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描寫女性尺度有多大膽?成為口中的「禁書」

2020-12-18 縱筆畫江山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 巴黎 ,中學畢業後,在德國 海德堡大學 肄業。1892至1897年在 倫敦 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189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其代表作品《人性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更是暢銷海外

毛姆的個性坦率,常常宣言不諱,因此總是招引文藝批評界的詆毀,但他仍堅持以英、法等國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短篇小說,在20世紀英國短篇小說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毛姆短篇小說的標誌就是冷靜、客觀和深刻地剖析與解讀人性的弱點,人世間的人情冷暖、苦與惡、爾自我詐、道貌岸然、世態作品中無情地嘲弄、諷刺了當時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畸形關係、上流社會的荒理無度以及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導致了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幻想破滅,讓人們從他的小說中親身領賂、目睹了社會的罪惡、人性的醜惡及命運的不公和多劫難。

但是,現如今關於毛姆的作品好像被冠上了「歧視女性」這種說法,究其原因,不過是毛姆作品中對女性「大膽」的描述。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描寫女性尺度有多大膽?成為女性的「禁書」

比如,他說,女人虛偽虛榮,不夠真誠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女人的生活中,別人的看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讓她們最深摯的感情也蒙上了不真誠的陰影。"

比如,他說:女人是情感動物,但她們的情感,很多時候是不可理喻的

"女人的頭腦真是太可憐了!愛情。她們就知道愛情。她們以為男人離開的唯一原因就是移情別戀。你以為我有這麼蠢嗎,會再去做我已經為一個女人做過的事情?"

《月亮與六便士》成書於1919年,主要以法國畫家高更的經歷為素材,描述男主人公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德為追求個人的藝術夢想而放棄一切的故事。

斯特裡克蘭德一生中與三位重要的女性有著不同的感情羈絆,但每位女性都逃離不了最終被拋棄的結局。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存在大量的貶低女性的言語。

本文通過從女性主義視角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三名重要女性角色的分析和解讀,揭示作者的男權主義思想對其創作的影響。

並由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運反思社會上男權思想對女性的偏見,從而引發人們思考性別平等以及兩性關係等問題。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毛姆真的有那麼仇視女性嗎?也不見得。

其實,毛姆的書中也有讚揚女性的,比如《人性的枷鎖》裡那位聰明、善解人意的諾拉,獨立、勇敢的薩利,還有溫柔的索菲等等。

這些,都可以證明所謂的「仇女」確實是誇張了。

當然,毛姆的毒舌也是毋庸置疑的。

這些,都跟毛姆本身的感情經歷息息相關,他有過一段婚姻,無數段感情經歷,最終都失敗了。都說「作品是作家情緒的宣洩口」,毛姆也不例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40歲的毛姆加入了法國的紅十字急救團。

在西線服役時,他遇到了22歲的美國人吉拉爾德·哈克斯頓。哈克斯頓外向活潑、精力充沛,與由於口吃而不善交際的毛姆恰成互補。

毛姆遂僱哈克斯頓為自己的私人秘書,兩人的伴侶關係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頓1944年去世。

1915年,毛姆與慈善家託馬斯·巴爾那多博士的女兒茜瑞·威爾卡姆生下一個女兒。

茜瑞當時是個有夫之婦,但她次年與丈夫亨利威爾卡姆離婚,並與毛姆結婚。

但是婚後,毛姆大部分時間與哈克斯頓生活在一起。

這對同志伴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攜手同行,遊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

毛姆作為"世界旅行家"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在這些旅行中,哈克斯頓好比毛姆的眼睛與耳朵,在與旅途中各色人等的交往中,為毛姆搜羅了大量"奇聞軼事",而這些故事日後則成為毛姆小說創作的源泉。

1927年,茜瑞終於不堪這番冷落,與毛姆離婚。

對毛姆來說,比較重要的感情經歷都被他應用到了部分作品之中,所以也就出現了所謂的「女性歧視」。

前文也說了,這一說法實在是太誇張了。畢竟小說中有「壞」的女角色,也有「好」的女角色,只不過,毛姆的寫法偏「毒」了一點。

畢竟,世界有美麗的一面,也有醜陋的一面。

縱觀毛姆的多篇短篇小說,雖然他目睹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瘸苦,在創作時仍堅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和超然的做法。毛姆將人性的複雜性描述得淋漓盡致,表達了對人性的關注和對社會的關心,強調了人性的複雜和矛盾,將善與惡、美與醜進行了惟抄報肖的描寫。

有人認為毛姆的小說已超越了對善、惡、美、醜的鑑別,但其作品往往只是對不公正的社會現象進行具體、翔實的描寫。

尤其是對人性惡的一面進行無情的揭露與譏諷,卻沒有意識到罪惡的根源,沒有對摧殘、壓迫人的社會進行淋漓盡致的批判。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詩歌以外的各個文學領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樹。

如果想繼續領略毛姆的傳奇人生,不妨讀讀他的作品。到底有多好呢?

