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網友:瞞著父母偷看的

2020-12-24 李富貴想嫁蘇東坡

王小波《黃金時代》,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網友:瞞著父母偷看的

當我第一次翻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時,我羞得面紅耳赤——裡面關於性的描寫太直白了!

但是許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明白,王小波的書其實值得反覆閱讀,在90年代寫下這些作品,想必定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他是完完全全的「另類」,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點。

在多數人眼中,文革是一段灰色痛苦的歷史,因此關於那段時期的作品,無一不是充滿痛苦氛圍,這種文學被稱為傷痕文學,鄧小平先生所說:「哭哭啼啼,沒有出息」,說的就是這類文學了。

然而在芸芸眾書中卻也可覓獲些許讓人欣喜的作品,它們完全顛覆了一般所看的近乎陳詞濫調般的文革作品,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既是其中濃墨重彩而又不可忘懷的一筆。

但許多人都對《黃金時代》這本書提出意見,認為這是一部低俗不堪,荼毒民眾的作品,更有甚者,直接將這本書當小黃書來看。就因為裡面大量筆墨描繪了男主王二與女主陳清揚的性愛場面,並且細節還非常詳盡。

不過那群人,看到最後多半都發覺自己錯了——原來小說還可以吸引人,寫成這樣來引人思考,王小波筆下的那種自由和狂野太令人嚮往了!

當生活被政治佔領,當工作變得可有可無,當經濟背景貧瘠潦倒,當知識訊息變得封閉單一,當個人尊嚴變得卑微扭曲,對於書中的王二來說,「性」就變成了唯一的精神慰藉品。

而女主陳清揚呢?她一開始曾因為被人叫做「破鞋」而憤憤不平,在這扭曲的世道中,她選擇用最原始的「同謀」來抵禦最冷冽的「寒冬」。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兩個人關於陳清揚是不是破鞋的討論,最後陳清揚得出的結論就是:既然大家都說我是「破鞋」,那我就做「破鞋」,這比我不是破鞋卻被叫做破鞋好的多。

她一開始對所有人百般解釋,可是沒一個信她的,反而對她指指點點,後來她破罐子破摔了,甚至公開自己與王二的不正當關係,反倒那些人不敢說什麼。

這難道不是對那個時代最直接最有力的控訴嗎!

其實,性愛描寫不一定就是骯髒低俗的,當它能好的詮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時,就是好的描寫手法,例如莫言的《豐乳肥臀》,陳忠實的《白鹿原》,李敖的《上山上山愛》等。

這點對我們來講也許不難理解,但是對保守一些的父母來說,可能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

前段時間就有網友私信我說:看完《黃金時代》真的感受到莫大的驚喜,有種「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的酣暢淋漓感,只不過裡面性描寫太多,只能自己背著父母偷偷看,不然肯定要被罵。

還有網友表示:「看這本書就像翹課一樣爽,看完全書,先是沉默,然後翻到第一頁再來一遍。」是的,對不少人來說,這是一本能讓人一口氣讀完,讀完之後又想再讀一遍的書。

高曉松曾多次在節目中說:

「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許多人稱王小波是中國的「卡夫卡」,馮唐說自己是王小波的門下之犬,而魯豫要做他的門下母驢。時至今日,王小波的「門下走狗」越來越多。

看這本《黃金時代》,「看的時候止不住笑,看完之後止不住淚」。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本小說,那我非常建議你看看。

看完這本書後才明白,為什麼王小波說這本書是他的「寵兒」,為什麼這本書被稱作「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

