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楨的精神遺產

2021-01-18 福建船政

     沈葆楨接到船政大臣任命後,因為船政工薪較高,許多人想擠進船政拿高薪,以致沈家箱子堆滿了介紹信,「戶為之穿」,忙得沈葆楨「舌蔽唇焦」。進不了船政的人對他怨恨仇視,不斷寫匿名信、小字報(揭貼),謾罵攻擊。他置之不理。

     沈葆楨秉公辦案,文武官員犯了錯誤,不論職務高低,概不寬容。有一胥吏是沈家姻親,因觸犯廠規被捕審訊。說情的親友很多,他都不買帳。在審判時忽然接到父親的信,他心裡明白,當場宣稱,家信講私事,先辦公事,喝令斬了。船廠需要大量鐵皮,布政司主管售鐵的官員故意為難,索取好處費。沈葆楨抓個屬吏,以「阻撓國事,侮慢大臣」的罪名,斬首示眾。

     輕罪重判,小題大做,但殺一儆百,壓下了船政中正抬頭的歪風邪氣。

     沈葆楨教導人僅做清官不夠,還要替民眾辦好事,否則,各地都有城隍廟,城隍老爺不貪汙、不擾民,有這樣的老爺足夠了,何必再設什麼官?

     常見大官腰纏萬貫,揮金如土,可是作為封疆大吏的沈葆楨卻窮到以賣字補貼生活。歐陽昱《見聞瑣錄》記:「沈文肅性剛而廉,撫吾省(江西),丁憂歸,不名一錢,開一笑軒(應是『一笑來』)紙鋪,寫字度日。」何剛德《客座偶談》:「沈文肅自江西巡撫丁憂歸,鬻字為生,每書一聯,僅取四百文。」他的書法遒勁俊健,求字的人多,卻沒有索取高額潤筆之資,其人品於此可窺一斑。

     沈葆楨經常接濟親友,而對子女開支卻有限制,不準隨意揮霍,成年子孫則要自謀生計。他寫信勸導子侄努力學習,不要爭權奪利,求田問舍。他作為一品大臣,宮巷舊居並不比人家特別高大。死後也未留一畝田地。

     沈葆楨勤儉一生,穿的貂褂黴爛,不敢另做,認為「省一件衣服,即可救無數人生命」。他「薪俸到手輒盡,未嘗有餘」,離開船政時,欠下船政4000兩銀子,在兩江總督任上才還清。他有七個女兒,辦不起嫁妝,新娘的首飾,有些還是借的,婚後要還給人家。

     光緒二年,福州遭遇特大洪水。他挪用自家墓祭和聘請家庭教師用以生息的錢3000兩,送請福建巡撫丁日昌代辦救災,然後借錢補上這一項。如此善舉,他卻要丁日昌保密,不要上奏朝廷。

