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為什麼要讀王小波?網友:有趣的靈魂誰不愛?

2020-12-24 千飛鹿

20年來,王小波那個有趣的靈魂從未消失

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開始的太晚了,我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是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時,王小波的高考卻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及格全靠記不住。」

1978年時,王小波考大學之前,他只上過一年中學,還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學的功課要麼沒有學,要麼全忘光。家人就勸他說:「你一點基礎都沒,最好還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王小波並未聽勸,堅持考理科,結果反而考上了。

那時,理科對他來說幾乎是快要了他的命。但王小波覺得自己一背東西就困,那種感覺和煤氣中毒以後差不太多,跑到外面去挨凍倒是不困,清水鼻涕卻要像開閘一樣往下流,看起來甚不雅。所以覺得去啃幾道數學題倒會好過些。

王小波讀書那一年,據說有一個畢業班的學生,數學有人教的,可成績全部都是零蛋,0.5分的都沒有。把考試卷子調出來一看,全部寫得滿滿當當的,不是白卷。

學生說:這門課聽不大懂,老師讓他們死記硬背來的。無論如何,也不該都是零分。

後來發現,他們的數學老師也在考大學,數學得分也是零。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說:這班學生的背功真是了得。

王小波聽完之後說:不是吹牛,要是我在那個班裡,數學肯定得不了零分——老師讓我背的東西,我肯定記不住。既然記不住,一分兩分總能得到。

這是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裡提及的,語言幽默風趣,他是那個特立獨行的人,20年來,王小波的文字就像一面獵獵旌旗,感召著一代代年輕人,王小波的書是書店裡永不消失的風景。

不知道這樣的情景,你是否感到特別熟悉,也想到了當年炎炎夏日的高考和中考?

《沉默的大多數》是王小波的雜文代表作,他以卓絕獨特的文採,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下,對社會道德倫 理、國學與新儒家、個體尊嚴等方面,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剖析、表達了有理又有趣的觀點。

時隔20年,他仍然像一股清流一般,所有的著作讀來讓人沉思良久,讓人捧腹大笑,讓人拍案叫絕。

看完王小波的書,你會感受到,從平時的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但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能學到更多,你會選擇繼續一聲不吭。

王小波是毒舌王朔都要敬三分的人

王小波說:我覺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氣質,是天生的。

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著並快樂著,他以獨有的極具調侃的筆調,發起了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理性寫出隱藏在生活中的哲理和人性。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書中對女權主義、科學與迷信,小說創作、知識分子等話題進行精細剖解,展現了一座充滿智慧理性的迷宮,讓讀者從他那裡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的思考,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有的尊嚴自由。

他這種特立獨行的觀點,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點爆了上一代人的青春歲月,燃盡了激情的年歲,如今的青年人,每每讀完,這些獨特腔調的文字,依然具有鮮活的感染力。

王小波用文字當武器,在幽默中充滿自信,獨自一人扛起一面自由、獨立、理性的精神旗幟,做時代的精神先行者。

王蒙曾經這樣評價王小波和他的書:看完王小波的小說,你懷疑的是,他王小波真的有那麼壞嗎?他寫的那樣天真本色率性頑皮,還動不動撒點野,搞點惡作劇,不無一種痞味兒……如果說你在某些人的作品中常常看到感到假面的阻隔,那麼他的小說使你覺得他常常戴上鬼 臉。

王蒙

老炮兒王朔,在14年前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寫小說的,也就紅樓夢能及格。

他就是那種口出狂言,話語中帶刀的人,所以說出的話都狠,有一天有人調侃他:這幾年出了一個叫王小波的,人家都說他把王朔給蓋了。

王朔想也沒想就脫口而出:王小波是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倆不存在誰蓋了誰,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更牛,他好並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相互輝映可以吧。

像口無遮攔的毒舌王朔曾經懟魯迅和李敖,而他都在誇王小波,所以可見王小波的文字和思想在他看來,放在文壇上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他對王小波是充滿敬意的,他曾經考量過王小波的著作,所以不敢造次。

王朔

讀王小波,是因為人人心中藏著一個有趣的自己

王小波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

很多人都在說,現在都2020年了,為什麼要讀王小波呢?

