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水豆腐,因賣主用秤稱好後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故稱「託板豆腐」。在臨清市內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著託板,吃的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
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人們方便可口的快餐。
關於託板豆腐的來歷,在臨清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相傳在明朝,曹州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因為家裡很窮,好不容易才湊了點兒碎銀子做盤纏,儘管一路上省吃儉用,來到臨清還是花光了,不得不在街頭過夜。第二天清早,一個五十來歲,名叫「豆腐李」的人擔著水豆腐走過來。他喊了一聲:「水豆腐來——」他走著走著,往前一看,啊?街頭上怎麼躺著一個人?你說他是叫花子,不像;你說是進京趕考的,可為什麼不住店呢?他低頭叫了兩聲,秀才不動,也沒吭聲。「豆腐李」趕緊放下挑子,蹲下身,推推秀才說:「先生,你怎麼啦?」秀才慢慢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說:「我,我……都兩天沒吃飯了。」「豆腐李」一聽,心裡說噢,是餓的。他趕緊站起身來,扭頭就去拉豆腐。哎呀,怎麼吃呢?手底下連個碗也沒有;到店鋪裡去借吧,都還沒開門兒。他對著挑子出神。猛丁地,他看到擋豆腐的小木板兒,就連忙撤下來,把拉好的幾塊水豆腐放到上邊,又用刀子切碎,端到秀才面前說:「先生,趁熱吃了吧,填填肚子,暖暖身子。」秀才接過小木板兒,嘴張了幾張,想說話,沒說出來,眼淚卻「唰」的一下流了出來。他把水豆腐端到嘴邊大口大口吞起來,覺得滋味又鮮又嫩,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轉眼工夫就吃光了。他遞過小木板兒,抹抹下巴,把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一五一十地說了。最後,他感激說:「老人家,我忘不了您的搭救之恩。」「豆腐李」擺手說:「咳,這是什麼話?誰出門沒個三災八難的!」又告訴秀才,人們都喊他「豆腐李」,家就住在鰲頭磯前面。這時秀才肚子裡不叫了,身上覺得暖和了,就拜別了「豆腐李」,又繼續趕路。 沒想到,這秀才考了個頭名狀元,後來當了八府巡按。這一年秋天,他坐著船往南方巡查,路過臨清州,非要在這裡停船不可。州官聽說了,趕緊往頭閘口碼頭上去迎接,回衙路過會通街,有個買水豆腐的老頭兒沒來得及迴避,被衙役抓來見官。州官剛想訓他幾句,只見巡按大人已掀開轎簾走了過來,這可把州官嚇壞了,趕緊大喝一聲:「呔!『豆腐李』,好你個大膽刁民,竟敢擋住巡按大人的去路,這還了得?來人,給我綁了!」還未等衙役上前,巡按大人已經來到老頭身邊,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說:「老人家,還記得我嗎?我可早就認出您來了。」「豆腐李」一楞:「啊?是先生?不,大人!」趕緊磕起頭來。巡按大人伸出兩手把他扶起來說:「老人家,今天我還要喝你的『小板兒豆腐』哩!」「豆腐李」難為情地說:「這……你已經變了,不不,沒有變,沒有變呀!」說著,兩人大笑起來。州官一看,簡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莫非……只好陪著笑臉說:「大人,那……好,『豆腐李』,噢,李老哥,你就把豆腐送到州衙,拿上等細瓷花碗,多放些……」沒等他說完,巡按擺手笑著說:「不,就在這兒,還是用小板兒喝!」
從此以後,又白又嫩、溫熱可口的「託板兒豆腐」便在臨清流傳開來,並一直沿襲到現在,愛喝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訂閱與投稿
回文章頂部,點「美食山東」加關注訂閱(推薦)
搜微信號碼:meishisd 加關注
了解山東,從美食開始!美食山東,為您推薦山東各地的特色名優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