     沈葆楨不擺架子,對下屬有事多親自寫信,稱兄道弟,措辭謙遜。接下屬稟札,也寫「捧讀賜書,辱承垂注拳拳,感難言喻」。連寫給秀才的信也說:「讀手教……」。


相關焦點

  • 古厝名人丨浩然正氣沈葆楨
    清同治六年(1867年),經左宗棠力薦,清政府降旨由沈葆楨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到任伊始,就提出嚴防行賄、壓榨等劣行。福建布政使鄧廷柚阻撓煉鐵戶賣鐵給船廠,沈葆楨嚴責其抗旨,營私分肥,阻撓大局;責成布政司署負責供鐵,若供應數量不夠,質量低劣,「定唯該署是問」。並嚴懲違法人員,從而保證了船廠的順利開工。
  • 沈葆楨信札散論
    沈文肅即沈葆楨。作為晚清政壇要員,沈葆楨與其他一些文人士大夫一樣,鍾情翰墨詩書。但其書法能夠突破館閣體的局限,融歐體、章草、何紹基等書體於一爐,碑帖結合,自成一家,氣格獨特。應該說,在晚清書壇上,應該有沈葆楨的重要一席之地。讀沈葆楨及其書法,顯示了一個清醒的文化保守者於大變局中在根基與求變之間高明的自我平衡。
  • 馬尾紀念「船政之父」沈葆楨誕辰200周年
    沈葆楨第六代孫女沈園寄出實寄封。記者 歐陽進權 攝福州新聞網3月2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王曉霞 許琳晶)27日,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座談會暨《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儀式在船政格致園舉行。
  • 沈葆楨
    臨行前左宗棠上疏說:非沈葆楨不能任其職。所以沈葆楨一上任即建船塢及機器廠,並附設藝童學堂。造成船艦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臺灣,被高山族人民誤殺為藉口,發動侵臺戰爭。清廷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臺辦理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籌劃海防事宜,辦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楨開始了他在臺灣的近代化倡導之路。
  • 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讀書分享會在榕舉行
    分享會邀請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以「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為主題,通過珍貴的圖片、史料,介紹了清末重要軍政官員沈葆楨的人物生平、為政特點,以及作為首任船政大臣的功績貢獻和對中國近代海軍建設發展的推動和影響。  沈葆楨1820年生於福州,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 戍臺名將沈葆楨
    生死關頭,林普晴作血書求助解危,沈葆楨冒死突圍出去搬兵。夫婦倆拼死抵抗,終於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破了城下之圍。接著,沈葆楨又幫助曾國藩、左宗棠操辦軍務籌集糧草,協助曾、左率領的湘軍與太平軍作戰。  籌措糧草、調回軍艦、招集兵馬,花了半個多月時間做好了各種準備,1874年6 月14 日,沈葆楨率領創建船政局以來建造的15 艘艦船,帶著會辦大臣兼福建布政使潘霨以及擅長海、陸戰的洋將日意格、斯恭塞格一同來到臺灣。  沈葆楨決定「先禮而後兵」。
  • 李鴻章與沈葆楨、曾國藩三人之間的故事
    李鴻章和沈葆楨之間的關係很好,兩人都是同年會試。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同出一個座師門下。在清朝,考試發榜之後,考官和考生都會建立一種師生關係,作為同一座師的門生,沈葆楨和李鴻章完全能夠建立起牢固的關係。在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將沈葆楨和李鴻章聯繫在一起的,是他們的共同庇護人曾國藩。雖然他們並未同時在曾國潘的手下工作,但是作為曾國藩的門生,他們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李鴻章與沈葆楨、曾國藩三人同朝為官,難免有些故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他們三人之間的故事。
  • ——沈葆楨家風家訓
    在中國近代史上,沈葆楨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國首任船政大臣、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臺灣地區近代化的開拓者。沈葆楨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身份: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2020年,是沈葆楨誕辰200周年,作為晚清「經世致用」思想的有力踐行者,沈葆楨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民族精神,實幹擔當、開拓進取的作風,對我們今天深化改革開放,維護國家統一有著現實和深遠意義。沈葆楨的家風家訓尤其注重儉以養德和讀書立品,對今天的廉政建設和文化傳承也有著很實際的借鑑意義。
  • 船政新書首發 馬尾紀念「船政之父」沈葆楨誕辰200周年
    中國日報福州3月29日電 3月27日,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座談會暨《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儀式在船政格致園舉行。活動現場進行了《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式,該書從兩名重要官員私人通信的層面,生動地呈現有關清末海防建設的歷史。今年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誕辰200周年。沈葆楨是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船政的締造者,被稱為「船政之父」。
