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願你的生活更有意義:心中有月亮,腳踩登月梯,手握六便士

2020-12-25 媽媽充電屋

有這樣兩名醫生:一個醫生,在大城市的大醫院,是受人敬仰的外科醫生,有漂亮的妻子,有不菲的年薪;另一個,在一個港口城市的小醫院裡,賺的錢只夠養家。

第一個醫生所享有的一切,本應該是第二個醫生的,只因為第二個醫生一次陰錯陽差的度假,邂逅了一座陽光閃耀的城市,就莫名愛上這座小城,留下來直到終老。於是,第一個醫生替補上位,擁有了他現在的一切。

這兩個醫生誰更成功呢?第一個醫生顯然認為自己更成功,他形容留在小城裡的醫生"是個智障",放棄了大好的前程,讓他坐享了漁翁之利。在大多數人眼裡,第二個醫生確實瘋了,他在任性地作賤自己的才華。但第二個醫生卻並不在乎這些,他享受著陽光照耀,享受著藍天,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兩個醫生的故事,是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講述的。

毛姆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他活了91歲,幾乎獲得了整個歐洲文學界的一切殊榮。毛姆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他十歲失去父母成為孤兒,他身材矮小,還結巴,他還是有輕度抑鬱的社交恐懼症,但他依然把生活過出成了燦爛的模樣。

這本書雖然叫《月亮與六便士》,但書中並沒有出現這些字眼,小說的主題,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月亮代表的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深陷在泥裡,象徵世俗的生活。

毛姆給這本書起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是源自英國的《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為毛姆的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刊發的書評中的一句話,"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毛姆特別喜歡這句話,這才有了這部小說的名字。

月亮和六便士,只能得到一個嗎?

這本小說的主人公,並不是開頭提及的兩個醫生,而是一個半路入行的畫家查爾斯·斯特林克蘭。他本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的太太斯特林克蘭夫人形容他"沒有一點文學修養",會讓人"厭煩透頂"。但就是這樣一個死板的人,為了畫畫的夢想,拋妻棄子,留下一封信就徹底離家出走了,走上他顛沛流離的繪畫之路。

為了追尋他心中的月亮,他窮困潦倒,住在破舊的房間裡,生病了也沒錢治,只要能畫畫,他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他放棄了所有安逸的生活,最終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安定下來,結婚生子,似乎一切都歸於平靜。他卻不幸罹患麻風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創造出曠世巨作,雖然按照他的心願付之一炬,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不朽的藝術大師。

從斯特林克蘭的經歷來看,月亮與六便士是難以兼得的,為了他的月亮,他不只放棄了六便士,還放棄了他為人的良知和善良。他生病沒錢醫治,他經常嘲笑的朋友斯特洛夫收留了他,和妻子布蘭奇一起照顧他,但他誘惑了布蘭奇,只因為他需要一位人體模特。創作結束激情退去,他想甩了布蘭奇,布蘭奇卻愛上了他,想要和他私奔,他當然不會被要挾。最後布蘭奇自殺了,他卻毫無悔意。

高曉松的媽媽曾經說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在斯特林克蘭的眼裡,只有詩和遠方,除了繪畫,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他說,"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戀愛。"他把自己活成了渣男,拋棄結髮17年的妻子,拋棄一對兒女,誘騙朋友的妻子,嘲弄真心對他的朋友,為了他體內的魔鬼,為了他心中的真理,把自己的全世界全部推翻。

月亮和六便士,只能是矛盾的存在嗎?心中有月亮,就只能像斯特裡克蘭一樣拋妻棄子六親不認嗎?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告訴我們,六便士和月亮是可以共存的。

月亮與六便士的和諧共存

文章開頭提到的在小城市的醫生,叫亞伯拉罕,他是個猶太人,金色的頭髮,身體結實,才華橫溢,他在醫學院拿到了所有可以申請的獎學金。他同時擔任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

亞伯拉罕有意義的生活在他入職前的旅行中,他愛上了亞歷山大港的藍天白雲和太陽,他突然滿心歡喜,內心有一種美妙的自由感,於是他留下了,為了他心中的月亮。他放棄了更優厚的待遇,但他依然過好了自己的生活,他賺的錢可以養活自己,他心滿意足,他一無所求,希望這樣活下去一直到老。

亞伯拉罕的選擇,是因為他看到了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他心平氣和的做了選擇,勇敢走出了這一步,這是他看待生命的意義。

