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聊城—臨清

2021-02-27 臨清吧


聊城美食

聊城,作為一個有著2700多年歷史的華夏部落,美食的悠久流傳也自然不會落後!今天,就讓小編吃貨帶著大家一起去尋找聊城那些美味的小吃!這一站是有小天津之稱的臨清~

臨清的美食

– 臨清燒賣 –

燒賣是聊城臨清的傳統名吃,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製而成的包餡麵食。臨清燒麥以王家燒麥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臨清麵食行業的四大名吃(竇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燒麥、武德魁肉餅)之一。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羶、不膩,聊城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嘗。

– 臨清燒賣 –

– 進京腐乳 –

濟美醬園,它的發展也曾與運河息息相關。濟美醬園原是安徽省故縣一個姓汪的,順運河而上,到臨清創辦的。開始規模很小,後來不斷發展,清代末年已擁有千口大缸。早在民國初期,就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

– 進京腐乳 –

– 託板豆腐 –

臨清運河名吃,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講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長方塊,放在一塊木板上,把嘴湊上去吃。

– 託板豆腐 –

– 什香面 –

臨清運河什錦麵,通稱十香面,為臨清賓館特色名吃。據賓館飲食部廚師介紹,運河什錦麵由金瓶梅宴中的溫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麵綜合改進、演變創新而來。十香面,顧名思義,要先有麵條,是普通的麵條,一般是機械軋制而成。奢侈點的是自家擀的手擀麵,和面的時候要加雞蛋,鹽,這樣擀出的麵條才夠筋道。特別是用石磨麵加工成的麵條口味最佳。十香面烹飪製作工藝流程講究,菜碼品種多,名為十樣菜,其實,菜料達十八樣以上,且隨季節變換蔬菜。作十香面要求的刀工要好,絲、丁、沫,都是些精細活。主要炒菜有:炒茄絲、炒西胡絲、炒綠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雞蛋花;隨炒菜上的小菜有:鮮黃爪絲、醬爪末、胡蘿蔔末、鹹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調味料:本地香醋、芝麻雪上鹽、芝麻醬、蒜泥;還有兩個滷,即西紅柿雞滷、肉滷(牛肉滷、豬肉滷)。吃的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麵條滑嫩,爽口。吃這種面由於蔬菜種類多,維生素含量較高、較全,很受廣大食客的青睞,甚至吸引來了北京、省城及港澳臺各界名流人士。近年,隨著十香面名聲的擴大,有很多省內外的廚師來臨清學習它的製作廚藝。目前,運河什錦麵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品牌註冊。

– 什香面 –

– 臨清燒燜子 –

用料普通,味道卻很獨特:首先把地瓜粉條煮至回軟,用刀截寸二段,加蔥、薑末,拌入羊肉哨餡,再放少許羊浮油攪勻,做成大扁丸子,或直接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上籠蒸15分鐘,取出切成均勻的片。用溼澱粉漿一碼拉,放油鍋中煎過,加蔥、姜、大料、醬油等燒透入味,淋上花椒油,出勺裝盤,其色澤紅潤,軟韌有吃口,不膩不羶,佐飯下酒皆宜。

– 臨清燒燜子 –

– 劉垓子白仁 –

用上好的山東大花生去掉花生的紅衣,用油炸制而成,花生香脆、質松可口,是下酒送禮的美食。

– 劉垓子白仁 –

– 臨清清真八大碗–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 臨清清真八大碗 –

– 臨清扣碗 –

臨清扣碗將掛麵糊炸制好的肉塊、排骨、雞塊、魚塊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盛在一隻只掛著黑釉子的小碗中,加蔥、薑末及花椒麵,上蒸鍋蒸至極爛,骨肉脫離,取出來反扣在大碗裡或者湯盤中,澆上用醋、醬油、骨頭湯對制的沸湯,淋上幾滴香油,撒上香菜末,吃起來,軟爛脫骨,味入肌裡,鹹酸撲鼻,齒頰留香,令人久久難忘。現在扣完根據大眾口味改進了好多有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黃燜雞,方子肉,雞蛋糕等。

– 臨清扣碗 –

– 八寶布袋雞 –

臨清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活象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請席上的佳餚。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 八寶布袋雞 –

