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揭幕,「夫妻魚」中華鱟驚豔全場

2020-12-25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粵農軒)中華鱟,唐魚,胭脂魚,海葡萄……12月23日上午,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在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廣東省漁業高科技園正式揭幕來自省內外超百家企業的水產種苗品種集中展出。其中不少為珍稀魚類,有「夫妻魚」之稱的中華鱟更是驚豔全場。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廣東規模最大、參加機構最多、品種覆蓋面最廣的一次水產種業展示盛會。



珍稀中華鱟主要是用來增殖放流

「這是什麼?像龜又像蟹,還長著長長的尾巴,好奇怪。」「這是中華鱟。」在本次博覽會的核心板塊——水產種業品牌館展出的中華鱟,因其獨特的外形吸引住了來來往往的展商和嘉賓。據工作人員介紹,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早在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就生活在地球上,有「生物活化石」之稱。鱟由頭胸、腹和尾三部分組成,頭胸甲略呈馬蹄形,所以又叫「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兩側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長的尾劍。

「它的血液是藍色的。」工作人員說,中華鱟一般生活中紅樹林等淺海沙質海底,血液因含有銅離子顯示為藍色。據稱,中華鱟生長周期很長,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中華鱟公的小,母的大,在繁殖季節裡,它們一旦結成夫妻便形影不離,此時捉到一隻中華鱟提起來就是一對,因此漁民稱它們為「夫妻魚」或「海底鴛鴦」。不過,因為中華鱟是二級保護動物,漁民往往會將它們放生。經過多年研究,中華鱟已經人工繁殖成功。工作人員說,人工繁殖的中華鱟主要是用來增殖放流。

此外,水產種業品牌館展出的唐魚、胭脂魚也很吸引人。據了解,唐魚最早是上世紀30年代在白雲山發現,因而又名「白雲山魚」,後被歐美國家觀賞魚市場引進上引起轟動,因其來自中國,故得名「唐魚」。2004年,廣州水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從化發現野生唐魚種群,後來又在花都、增城等地零星發現唐魚野生種群。珠江水產研究所經過多年努力培育出新的唐魚品種。

胭脂魚是我國特有的淡水珍惜魚種,成年後的胭脂魚會從原先的貌不驚人突然蛻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性成熟後的胭脂魚通體淡紅、黃褐或暗褐色,從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尾鰭均呈淡紅色,驚豔無比。因此,它們還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據了解,2008年,廣州市某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規模孵化胭脂魚成功,並且至今保持年孵化數量全國前列。



狗爪螺被稱為來自「地獄」的海鮮

「海葡萄拌漿就可以生吃的。」去年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曾攜帶海葡萄參展琶洲的參展商吳先生,23日攜帶了更多的產品參展。其中,一款狗爪螺因其奇特的外形,很是吸引眼球。

記者從塑料盆裡拿起一個狗爪螺細看,發現共有6隻「狗爪」:前部堅硬似趾甲,後部軟乎像狗肉——扭起來神奇又有一絲恐懼。據介紹,狗爪螺又名佛手螺、龜足,是一種生長在海邊石縫中的節肢動物,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長,擠附在石頭縫中,長年不移動,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長。因長相奇特,被譽為來自「地獄」的海鮮。據了解,狗爪螺生活在海流交換較為頻繁的島嶼礁石縫隙裡,它的生長環境對水質要求很高,它和紅樹林一樣是此地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一個標誌,它微量元素高,味道鮮甜。

據了解,水產種業品牌館採取活體展覽的形式,利用產業園3000平方米養殖車間,設置標準水泥池33個、養殖桶194個,現場展示數十個品種,包括虎龍雜交斑、加州鱸「優鱸3號」、雜交鱖、羅非魚、烏斑雜交鱧、澳洲鱈魚、豐產鯽、黃顙魚、泥鰍、四指馬鮁(馬友魚)以及蝦蟹類、龜鱉類等數十個優秀水產品種的生長形態,其培育過程、家系來源、生產優勢、經濟效益,在現場也一一展示。

