行之順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購之稱心」「娛之開心」「遊之順心」等。
到2022年,力爭將重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上遊新聞記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