– 臨清燻鴿 –

燻鴿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先用花椒等二十餘種配料燉煮後,再用砂木進行燻蒸。加工好的燻鴿為金黃色,色澤鮮嫩、香氣誘人、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且價廉物美,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 臨清燻鴿–

– 臨清酥魚 –

臨清河鮮中的代表,一條普通的草魚,通過秘門的刀工、油炸和調料,做出外香裡嫩、鮮酥可口、甜鹹兼有、香味濃鬱的酥魚,讓眾多人拍手叫絕、欲罷不能!「酥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核酸和鉀、鈉、鎂、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加上湯料中的各種滋補調料,故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酥魚」既是一道下酒菜,又是一樣絕美的休閒小吃,以色澤黃亮、色香味美、骨酥肉嫩、溢香爽口、久吃不膩而著稱,同時可做成鹹、甜、鮮、麻、辣等多種口味,能讓喜歡各種口味的人都讚不絕口。

– 臨清酥魚 –

– 臨清鍋貼 –

「鍋貼」是臨清清真宴中的風味名吃。鍋貼的製作堪稱一絕,正面焦黃若金,反面則潔白如玉,外焦裡嫩,鮮香撲鼻,很是誘人。

– 臨清鍋貼 –

– 臨清燙麵餃子 –

從字面上便能理解,要用滾水來和面,那樣才能是顯現出「燙」的感覺。因為面已經被水燙熟了,所以用不著醒,現和現包就成。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成熟方法用蒸,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又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燙麵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 臨清燙麵餃子 –

– 臨清饊子 –

把調好的面放在油中,用手搓拉出散子坯,再把散子坯纏在手上,一束束的,下鍋炸,真是心靈手巧。這種食品,老人小孩都喜歡,又酥又脆。

– 臨清饊子 –

– 臨清棗花糕 –

棗花糕的製作原料以白面為主,棗為輔料;製作所需的工具為極普通的剪刀、菜刀等;製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棗花糕除了可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它是百姓寄託心願的一種方式。逢年過節,在農村有製作棗花(也叫面花)作為贈送禮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鄉俗,也是女兒出嫁回門的回贈送禮品。

– 臨清棗花糕 –

– 武德奎肉餅 –

以優質、價廉、方便實惠而譽滿全城,聲靡四鄉。治餅口訣:肉不加菜,三天不壞;肉要保鮮,用時現加鹽;肉片切成丁,不化油膩輕;蔥花扮香油,更顯香味稠;要向餅酥皮不焦,豬板油多為上招。肉餅的做法是,用生水和面,斡成長麵皮,卷上肉餡,再壓斡成餅,加油上平鍋翻烙。熟前掀開上層,夾上雞蛋,熟後色澤油亮,吃起來外焦裡嫩,鮮美可口。

– 武德奎肉餅 –

– 臨清燜餅 –

臨清燜餅,堪稱為巧吃。把烙好的雙層單餅,切成細絲,加油回鍋,添加小料和少許蔬菜爆炒,將餅絲倒在上面燜一燜。燜好後,再將炒好的雞蛋入鍋顛翻幾次即成。吃起來柔軟滑口,被稱為宴席上的上等麵食。燜餅講究火候技術,在臨清有一句歇後語:下口的燜餅利利亮亮,如今仍有傳人。

– 臨清燜餅 –

– 燒餅夾肉 –

燒餅夾肉為臨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其燒餅厚且個較大,在烤熟的燒餅內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爐稍烤一會兒,味道更好。其特點是皮酥肉香,口味濃香。

– 燒餅夾肉 –

– 臨清三角火燒 –

外形獨特。一般火燒多為圓形,而臨清火燒在外形上獨樹一幟,是三角型的,惹人好奇,第一印象深刻。先烙後烤。面坯做成三角形後,師傅先在鐵板上烙制,待雙面金黃時,再將「火燒」依次貼排在爐子內壁上烘烤,直至外皮酥脆。做「三角火燒」的爐具始終是鐵板上烙著,鐵板下烤著,流水作業,一環扣一環,鐵板上下都不閒著,忙而有序。外酥裡嫩。「三角火燒」不論是烙還是烤,都不用一滴油,卻能讓外皮又酥又脆。從上面的一角輕輕一掰,一分為二,內裡分成若干層,又薄又軟,透著花椒香和鹹鹽味。這時,或夾上茶葉蛋、或夾上切粒的熟肉,或是醬和蔬菜,或是麻辣豆腐條、或是火腿腸……,都別有風味,鮮美的很吶!