23日的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還特設漁業美食嘉年華活動,除了展示各種用魚蝦貝類等製作成的美食外,還設有特色美食免費品鑑環節,包括金槍魚切魚秀、星級廚藝秀等。

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授牌

在23日的開幕式上,還進行了2019年廣東漁業種業十大名優品牌頒獎儀式,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科普基地授牌儀式,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水產類)授牌儀式,廣東漁業種業服務平臺上線儀式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等活動。

具體結果如下:

2019年廣東漁業種業十大名優品牌

廣特超羅非魚(廣東羅非魚良種場)

優鱸3號(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

普利茂南美白對蝦(廣東海茂投資有限公司)

正金陽1號南美白對蝦 (廣東金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偉業牌吉奧羅非魚(廣東偉業羅非魚良種有限公司)

中興1號南美白對蝦(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虎龍雜交斑(廣東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

海興農2號南美白對蝦(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

惠綠源中華鱉(惠州市財興實業有限公司)

中華鱉(廣東綠卡實業有限公司)

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科普基地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院

廣東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

珠海長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國

湛江溢鑫源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梅州市昌盛原生態養殖產業有限公司

廣州金農夫名龜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今日開幕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今天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幕。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水產種業創新最新成果,以原良種為載體,以良技、良法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一條1米長的黃唇魚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 全國首屆最高規格水產種業博覽會來了!史上最強大陣容打造大國漁業...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業是農業的「晶片」,更是漁業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物質基礎。大力發展漁業種業,開展種質創新與良種創製,對於保障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漁業提質增效鄉村振興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 廣州漁業在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上成績耀眼
    為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業種業及數字漁業發展成果交流,助力鄉村振興,12月5日,以「水產『芯』動力,種業創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南沙開幕。來自全國各省市的農業、漁技機構代表以及各地一線水產從業者、水產企業、行業組織代表等共同見證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的盛大開幕。在本次博覽會上,廣州漁業成績耀眼。
  • 一場國家級盛會「攪活」廣東漁業
    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養殖基地經過改造,45口標準化養殖塘和7000平方米養殖車間煥然一新。  12月5日,這裡將迎來一場與「漁」有關的盛會——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這是去年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的全新升級。  參展單位從廣東企業擴至全國企業,展位規模從116個到300個,功能區從3個到8個……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以全新的面貌如期而至。
  • 200多種水產品亮相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昨天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幕。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水產種業創新最新成果,集中展示水產品種200多種。為廣東十大健康養殖示範縣授牌據介紹,除廣東本地企業外,來自山東、湖北、江蘇、海南等18個省區的64家企業(單位)也組團參加本次水產盛會,帶來近年最新研發的水產新品種40多個。
  • 浙江省水產種業集體亮相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近日,首屆全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隆重召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出席開幕式並講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廣東省各級領導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麥康森、包振民、劉少軍等知名專家出席了開幕式。
  • 手握水產關鍵"晶片" 廣東漁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於12月23日在廣東漁業高科技園開幕文/許悅 粵農軒圖/鄧勃12月22日-12月24日,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在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舉行,這是全國首個開在塘頭的博覽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站在頂層設計的戰略高度,舉辦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將漁業種業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系統性提升廣東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廣東漁業現代化高科技園,打造廣東漁業的新坐標,以此推動廣東建設漁業強省、種業強省的目標。
