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二姐:小波寧可有用短暫地活著,也不肯無用地延年益壽

2020-12-21 暮雪賞梅疏見月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郊區的家中病逝。他的二姐拿到屍檢報告後,如同祥林嫂一般,念叨著「為什麼不肯告訴我們他有心臟病!」「為什麼不肯看醫生?」

這樣的念叨,聽著像是責怪王小波隱瞞病情,實際上是在埋怨自己沒有盡到做姐姐的責任。

其實早在那年春節,家人一起過年時就發現了王小波情況不對,母親見他嘴唇發紫,讓他去看醫生,但是王小波並沒有去。

10多年後,二姐才想通了,於是在回憶錄中寫道:

他不忍告訴74歲的老母親,他是個公認的大孝子;他不忍告訴他的妻子,他們之間感情至好,人所公認;他不忍告訴姐姐哥哥弟弟,怕讓別人擔心煩惱。我跟小波最後一次通電話時,講了很多母親的情況,他沒有說到自己,最後他長時間地沉默著。我當時只覺得奇怪,現在非常後悔——小波一定是想跟我講什麼,但是終於什麼也沒有說。

談及王小波,二姐對他只有一個評價:小波寧肯有用而短暫地活,而不肯無用地延年益壽。

王小波的早逝,無疑是中國文化界的一記重大損失。45歲的他正值壯年,卻意外離世,不論是身邊好友家人,還是讀者,都備受打擊。

雖然去世後榮譽不斷,但是王小波的生前卻並不如意。在世時因為一本《黃金時代》,他跑遍了出版社,即使編輯都很愛讀,但仍然因為尺度問題無法出版。

直到這本書在1992年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這部小說才有機會在港臺地區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為了銷量考慮,將書名直接改成了《王二風流史》,由於書中很多成人內容,不少讀者都將其歸為「風月文學」。

後來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女士看到這本書,一翻開便被其中情節所吸引,並且力排眾議要求出版此書。

為了能夠讓這本書順利出版,趙潔平找來了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來為書中的內容做評估審定,最終說服了出版社的副總編,讓《黃金時代》得以出版。

《黃金時代》雖然出版,但是無法打廣告,書店也不肯賣,趙潔平就跟王小波去文化市場賣。

二人推著一個自行車,車後座捆著一大摞《黃金時代》。雖然銷量尚可,但是由於沒有正規渠道,所以賣了3年,直到王小波去世,這些書都沒有賣完。

他那部18萬字的《紅拂夜奔》,看過的人無不讚嘆,都驚詫於王小波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可就是這麼一個好文章,卻在雜誌社和出版社之間兜兜轉轉了好幾年,卻仍然面臨著 退稿的命運。

即使是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將《紅拂夜奔》壓縮到3萬字,這本書仍然因為「具有挑釁性」而被拒絕發表。

此後,王小波的小說《萬壽寺》《似水柔情》《東宮·西宮》每一部都耗盡了心血,卻又無法發表出來。

記者李靜是王小波的忠實讀者,王小波去世前3天,李靜去拜訪王小波,看到王小波拿著一本貨車駕照。

王小波說:如果活不下去了,我就去開貨車維生。

誰知他連開貨車的機會都沒了。

王小波生前潦倒,死後卻名聲大振,圖書不斷地再版。越來越多人知道他的大名。

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王小波,那麼我推薦你讀一讀他的作品。

他的"時代三部曲"和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頻頻登上熱銷排行榜。而"王小波熱"更是持續了20多年。

如果問王小波哪部作品最值得讀,那麼肯定是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從書中的內容來說,體裁文筆王小波都未必能稱得上是大師,賣弄文字的功夫更是不行。

但寫文章,文筆之類永遠是次要的,最核心的部分在於思想。讀完此《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才會發覺王小波思想之透徹,才發現了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是本該有的樣子。

正如王小波本人所說: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就在今年,《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出版了"王小波逝世20周年精裝紀念版",全部雜文未刪節收錄,並且由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授權重新編著,隨書附送王小波的復原親筆信。

原價98元的2冊書,現在僅需69.9元便能包郵送到家。僅需一頓午飯錢,我們就能跟這世上最有趣的靈魂相遇!