– 臨清三角火燒 –

–臨清鍋餅 –

御史巷的鍋餅----咬不透,幹硬酥脆,筋道利口,面味醇香,充飢耐存,因而揚名四方,倍受歡迎。鍋餅的外殼厚實且堅硬,很有嚼頭,很多人特別喜歡吃外皮,酥香且耐吃,經久不厭。牙口不好的人吃起來會很辛苦,不過可以拿來磨牙;鍋餅的內瓤是很軟和的,一層一層的,有十幾層之多,香軟易嚼,口齒生津,絕對管飽。鍋餅的另一種吃法,即是與臨清名吃熱羊肚搭配,是道名吃。經濟實惠。嚼之有勁而不粘,外硬裡韌,食之幹香濃厚,回味無窮。

– 臨清鍋餅 –

– 臨清菜蟒 –

臨清特色主食之一。把菜餡均勻攤在麵皮上,捲成蟒狀,蒸8分鐘即成。成品透明,隱約可見綠色的韭菜,整體看象蟒蛇的顏色花紋和形狀,故名為「菜蟒」。

– 臨清菜蟒 –

– 臨清燜麵條 –

為臨清獨具特色的主食之一,製作方法多種,可葷可素。製作時,選用優質麵條,下鍋六成熟時,急速撈出放入清水,抄水後控幹水份,過油備用。時鮮蔬菜適量,常規炒後放入麵條,燜3-5分鐘後,加入預先製作好的蒜未、醋、香油,調勻後裝盤上桌即可。麵條滑嫩不粘、鹹香適口,營養豐富。

– 臨清燜麵條 –

– 臨清大棗粘窩窩(粘糕) –

用大黃米麵和大棗混合做的窩窩頭,黃色的,它的樣子和名字是一樣的,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故得名大棗粘窩窩。現在不常見,如今的大棗粘窩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香甜可口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糧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因此廣受現在消費者的喜愛。