  • 六盤水市農業農村局派員參加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為推動我市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和落實好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等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四大行動」。根據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關於組織參加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的通知》、貴州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關於參加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的通知》文件精神,六盤水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代春率畜牧水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強、高級水產工程師劉峻嶸以及水城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人員於2020年12月3-6日到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參加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 廣州人快到水產種業博覽會看海鮮!
    12月5日,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業種業及數字漁業發展成果交流,中國水產學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南沙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開幕。
  • 廣東漁業融入現代化大農業交出「漂亮答卷」
    近年來,我省通過廣州漁業博覽會、青島漁業博覽會、昆明農交會、湛江海博會、中國(江門)錦鯉博覽會等,推廣我省水產品品牌;培育形成了何氏錦湖鱸魚、綠卡中華鱉、中山脆肉鯇、臺山鰻魚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水產品品牌。
  • 廣州舉辦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原標題:廣州舉辦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以「水產芯動力種業創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本月5日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幕。
  • 廣東漁業由大到強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廣州南沙開幕,全國160家苗企攜200多良種亮相12月5日,全國漁業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廣東。 謝進揚 攝2020年12月5日,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隆重開幕。
  • 來看魚嗎? 全國「最靚」「最值錢」的魚正在南沙開大「party」!
    體型巨大的鞍帶石斑魚、生長速度快的湄公河鯽、肉質清甜的韶州禾花魚······12月5日上午,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市南沙區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南沙舉辦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這既是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的全面升級,也是全國漁業發展的一大盛事,將為宣傳健康養殖和綠色產業理念,建立新型漁業信息和交易平臺,聚集引領現代漁業發展的全鏈條要素,助力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從頂層設計上推進漁業轉型升級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進)12月5日,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幕,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水產種業創新成果,以原良種為載體,以良技、良法、良品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我國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業態。
  • 打好種業翻身仗!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在廣州市南沙區漁業...
    打好種業翻身仗!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在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開工2021-01-11 10: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362 次 我要評論 種業,被視作農業「晶片」。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五項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 順德魚生、湛江對蝦……來這裡,一天嘗遍廣東水產品美食
    12月22-24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廣東漁業高科技園舉行。展會以「種業興漁新動力 綠色灣區新動能」為主題,整合漁業生產物資、流通、加工和服務等產業鏈,深入「漁之路、漁之興、漁之話、漁之味、漁之韻、漁之盟」六大板塊,打造一個集漁業成果展、智慧交流、休閒娛樂、南粵漁歡的漁業盛會。
  • 藍色的血-中華 「鱟」 的故事-在廣西北海銀灘旅遊看中華鱟
    廣西北海銀灘後來,看見了遠處一個拖網,撈了許多海裡的魚。特別是有一種魚,像臉盆大的甲殼蟲一樣,還有長尾巴,讓我們非常感興趣,問了漁民,他們說的這種魚的名字,我們也聽不懂,我們也不知道鱟的作用。後來,我從古生物書上查到,這種魚叫 「鱟」 (hou讀侯)。我第一次在廣西北海見到活的鱟 ,漁民都不要這種魚,撈到後,又把它扔進海裡。其實,「鱟」 是非常奇特的海生節肢動物,形似蟹,有尾劍,藍色的血,是因為鱟的血含銅元素的原因。
  • 深圳南澳街海鮮市場路邊攤現中華鱟 幸得大鵬漁政解救
    原標題:海鮮攤現中華鱟&nbsp大鵬漁政解救中華鱟(hòu)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出現於東南沿海深圳新聞網訊&nbsp4月9日下午,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被困」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路邊海鮮攤,幸得新區生態資源環境綜合執法局大鵬漁政大隊執法人員巡查發現,並將它現場解救放生。
  • 動科所(水產所)與廣東金陽公司聯合研發的熱帶海參種苗亮相首屆...
    12月4-6日,由動科所(水產所)與廣東金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熱帶海參種苗亮相首屆全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併入選2020廣東水產種業「特色品種」。由於疏於管理和保護,我國已無統計意義的熱帶海參漁業資源,全球海參資源亦日漸枯竭,加強熱帶海參人工繁養技術研究勢在必行。動科所(水產所)依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廣東金陽公司在聯合研發熱帶海參育種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 第十八屆廣東種業博覽會、「百家國龍進廣東」投資對接活動、粵港...
    12月12日,第十八屆廣東種業博覽會、「百家國龍進廣東」投資對接活動、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技交易大會在廣州開幕,活動以「種匯灣區 科創強農 百龍聚粵 共享發展」為主題,集中呈現國內外新研發的7000多個優新品種和上百種農業主推技術及裝備、全方位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技合作融創成果及多維交易模式。省委常委葉貞琴出席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