讀過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愛上王小波和他的思想,因為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不一樣的天窗,照亮了我們身處的黑暗房間。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小波:為何越是愚昧越敢叫喚?明理的人卻不肯開口
    王小波自詡自己的寫作風格是黑色幽默,他在採訪時說,在黑色年代裡當時是幽默不起來的,只有過後你才能覺察出幽默。這本名為《沉默的大多數》雜文集,王小波認真地思索,真誠地明辨是非,黑色幽默無處不在。王小波是這樣一種作家,總有本事把明明很悲慘的事情,冷靜地寫得趣味盎然。同樣是寫文革經歷,餘華落筆讓人哭,汪曾祺落筆讓人莞爾,王小波落筆讓你笑瘋。大概,小波先生骨子裡是個樂觀主義者。
  • 王小波: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人,用浪漫撩到了媳婦兒,成就了自己
    用浪漫收穫真情王小波20多歲時,還在一家半導體廠做工人。也許就是因為他骨子裡就有浪漫,在他25歲正準備高考時,他的一部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在朋友圈廣為流傳。而那時的李銀河,剛從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到光明日報社當編輯。李銀河與這部手抄本的意外邂逅,竟成為二人相識相知的序曲。
  • 5月13日 1952年——王小波出生 「蔫淘」的孩子執著熱愛文學
    最喜歡王小波《黃金時代》:他對文學有著執著的愛 王小波在自己並不算長久的寫作生涯中著述頗豐。他的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等,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併入圍1997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談到弟弟的作品,王徵說自己喜歡弟弟些的每一篇文章,而王小波自小便酷愛讀書,對文學有著執著的愛。 短時間內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這或許和王小波自幼酷愛讀書有關。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讀起來渾身難受,又難以反駁
    人生之路,陪伴我們的要麼就是痛苦,要麼就是快樂,小時候以為快樂是長久的,痛苦是暫時,長大後才明白,人生的痛苦是常態,快樂短暫又容易被遺忘。人之所以陷入痛苦,本質上無非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有些人將這些怪罪於環境、他人等,而有智慧的人就會反省自己。
  • 2020年為什麼要讀王小波?網友:有趣的靈魂誰不愛?
    王小波讀書那一年,據說有一個畢業班的學生,數學有人教的,可成績全部都是零蛋,0.5分的都沒有。把考試卷子調出來一看,全部寫得滿滿當當的,不是白卷。學生說:這門課聽不大懂,老師讓他們死記硬背來的。無論如何,也不該都是零分。
  • 王小波的20句經典語錄,人活著總要有個主題,使你魂夢系之
    王小波20句經典語錄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1997年4月11日凌晨,時年方44歲的王小波,在北京郊外一個家徒四壁的小寫字間,心臟病突發猝死時,孤獨地一個人含恨而終。他的意外離世,也跟他的人一樣很不尋常。他是一個人靜悄悄地走的,而深愛的妻子李銀河,當時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 王小波的《紅拂夜奔》:人需要活得有趣,要不然還有什麼意思?
    王小波《紅拂夜奔》是王小波在美學習期間所創造的小說,曾經有位女編輯對這篇小說感興趣,想發表它。但要求王小波從18萬字刪到3萬字,只是沒想到,這三萬字最後也還是沒被發表出來。他有機會教紅拂用劍砍蒼蠅,和她同住在一個院子裡,近水樓臺卻已經沒有先得月。他一直以除草和打掃衛生的理由偷窺紅拂的臥室,把她當成自己遐想的對象,甚至跟蹤紅拂。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心愛的女神和李靖在河邊白日宣淫,終於受了刺激。他覺得是自己沒有足夠的權勢,跑到了扶桑當上了國王。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讀起來渾身難受,又不得不深深認同
    人生之路,陪伴我們的要麼就是痛苦,要麼就是快樂,小時候以為快樂是長久的,痛苦是暫時,長大後才明白,人生的痛苦是常態,快樂短暫又容易被遺忘。人之所以陷入痛苦,本質上無非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有些人將這些怪罪於環境、他人等,而有智慧的人就會反省自己。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捧為「一代教父」!
    次日早晨,鄰居還在為這奇怪的叫聲議論紛紛,直到下午3點,有心人發現王小波沒有像往常一樣出門,這才意識到,可能是王小波出事了。因為當時王小波一個人在家,妻子李銀河還在英國做訪問學者。人們好奇地上樓,悄悄地推開門,果然,王小波面頂白牆,身體弓著倒在了地上,牆上有他牙齒咬過的痕跡,很明顯的能看到他的嘴裡還有白灰,人們想趕緊救治他,可一摸他的身體早已經涼透了。得知這一悲痛消息後的李銀河頓時虛脫,那個對她說「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人,已經不在了。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捧為「一代教父」