原價69元的《黃金時代》,現價僅需35元,一頓午餐的價格,就可以與王小波這個偉大又有趣的靈魂相遇,實在是筆划算的買賣。

點擊下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被世人誤解的王小波!《黃金時代》被「嚼耳根」的背後真相是什麼
    其實人們對於王小波的理解太片面了,世人認為他在文章中寫了一些露骨的文字就認為他是一個粗鄙之人。在坊間有人認為: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人,品性能夠好到哪裡去呢?《黃金時代》也是被很多人「嚼耳根」,其實這是對王小波的誤解。
  • 《黃金時代》:大膽粗鄙的肉體歡愉後,是對自由追求和精神獨立
    而在王小波眾多作品中,最被人追捧的莫過於《黃金時代》,就算沒讀過,也一定聽過這句話「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然而,這本被王小波稱為「寵兒」的小說,寫了20年,卻被禁了5年,後一經出版,成為現象級暢銷的書籍。《黃金時代》從被禁到暢銷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王小波:花費22年打磨的《黃金時代》被人看不起?這是為何?
    王小波的作品不販賣悲風苦雨,也看不破人生離苦,,它更在乎人的尊嚴,在他的小說裡充滿了對人的性情和身體的細膩描寫,有的是活生生的靈魂,而不是乾巴巴的符號。王小波在工廠當工人的時候寫了一篇小說叫《綠毛水怪》,語言乾淨、明快,通俗易懂,在自己的文學朋友圈裡廣泛傳播。
  • 比爾蓋茨預言的一項技術,被王小波大膽推翻,25年了,誰說的對?
    可有意思的是,中國的一位作家王小波看了這本書和比爾蓋茨的設想,不置可否,還專門針對比爾蓋茨這一預言進行了大膽的分析。1996年5月29日,王小波在「中華讀書報」上登了一篇名為《小說和蓋茨的緊身衣》的文章。
  • 王小波《黃金時代》辛辣的10句話,看完或許改變你的下半生
    很多人喜歡讀王小波的評論和隨筆,固然是好看,也頗具影響力,但是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滿意的恐怕還是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這部小說曾經拿過臺灣最重要的文學獎:臺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王小波是第一個拿到這個文學獎的大陸作家。
  • 魯豫說它很解渴,王小波當它寵兒,《黃金時代》憑什麼牛?
    因為書本中有不少描寫性的內容,因此這本《黃金時代》在一開始,就遭到了多家出版社的拒絕。幾度奔波後,終於找到一個名為趙潔平的編輯答應幫忙出版。趙潔平在拿到書稿後的第一眼,就覺得這書不好出。但他被王小波書中內容,想要打破僵化思想的心打動了,他覺得:好東西應該出來。
  • 怪才王小波離世23年未銷聲匿跡,粉絲卻越來越多
    ——王小波23年前,醜陋的怪才王小波猝然離世。45歲的他沒有因離去在世間銷聲匿跡,反而被越來越多人熟知並追捧。走進他謎樣的人生,誰都會被他深深吸引。《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隨著作品不斷被出版和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王小波這個特立獨行的有趣靈魂。他也在死後擁有了龐大的讀者群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讀者粉絲囊括60後,70後,甚至80後,年齡差距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沒能阻擋他們對王小波的熱愛。
  • 2020年為什麼要讀王小波?網友:有趣的靈魂誰不愛?
    王朔讀王小波,是因為人人心中藏著一個有趣的自己王小波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許知遠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書中描寫大膽,但是這本書讓王小波自覺寫得最用心,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也是王小波「生前寂寞、死後爆紅」的最具代表的作品。
  • 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受「追捧」
    李銀河知道王小波的夢想和寄託,捨不得讓他去幹粗活。在李銀河的庇護下,王小波在美國安心寫作,安心讀書,寫出了《紅拂夜奔》等中短篇小說的框架,並繼續書寫他的《黃金時代》。回國後,王小波被調在中國人民大學當一名會計系講師,但當講師的日子他過得並不舒心。