布呂諾船長,有家有愛有夢想擁有月亮和六便士的,還有布呂諾船長,他曾經是一名法國海軍,退役之後因為經紀人的失手他變得一貧如洗。他和妻子決定孤注一擲,他們借了一筆錢,買了一座小島,在這座小島上憑著兩隻手蓋房子種椰子,20年過去了,貧瘠的小島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

他們有兩個孩子,他們教孩子讀書識字彈琴,划船,遊泳,他們雖然遠離文明世界,但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布呂諾說,我們的生活簡單淳樸,沒有野心,如果說有什麼值得驕傲,那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進行創作的驕傲。我們既不嫉妒也不怨恨,我們享受著勞動的意義和勞動帶來的幸福感。

布呂諾能理解斯特裡克蘭,因為他們都有信念,不同的是,斯特裡克蘭的信念是繪畫,而布呂諾船長的信念是生活。斯特裡克蘭是畫出美麗,布呂諾船長則創造美麗。

既能追尋幸福的夢想,還能讓生活充滿溫情,月亮和六便士的和諧共存,大概是每個人心中的月亮吧。

每個人心中都曾有月亮,只是追逐月亮會得到很多人的反對,就像斯特裡克蘭太太。雖然在丈夫出走後,她說會支持他的夢想,但這個說法可信度並不高。人們越來越屈從於眼前的苟且,這也意味著人們會有越來越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

孩子看到消防員的英勇,說長大了也要當消防員,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對孩子勇於擔當的肯定,而是"當消防員有多危險,待遇有多低,"甚至還會把這些都說出來,試圖打消孩子的想法。

做好這三點,讓孩子體會生活的意義

心中有月亮,生活才會變得有意義,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呢?

尊重孩子的夢想,守衛孩子心中的月亮孩子的夢想,可能是荒誕的,就像40多歲的斯特裡克蘭突然想畫畫,就像前途無限的亞伯拉罕醫生從醫學院辭職,孩子的夢想不會和我們給他設計的人生重合。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尊重孩子的夢想,而不是嘲笑他,打擊他。用我們的尊重告訴他,他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他的夢想值得他去奮鬥。

熱播劇《小歡喜》裡,喬英子喜歡天文學,一門心思要去南大,但媽媽宋倩卻讓她去清華北大,喬英子痛苦不堪,和媽媽幾乎決裂,宋倩雖然採取了各種奇葩手段,卻逼得英子差點跳海,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夢想。當然,電視劇是需要有衝突的,主人公結局如何全靠編劇,但生活沒有劇本,如此劇烈的衝突我們承擔不起。

從一開始就尊重孩子的夢想,孩子反而會有更多的時間為自己的夢想籌劃,如何實現,能否實現,更好的為未來做準備,這樣的人生豈不是更好。

讓孩子學會堅持,堅持是到達月亮的梯子夢想的實現,固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堅持。梵谷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家,他的《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但這些榮譽梵谷生前並沒有體會過。他只是不停的畫畫,儘管那些畫從來也賣不出去,他依然堅持,才有了這些巨作。

古語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不管多光輝燦爛的夢想,沒有堅持,都難以實現。

《月亮與六便士》裡,一心想畫畫的斯特裡克蘭,用常人難以理解的堅持實現了夢想,船長布呂諾,用二十年的時間把荒島變成天堂,醫生亞伯拉罕,用一生的堅持獲得了生活的意義,唯有堅持,才是實現夢想的翅膀。

讓孩子體會到堅持的力量,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引導,該做的功課,該上都課,該練的琴,該跑的步,都要按時完成,孩子偷懶不想去,家長嫌麻煩不想送,都會堅持下去的攔路虎。遇到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讓孩子明白堅持的意義和責任。成功的人會找方法,失敗的人才會找藉口。

孩子學會愛與被愛,握緊手中的六便士斯特裡克蘭和布呂諾船長是同一類人,他們都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奮勇向前。他們又不是同一類人,為了夢想,斯特裡克蘭完全放棄了生活,孤身一人到達了藝術的巔峰,布呂諾船長卻和妻子兒女一起,創造了美麗,實現了幸福。

正如《月亮與六便士》導讀中所言,愛是港灣,也是枷鎖;愛是欲望,也是靈魂尋求的另一種更高的愛或自由的表象。學會愛,也學會享受被愛,才能打破愛的枷鎖,讓愛豐富生活,而不是被愛奴役。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幸福的生活,這種幸福,不是膚淺的幸福,像嘲笑亞伯拉罕醫生的那位醫生理解的一樣,有名有利有錢。真正的幸福,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生活的意義。