– 臨清大棗粘窩窩(粘糕) –

– 臨清棗脯 –

棗脯,因其晶瑩透亮,棗味濃鬱,補中益氣,遠近馳名,1985年在全國同類產品評比中,被評為部優產品。

– 臨清棗脯 –

相關焦點

  • 聊城騎談·臨清邱屯樞紐
    熱愛騎行,熱愛聊城。歡迎大家來到聊城騎談。在騎行的路途中,我們會遇見很多值得留念的東西,還有那些古老的文明,期待那些老文物可以加以保護、加以重視。 邱屯樞紐 2020年9月20日騎行臨清 邱屯樞紐,位於臨清城區東南部
  • 在聊城水上古城看臨清竹馬讓我淚奔
    習慣性的去聊城水上古城遛彎。8點多,剛走到光嶽樓,忽然聽到縣衙那邊鑼鼓喧天,歌舞昇平,人聲嘈雜,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臨清非遺竹馬演出。如今聊城也有了,感動……聊城不僅僅是一座古城,而且是一座文化古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東昌府區、茌平、臨清、陽穀、莘縣、冠縣等等各縣市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遺產。竹馬就是臨清市的一個文化特色,上次看參加聊城市改革辦組織的一個活動,有幸參觀。
  • 在臨清坐飛機去聊城······喜毀了...
    2037年,臨清飛機場售票處。「到聊城多少錢?」「20,你是頭一回坐飛機?」售員不耐煩地吐出一口瓜子殼。「忒貴了,不都是18啊?」「淨胡說,多咱也沒賣過18。這都是豪華飛機,帶空調的。」旁邊的乘客:「走走走,老李,不從這兒坐了,不行咱到樓頂上截個飛機去,過路飛機多的是,15塊錢就走!「      候機樓。廣播裡忽強忽弱飄出這樣的聲音:「各位旅客請注意,各位旅客請注意,臨清到聊城的D818次航班馬上就要起飛了,請您抓緊時間進站登機……」
  • 聊城騎談·臨清八岔路鎮烈士陵園
    熱愛騎行,熱愛聊城。歡迎大家來到聊城騎談。在騎行的路途中,我們會遇見很多值得留念的東西,還有那些古老的文明,期待那些老文物可以加以保護、加以重視。其碑文記載,夏碧波曾任八路軍771團副參謀長併兼任東進支隊支隊長,開闢衛東(臨清衛河以東、臨清以南、館陶東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小戰鬥30餘次,殲敵2100餘人。1944年6月,夏碧波為保衛和幫助群眾麥收,與日偽2000餘人發生激戰,不幸壯烈犧牲。衛東人民為緬懷英雄,曾在八岔路塔頭村為其立碑紀念。
  • 舌尖上的山東:食在聊城,品味這些特色的美食小吃,真是百吃不厭
    聊城,這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當然聊城的美食也有悠久的歷史。每一種小吃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就帶你細數舌尖上的山東:食在聊城,品味這些特色的美食小吃,真的是百吃不厭,讓我們邊聽故事,邊品美味。說到聊城美食,不得不提到臨清。臨清素有「小天津」的美名,飲食薈萃,小吃集錦,這些皆來源於一條河。
  • 舌尖上的山東,推薦聊城八大美食小吃,全都吃過才算地道聊城人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小編家鄉聊城的美食,聊城被稱為「江北水城」。這裡不僅風景優美,美食也是多不勝數。如果您有機會到聊城旅遊,一定不要錯過這裡的美食小吃。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8道聊城美食吧,全都吃過才算是地道聊城人。高唐老豆腐為啥把高唐老豆腐放在第一個講呢,這裡小編有點私心,因為小編老家就是高唐的。高唐老豆腐那可是聊城的傳統美食小吃。
  • 【美食】舌尖上的聊城,撥動你的味蕾
    聊城呱嗒聊城傳統名吃。臨清水豆腐,因賣主用秤稱好後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故稱「託板豆腐」。在臨清市內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著託板,吃的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人們方便可口的快餐。
  • 舌尖上的美食,聊城四大具有代表性美食,你知道哪些?
    #聊城聊城,作為一個遍地美食的地方是吃貨們畢生追求的美食天堂經常有很多人問小編有什麼好吃的推薦,小編總結出了一份《聊城四大必吃清單》跟我往下面看吧。燻雞燻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魯菜,燻雞所用的材料是全雞,即一整隻雞。
  • 山東聊城有個很特殊的名吃,來源於金瓶梅,名字卻是乾隆皇帝起的
    這個夏天我來到了山東聊城的臨清,無意間聽到本地人說起臨清特色菜裡的金瓶梅故事,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特意找了當地很有名的飯店,來感受一下舌尖上的聊城味道。走進山東聊城臨清,品嘗最具特色的臨清味道,諮詢了飯店的工作人員,點了一桌比較有代表性的菜品,臨清有一道菜,叫做鍋燒雞子,是臨清名吃,名字大有來歷,是當年乾隆皇帝起的,這道菜又名黃袍加身,寓意吉祥,也是臨清的特色菜之一。
  • 隨筆:臨清之行
    的採訪拍攝行程,要知道我們現在製作的視頻內容有80%左右為美食類題材,所以臨清的行程讓我異常的興奮激動。出門去公交車站途中,發現步道上的這些零零散散飄落的小花,秋意的感知程度更濃了。不過,在聊城,確實能感受到「快客」客車的舒適。從復工復產後,我發現從聊城城區到各縣的車,唯獨「聊城-臨清」的快客舒適又便捷,去其他地方的快客也沒有幾條線路了,印象中莘縣方向還保留著快客運營,但舒適性遠不如臨清方向的。再去其他地方的要麼是只能選擇公交(城際),要麼是選擇普通客車。在價格上快客與其他車型並沒有差太多,能加幾塊錢提升一下差旅過程中的舒適度,還是值得的。