  • 沈葆楨保衛臺灣
    沈葆楨保衛臺灣1874年5月10日,日軍在臺灣登陸。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奮力抵抗不敵身亡。日軍分三路掃蕩抗日派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等原住民,諸社紛紛投降,戰爭很快就宣告結束。清政府得知日軍侵犯臺灣消息後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質問,並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直赴臺灣以保衛其地。沈葆楨是清末名臣,也是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後來官拜兩江總督和南洋大臣。 接到命令沈葆楨立即於1874年6月14日帶領「安瀾」、「伏波」、「飛雲」三艘軍艦赴臺。
  • 臺灣近代化的首倡者——沈葆楨
    同治十三年(1874),清廷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臺辦理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籌劃海防事宜,辦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楨開始了他在臺灣的近代化倡導之路。  進士出身 林則徐外甥兼女婿  沈葆楨長相一般,個子偏矮,而且小時候還非常多病,「屢瀕於危」。
  • 兩岸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 學術研討會開幕
    他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福建船政創造的物化成就,更重要的是以他為代表的船政人物及其後裔身上體現出的愛國、自強、開放和創新精神,其豐富的積澱、深厚的根基和獨特的魅力,構建了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成為溝通兩岸的精神紐帶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源泉。
  • 林則徐的女婿、清朝重臣沈葆楨堪稱好官
    道光二十年,對沈葆楨來說,可謂喜憂參半。斯年,他和老師林昌彝同榜中舉,和表妹林普晴喜結連理;同樣在斯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舅舅林則徐被革職查辦,泱泱中華從此進入半殖民地時代。個人的榮辱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相比,孰輕孰重,年輕的沈葆楨心中是有一桿秤的。
  • 到底是沈葆楨還是徐潤芝
    看了這些資料以後,陳悅也傾向相信「丙照」那個瘦削,顴骨高聳,目光炯炯,鼻子尖挺,留些鬍子(他的山羊須尤其令人注目)的像主才是沈葆楨。因為迄今仍未見有描寫沈葆楨容貌的文字記錄,這樣指認還未算滿意。陳悅隨後說見於「紫光閣功臣像」中的沈葆楨正符合個子瘦削、兩顴高、鼻子挺等特徵。
  • 沈葆楨與曾國藩恩怨糾葛
    曾國藩(圖源網絡)沈葆楨與曾國藩的關係,一直是個話題。曾國藩對沈葆楨有知遇之恩。鹹豐六年(1856年)一月,沈葆楨被任命為九江知府,當時的九江城被太平軍控制,沈葆楨別無去處,是曾國藩薦他入營,直到幾個月之後,沈葆楨被重新任命為廣信知府。這年八月,太平軍將領楊輔清率萬人進攻廣信,在夫人林普晴和前來援救的浙江提督饒廷選幫助下,沈葆楨採取攻其不備,襲擾輜重的戰術,七戰七捷,擊退了楊輔清的進攻,又是曾國藩第一時間向朝廷推薦沈葆楨擔任廣饒九南道。
  • 沈葆楨的成名之戰
    沈葆楨的妻子接到信後,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出發,來到了江西。「林則徐色彩」       沈葆楨的妻子叫林普晴,是晚清著名人物林則徐的女兒。而沈葆楨的母親則是林則徐的胞妹。因此沈葆楨身上有著無法擺脫的「林則徐色彩」。
  • 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
    今天講講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三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1. 三人都是曾國藩的學生,也曾是其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2.李鴻章的情商比左宗棠、沈葆楨高出好幾倍,主要體現在李更為顧全大局,知道感恩;2. 左宗棠、沈葆楨兩人先後與老師曾國藩撕破了臉,沈葆楨表現得有點忘恩負義,想建立自己的隊伍,壯大自己的實力。3.
  • 榕將建沈葆楨紀念館 臺民眾願來榕研習船政文化
    福州新聞網6月27日訊 福州將建沈葆楨紀念館,並出版《沈葆楨傳》等關於沈葆楨的叢書。17日,當福州市副市長、馬尾區委書記林飛在《船政與臺灣》臺北特展開幕式上提到這一計劃時,贏得在場200多名臺灣嘉賓的熱烈掌聲。
  • 沈葆楨的故事值得借鑑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安徽李鴻章和福建沈葆楨同年考上進士,那一場考試的同考官叫孫鏘鳴,也就是李沈二人的房師。雖然李鴻章和沈葆楨為同科進士,但對待老師的態度,則截然不同。李鴻章對孫鏘鳴十分恭敬,作為門生對老師的禮數一點都不少。而沈葆楨則相反,與孫鏘鳴關係不太好。
  • 馬尾船政遊,探究沈葆楨和他夫人的「秘史」
    這是館船的模型,這裡提到一個人,被稱為「船政之父」沈葆楨,他是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船政的締造者。第二天沈葆楨帶回援兵趕回廣信,趁太平軍陣腳未穩,七戰七勝,打得楊輔清溜溜地率領殘部撤退了。做為女人很好奇林普晴是誰,林普晴是林則徐的女兒,沈葆楨的原配夫人。原來是沈葆楨的賢內助。第二年三月,石達開親自率兵到廣信城下,估計是手下猛將打不贏沈葆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