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作為一個有著2700多年歷史的華夏部落,美食的悠久流傳也自然不會落後!今天,就讓小編吃貨帶著大家一起去尋找聊城那些美味的小吃!這一站是有小天津之稱的臨清~
臨清的美食
△
– 臨清燒賣 –
▽
燒賣是聊城臨清的傳統名吃,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製而成的包餡麵食。臨清燒麥以王家燒麥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臨清麵食行業的四大名吃(竇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燒麥、武德魁肉餅)之一。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羶、不膩,聊城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嘗。
– 臨清燒賣 –
△
– 進京腐乳 –
▽
濟美醬園,它的發展也曾與運河息息相關。濟美醬園原是安徽省故縣一個姓汪的,順運河而上,到臨清創辦的。開始規模很小,後來不斷發展,清代末年已擁有千口大缸。早在民國初期,就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
– 進京腐乳 –
△
– 託板豆腐 –
▽
臨清運河名吃,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講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長方塊,放在一塊木板上,把嘴湊上去吃。
– 託板豆腐 –
△
– 什香面 –
▽
臨清運河什錦麵,通稱十香面,為臨清賓館特色名吃。據賓館飲食部廚師介紹,運河什錦麵由金瓶梅宴中的溫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麵綜合改進、演變創新而來。十香面,顧名思義,要先有麵條,是普通的麵條,一般是機械軋制而成。奢侈點的是自家擀的手擀麵,和面的時候要加雞蛋,鹽,這樣擀出的麵條才夠筋道。特別是用石磨麵加工成的麵條口味最佳。十香面烹飪製作工藝流程講究,菜碼品種多,名為十樣菜,其實,菜料達十八樣以上,且隨季節變換蔬菜。作十香面要求的刀工要好,絲、丁、沫,都是些精細活。主要炒菜有:炒茄絲、炒西胡絲、炒綠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雞蛋花;隨炒菜上的小菜有:鮮黃爪絲、醬爪末、胡蘿蔔末、鹹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調味料:本地香醋、芝麻雪上鹽、芝麻醬、蒜泥;還有兩個滷,即西紅柿雞滷、肉滷(牛肉滷、豬肉滷)。吃的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麵條滑嫩,爽口。吃這種面由於蔬菜種類多,維生素含量較高、較全,很受廣大食客的青睞,甚至吸引來了北京、省城及港澳臺各界名流人士。近年,隨著十香面名聲的擴大,有很多省內外的廚師來臨清學習它的製作廚藝。目前,運河什錦麵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品牌註冊。
– 什香面 –
△
– 臨清燒燜子 –
▽
用料普通,味道卻很獨特:首先把地瓜粉條煮至回軟,用刀截寸二段,加蔥、薑末,拌入羊肉哨餡,再放少許羊浮油攪勻,做成大扁丸子,或直接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上籠蒸15分鐘,取出切成均勻的片。用溼澱粉漿一碼拉,放油鍋中煎過,加蔥、姜、大料、醬油等燒透入味,淋上花椒油,出勺裝盤,其色澤紅潤,軟韌有吃口,不膩不羶,佐飯下酒皆宜。
– 臨清燒燜子 –
△
– 劉垓子白仁 –
▽
用上好的山東大花生去掉花生的紅衣,用油炸制而成,花生香脆、質松可口,是下酒送禮的美食。
– 劉垓子白仁 –
△
– 臨清清真八大碗–
▽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 臨清清真八大碗 –
△
– 臨清扣碗 –
▽
臨清扣碗將掛麵糊炸制好的肉塊、排骨、雞塊、魚塊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盛在一隻只掛著黑釉子的小碗中,加蔥、薑末及花椒麵,上蒸鍋蒸至極爛,骨肉脫離,取出來反扣在大碗裡或者湯盤中,澆上用醋、醬油、骨頭湯對制的沸湯,淋上幾滴香油,撒上香菜末,吃起來,軟爛脫骨,味入肌裡,鹹酸撲鼻,齒頰留香,令人久久難忘。現在扣完根據大眾口味改進了好多有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黃燜雞,方子肉,雞蛋糕等。
– 臨清扣碗 –
△
– 八寶布袋雞 –
▽
臨清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活象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請席上的佳餚。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 八寶布袋雞 –
△
– 臨清燻鴿 –
▽
燻鴿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先用花椒等二十餘種配料燉煮後,再用砂木進行燻蒸。加工好的燻鴿為金黃色,色澤鮮嫩、香氣誘人、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且價廉物美,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 臨清燻鴿–
△
– 臨清酥魚 –
▽