這個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品讀了,去品讀書中的各個角色,去品讀影射在書中那些屬於毛姆的經歷。

如果想繼續領略毛姆的傳奇人生,不妨讀讀他的作品。

相關焦點

  • 毛姆的作品為何成了女性口中的「禁書」?描寫女性的尺度有多大?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作品蜚聲世界,但是因為對於「性」的描寫尺度過大,在近些年來卻被冠上了「歧視女性」的名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過一句很露骨的描寫:女人不過是我享樂的玩具罷了。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些都使毛姆成為20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之一,他被譽為「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這在他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尤為明顯,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 毛姆:那個滿地都是六便士,抬頭卻只看見月亮的男人
    這時的毛姆儘管擱筆多年,但他的財力雄厚,所寫的書和小說的稿酬、版稅依舊如流水般從世界各地奔湧而來,儘管如此,但當被問到他覺得一生中什麼時候最幸福的時候,他卻說:我想……想不起有過什麼幸福的時刻。一直到了高中,毛姆才漸漸擺脫周圍人的嘲諷,1890年,毛姆遇到了他的第一位男友約翰·埃林漢姆·布魯克斯,這年他只有16歲,1892年,毛姆開始寫作,然而在當時他的這項愛好並沒有得到親人們的認同,於是他只好偷偷進行創作,沒過多久,在他伯父的壓力下,他勉強成為了倫敦某會計事務所的一分子,但他卻並不喜歡這份看起來頗為體面的工作,只持續了一個月就辭職了。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15句經典語錄,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本影響了幾代人的《月亮與六便士》,依然佔據各大暢銷榜,人們自發閱讀,口口相傳,被震撼,被感動,被徵服。《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品,也是文藝青年夢想之書。這本書仿佛在不停地召喚著我們:嘿,歡迎來到毛姆的內心世界!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
    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德度過的,就是這樣的人生。斯特裡克蘭德最初是一個標準價值觀下的成功人士:在國際大都市倫敦做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對於大多數人,這已經足夠,甚至遙不可及。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英國作家毛姆一生的經歷,比他寫的故事更加精彩。他曾這樣描述自己:我幾乎不停地戀愛,從15歲到50歲。實際上毛姆的戀情甚至一直持續到80多歲,直到他的男秘書去世。毛姆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他喜歡旅遊,喜歡結交有個性的人。1921年,毛姆來中國拜見當時的名人辜鴻銘。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高更跌宕起伏的生平成為素材,經過毛姆的藝術加工,成為斯特裡克蘭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且高更種種舉動,在斯特裡克蘭身上統統得到合理的解釋:一切全是因為不受羈絆的藝術創作衝動和沉悶乏味的布爾喬亞生活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有句《聖經》上的話來到我嘴邊,但我沒有說出來,因為我知道神職人員認為俗人侵犯他們的領地是有點褻瀆上帝的。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那些經典語句,戳動過你的內心嗎?
    我讀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才知道高更的偉大。對於學畫的我來說,更有種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小說以高更為原型,講了這個畫家的一生,他拋妻棄子,瘋狂遠離,只為了完成上帝給他的使命—畫畫。高更作品局部毛姆在寫男主角第一次觸動內心的理想時,用了很簡潔的一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六便士是物質的現實,月亮是最初的理想。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
  • 仰望月亮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初讀《月亮和六便士》
    這是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的理想之語。在他的不惑之年,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在異國,他落落寡歡,貧病交加,甚至為了創作一幅女人的裸體畫,害得別人家破人亡。在種種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在當地結了婚。那個如伊甸園般的世界,他心嚮往之。
  • 孩子,願你的生活更有意義:心中有月亮,腳踩登月梯,手握六便士
    這兩個醫生的故事,是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講述的。毛姆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他活了91歲,幾乎獲得了整個歐洲文學界的一切殊榮。毛姆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他十歲失去父母成為孤兒,他身材矮小,還結巴,他還是有輕度抑鬱的社交恐懼症,但他依然把生活過出成了燦爛的模樣。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英國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以法國著名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了《月亮與六便士》,以主人公斯特裡克蘭的一生深刻探討了「月亮」與「六便士」如何取捨的問題。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40歲時拋家棄子,遠走他鄉,摒除一切世俗的幹擾,在窮困潦倒甚至回歸野蠻人的原始狀態專心作畫,直至患麻風病死亡。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裡最犀利刻骨的6句話,字字刺心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它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人在天才、藝術與世俗的責任、家庭間的抉擇。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究竟在追尋些什麼,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他以一種近乎極端而殘酷的方式,告訴了世人他的選擇。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我們常常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對許多人來說,那詩和遠方就是他們心中的月光。為此他們拼盡一切地追逐著,不論旁人怎樣說。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麵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宣傳問世以來,62字文字,風靡110個國家,這本書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寫作這本書的作者毛姆。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原本學醫,後轉而致力於寫作,這點與魯迅倒是頗為相似。他的小說,主要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帶有諷刺和憐憫,對於人性也有很深刻的認識,他的另一部小說《面紗》已經被翻拍成電影,收到很多女生的推崇。
  • 《月亮與六便士》:感情真是理性所不能分析的嗎
    毛姆,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外科醫生資質的他,善與用手術刀一樣鋒利的筆觸,解刨人性。《月亮與六便士》是他最知名的作品,多年前讀時也曾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最值得追求的人生?多年之後再讀,才懂得夢想與現實之間,並不存在標準的答案。
  • 10句話讀懂《月亮與六便士》:人到中年必須知道這幾個道理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畫家高更的人生為素材,描述了倫敦一個平凡的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對藝術著了魔。不惜拋妻棄子和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在現實中為理想保留一點空間
    而在作家毛姆的筆下,「月亮」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可仰望卻觸及不到的精神自由與聖潔理想,「便士」這種英國最小的貨幣單位,卻恰如其分地隱喻了現實生活中的物質與利益。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通過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對理想與現實的選擇,細緻地描繪了幽微複雜的人性,並對「理想與現實」這一世間永恆的矛盾進行了深刻的拷問與探索。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