  • 王小波《黃金時代》: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在王小波的所有作品中,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也是因此,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3部曲中,首推《黃金時代》,就連王小波都認為,《黃金時代》是它的寵兒。接下來,就讓我們先從《黃金時代》中10句話中品味王小波的思想吧!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人活在世上 就是為了忍受摧殘 一直到死 想明了這一點 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 王小波:寫了29年的「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最近一段時間,王小波這個人突然火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也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對於王小波這個人,我算不上有多了解,但我知道他的故事。1952年5月,王小波出生了,他的家境很好,父母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一般情況下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早期教育肯定差不了,但王小波是個例外。
  • 獲獎卻因露骨描寫曾在內地遭拒,在臺灣出版卻獲獎25萬新臺幣
    談到王小波和他的作品,很難不聯想到性,他總是酣暢淋漓地描寫性。大家當年看的時候覺得很爽,甚至有些人起初是想看黃書,結果發現原來不是本黃書。隨便從書裡摘出一句話來,什麼「他的小和尚又拔出來」等等,此類大膽的描寫似乎很容易讓人看得興奮。
  • 王小波《黃金時代》最辛辣的10句,說出人生真實一面
    生前事業潦倒,死後卻聲名大噪,隨著社會文學素養水平的提升,王小波的作品也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獨特的寫作風格迷住,其中就有大才子高曉松。高曉松說:「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韓寒對於王小波的評價,更多的是才子之間的惺惺相惜:「想起王小波是很難受的一件事情。王小波生前寫了那麼多文字,苦口婆心講道理說常識。
  • 王小波:作品有大量的「性」描述,為啥高曉松說是白話文作者第一
    我18歲第一次讀《黃金時代》,我是在對陳清揚的幻想中完成的;我28歲在讀《黃金時代》,我挺喜歡王二和陳清揚「革命時期的愛情」;今年,我38歲了,再翻《黃金時代》,我發現寫小黃書這個哥們這個人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王小波是誰!別問我,網絡上對王小波的介紹、評論鋪天蓋地,我也就不多浪費時間,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寫小黃書的這個傢伙,有一顆對世間的洞察心」。
  • 重溫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10個段落就是小說的精髓
    最近迷上了王小波的作品,剛剛重溫了一遍《黃金時代》,他簡直太逗了。今天摘錄我認為最好的10個《黃金時代》段落,跟大家分享。1、人活著都是為了要表演,所以才失去了自我。——王小波2、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很多人一開始是把《黃金時代》當作小黃書來看,那些露骨的描寫,讓人忍不住的想入非非,可能正是因為性的本能往往被世俗所禁錮,所以人性的解放與自由也總是從身體開始。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二十歲寫到四十歲,不多的文字,飽含了他二十年來對人生的反思。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描寫女性尺度有多大膽?成為口中的「禁書」
    但是,現如今關於毛姆的作品好像被冠上了「歧視女性」這種說法,究其原因,不過是毛姆作品中對女性「大膽」的描述。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描寫女性尺度有多大膽?1915年,毛姆與慈善家託馬斯·巴爾那多博士的女兒茜瑞·威爾卡姆生下一個女兒。茜瑞當時是個有夫之婦,但她次年與丈夫亨利威爾卡姆離婚,並與毛姆結婚。但是婚後,毛姆大部分時間與哈克斯頓生活在一起。
  • 賈平凹的巨著《廢都》:描寫尺度到底有多大膽,遭禁16年
    本書被禁源於對性的大尺度直白描寫。賈平凹也一度被罵「流氓作家」。那麼這本書的尺度到底有多大呢?且聽細細道來。主人公是西京城「閒散文人」作家,叫莊之蝶,本書以他與幾個女人——牛月清、唐宛兒、柳月、阿燦、汪希眠老婆、景雪蔭、慧明的情愛展開。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王小波有趣的靈魂王小波長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剛出生那會,父親就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童年時經歷大躍進和大饑荒,少年時目睹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青年又經歷知青下鄉。所以,他的經歷是豐富的,這也為他的創作積累了相當多的素材。當王小波在16歲時,文革大潮襲來,他毫無例外地被裹挾進這一歷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