    次日早晨,鄰居還在為這奇怪的叫聲議論紛紛,直到下午3點,有心人發現王小波沒有像往常一樣出門,這才意識到,可能是王小波出事了。因為當時王小波一個人在家,妻子李銀河還在英國做訪問學者。人們好奇地上樓,悄悄地推開門,果然,王小波面頂白牆,身體弓著倒在了地上,牆上有他牙齒咬過的痕跡,很明顯的能看到他的嘴裡還有白灰,人們想趕緊救治他,可一摸他的身體早已經涼透了。得知這一悲痛消息後的李銀河頓時虛脫,那個對她說「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人,已經不在了。
  • 王小波:人生索然無味,領略到智慧和性的人才會發現世間的有趣
    在中國當代文壇,王小波是一個異類般的存在,他被稱作是「文壇外的高手」。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格非曾經說過:「如果王小波能多活十年,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可比肩魯迅。」劉心武同他僅有過一次短暫的交流,就被他獨特的思想深深吸引。
  • 二姐的少女時代
    那時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整日在地裡勞動,祖母也年逾花甲,三姐和哥哥更小,所以抬水就是大姐二姐的事。上午放學後抬一桶,晌午放學後抬四桶,兩個人起先抬多半桶,慢慢可以抬一桶,回程中要歇幾次,除過一個「轉彎」有幾米長的平路,其餘都是坡坡路,歇肩時要用一塊石頭將桶支穩。途中水總要漫衍出去些,一桶水抬回家常常成了多半桶。有時快要到家了,腳下一絆一滑,水桶一倒,全潑了,只得重新下溝去抬。
  •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頭病亡!身後被捧封神,葬禮無一同行肯送行
    大家驚奇地發現,榜首居然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而「榜眼」竟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一中文系教授評論說,「榜單讓我喜憂參半」,「憂北大學生文學品味有待提高,路遙應是底層讀者才看的」;而倍感欣慰的是,「在這個媚俗浮躁時代,竟還有那麼多擁躉,能找到王小波這樣的精神基地」。該教授的話,是帶有幾絲知識精英的傲慢,但他也確實精準地把握,王小波及其作品,對於當代中國人的意義。
  • 王小波《黃金時代》辛辣的10句話,看完或許改變你的下半生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捲曲著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掙扎,直到一個人孤獨地死去。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但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
  • 二姐出嫁
    這次,二姐到婆屋去,大姨可大氣了,半個月前就送來了一床棉絮,我媽終於閉了嘴。二姐冷得直跺腳,站起來走來走去,「你加兩塊柴吧!,伢呀,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呀,你到婆屋去要受苦的!」我媽說著,眼看著鞋,手沒停。二姐從灶邊拿來兩塊木柴,架在火塘上,又用鐵鉗把灰扒開,塞一點樅毛須,用吹火筒吹吹,火就燒著了,火光映著媽和二姐的臉。
  • 王小波的倨傲與狡黠
    其實,這個題目是有標題黨嫌疑的。作為一個文科生,一直沒有讀過王小波,我是有些底氣不足的。可是當我利用這個特殊的假期,一口氣讀完了王小波大部分小說之後,不得不說,依然還是沒有讀懂王小波。王小波的小說、雜文、散文,其實並沒有一個比較集中的統一感,反而是當我讀到他和李銀河的書信時,完全看到了一個大男孩兒般的年輕人,沉溺在最美好愛情中的那種顧盼神離感。可是當我讀到他的雜文時,又分明能感到文字背後的冷峻與熱忱。再回到小說時,就顯得輕鬆和詼諧了。用一種看似荒誕的筆法,把那個特殊年代的蠻荒與泯滅,一點點呈現在面前。
  • 王小波:花費22年打磨的《黃金時代》被人看不起?這是為何?
    這時的王小波沒有那麼的耀眼,實際上活著的王小波都不耀眼;他初中畢業,在一個全是大媽和殘疾人的街道儀器工廠做工人,按我們現在的話說叫「搬磚的」。一個是略有名氣的編輯,一個是工廠工人,二人是不應該有交集的;可是命運總會在適當的時候把適合的人按在一起。就連李銀河也沒想到她會被一個醜兮兮的男人牢牢拴住。
  • 「田園綜合體」拿地攻略:哪些地可作為休閒農業用地?
    哪些地可作為休閒農業用地?   4.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   指什麼:指休閒農業項目建設確有必要佔用耕地時先行在異地墾地,數量和質量驗收合格後,再用作建設用地。   轉換方式,具體政策通過制定相應的法規來規範。如:   數量上——異地墾地與當地佔地面積之比,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為3倍、4倍、5倍。
  • 重溫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10個段落就是小說的精髓
    最近迷上了王小波的作品,剛剛重溫了一遍《黃金時代》,他簡直太逗了。今天摘錄我認為最好的10個《黃金時代》段落,跟大家分享。1、人活著都是為了要表演,所以才失去了自我。——王小波2、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