用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就是:沒有像樣的精神生活,就沒有一代英俊的新人。

每個人在或沉重或乏味的生活中,極度渴望脫離現實,呈現一個超脫的自我,一個有趣可愛的自己,很多人沒有王小波的勇氣,也沒有王小波的特立獨行,於是我們在王小波的書中尋找一個真實的自我。

我們在社會行走,不免會戴著一些符合社會世俗的面具,將真實的自我妥善安放,我們在王小波的書中感悟自己,撫慰自我。

讀王小波,是因為人人心中藏著一個有趣的自己。

許知遠在《十三邀》中說:王小波是一個例外的存在,沒有人比他更有吸引力。他在經常戲謔的體驗之下,是一顆追逐智慧和自由的靈魂。

許知遠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書中描寫大膽,但是這本書讓王小波自覺寫得最用心,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也是王小波「生前寂寞、死後爆紅」的最具代表的作品。其中《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書中以上世紀70、80年代為創作背景,是以下鄉知青王二為「破鞋」陳清揚證明她不是破鞋的故事為引子,正面大膽寫出當時那個時代人的禁錮,對「性 愛」和「自由」的追求,反思作為一個人的當下的生存現狀和作為一個人該有的生存狀態,並彰顯了人性中的自由與本真。

沒有讀過王小波的書的人,不要錯過哦,平臺有優惠活動,王小波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原價是198元,現價只要98元,優惠多多。

喜歡的朋友可在圖片下方點擊購買,願你紅塵濁世中獨得一份有趣靈魂。

讀了王小波的書,你會發現,荒誕的是社會,有趣的是王小波。

他的書讓很多網友有一種感受:無知無無趣簡直是對人類最大的罪惡,而我努力讓無趣的自己變得豐富,變得有趣些。

(我是@千飛鹿。為你解讀情深緣淺,陪你共讀經典好書。若文章能給你帶來價值,倍感榮幸。)