奧斯卡·王爾德說過,「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月亮與六便士》裡,毛姆說,生活不過是一場混亂,充滿了種種的荒謬和汙穢,只能引人發笑,未免樂極生悲。但如果我們能從混亂的生活中,抽絲剝繭,找到自己想要堅持的方向,抓住身邊的幸福,為了實現夢想去努力,生活,就會變成有意義的存在。

願我們每個人,願我們親愛的孩子,都能心中有月亮,腳下有登月梯,手裡握著六便士。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當一個人決定以藝術家的方式過一生的話,他就無法再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了。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
  • 再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願你依然是你
    ----《月亮與六便士》不同年齡,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這個道理說來簡單,真正體會這個感受的是今年再看月亮與六便士,書,是同一本書,人也是同一個人,但看待問題的想法卻大有不同了,今天的你還是昨天的你嗎?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經典10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這書名的真正含義。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後,你真的找到了你心中的「月亮」了嗎?
    讀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後,感受最大是我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了嗎?我們真的是把愛好和興趣當做志向一生去追求了嗎?在月亮和六便士之之間我們怎麼選擇?我們窮盡一生,是否抬頭好好看過天上的月亮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什麼是立志:志(lì zhì),是指立下志願,樹定志向 。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但不要忘記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月亮代表著高尚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象徵世俗生活。看似毫無關係,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 《月亮與六便士》: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有這麼一個人,他只為夢想而生,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衝破現實阻礙,拋下擁有的一切,隻身上路,只為尋找理想之光。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斯特裡克蘭。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皎潔月光映射滿地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當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腦海裡有一些疑惑:月亮代表什麼?六便士代表什麼?月亮與六便士又有著什麼關係?於是,解決這三個疑惑便成了我讀這本書的首要目的。在剛開始主人公斯特裡克蘭是讓我討厭的,我不懂他為什麼要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當我知道他是為了美,為了畫畫的時候,我好像沒那麼討厭他了,可也提不上喜歡,但我覺得他足夠偉大。他被某種神奇的力量召喚,放棄了原本「正常」的生活,成為了一名終生跋涉的苦行僧,為了追求美他衝破一切世俗的藩籬,除了畫畫,外在的一切好像都不值一提,可他在世的創作很少有人懂得欣賞,但他卻一直堅持,直到病逝。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後的一丁點感想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然後想起之前聽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改變,或者因為遇見一個人,或者讀到一本書。我想《月亮與六便士》就是那本能讓一些人改變的書。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只不過他的名字一直沒有能引起我的興趣。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在他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尤為明顯,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伍爾夫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張愛玲都紛紛表示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他喜歡旅遊,喜歡結交有個性的人。1921年,毛姆來中國拜見當時的名人辜鴻銘。辜鴻銘贈送毛姆兩首詩。毛姆不會中文,就問能不能給一個譯文。辜鴻銘說,古詩詞帶有很妙的含義,翻譯是對詩詞的傷害。毛姆竟然聽信了,後來請人一看,毛姆想哭的心都有了,原來這是贈給青樓女子的詩。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
  • 探尋《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當靈魂迷路的時候,誰又知道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儘管這世界就像頭頂夜空中的月亮,散發著寧靜又平和的光芒,可對一個眼前漆黑一片又只顧低頭撿六便士的人來說,誰又知道呢?英國作家伍爾芙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在高聳的冰山上,令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這,也許是就是毛姆的另一層深意所在:在為平庸的日常不得不低頭勞作的時候,記得頭頂還有一彎迷人的月亮。那裡無限美好。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
  • 用六便士去盡責,但不要忘了抬頭去看月亮
    幾年前,大冰的小屋讓年輕的上班族蠢蠢欲動,浪跡天涯與朝九晚五成了月亮與六便士,只是生活不允許衝動,它一次次與我們裡面的熱情爭戰,將各樣的難處攤開在眼前,像綁在木乃伊身上的層層繃帶一樣將我們包裹,每一層都是年齡與責任。所以很多人開始在二十多歲被生活奴役,眼裡不再有光,心中不再有夢,即使偶爾抬頭看看月亮也會覺得滿面羞愧。
  • 《月亮與六便士》:擁有不了月亮,可否借著月光擁有一地六便士
    導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卻」字在這兒體現了整本書的價值觀。我相信每個看過小說的人都會知道所謂「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生活,而「月亮」這種遠在天邊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理想」。我看了很多的書評,所講的大多是歌頌理想的力量,鼓勵大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我願做你忠實的傾聽者////也願做你心靈的依靠//月亮與六便士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毛姆少有的書寫人性的創作大師,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孤兒,後來做過間諜,貧民區的產婦見習醫生,演員,他喜歡男人,也向女人求過婚,就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人,把這人世間看得透透的。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