臨清河鮮中的代表,一條普通的草魚,通過秘門的刀工、油炸和調料,做出外香裡嫩、鮮酥可口、甜鹹兼有、香味濃鬱的酥魚,讓眾多人拍手叫絕、欲罷不能!「酥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核酸和鉀、鈉、鎂、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加上湯料中的各種滋補調料,故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酥魚」既是一道下酒菜,又是一樣絕美的休閒小吃,以色澤黃亮、色香味美、骨酥肉嫩、溢香爽口、久吃不膩而著稱,同時可做成鹹、甜、鮮、麻、辣等多種口味,能讓喜歡各種口味的人都讚不絕口。
– 臨清酥魚 –
△
– 臨清鍋貼 –
▽
「鍋貼」是臨清清真宴中的風味名吃。鍋貼的製作堪稱一絕,正面焦黃若金,反面則潔白如玉,外焦裡嫩,鮮香撲鼻,很是誘人。
– 臨清鍋貼 –
△
– 臨清燙麵餃子 –
▽
從字面上便能理解,要用滾水來和面,那樣才能是顯現出「燙」的感覺。因為面已經被水燙熟了,所以用不著醒,現和現包就成。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成熟方法用蒸,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又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燙麵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 臨清燙麵餃子 –
△
– 臨清饊子 –
▽
把調好的面放在油中,用手搓拉出散子坯,再把散子坯纏在手上,一束束的,下鍋炸,真是心靈手巧。這種食品,老人小孩都喜歡,又酥又脆。
– 臨清饊子 –
△
– 臨清棗花糕 –
▽
棗花糕的製作原料以白面為主,棗為輔料;製作所需的工具為極普通的剪刀、菜刀等;製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棗花糕除了可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它是百姓寄託心願的一種方式。逢年過節,在農村有製作棗花(也叫面花)作為贈送禮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鄉俗,也是女兒出嫁回門的回贈送禮品。
– 臨清棗花糕 –
△
– 武德奎肉餅 –
▽
以優質、價廉、方便實惠而譽滿全城,聲靡四鄉。治餅口訣:肉不加菜,三天不壞;肉要保鮮,用時現加鹽;肉片切成丁,不化油膩輕;蔥花扮香油,更顯香味稠;要向餅酥皮不焦,豬板油多為上招。肉餅的做法是,用生水和面,斡成長麵皮,卷上肉餡,再壓斡成餅,加油上平鍋翻烙。熟前掀開上層,夾上雞蛋,熟後色澤油亮,吃起來外焦裡嫩,鮮美可口。
– 武德奎肉餅 –
△
– 臨清燜餅 –
▽
臨清燜餅,堪稱為巧吃。把烙好的雙層單餅,切成細絲,加油回鍋,添加小料和少許蔬菜爆炒,將餅絲倒在上面燜一燜。燜好後,再將炒好的雞蛋入鍋顛翻幾次即成。吃起來柔軟滑口,被稱為宴席上的上等麵食。燜餅講究火候技術,在臨清有一句歇後語:下口的燜餅利利亮亮,如今仍有傳人。
– 臨清燜餅 –
△
– 燒餅夾肉 –
▽
燒餅夾肉為臨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其燒餅厚且個較大,在烤熟的燒餅內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爐稍烤一會兒,味道更好。其特點是皮酥肉香,口味濃香。
– 燒餅夾肉 –
△
– 臨清三角火燒 –
▽
外形獨特。一般火燒多為圓形,而臨清火燒在外形上獨樹一幟,是三角型的,惹人好奇,第一印象深刻。先烙後烤。面坯做成三角形後,師傅先在鐵板上烙制,待雙面金黃時,再將「火燒」依次貼排在爐子內壁上烘烤,直至外皮酥脆。做「三角火燒」的爐具始終是鐵板上烙著,鐵板下烤著,流水作業,一環扣一環,鐵板上下都不閒著,忙而有序。外酥裡嫩。「三角火燒」不論是烙還是烤,都不用一滴油,卻能讓外皮又酥又脆。從上面的一角輕輕一掰,一分為二,內裡分成若干層,又薄又軟,透著花椒香和鹹鹽味。這時,或夾上茶葉蛋、或夾上切粒的熟肉,或是醬和蔬菜,或是麻辣豆腐條、或是火腿腸……,都別有風味,鮮美的很吶!
– 臨清三角火燒 –
△
–臨清鍋餅 –
▽
御史巷的鍋餅----咬不透,幹硬酥脆,筋道利口,面味醇香,充飢耐存,因而揚名四方,倍受歡迎。鍋餅的外殼厚實且堅硬,很有嚼頭,很多人特別喜歡吃外皮,酥香且耐吃,經久不厭。牙口不好的人吃起來會很辛苦,不過可以拿來磨牙;鍋餅的內瓤是很軟和的,一層一層的,有十幾層之多,香軟易嚼,口齒生津,絕對管飽。鍋餅的另一種吃法,即是與臨清名吃熱羊肚搭配,是道名吃。經濟實惠。嚼之有勁而不粘,外硬裡韌,食之幹香濃厚,回味無窮。
– 臨清鍋餅 –
△
– 臨清菜蟒 –
▽
臨清特色主食之一。把菜餡均勻攤在麵皮上,捲成蟒狀,蒸8分鐘即成。成品透明,隱約可見綠色的韭菜,整體看象蟒蛇的顏色花紋和形狀,故名為「菜蟒」。
– 臨清菜蟒 –
△
– 臨清燜麵條 –
▽
為臨清獨具特色的主食之一,製作方法多種,可葷可素。製作時,選用優質麵條,下鍋六成熟時,急速撈出放入清水,抄水後控幹水份,過油備用。時鮮蔬菜適量,常規炒後放入麵條,燜3-5分鐘後,加入預先製作好的蒜未、醋、香油,調勻後裝盤上桌即可。麵條滑嫩不粘、鹹香適口,營養豐富。
– 臨清燜麵條 –
△
– 臨清大棗粘窩窩(粘糕) –
▽
用大黃米麵和大棗混合做的窩窩頭,黃色的,它的樣子和名字是一樣的,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故得名大棗粘窩窩。現在不常見,如今的大棗粘窩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香甜可口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糧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因此廣受現在消費者的喜愛。
– 臨清大棗粘窩窩(粘糕) –
△
– 臨清棗脯 –
▽
棗脯,因其晶瑩透亮,棗味濃鬱,補中益氣,遠近馳名,1985年在全國同類產品評比中,被評為部優產品。
– 臨清棗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