相關焦點

  • 王小波:人生索然無味,領略到智慧和性的人才會發現世間的有趣
    可悲的是,王小波死後沒有一位文學同行前來送行,他最重要的「時代三部曲」直到死後才得以正常發表。王小波生前以知識分子自居,的確,王小波的父親是國內著名的邏輯學教授,從小就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飽讀各類世界名著。1984年,王小波與妻子李銀河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歸國後先後在北大和人民大學任教。
  • 穿透歲月的感動:解讀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愛情令人瘋狂,即便天才如王小波,在愛情面前也一樣表現得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其實,對每個陷入愛河的男子來說,誰不曾想要把自己一切成熟的、不成熟的想法或志向說給傾慕的人聽呢?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真切感受到王小波的天真可愛,突然想起曾經青蔥的自己的歲月。為愛而改變就是為了「美好」而改變,多麼純潔的念頭啊!「你勸我的話我記住了,我將來一定拿我的本心給你看。為什麼是將來呢?
  • 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上演現實版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但也由此,王小波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從王小波的書中和兩人的書信往來中看,不得不承認王小波是個很懂浪漫情調的「有趣的靈魂」。李銀河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女人能夠抵擋愛情,更沒有哪個女人能夠抵擋這種浪漫之愛。
  • 王小波《黃金時代》,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網友:瞞著父母偷看的
    王小波《黃金時代》,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網友:瞞著父母偷看的當我第一次翻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時,我羞得面紅耳赤——裡面關於性的描寫太直白了!但是許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明白,王小波的書其實值得反覆閱讀,在90年代寫下這些作品,想必定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他是完完全全的「另類」,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點。
  • 王小波:花費22年打磨的《黃金時代》被人看不起?這是為何?
    1952年,李銀河和王小波踏著「三反」的時代浪潮出生,他們誰也不想不到25年後二人會因為互相嫌棄對方「醜」而走到一起。1977年,李銀河大學畢業,進入光明日報做編輯負責審稿,可以說是時代的天之驕子,前途光明。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葬禮無一同行送行,死後2年被多人追捧
    1997年4月的一個凌晨,年僅45歲的王小波獨自在郊外的寫作室去世。在英國做訪問的妻子李銀河接到電話馬上回國,在機場到回家的路上,去接李銀河的同事對她說了一句話,李銀河瞬間虛脫了。同事說,小波是個詩人,他走的也像個詩人。而實際上王小波不只是個詩人,他更是一位小說家。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1997年4月11日凌晨,時年方44歲的王小波,在北京郊外一個家徒四壁的小寫字間,心臟病突發猝死時,孤獨地一個人含恨而終。他的意外離世,也跟他的人一樣很不尋常。他是一個人靜悄悄地走的,而深愛的妻子李銀河,當時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 文藝青年怎能不讀王小波?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
    文藝青年怎能不讀王小波?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來到這裡還會收穫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 王小波的倨傲與狡黠
    作為一個文科生,一直沒有讀過王小波,我是有些底氣不足的。可是當我利用這個特殊的假期,一口氣讀完了王小波大部分小說之後,不得不說,依然還是沒有讀懂王小波。我上大學,是在2004年,那個年代,或許那是某種理想主義最後的塵埃年代吧。索性記住了一些名字,諸如顧城、海子、王小波。
  • 怪才王小波離世23年未銷聲匿跡,粉絲卻越來越多
    走進他謎樣的人生,誰都會被他深深吸引。1.一生追求有趣,嚮往並踐行一個精彩人物的誕生,往往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王小波就是。在深愛的丈夫王小波,因心臟病猝然離世後三個月,就勇敢地和一位心儀女性牽手同居,全不在意世人四濺的口水。這樣自由大膽地追尋自我,難怪和王小波如此惺惺相惜。
  • 王小波的《紅拂夜奔》:人需要活得有趣,要不然還有什麼意思?
    虯髯客虯髯客一直覺得虯髯客是個可憐的角色,深愛紅拂,卻不敢開口表白。對她來說,死亡更有趣,所以她選擇前者。風塵三俠風塵三俠每一個人的靈魂都很有趣,但紅拂是核心。她堅持有趣的活著,有趣是活著的指望,沒有指望還活個什麼勁兒?紅拂就是這樣簡單幹脆的女子。正如作者本人說;生活能有什麼寓意?在它裡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
  • 王小波:作品有大量的「性」描述,為啥高曉松說是白話文作者第一
    據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看來這個「醜帥」的傢伙還是挺神的!此處敲黑板啊,「醜帥」是一個詞組,是又醜又帥!可是,當你發現世界上原來有這樣醜帥、有趣的傢伙,恨不得和他喝上幾杯的時候,他已經一別經年、再也不見了。
  • 王小波二姐:小波寧可有用短暫地活著,也不肯無用地延年益壽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郊區的家中病逝。他的二姐拿到屍檢報告後,如同祥林嫂一般,念叨著「為什麼不肯告訴我們他有心臟病!」「為什麼不肯看醫生?」這樣的念叨,聽著像是責怪王小波隱瞞病情,實際上是在埋怨自己沒有盡到做姐姐的責任。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讀起來渾身難受,又難以反駁
    王小波與眾不同,他沒加入作協,沒有所謂的文人圈,寫的書自然沒多少人幫他推廣,所以他的小說一直不溫不火,直到王小波因病去世後才大火一把,至今依然是不少人的精神食糧。讀王小波的書,你看不到任何想要教育你的語句,卻又不得不被他的思維、思想做吸引,所教育。他的語錄至今依然在短視頻平臺上火著。
  • 王小波:寫了29年的「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最近一段時間,王小波這個人突然火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也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對於王小波這個人,我算不上有多了解,但我知道他的故事。1952年5月,王小波出生了,他的家境很好,父母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一般情況下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早期教育肯定差不了,但王小波是個例外。
  • 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受「追捧」
    1977年,時任《光明日報》編輯的李銀河偶然間讀了王小波的小說《綠毛水怪》,對這個作者產生了興趣,覺得能寫出有趣文字的作者必定是個有趣的人。兩人相識並相戀,於兩年後結婚。王小波與李銀河,就像兩個豐富的精神世界碰撞在一起,撞出閃爍的繁星。同年,王小波發表了處女作《地久天長》。
  •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李銀河說過一句話:「想要找到靈魂伴侶,首先你要有個靈魂。」每個人,都必須有個獨立的思想,高尚而有趣的靈魂,不然,我們拿什麼來找個靈魂相伴,這些年,李銀河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她的標籤,再也不是王小波遺孀,也不是伏波娃第二。女性的話題。總是紛紛擾擾,莫衷一是,很多的女同胞,依然在遭遇職場、家庭等多方面的歧視和不公。眼花繚亂裡,她們依然在蹭熱度的狂歡背後,繼續艱辛地生活。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讀起來渾身難受,又不得不深深認同
    王小波與眾不同,他沒加入作協,沒有所謂的文人圈,寫的書自然沒多少人幫他推廣,所以他的小說一直不溫不火,直到王小波因病去世後才大火一把,至今依然是不少人的精神食糧。讀王小波的書,你看不到任何想要教育你的語句,卻又不得不被他的思維、思想所吸引,所教育。他的語錄至今依然在短視頻平臺上火著。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王小波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發現時,王小波身邊還有未完成的著作,牆壁上還留著牙齒刮過的印跡,看上去死得特別痛苦。
  • 魯豫說它很解渴,王小波當它寵兒,《黃金時代》憑什麼牛?
    1997年,年僅45歲的王小波在自己郊外的工作室孤獨死去,死後有人看到他的牆壁上還留有抓痕,可見他死前異常痛苦。妻子李銀河在回來的機場聽到小波離世的消息,瞬間癱軟了。這位在生前說過「愛你就像愛生命」的王小波,如今卻把自己的生命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