  • 「山東美食」舌尖上的聊城!這28種美食小吃,你有哪些沒吃過?
    8.臨清扣碗對於很多老聊城人來說,臨清扣碗毫不陌生,它承載了許多聊城人小時候的回憶。小小的蒸碗裡,各色做法的羊肉碼放其中,甜的、鹹的、辣的,酸的,滋味豐富,湯鮮味濃,別有風味。9.臨清熱羊肚熱羊肚是聊城臨清名吃之一,一是調味好,二是經濟實惠。清末,臨清羊肚作為名吃進入北京,在西交民巷「落戶」,店鋪名稱叫「臨清羊肉館」。民國和解放初期,生意十分興隆,很有名氣。臨清的「羊肚」,北京人叫「羊雜碎」。
  • 一路風景一路情——「引爆十一黃金周」旅遊大巴車臨清線路見聞
    在水城大地上,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身心合一的美好;每邁出一步,都會觸到風景與人文融合的精妙;每一場攬勝之旅,都能領略到這座城市的美麗風光。為發揮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激發市民「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潛力,9月27日至10月8日,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聊城人遊聊城,引爆黃金周」旅遊大巴車線路,廣大市民遊客免費乘坐,大巴車招手即停。
  • 「聊城人遊聊城,引爆黃金周」免費大巴線路暢遊聊城!
    9月27日-10月8日期間,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將舉辦2020年「聊城人遊聊城——引爆十一黃金周」活動。 以城市旅遊觀光巴士為核心,串聯聊城市優質旅遊、文化資源,通過遊客免費乘車的方式,為團隊遊助力,線路覆蓋臨清、東阿、陽穀、城區主要景區景點。
  • 聊城臨清110名外賣員變身防詐宣傳...
    在聊城臨清,外賣小哥王志豪準時為點餐用戶送餐,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送的外賣中還增加了一張防詐騙宣傳「套餐」。這是臨清市公安局和美團外賣聯合推出的新舉措,由外賣小哥把防詐騙宣傳單直接送到市民手中,可以實現「點對點」防詐宣傳。據公安部門統計,電詐受害者往往16至35歲的年輕群體居多,而他們也是外賣最大的消費人群。
  • 舌尖上的中國之臨清八大碗
    清真八大碗包括燒肉、燉肉、圈巧閣、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黃燜雞、黃燜肉、肉雜拌,是回族同胞結合當地飲食習慣而形成的獨具臨清特色的清真飯菜,是臨清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2007年5月被省烹飪協會評為山東名小吃 說到「清真八大碗」,在臨清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是臨清回民喜慶聚會時的必選用菜。
  • 臨清捶雞面——小碗裡有大不同
    臨清繁榮興盛500年之久,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商業繁榮,流動人口聚集,因而臨清受南北菜系不同影響,融匯八方,形成獨特的臨清美食風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臨清美食代表之一的捶雞面。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捶雞面出自臨清一家名為伊林居飯莊的三十年老店,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的美食欄目等提名播出,店內的獎牌和美食無不讓人眼花繚亂。
  • 舌尖上的山東,品味「小天津」臨清十大美食,本地人最少吃過5樣
    臨清因經過大運河五百多年的錘鍊,商業也因此繁榮,加之流動人口的匯集,使得臨清的美食小吃融匯八方,加之勤勞聰明的臨清人對此不斷的改進,現在的臨清美食是更具風土人情的市井小吃。臨清小吃絕對算得上上周邊地區之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品味品味「小天津」臨清十大美食,作為本地人的你不吃個三五樣好意思說是臨清人嗎?
  • 臨清宛園美食文化旅遊周10月1日啟幕
    惟妙惟肖的情景式演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清真美食……10月1日至8日,臨清第二屆宛園美食文化旅遊周將開啟。臨清是一個美食之城,自古就有「小天津」的美譽,遊客在觀賞古香古色美景的同時,還可品嘗運河沿岸美食,開啟一場「舌尖上的運河之旅」。韻味十足的旗袍,觸手生香的小扇,金秋十月,宛園推出「醉美全家福」拍攝活動,為大家提供各類特色服裝,留下最美一刻。雜耍、說書、糖葫蘆……明清時期運河沿岸的市井生活將再次重現,呈現彼時集市上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遊客進入宛園大門,仿佛瞬間穿越到明清。
  • 坐上時光機到聊城來一場穿越之旅
    各種標籤讓人對它好奇又嚮往或許這就是你戀上聊城的理由歷史上,阿城是運河邊重要的海鹽集散地,是當時聞名的鹽運碼頭,因此朝廷在這裡設置了鹽運司。因此,鹽運司從側面也印證了明清時期聊城運河經濟的繁榮。海會寺內供奉著諸多佛像,來此之前或許你對燒香拜佛的行為不屑一顧,但只要一踏入海會寺,瞬間就會被它的禪意所感染,從而理解信徒們的虔誠。海會寺是一段意味深長的佛經,或許晦澀難懂,但寄託著美好的期許。
  • 【舌尖上的山東】臨清託板豆腐
    臨清水豆腐,因賣主用秤稱好後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故稱「託板豆腐」。在臨清市內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